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三收入与分配教案(全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三收入与分配教案(全国)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一)立足1个背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1.全面理解按劳分配 具体阐释 性质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基本内容 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客观 必然性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作用 或意义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地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全面把握按生产要素分配 ‎(1)分配方式 含义(表现)‎ 按资本 要素分配 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分红、债券利息等 按劳动 要素分配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按管理 要素分配 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按技术 要素分配 科技工作者的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的收入 按信息 要素分配 信息工作者提供信息资料、管理方案(点子)等的收入 按土地 要素分配 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等 ‎(2)意义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1.(2017·成都联考)‎2016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加大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和创新团队的奖励力度,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有利于 (  )‎ ‎①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②激发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④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②③符合题意;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故排除①;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而不是经济制度,故排除④。故选B项。‎ ‎2.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 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 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A 程秀的收入构成包括租金收入、民营公司分红收入和工资收入,其中租金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分红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因为是民营公司,所以其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因此她的收入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故①正确;公司只有营利才有分红收入,②正确;③按劳分配不符合题意;程秀以土地入股,说明该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因此不能发行股票,④错误。‎ ‎ (二)深挖1个重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正确认识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因 具体阐释 社会主义本质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效率与公 平的关系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社会 再生产 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分配政策 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基本特征 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科学 发展观 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 经济发 展方式 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理顺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2.全面把握维护社会公平的措施 具体措施 生产与分配 效率与公平 生产决定分配、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根本途径)‎ 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重 要 举 措 两个比 重、两 个同步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再分 配领域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主要是发挥财政作用,加强宏观调控):①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②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备课札记]  ‎ ‎ ‎ ‎ ‎ ‎ ‎ ‎                   ‎ ‎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 ③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 ④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②中的措施有利于缩小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③中的措施有利于缩小工资水平的行业差距,故答案为C项。应该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①说法错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④说法错误。‎ ‎4.如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x1之前,收入差距越大则效率越高,在x1之后,收入差距越大则效率越低,说明收入差距不是越大越好,要保持较高的效率,必须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D项。‎ ‎(三)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2个重要手段——财政、税收 ‎1.系统掌握财政的知识 ‎(1)三个角度把握财政的作用 阐释 是什么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为什么 实现国家职能 怎么办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调整分配政策 ‎(2)三个角度比较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适用 条件 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 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 措施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扩大赤字、增发国债等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减少赤字、减发国债等 目的 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达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达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 ‎ ‎(3)深化拓展财政的作用 作用 财政 与物价 实施稳健或紧缩的财政政策能够抑制流动性过剩,调节货币流向,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财政调节与 市场调节 适当的财政政策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财政与转方 式、调结构 适当的财政政策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财政与 科技创新 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 财政与“三 农”、扶贫开发 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扶持,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财政与文化建 设(社会建设、‎ 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文化建设的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4)图示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及措施 ‎2.