-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级高二年段10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共48分。 1.针灸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针灸属于文化中的 ①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②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③自然科学和技术 ④语言和文字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针灸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是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①③适合题意,排除②④。 【考点】文化的形式 2018年5月25日至7月10日,阿富汗国家宝藏在河南郑州博物馆展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告诉记者:“在阿富汗国立博物馆的大门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一句铭文,‘文化存,国家生’。一字一句都表现着我们无论如何都会保护我们文化遗产的决心!”对于“文化存,国家生”,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关系国运兴衰 ④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有观众这样表达自己的观感:“通过参观这个展览,我了解了阿富汗的历史和文化,对阿富汗国家宝藏的颠沛窘境感同身受,也增强了保护中国国家宝藏的意识。”这体现文化生活的道理有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 ②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是被动学习的过程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2. A 3. B 【解析】 本题以阿富汗国家宝藏在河南郑州博物馆展出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2题详解】 “文化存,国家生”表明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关系国运兴衰,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但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不一定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②错误;④错误,错在“根本”。故本题答案选A。 【3题详解】 “通过参观这个展览,我了解了阿富汗的历史和文化,对阿富汗国家宝藏的颠沛窘境感同身受,也增强了保护中国国家宝藏的意识。”这从文化生活角度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学习的过程,②错误;④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4.当旅游遇到科技,我们可以“换个姿势”玩。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旅游业运行效率,让旅游更“招财”;利用VR技术提升体验和服务,让旅游更“接轨国际”;利用生物、能源技术开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让旅游更“赏心”。旅游与科技的结合,说明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人既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③旅游形式的多样性取决于科技进步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难以抹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旅游与科技的结合,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人既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①②项符合题意;科技进步能够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但不能决定旅游形式的多样性,③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随着“喜马拉雅FM”、“分答”、“得到”等内容付费平台不断涌现,内容付费领域向更多更丰富的细分领域扩展,内容付费理念获得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和接受。目前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突破3亿,阅读产业市场规模已达120亿元。这表明 A. 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B. 数字阅读有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阅读权益,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C. 人们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拉动阅读产业不断增长 D. 数字阅读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材料表明目前我国数字阅读,无论用户规模突破还是阅读产业市场规模都达到一个相对高的程度,说明人们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拉动阅读产业不断增长,C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内容付费理念获得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和接受,表明人们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不体现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反映的是付费阅读,不是公益性文化事业,B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数字阅读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6.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人质量时代。这意味着 ①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④文化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题目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人质量时代。这意味着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②④入选。①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③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选D。 点睛:正确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是一种物质力量。 (2)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但并非任何文化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3)文化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也就是第二课中文化对人的影响和塑造作用,在这里没有展开;文化对民族、国家发展所起的作用与考点三、四所讲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及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是一致的,因此,需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把握。 7.习近平同志在读一部西方名著时曾发表感想:“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这说明 ①在综合国力中,文化实力相比军事实力更为重要 ②应把提高文化实力和竞争力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 ③必须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④必须树立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这说明必须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必须树立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④项符合题意;在综合国力中,文化实力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不能说比军事实力更为重要,①项说法错误;我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文化在综 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除了传统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军事力量、外交力量外,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 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科技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 的智力支持。 8.当今世界,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受到发展中国家的“点赞”。材料体现了( ) ①我国积极向世界推销中国文化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日益得到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认同 ④不同国家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中国文化可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解答。题干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受到发展中国家的“点赞”,这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国家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中国文化可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故②④正确;题干没有强调我国积极向世界推销中国文化,①不符合题意,排除;③“各个国家和民族”表述错误,排除。故选C。 【点睛】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意义)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必要性) ③文化是民族,又是世界的。(关系) (2)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算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算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坚持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茸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9.中国和西方国家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对比 中国 西方国家 讲究“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作共赢、计利当计天下利。 信奉人性自私、权利制衡、利益博弈,宣扬文明冲突、历史终结论、“修昔底德陷阱”论 对表中信息的正确认识是: ①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传承了崇德向善的中华文化基因 ②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经济政治根源 ③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 ④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印证了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知识。我国历来崇德向善,秉承“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与我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关系的观点相一致,①符合题意。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西方文化中“信奉人性自私、宣扬文明冲突”与其“权利制衡、利益博弈”政治经济观点相一致,②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也不体现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Dama(大妈).TuHao(土豪)等一些新词在海外媒体或口头交际中成为热点。截至目前,已有245个汉语借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安家落户”。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②体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表明不同民族文化最终会走向完全融合之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些汉语词汇在牛津词典中“安家落户”,这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表现,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化进步,所以同时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③项观点错误;文化在交流中发展、融合,但不是完全融合,实现大同,这不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11.“书信→短信→微信”生动展现了人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变革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②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③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是以网络的出现为标志 ④网络等现代媒体取代了传统媒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感情交流的手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说明文化传播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而且媒介越来越先进,所以①②入选;③说法错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④说法错误,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选A。 