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易混易错点归纳讲解专题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教案
专题 《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点 第四单元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易混易错 1.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市场 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计划 从宏观上保证经济的协调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在收入分配上兼顾公平 不能反映实际需要,不能合理安排生产 2.市场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的比较 计划 市场 主体 政府 企业 出发点 生产能力 市场需求 依据 指令性计划 市场价值 动力 指令性计划的行政约束力 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 优点 从宏观上保证经济的协调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在收入分配上兼顾公平 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缺点 不能反映实际需要,不能合理安排生产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市场的作用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1)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与商品交换活动在时间与空间范围上是一致的,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因而,价值规律也就是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 (2)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价格波动的形式来实现的。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的信息,引发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的信息,协调生产与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配置,实质就是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源与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的调节作用。 4.市场调节固有的弊端 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 区别 原因 市场主体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解下谋求自身的利益 单个市场主体不可能掌握全面的市场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表现形式 通过市场主体的不正当经济行为来表现 通过市场主体经营决策的失误来表现,如一哄而上 事后调节 导致后果 不当行为,两级分化 经济波动和资源的浪费,资源不能合理配置资源 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联系 都是市场的弱点和缺陷的表现;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底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级分化;都需要以国家宏观调控来弥补 5.市场准入规则、交易规则、竞争规则的区别与联系 市场准入规则 市场竞争规则 市场交易规则 区别 是对进入市场的交易主体和交易对象进行的规范 核心是公正、公平,各个市场主体要在同等规则下公平竞争 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 凡不符合市场准入制度的企业、商品均不允许进入市场,以保证交易安全和市场有序 自由公平的竞争是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的前提,自由公平的竞争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市场交易的规则和原则是让市场上的各种交易活动有章可循,买卖双方才不致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交易才能顺利进行 包括进入市场交易的人员、企业、组织等要符合准入的条件,以及进入市场的产品要符合市场基本要求 违反竞争规则的重要表现就是垄断,包括自然垄断和人为垄断 基本内容: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联系 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应该自觉遵守市场规则,这样才能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6.全面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平等性 竞争性 法制性 开放性 含义 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 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运行 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市场连在一起 原因 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 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 如果没有法律、法规,平等性、竞争性就会遭到破坏,经济活动也不能得以有序进行 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广泛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 作用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实现优胜劣汰。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 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要求 在市场上交换的当事人身份平等、交易平等 生产者和经营者严格遵守公平竞争原则 必修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实行对外开放 联系 ①如果没有平等性,竞争就不能展开;相反,不能展开竞争,就无平等可言; ②法制既是平等和竞争的保证,也是平等的体现; ③开放是平等竞争充分展开的前提,也是法制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的。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由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必然导致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但这只是实现共同富裕必然经历的过程。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8.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含义 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国家通过行政机关,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 内容或作用 财政政策(国债、税收等)和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利率、信贷等)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犯罪行为 通过行政机关,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具有直接、迅速、强制性特点(吊销、查封、扣押等) 特点 具有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和间接性等特点 具有法律性、较长时效性 具有直接、迅速、强制性特点 联系(或实施)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无论采取哪一手段,都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9.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就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提示:(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引导企业按照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率。 (2)市场具有及时、灵活的特点,但也要看到自身所具有的弱点和消极作用。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单一的市场调节必然会使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之中,会带来生产的严重浪费和破坏,而宏观调控恰恰有利于弥补单纯市场调节的不足。可见,宏观调控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保驾护航的作用。 (3 )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应把二者结合起来,不应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但在实施宏观调控过程中,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10.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比较 市场调节 宏观调控 区别 原因 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可见,市场调节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所以必须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也不能依靠市场调节。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调节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而市场调节的这些不足,恰恰成了要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因 手段 主要是依靠价格、供求、竞争等杠杆通过市场来自发地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主要依靠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计划、命令等方式来进行,其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优势 价格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敏,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 宏观调控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劣势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单一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级分化 政府调节是一种主观行为,可能因为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干扰、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国家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的种种缺陷,同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联系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二者都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所同时具有的两种资源配置手段,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1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比较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不同点 标准 低水平: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 更高水平: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生活质量 不全面:一是小康生活覆盖的人群不全面;二是小康生活的实际内容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生活,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享受性消费不足;社会保障不健全,环境质量有待提高 