多个角度把握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阐述 生产 调节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引导企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扩大投资需求 分配 缩小收入差距,调节和实现社会公平 交换 调节商品价格,影响社会供求 消费 引导消费行为,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 宏观调控 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调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国家进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国家通过税收来反映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状况,对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国家政权 税收与国家政权相互依存,国家政权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税收又为国家政权的存在提供物质条件 ‎                  ‎ ‎5.(2017·青岛联考)2017年上半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成效显著,有力支撑了宏观经济平稳运行,‎2017年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 683亿元,同比增长6.9%。下面对积极财政政策及其影响的传导机制描述正确的是(  )‎ A.保持汇率稳定→货币供应增加→消费需求扩大→经济增长 ‎ B.优化融资结构→国债发行减少→市场物价稳定→经济增长 C.扩大赤字规模→公共支出增加→国内需求扩大→经济增长 D.实施减税降费→基准利率下降→企业成本降低→经济增长 解析:‎ 选C A项无论推导正确与否都不符合题意,因为汇率属于货币政策,故A项排除;B项中的减少国债发行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而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故B项排除;实施减税降费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但不会导致基准利率的下降,故排除D项;扩大赤字规模意味着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因此扩大赤字规模能拉动经济增长,C项正确。 ‎ ‎6.2017年元旦起,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新的财政补贴标准:补贴额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财政补贴不得超过中央单车补贴额的50%。2017年至2018年,续航里程100公里至15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中央补贴为2万元;150公里至250公里补贴3.6万元;大于250公里为4.4万元。2019年至2020年中央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在2017年的基础上再降20%。这意味着(  )‎ ‎①政府在逐渐淡化财政的作用 ‎②倒逼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③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④新能源汽车长期涨价是必然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本题材料表明的意思是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标准逐年下降,是在通过财政作用倒逼企业自身提高技术水平,而不是淡化财政作用,选②不选①。而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自身竞争力的提高,但是随着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能源汽车价格应该是越来越低,故选③不选④。故选B项。‎ ‎7.(2017·成都检测)暑假,湖北一高校学生小孟在北京某企业实习,实习结束后拿到约定报酬2 200 元,但需交劳务报酬所得税280元。原来,1980年通过的个人所得税法分列了工资薪金所得税和劳务报酬所得税。36年过去了,工薪所得税起征点已由800元增至 3 500元,但是劳务所得税800元的起征点,20%的税率却一直沿用至今。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①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的一切收入都必须交税 ‎②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 ‎③税收具有固定性,该谁交和交多少是不会变的 ‎④劳务所得税起征点多年不改,不利于社会公平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并不是个人的一切收入都必须交税,①错误;税收具有固定性,是指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③错误;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征税人必须依法征税,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劳务所得税800元的起征点,20%的税率却一直沿用至今”这不利于社会公平,‎ ‎④正确。故选C项。‎ ‎[12道选择题保分练] ‎ ‎1.年终奖是企业对全体员工的让利分红,即让员工充分享受企业一年的劳动成果,所以年终奖的数额即便说不上“甚巨”,也绝不会太寒酸。但鸡年岁末却有网友在网络论坛上爆料称,自己准备辞职,原因是自己收到的年终奖居然是20个馒头。下列关于年终奖说法正确的是(  )‎ ‎①企业具有自主经营权,能够自由选择员工报酬的发放方式 ②年终奖属于员工收入的一部分,应由创造的劳动价值决定 ③年终奖无论怎么发放都是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方法 ④年终奖水准的高低应成为衡量一家企业吸引力的重要指标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材料意为年终奖要体现出员工享受企业一年的劳动成果,所以年终奖不能随意发放,要和员工的劳动挂钩,故选②不选①;另外网友的爆料辞职说明年终奖发放合理能够激励员工、增加企业吸引力,但是发放不合理则不利于企业的管理,故④正确;③说法太绝对,没有考虑其双重性。故选C项。‎ ‎2.‎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下列选项中,对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解析:选C 提高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属于通过再分配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C项符合题意;举措与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再分配,不是初次分配,B项与材料不符;举措不会增加货币供应量,D项与材料无关。‎ ‎3.(2018届高三·大庆联考)某地贯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在完成本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确认后,村民将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专业公司,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实行公司化管理。每户村民按一定的标准领取土地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村民获得的租金属于按劳分配范畴 ②该村土地在流转后仍然是归属于村民个人的合法财产 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得的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 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提升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村民获得的租金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而非按劳分配,故①错误;在我国土地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村民只有承包使用、流转的权利,而没有所有权。故土地无论在流转前还是在流转后都不是村民个人的合法财产,故②错误;题干中村民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专业公司所取得的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故③正确;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故④正确。故选D项。‎ ‎4.