【点睛】注意区分文化传播的手段和途径。 12.习近平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会时发表演讲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下列诗句中与习近平强调的观点一致的是 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④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习近平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故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故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强调文化创新,故排除。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强调传统文化的特点,故排除。 【考点定位】尊重文化多样性 【名师点睛】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1)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2)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文化相互区别开来。 (3)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如果失去了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世界性也就不存在了。 13.江西景德镇瓷器久负盛名、享誉世界,现代科技的进步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世界各地;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大众传媒和文化的影响力在材料中未体现,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现代科技的进步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表明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14.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14门课程标准,其中语文新课标中设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先秦到清末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古诗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增加至72篇(首)。语文新课标增加古诗文的内容 ①有利于发挥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②旨在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③是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根本举措 ④有助于中学生坚定文化自觉和自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语文新课标增加古诗文的内容有利于发挥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有助于中学生坚定文化自觉和自信,①④项符合题意;语文新课标增加古诗文的内容目的不是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文化需求,而是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②项说法错误;语文新课标增加古诗文的内容,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但不是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根本举措,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15.在2018年的两会期间,教育部长提出“重振师道尊严!”他认为,师道神圣,不可违反。要改善优化教育环境,一定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一定要认识到,教育质量是尊敬出来的,不是谁抓出来的,你想成才就从尊敬老师开始。这是因为 ①人的文化素养都是后天老师教育培养出来的 ②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精神对时代变化的要求 ③教师在文化交流、传承与发展中有独特作用 ④尊敬老师可以有力推动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人的文化素养并不都是老师培育出来的,①不选;尊师重教思想古已有之,并不是中华民族精神对时代变化的要求,②不选;“一定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你想成才就从尊敬老师开始”这是因为教师在文化交流、传承与发展中有独特作用,尊敬老师可以有力推动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点睛】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增强人们的民族凝聚力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4)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5)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6.“空中课堂”是指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实时直播教师的视频、语音、课件、板书等,把讲课过程逼真地搬到网上,对学员端无特别要求,只要能上网,就能加入课堂听课,参与答疑,师生之间通过音视频、课件等方式进行实时交互的一种课堂形式。“空中课堂”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④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空中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通过音视频、课件等方式进行实时交互,这种教学新形式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现代信息技术属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④不符合题意,教育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而不是现代信息技术。故本题答案为B。 17.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通过举办民俗表演、技能比赛等活动分享丰收的喜悦,目前已有13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节日。从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 ②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 ③强化文化的同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我国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化意义在于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①②项符合题意;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③项说法错误;④项不是文化意义;正确选项为A。 【点睛】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传统节日和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18.“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幅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并不是要提高经济效益,而不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社会效益,①不选;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②正确;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③正确;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并不能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19.故宫博物院自主研发的一款APP(移动客户端)游戏,将故宫珍藏用精美的图片和诙谐的语言传递给观众,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故宫+互联网”的模式 ①发挥了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 ②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③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④融合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题目中,故宫博物院自主研发的一款APP将故宫珍藏用精美的图片和诙谐的语言传递给观众,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故宫+互联网”的模式发挥了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故①②入选。③④选项与题意无关。选A。 点睛: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如正在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不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包括文化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 (2)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不断为人类物质生产开拓新的空间,而且促进了人类思想一次又一次解放,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化,引导人类走向更为先进的文化,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 (3)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科学技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②科学技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③科学技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20.“有一种孝顺,是带老人跟上这个信息时代。”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社会,子女孝顺不仅仅是物质赡养,更要注重情感赡养和知识赡养。事实证明,从绘制图文并茂的“微信操作说明书”,到教父母熟练使用各种实用的出行软件,来自后辈的“文化反哺”,既能避免老人因知识脱节而被边缘化,也能大大减缓其身处数字时代的寂寞空虚。这表明 ①“孝”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②“孝顺”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③“孝”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情感、知识赡养比物质赡养更重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有一种孝顺,是带老人跟上这个信息时代。”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社会,子女孝顺不仅仅是物质赡养,更要注重情感赡养和知识赡养,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孝”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孝顺”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未体现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排除③;不能笼统地说情感、知识赡养与物质赡养哪一个更重要,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21.《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而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每逢重阳佳节,会有很多单位和社区组织敬老活动。这表明 ①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民族节日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应积极保护 ③中华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④继承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阐述我国重阳节的由来,表明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①正确且符合题意;每逢重阳佳节,会有很多单位和社区组织敬老活动,这表明中华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传统习俗有精华和糟粕,继承传统习俗不一定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选项。 22.皋陶(gāoyáo)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由光明日报社、安徽省社科院主办的皋陶法治思想与法治中国建设研讨会日前在皋陶封地——安徽六安举行。之所以研究、传承皋陶文化,是因为 ①皋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起推动作用 ②皋陶文化是中国法治思想发展的不竭源泉 ③皋陶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④研究、传承皋陶文化,可以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之所以研究、传承皋陶文化,是因为皋陶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研究、传承皋陶文化,可以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皋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不一定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起推动作用,①错误;社会实践是中国法治思想发展的不竭源泉,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3.