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二(上)期末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 每个人都要接触周围事物,都要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这种认识积累多了,就会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下列说法属于世界观的是( ) A. 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B.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C. 小明半夜还在发微博 D.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 【答案】B 【解析】A不合题意,“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属于数学观点,不是世界观; B符合题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 C不合题意,小明半夜还在发微博不属于世界观; D不合题意,“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属于经济观点,不是世界观。 故选:B。 本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 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全面细致掌握知识点,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2. 2018年9月16日17时,第22号台风“山竹”在广东江门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为强台风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相当于45米/秒)。在此前几天,广东省防总已经根据气象专家的准确预报启动I级响应,积极采取应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此次台风带来的损失。气象专家对台风“山竹”的准确预报体现了( ) A.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C.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D.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气象专家对台风“山竹”的准确预报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C不合题意,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区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材料没有涉及; 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故选:A。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与题目内容无关的选项。 3. 小明同学哲学的课前演讲选择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作为主题,下列经典观点中可以采用的是( ) A. “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B.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C. “心外无物” D. “水是万物的本原” 【答案】D 【解析】A不符合题意,选项“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属于唯心主义; B不符合题意,选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属于唯心主义; C不符合题意,选项“心外无物”属于唯心主义; D正确,选项“水是万物的本原”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故选:D。 本题考查:朴素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名言名句体现教材原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解答此题需要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学原理,然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道理与其相符合。 1.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这体现了 ( ) A. 只有真正的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C. 真正的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D.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答案】C 【解析】A错误,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C符合题意,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这体现了真正的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故选:C。 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精神 真正的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全面细致掌握知识点,注意排除错误和不合题意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2.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下列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理解不准确的是( ) A.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B.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C. 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D. 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答案】D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 ABC不合题意,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都是对物质的正确认识; D符合题意,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故选:D。 本题考查: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物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一般与个别、共性和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一般。 1. 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维在其所著《人类简史》一书中,对人类过去7万年发展历程进行了重新阐释,不仅为全球学术界所瞩目而且引起了一般公众的广泛兴趣。现代历史学家可以对几万年前的人类社会生活进行还原,这表明( ) A.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C.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D. 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答案】A 【解析】A正确,依据题意,《人类简史》一书对人类过去7万年发展历程进行了重新阐释,现代历史学家可以对几万年前的人类社会生活进行还原,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C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体现的是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而不是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D错误,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故选:A。 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①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主动创造出一些现实不能直接感觉到的认识,比如人们会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或错误的选项。 2. 下列选项中与右边漫画蕴含哲理相一致的( ) A.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B. 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 C.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D.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意思指自己都还没有搞清楚,却要拿着自己的不明白而让别人明白,与漫画体现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主旨不一致; B 不合题意,“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体现的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与漫画体现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主旨不一致; C符合题意,漫画中人在书本中寻找喂养孩子的方法,而不能付诸于实际行动,揭示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道理,“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意思指假如一句话都不能付诸实践,纵然读万卷诗书也是枉然,也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道理,因此这两者具有一致性; D不合题意,“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意思指对照明镜是为了看清自己的面容,研究古事是为了知道今天的时势。说明研究并借鉴古代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作出决策,求得好的形势,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道理,与漫画体现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主旨不一致; 故选:C。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②认识的发生: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该题属于哲理对应题,用名人名言,古诗词、成语、典故为命题背景,既考查学生的人文功底,又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平时要多收集古诗、谚语等并理解其蕴含的哲理。 1. 对未知恐惧是人的天性,而在科学家眼里,人体的恐惧反应是因为激素、神经介质和神经网络的作用。在今天,科学家能得出关于恐惧的有关结论是因为( ) ①实践为人的认识提供了新的手段 ②情绪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④实践提高了人的判断推理能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科学家得出有关恐惧的相关结论是因为实践的发展,为科学家的认识提供了新的工具,即实践为人的认识提供了新的手段; ②表述错误,情绪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不合题意,选项与题干无关; ④符合题意,科学家能得出关于恐惧的有关结论是因为实践提高了人的判断推理能力。 故选:B。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②认识的发生: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本题着重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在把握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可准确答题,本题也可以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 2.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真正的好书是作者用心去写的,他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灵魂都融入其中。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灵魂对话;通过读书,我们对生存的这个世界的认识又增加了更多。这体现了( ) A. 读书是认识发展的根本 B. 人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来源于读书 C. 实践是人们认识的标准 D. 