为推动我国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形”向“橄榄形”转变(如图所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③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④强化税收调节,促进初次分配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 推动我国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形”向“橄榄形”转变就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因此应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项;③错误,劳动报酬属于初次分配;④错误,税收调节属于再分配。‎ ‎5.2016年,全国至少有32个地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到2017年5月底,已有山东、上海、天津等7省份再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从而让低收入者具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让更多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一举措 (  )‎ ‎①使初次分配的结果更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②有利于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统筹效率与公平 ‎③旨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获得感 ‎④是国家通过财政再分配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等都是初次分配,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①‎ 正确,④错误;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②当选;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最低工资标准不是社会保障体系,③错误。故选A项。‎ ‎6.近些年,各地在不断完善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山东省调整补贴对象及标准,对小麦种植面积50亩以上、200亩以下的,每亩补贴60元,江西省重点支持50亩至300亩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对粮食烘干、工厂化育秧、机防等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补贴额度最高为设备总价的50%。材料表明,地方财政(  )‎ ‎①对农业资源配置发挥重要导向作用 ‎②是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③是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转型发展的物质手段 ‎④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选A 山东调整补贴对象,补助小麦种植,这有利于引导小麦种植,稳定粮食生产。江西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和机械化生产,这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①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财政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资源配置的作用,没有体现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公平的作用,②不选;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④不选。 故选A项。‎ ‎7.(2017·上海调研)为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M市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取得良好的扶贫效果。由此可见(  )‎ ‎①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调控国民经济运行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④财政资金是实现精准扶贫和脱贫的关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M市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对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方式扶贫,说明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故②正确;进行“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是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作用的体现,故③正确;材料中的扶贫政策不能体现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调控国民经济运行,①不符合题意;实现精准扶贫和脱贫的关键不是财政资金,关键是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④错误。故选C项。 ‎ ‎8.(2017·岳阳检测)赤字率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2017年我国赤字率或不低于3%,我国财政政策要适度扩大支出规模,调整支出结构,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根据材料,我们可以推出(  )‎ ‎①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需要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以拉动经济增长 ②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情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提高财政扶持的精准性 ③我国赤字率过高,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缩小收支差额以化解债务风险 ④我国财政赤字规模大,意味着企业和个人可能得到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选B 我国财政政策要适度扩大支出规模,调整支出结构,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这说明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提高财政扶持的精准性,意味着企业和个人可能得到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②④符合题意;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属于货币政策,①不符合题意;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项。‎ ‎9.(2017·南阳联考)‎2016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首次审议《环境保护税法(草案)》,拟将现行排污收费改开征环境保护税(纳税人是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开征环境保护税 (  )‎ ‎①以法治污,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②凭借税收强制性,严格征收以保护环境 ‎③调节居民消费,引导居民树立正确消费观 ‎④实施宏观调控,引导经营者推进绿色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 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问题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淘汰低端的高污染的产业,而不是依靠法律来治污,①排除;③与题意不符合,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是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②④观点本身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项。 ‎ ‎10.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建议把2017年GDP增速预期目标定在6.5%左右,同时推断:“2017年增长速度超过6.5%也是一个较大概率事件”。以下各项能够支持这一推断的有(  )‎ ‎①美联储加息稳定了我国进出口贸易 ②央企重组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③营改增减税释放了企业的发展活力 ④个税改革提高了闲置资金使用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央企的重组有利于其实力的增强,提升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营改增减税为企业减负,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项。