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更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产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社会发展状态 不平衡:目前,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全国也没有全面达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的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比较均衡: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加快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发展,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将惠及十几亿人口,所有现在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的,都要力争尽快达到 相同点 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总体小康是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1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内涵 阐释 第一要义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突出“科学”发展 核心立场 以人为本 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发展“为民”“靠民”和“惠民” 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 突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现代化建设方方面面的全面协调,强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坚持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和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统筹,以及中央和地方、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等利益的统筹,突出宏观上的全局观 13.误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示:(1)经济增长强调财富“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强调经济“质”的提高。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发展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 (3)因此,不能把经济增长简单等同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包容性”的经济增长。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14.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是一种思想。而循环经济是与传统的“资源消费一产品一废物排放”的物质流动模式相对应的另一种模式,即“资源消费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流动模式。其核心是提高资源、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它指的是技术层次。 (2)联系: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是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一种原则、一种发展战略,成为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发展循环经济是消除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落实。 15.误区:GDP和绿色GDP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二者是一回事 提示:GDP与绿色GDP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但二者不是同一概念,不是一回事。 (1)GDP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它避免了重复计算,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但是,GDP只核算进入市场交易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不核算家务劳动创造的价值;它不反映地下经济活动;它不能够很好地反映技术进步与产品质量的提高;它没有反映出人类为了经济增长而付出的代价,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治安恶化等,相反,人类为解决这些因经济增长而带来的问题所投入的资源,会以投资的形式计入GDP。GDP只是属于产业核算指标,并不是福利核算指标。 (2)绿色GDP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代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人类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依赖GDP的增长,还依赖与自然资源环境和谐统一度的提高。绿色GDP不仅能反映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能够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和谐统一的程度,可以很好地表达和反映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和要求。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实现的经济福利越高。 16.经济全球化的三种表现形式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含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商品交换之中 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的触角伸向全球,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 表现 许多商品(如汽车、计算机),虽然品牌是某国的,其实是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 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从一般商品到各类服务都进入了交易范围 投资者只要在计算机上敲几个键,大量资金就可以短时间内从全球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共同点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三者联系 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生产全球化是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的基础;贸易全球化与资本全球化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全球化程度的提高 17.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原因及对策 影响 原因 对策 有 利 影 响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促进各国经济合作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使各国之间的经济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不 利 影 响 两极分化严重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全球经济不稳定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18.正确看待外国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外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有利于解决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有利于我国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发展经济、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和增强竞争力,密切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2)外国跨国公司会对我国企业发展构成威胁。如果东道国的政策|不力,跨国公司的进入就会对东道国经济构成威胁,本土企业如应对不力,必然会受到严重威胁和冲击。 (3)应从正反两方面看待外国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应采取措施,规范竞争,同时应大力培育、发展自己的跨国公司;我国企业应该在竞争中学习,提高竞争力。 19.误区:认为中国只要加入世贸组织,就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提示:(1)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确实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增强我国在贸易规则制定中的发言权,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及我国的利益;可以使我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案频频发生,对我国政府和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只有适应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制定正确的战略,加强应变能力,才有可能在国际贸易中变挑战为机遇,趋利避害,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如果只讲机遇,忽视正确战略的制定,在某些方面就有可能未见其利先受其害,对这一点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20.误区:对外开放就是“引进来” 提示:“引进来”与“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有“引进来”或只有“走出去”,都不是真正的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引进来”为主,若不先“引进来”,我们就缺少生产资金、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就难以实施“走出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们作出了“走出去” 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层次,达到新的水平。所以,只有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才能充分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最大限度地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宽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 21.比较“引进来”与“走出去” “引进来” “走出去” 含义 通过优化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引进海外各类专业人才 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内容或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自身积累资金,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外资。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 联系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二者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同时运转起来,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开放。为此我们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这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