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途径之一 【答案】D 【解析】A表述错误,认识发展的根本是实践; B表述错误,人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来源于实践; C不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实践对认识的检验; D符合题意,“通过读书,我们对生存的这个世界的认识又增加了更多”体现了通过读书获得认识,即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途径之一。 故选:D。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②认识的发生: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本题着重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在把握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可准确答题,本题也可以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 1. 2018年11月7日至9日,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目前,我国正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必将进一步刺激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这说明( ) ①要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②人类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联系是自在事物联系的产物 ④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必将进一步刺激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这说明要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人类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③错误,人为事物联系是实践的产物; ④错误,“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说法错误,违背联系的客观性; 故选:A。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 )联系的条件性: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不利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本题以世界互联网大会为案例,考查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理解运用,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 当地时间2018年10月11日,俄罗斯“联盟MS-10”号载人飞船发射失败,两名宇航员紧急逃生。53天后,2018年12月3日,另三名宇航员再次乘坐“联盟MS-11”号成功升空,他们将在国际空间站停留至2019年7月。人类对外太空的征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类也从来不曾放弃过自己的努力,联盟号的失败与再次成功升空表明( ) A. 重视事物质变和飞跃,从而实现美好的未来 B. 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凡事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C. 要对事物发展充满信心,做好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准备 D.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涉及要重视事物质变和飞跃; B说法错误,“凡事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的说法过于绝对; C符合题意,题目强调“人类对外太空的征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类也从来不曾放弃过自己的努力”,这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要对事物发展充满信心,做好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准备; 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故选:C。 本题考查: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本题考查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说法就错误的及与题目内容无关的选项。 2. 2018年10月20日“鲲龙”AG600成功完成水上试飞。这是继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运-20、C919大型客机项目成功之后,我国在大飞机领域研制工作取得了又一重大成就,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领域的研制空白。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大飞机的研制成功凝聚了无数航空人的汗水和努力。这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是( ) A.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B. 做任何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答案】B 【解析】ACD不合题意,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属于原理,不是方法论启示; B符合题意,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大飞机的研制成功凝聚了无数航空人的汗水和努力,这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是做任何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 故选:B。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①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方法论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 自1907年贝克兰发明酚醛树脂以来,塑料就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显而易见;但随之而来的塑料污染也成了全球性难题。欧洲联合肠胃病学周发布最新研究结果,首次在确认人体内出现9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它们的直径在50到500微米之间,最终到达人体肠胃,塑料对人的污染已经悄无声息地逼近你我。对此我们应该坚持( ) A.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 用联系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D. 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 【答案】B 【解析】ACD不合题意,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与材料内容无关; B符合题意,塑料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显而易见,但随之而来的塑料污染也成了全球性难题,这要求我们坚持用矛盾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故选:B。 本题考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在对立中看到统一,在统一把握对立。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题解题时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2. 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推出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下列经典名句与其蕴含的哲理对应最准确的是( ) A.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坚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氾论训》)--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D. 国虽大,好战必亡(《司马法》)--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指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B 不合题意,“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意思指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体现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C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D 符合题意,“国虽大,好战必亡”意思是国家即便再强大,如果喜欢战争也必然会灭亡。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故选:D。 本题考查: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①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绝对的; 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二者共处于统一体当中,不可或缺。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该题属于哲理对应题,用名人名言,古诗词、成语、典故为命题背景,既考查学生的人文功底,又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平时要多收集古诗、谚语等并理解其蕴含的哲理。 1.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材料所蕴含的哲理是( ) A.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 内因通过外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C.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D. 不同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抓住主要矛盾,而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B错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C正确,依据题意,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这所蕴含的哲理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D错误,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故选:C。 本题考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仔细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从每句话中总结出体现的哲学道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从材料中获取和解答有效信息。 2. 在古希腊时期,由 造成的“毕达哥拉斯悖论”,以及“芝诺悖论”中对“无穷”的理解,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其正面结果之一是引入了无理数,导致数的概念的扩大。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 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B说法错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但不能说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 C符合题意,“毕达哥拉斯悖论”和“芝诺悖论”都属于矛盾,正是这些矛盾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其结果之一是引入了无理数,导致数的概念扩大,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这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与主要矛盾无关。 故选:C。 本题考查:矛盾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1. 2018年11月1日起,由教育部牵头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开始实施。