美联储加息可能会使人民币贬值,势必会影响我国的贸易结构,使进出口贸易发生变化,而不是“稳定”,故排除①‎ ‎;个税改革有利于减轻居民负担,释放消费活力,但并不等同于是对闲置资金的利用,故④表述不准确。‎ ‎11.‎2017年5月5日,国家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海关立案走私案件3 856起,全国海关立案侦办农产品走私犯罪案件145起,案值122.5亿元,同比分别上升0.5倍、2.4倍。走私这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属于(  )‎ A.骗税 B.欠税 C.偷税 D.抗税 解析:选C 材料中的违反税法行为属于用欺骗、隐瞒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符合偷税的特点,故选C项。‎ ‎12.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李先生交纳1 200元个人所得税——李先生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 ②某连锁商店交纳8 500元营业税——该商店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 ③张女士购买一套680元(含消费税)的化妆品——张女士是负税人但不是纳税人 ④某公司购买一台66 000元(含增值税)的机床——该公司是纳税人但不是负税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条件下,负税人也就是纳税人,李先生缴纳了个人所得税并负担了最终的税款,①正确;在税负能够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如果能够通过一定途径把税款转嫁出去,纳税人并不是负税人,某连锁商店缴纳营业税是纳税人,但该税款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承担,因此不是负税人,②错误;公司购买机床,增值税由销售机床的企业缴纳,因此购买者不是纳税人而是负税人,④错误;我国的消费税由销售者或经营者缴纳,但由消费者承担,所以张女士是负税人但不是纳税人,③正确。故答案为B项。‎ ‎ [考什么]                                  ‎ 考查 范围 ‎①我国的分配制度 ‎②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③财政及其作用 ‎④税收及其种类 ‎⑤依法纳税 考查 ‎①财政及其作用 重点 ‎②税收调节与经济运行 ‎[怎么考]  ‎ 选择题 ‎①结合党和政府在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方面的政策措施,考查考生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理解 ‎②结合党和政府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常采用的财政政策,考查考生对财政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③结合增值税改革以及降税减费政策的实施,考查考生对税收作用的理解 主观题 ‎①多结合一些国家财政的收支调整,考查财政的作用 ‎②结合当前党和政府在薪资改革、最低工资标准方面的政策措施,考查维护社会公平的措施 考点一分配制度 ‎1.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 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 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36 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 800元。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别是(  )‎ A.29 760元 17 000元 B.49 760元 20 000元 C.48 800元 20 000元 D.44 260元 3 000元 解析:选B 按劳分配的收入应该是在公有制经济前提下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应该是36 000+12 800+960=49 760元,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3 000+17 000=20 000元。答案选B项。‎ ‎2.(2016·天津高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解析:选B 实施股权激励方式实际是按生产要素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的大小来进行分配,B项正确;这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属于分配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仍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A项排除;各类企业采用的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不属于按劳分配方式,C项排除;D项夸大了股权激励方式的作用,排除。‎ 依据不同标准判定分配方式 依据标准 具体判定 依据范围 ‎(所有制)‎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但公有制经济中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另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 依据 分配尺度 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公有制中属于按劳分配,非公有制中属于按劳动、管理、信息要素分配和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凭借资本、土地等获得的收入是非劳动收入所得 依据 形式判断 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土地房屋租金收入是非劳动收入 依据 所处阶段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初次分配中,再分配中的社会保障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均不属于按劳分配 考点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从‎2017年4月1日起,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 190 元调整到2 300 元,增加11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19元调整到20元。分析认为,劳动者的工资增幅如果低于物价涨幅,劳动者日子会越过越差,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保持、经济的良性发展终将受损。下列既符合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又符合这一循环传导路径的是: 劳动者的工资增幅低于物价涨幅→(  )‎ A.劳动者在分配中的公平权利未能得到切实保障→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受损→生产力的发展受限 ‎ B.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受限→劳动者增收乏力→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失去前提和基础 ‎ C.劳动者难以共享发展成果,有失公平→改革与发展失去稳定前提→‎ 人民生活难得保障 ‎ D.劳动者消费水平提高的基础受限→国内消费需求驱动经济乏力→经济良性发展受损 ‎ 解析:选A 劳动者的公平权利未能得到切实保障,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受损,生产力发展受限,符合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同时又符合题中循环的传导路径,故A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B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受限,劳动者增收乏力,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失去前提和基础,强调效率,而没有强调公平,故排除;C项强调公平,没有强调效率;D项观点没有涉及效率也没有涉及公平,故排除。‎ ‎2.“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 ‎①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②既要鼓励创业致富,又要倡导回报社会 ‎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差距 ‎④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中强调公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需要我们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既要鼓励创业致富,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④错误,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故选A项。‎ ‎3.(2017·石家庄摸底)股票期权是上市公司给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骨干的一种权利。