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下列属于文化自身因素促进文化发展的是 ①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使得世界范围内接受孔子学说的人逐渐增加 ②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 ③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④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物质保障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互联网技术属于科学技术,五四运动属于思想运动,二者都属于文化自身的因素,①②符合题意;科教兴国战略属于政治范畴,排除③;④体现的是经济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4.《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引发如潮关注,似一股清流注入人们的心田。武亦姝等表现抢眼的选手瞬间成为“网红”,被网友盛赞“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档电视节目圈粉无数,是因为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 ②古诗词能浸润人们的心灵以激发向上的力量 ③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④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中国诗词大会》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①③适合题意;②不是圈粉无数的原因,排除;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共5题,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答案】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限定了答题的知识范围,要求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的合理性,答题时要明确知识范围,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结合材料,从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经济的作用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春节期间,一个名为《牵妈妈的手》的微视频刷屏网络。视频中,习近平牵着妈妈齐心的手陪她散步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天下之本在国,国之奉在家,家之本在身。“十八大以来,他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齐家”而后“治国”,习近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表率。习近平为何如此重视家风?他自己曾一语道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家教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召力,大多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通过言传身教让每个人刻骨铭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传承良好家风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 【答案】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答出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可以替代给分)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人们坚守高尚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处世方法。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通过家庭教育的氛围,使人们牢牢树立道德信念。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传承良好家风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问题是分析传承良好家风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点睛】本题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此类试题-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分析.原因的依据是什么.的意义是什么”等形式呈现,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关键信息的能力。这种题型要指出教材中的理论原因,还要分析其现实意义,有的还要回答不这么做的危害。另外要注意高考政治的时政性。考生要审好题,明确设问中的主体和知识范围,然后结合材料一一回答。此类试题回答要注意以下几步:审设问定范围、想理论调知识、读材料找关键、组织语言写答案。 27.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与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至今依然流传着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一--梨园戏。为了适应多元媒体的发展和人们多样化的文化艺术需求,古老的梨园戏工作者们引入市场机制,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在继承泉州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大胆探索创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等不同部门的共同重视与保护下,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梨园戏亦通过不同途径传播到海外,积极学习国际化的舞台经验,与外国演员合作交流等等。梨园戏采取种种措施,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新模式,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梨园戏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文化交流,以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答案】①在“走出去”过程中,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②在“走出去”过程中,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既要保持文化品牌的个性和特点,又要遵循文化共性与普遍规律,搭建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④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推动梨园戏“走出去”。⑤通过大众传媒等手段传播到海外,学习国际化的舞台经验,与外国演员合作交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本题的知识范围限定为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属于措施类的主观题。学生在作答时,要注意结合材料和教材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组织语言。材料中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说明梨园戏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传播中华文化;材料中强调在继承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这说明梨园戏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材料中梨园戏既立足群众需求,又积极学习国际化的舞台经验,与外国演员合作交流,说明梨园戏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既保持文化品牌的个性和特点,又要遵循文化共性与普遍规律;梨园戏通过不同途径传播到海外,采取种种措施,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说明梨园戏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传播中华文化。 【点睛】如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①(态度)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原则+要求)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既要热情的欢迎世界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⑤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⑥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⑦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⑧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通过商业贸易、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古村落都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寄托着先人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的美好愿望。如今古村落在快速消失,依附于其上的文化也在迅速瓦解。有人对此“痛心疾首”,感叹“依依墟里烟”、老牛耕作的景象不再;也有人认为人类从农业文明步入工业文明再到现代的信息社会,原有的粗放农业生产方式必然被淘汰,村落作为村民居住的载体也会自己消失,对待传统村落文化应该顺势而动,最好还是让村民选择他们的居住地、选择他们的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回答,应如何对待传统村落文化? 【答案】①对待传统村落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村落文化中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以及其寄托的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的美好愿望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其反映传统粗放农业生产方式的要自觉加以改造。 ②对待传统村落文化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以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待传统村落文化要顺势而动,不断革除陈旧、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村落新文化。 【解析】 【分析】 本题设置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属于小切口设问。问题设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回答,应如何对待传统村落文化。解答本题,首先审题。本题要求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问题设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然后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古村落都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寄托着先人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的美好愿望”体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传统村落文化应该顺势而动”体现对待传统村落文化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情怀如梦,家国在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相承,中秋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我国法定节假日。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过去,对出远门的人来说,远隔千山万水,交通不易,信息不灵,团圆往往可望而不可及。今天交通、通信发达,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中秋节的团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释放压力、调整生活节奏的心理诉求,同时,在这个更具诗意的日子里,在一种更具仪式感的氛围中,重温那渐行渐选的传统文化情怀。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中秋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 (2)生活需要仪式感。某小区准备在中秋夜举行文化活动,请你提两个活动建议。(字数不超过20个字) 【答案】(1)①中秋佳节作为传统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中秋佳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中秋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2)①举行中秋赏月会;②举行中秋诗会。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相承,中秋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中秋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中秋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2)生活需要仪式感。某小区准备在中秋夜举行文化活动,本题请考生提两个活动建议,本题是一道开放型试题,考生可围绕传承中秋文化这一主题,提两个活动建议,要求字数不超过20个字,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