对照2005版的旧国标,此次新国标不仅从“国家推荐标准”变为“国家强制标准”,还增加了诸多内容,如对校园塑胶跑道建设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限量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新国标的修定是( ) ①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的结果 ②在实践基础上对旧版标准辩证否定的结果 ③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结果 ④对旧版标准肯定理解的同时对其颠覆性突破的结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只有否定,没有辨证,题干中,对旧版标准的修改体现了辩证的否定; ②③正确,材料“对照2005版的旧国标,此次新国标不仅从“国家推荐标准”变为“国家强制标准”,还增加了诸多内容”表明新国标的修定是在实践基础上对旧版标准辩证否定的结果;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结果; ④错误,我国对旧版标准进行了修改,并对标准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包含了对旧版标准肯定的理解,但是并未对其进行颠覆性突破,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原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观原理: ①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从本质上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要求我们: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旧说和落后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本题考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辩证否定观原理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 要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这要求我们( ) A. 重视发挥每个人的意识的作用 B. 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 C. 敢于肯定一切、敢于否定一切 D. 在新事物中保留着旧事物的因素 【答案】B 【解析】A错误,选项重视发挥每个人的意识的作用不符合实际; B正确,要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这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 C错误,选项敢于肯定一切、敢于否定一切属于形而上学否定观; D不符合题意,在新事物中保留着旧事物的因素与材料的创新无关; 故选:B。 本题考查:树立创新意识 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和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2. 《咬文嚼字》编辑部选出“2018十大流行语”,其中包括命运共同体、锦鲤、教科书式、官宣、佛系、确认过眼神、杠精等,每一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创新是认识变化发展的源泉 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D.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A 【解析】A正确,每一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错误,实践是认识变化发展的源泉; C不合题意,题意主旨强调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体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D不合题意,该项与题意主旨无关; 故选:A。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把握材料的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或不合题意的选项。 3.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实现了村民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 以上。新时代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 ) ①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的调整促进了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③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基本方式 ④改革是解决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矛盾的基本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三权分置”改革属于生产关系方面的改革,新时代小岗村的成功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基本方式,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上层建筑的调整; 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的矛盾。 故选:B。 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 ①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②性质--非对抗性的矛盾; ③解决方式--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目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可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 “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习近平主席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 ) A.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B. 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C. 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D. 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体现不出上层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B不合题意,材料体现不出生产力的重要性; C符合题意,“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表明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D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涉及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故选:C。 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包括: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与题目内容无关的选项。 1. 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创建文明城市人人有责。青年学生应认识到:“个人离不开社会,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社会离不开个人,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直接体现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是( ) ①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体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②符合题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体现了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 ③符合题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体现了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 ④不合题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在告诉人们,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强调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故选:C。 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 ②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是,我们要正确认识和追求个性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2. 2018年12月7日鞍山一大爷在结冰湖面行走落水,因冰面坍塌,多名消防员在救援过程中落水,大爷遇难,一名消防员抢救无效牺牲,年仅23 岁。网友们纷纷痛悼英雄,也有人认为消防员这么做不值。网友的不同看法,从哲学上看( ) ①立场和角度不同价值判断就不同 ②价值观是决定人生的重要向导 ③事物的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 ④价值判断与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正确,2018年12月7日鞍山一大爷在结冰湖面行走落水,因冰面坍塌,多名消防员在救援过程中落水,大爷遇难,一名消防员抢救无效牺牲,年仅23岁。网友们纷纷痛悼英雄,也有人认为消防员这么做不值。网友的不同看法,从哲学上看立场和角度不同价值判断就不同;价值判断与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②错误,价值观影响人生的重要向导; ③错误,事物的属性和功能具有确定性; 故选:B。 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 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 ②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会不同; ③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阐释事理的能力,解答时要仔细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对应相关选择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1. 2018年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马克思的话表明( ) ①为人类造福能够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②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 ③为人类造福才能提高人的自身素质 ④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之间不存在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马克思的话表明为人类造福能够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 ③错误,为人类造福才能提高人的自身素质,此说法过于绝对; ④错误,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既对立有统一。 故选:A。 本题考查: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最根本的价值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包括两个方面: 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1. 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是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的路线经过了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为了保证航道畅通,大桥要建几个超过170米高度的桥塔,但香港、澳门、珠海、深圳等几个机场的航空限高又不能超过120米。因此综合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港珠澳大桥最终采取世界首创的6.7千米长的海底隧道和22.9千米长的跨海大桥的联合方案。 