这些人员可以在一定期限内(通常为10年)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当股票价格上涨时,其将获得更多收益。对企业而言,这种激励方式(  )‎ ‎①实现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统一,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②使骨干员工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③可以建立健全激励约束长效机制,激发企业经营活力 ‎④为了拉大员工收入差距,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股票期权这种激励方式,对企业而言,它能有效地把企业高级人才与其自身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使骨干员工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有利于建立健全激励约束长效机制,激发企业经营活力,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属于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也不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①说法错误;这种激励方式是为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不是为了拉大员工收入差距,④‎ 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项。‎ 区分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以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为例)‎ 考点三财政及其作用 ‎[典例] (2016·全国卷Ⅲ)下图反映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政府可以采取的财政措施是(  )‎ ‎①提高企业税费,增加财政收入 ②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 ③降低企业税费,扶持企业创新 ④减少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首先要对题中的图进行解读,通过解读明确两个主要信息:一是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增长率自2011年开始下降,二是GDP增长率自2010年开始增速放缓。在这样的宏观经济状况下,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②③符合题意;①“提高企业税费”和④“减少财政赤字”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应排除。故选C项。‎ ‎[答案] C ‎[深化·点拨] 全面认识财政赤字 含义 出现的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如果财政支出略大于财政收入,不属于赤字 出现的 原因 ‎①收支不平衡:当年财政支出超过了财政收入,财政收支结构失衡 ‎②调节经济:出现财政赤字意味着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 产生的 影响 ‎①经济过热:出现财政赤字,会增加消费需求,促进物价持续上涨,不利于经济平稳运行 ‎②经济过冷:出现财政赤字,可以促进消费增加,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回升 弥补赤字 主要通过发行国债 的方式 如何使用 赤字资金 ‎①优化赤字资金支出结构,引导经济转型升级 ‎②加强赤字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③遵循财政分配原则,维护赤字资金支出的公平性 ‎[备课札记]  ‎ ‎ ‎ ‎ ‎ ‎ ‎ ‎1.‎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实现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推动基本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是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工作。这表明财政(  )‎ A.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主要功能是完善社会福利事业 解析:选A 国家用于医改的投入属于民生支出,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说明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说法错误。‎ ‎2.未来几年我国财政收入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财政支出会呈刚性增长,财政管理要求更规范科学。这种“财政新常态”意味着在保证财政收支大致平衡的前提下,适度增加财政赤字规模。下列政策不会导致财政赤字增加的是(  )‎ A.扩大以营业税改增值税为重点的结构性减税政策适用范围 B.清理、规范、取消多项行政事业性的收费项目 C.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政府投资力度 D.盘活政府部门资金存量,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 解析:选D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财政新常态”的情况下需要增加财政支出,减少财政收入。A、B两项能够减少财政收入,不符合题意;C项会增加财政支出,不符合题意;D项提高效率,不涉及财政收支,符合题意。‎ ‎3.(2013·全国卷Ⅱ)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 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解析:选A 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因此A项符合题意,D项予以排除;财政赤字与企业减负无关,排除B项;一般来说,财政收支平衡是最佳状态,财政赤字打破了收支平衡,因此排除C项。‎ 考点四税收调节与经济运行 ‎[典例] (2014·全国卷Ⅱ)2013年12月,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宣布对76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降低进口关税能(  )‎ ‎①改善国际收支结构 ②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③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④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关税能够有效地调节进口和出口,在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条件下,降低进口关税,能够推动国际收支的相对平衡,改善国际收支结构,①可选。由于进口关税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也会相应降低,能够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③可选。②④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A ‎[深化·点拨] ‎ 理解和把握税收的作用与财政的作用的关系 ‎1.自‎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将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实现货物和服务行业全覆盖,打通税收抵扣链条,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升级。2016年“营改增”减轻企业税负5 000亿元。可见,推进“营改增”有利于(  )‎ ‎①调节个人收入,体现社会公平 ②房地产业去库存,提高商品房价值 ③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A.①③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营改增”针对的是企业收入,不是调节个人收入的措施,①不选;“‎ 营改增”会促使房地产业提高效率,但不能使商品房价值提高,②错误;材料中“营改增”范围扩大到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一些行业,这有利于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③正确;“营改增”后企业为减轻税负,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④正确。故选D项。‎ ‎2.我国个税改革正在加速推进。本次个税改革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为大方向,将部分收入纳入综合,同时建立基本扣除加专项扣除的机制,适当增加专项扣除,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这有利于(  )‎ ‎①完善我国税收制度,优化税收结构 ②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③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④平衡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有利于平衡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②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税收结构优化,①不符合题意;个税改革调节的是不同收入群体间的关系,③与题意无关。