其中,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尺寸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可抗16级台风、八级地震及三十万吨巨轮撞击。这种支座不但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承载力,还能吸收地震能量,大大降低了地震对大桥的破坏力。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香港和珠海、澳门的陆路四小时压缩到45分钟,大大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促进三地的贸易投资、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和发展。 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首次实现了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连接,极大地缩短了三地间的距离。正式通车后,港珠澳将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广阔的伶仃洋,将由天堑变为通途。这对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知识分析建成港珠澳大桥的意义? 【答案】【小题1】(1) ①为了保证航道畅通同时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大桥最终采取世界首创桥岛隧相结合的建设方案。坚持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做到了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建设方案、推动工作。 ②自主研制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承载力,吸收地震能量。是在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智慧结晶。 ③建设港珠澳大桥加强了三地联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桥设计及建成体现了建设者的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2) ①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港珠澳大桥的顺利通车,极大降低人员、物品流动的时间和成本,促进城市互融互通、协同发展。 ②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发展是普遍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珠港澳大桥的建成必将促进三地经济的发展。 【小题2】 【解析】(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属于体现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唯物论道理。材料“为了保证航道畅通同时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大桥最终采取世界首创桥岛隧相结合的建设方案”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材料“自主研制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承载力,吸收地震能量”体现了在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智慧结晶;材料“建设港珠澳大桥加强了三地联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桥设计及建成”体现了建设者的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知识分析建成港珠澳大桥的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知识。可知涉及答题要素有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发展的普遍性。 (1 )本题为体现类试题,这类题的思维特点是从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去推知与其相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其设问形式通常是:“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某某观点(原理)的”或“上述材料是如何坚持(怎样做到)某某道理的”。类似的提法有“如何遵循”、“体现了什么”、“是如何体现的”等。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事件)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 (2)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如回答我国重视产品质量的意义,就需要从消费者、企业、国家等角度去谈,体现由小到大原则。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以及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他们的研究团队,经过20年的临床试验,揭示了癌细胞如何欺骗人体免疫系统恶意增殖的原理,从而发现了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诺贝尔委员会表示,这对研究利用身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是“我们抗击癌症的一个里程碑”。这种被称为免疫检查点理论的方法已经“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方式,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癌症治疗方式的看法。 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两位科学家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取得的成就 【答案】①经过20年的临床试验,揭示并发现了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临床试验得到的免疫检查理论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癌症治疗方式的看法,推动了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临床试验中不断创新,实现实践和认识在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开拓性贡献。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两位科学家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取得的成就。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知识范围是“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解答时从材料所述的两位科学家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取得的成就得信息入手,对接“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进行分析。“经过20年的临床试验,揭示并发现了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临床试验得到的免疫检查理论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癌症治疗方式的看法”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临床试验中不断创新,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开拓性贡献”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该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概括提炼观点,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解答该题首先要提炼出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观点,从材料中找答案,做到理论观点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多角度分层次书写。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40 年来,我国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得益于不断地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进行到底,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新路。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之杰出贡献人物】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 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制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分析说明袁隆平的先进事迹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小题1】(1)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没有改革,就没有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党和国家结合中国国情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新路,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 (2) ①袁隆平长期不懈奋斗,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启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袁隆平先进事迹离不开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更离不开国家的支持,表明人生价值需要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 ③几十年来袁隆平及研发团队发挥聪明才智,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小题2】 【解析】(1)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学生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本题考点明确,切口较小,学生可直接运用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等知识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作答。 (2 )本题为启示类主观题,要求学生结合以上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分析说明袁隆平的先进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根据材料信息“袁隆平长期不懈奋斗,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说明启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袁隆平先进事迹离不开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更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启示人生价值需要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几十年来袁隆平及研发团队发挥聪明才智,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启示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解答分析说明类哲学主观题时,应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 第二,仔细阅读材料,理清题意,审好题,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 第三,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的正确性; 第四,综合回答,首尾呼应,得出结论,表明态度。 (2)本题为启示类主观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阐释事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解答时要注意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有针对性的调动和运用有关知识作答即可。作答时首先:定点,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回顾相关知识点。其次:联系,审读材料,在材料分析时要注意分层次,抓关键句。最后:梳理、作答。将材料信息与考察知识点一一对照,作到观点与材料结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