‎ 对应学生用书P32‎ 本专题命题热点常着眼于——“社会民生”领域 热点聚焦——坚持精准扶贫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共享发展问题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更是凝心聚力的政治问题。因此,本热点的意义重大,涉及知识面广,几乎和每个模块高考的高频考点都能有效衔接,因此在高考备考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材料一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市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各级党委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材料二 ‎‎2017年3月8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关联知识]‎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本热点可以考查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业,分配制度和社会公平,财政的作用,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发展”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  ‎ ‎                   ‎ ‎1.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截至2016年底,全国仍有7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贫困人口脱贫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于(  )‎ ‎①促进社会公平,消除收入分配差距 ‎ ②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③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促使效率的更快增长 ‎④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 缩小收入差距,不可能消除,排除①;贫困人口脱贫有利于提高收入水平,从而提高消费能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②正确;扶贫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贫困人口脱贫有利于促使效率的增长,③正确;扶贫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排除④。故选D项。‎ ‎2.各级党委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深度脱贫,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 ‎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贫困家庭收入 ‎③实施降低个税政策,减轻个人纳税负担 ‎④加大财政扶贫投入,整合各类扶贫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 增加货币供应量与深度脱贫无必然关系,排除①;贫困群体根本谈不上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降低个税政策的举措与题意不符,排除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贫困家庭收入,加大财政扶贫投入,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有利于打赢深度攻坚战,②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项。‎ ‎3.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共享发展问题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更是凝心聚力的政治问题。因此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  )‎ ‎①收入分配差距基本消除 ②贫困问题得到彻底地解决 ‎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④经济发展平衡性明显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 ①说法错误,因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收入分配差距会缩小,但没有消除,故排除;②说法错误,因为我国近年来扶贫对象会大幅减少,但并没有彻底解决,故排除;③④符合我国当前的现状,故本题答案选B项。‎ ‎4.‎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市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各级党委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近年来我们在解决深度贫困问题上有很多成功经验和典型,实践证明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意义,并分析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做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解析:第(1)问,主要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作答;第(2)问,政府的措施方面主要从国家财政的作用、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实施相关的政策等方面总结分析即可。‎ 答案:(1)①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 ‎②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转移就业。‎ ‎②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实现安置搬迁和就业。‎ ‎③发挥财政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增加重点生态转移支付,实现生态保护扶贫。‎ ‎④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开展医疗救助脱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扶贫。‎ ‎[“12+‎3”‎高考过关练] ‎ 一、选择题 ‎1.‎2016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对于科研人员收入分配的新政:将允许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并且获得合法的收入。这一新政(  )‎ ‎①体现了国家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 ‎②是坚持按劳分配制度的重要举措 ‎③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④有利于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允许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这是国家对知识和人才给予尊重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①③正确,故选A项。科研人员的兼职不一定属于按劳分配领域,②排除。这一新政与收入分配公平无直接关系,④排除。‎ ‎2.(2017·衡阳联考)‎2016年10月21日,国务院公布《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技能人才,《意见》明确,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鼓励企业采取持股分红等方式,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  )‎ ‎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说明促进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障 ③有利于激励劳动者努力提高劳动技能 ④是由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直接决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意见》明确,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鼓励企业采取持股分红等方式,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这表明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提高劳动技能,故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故②不符合题意;按劳分配是由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直接决定的,材料强调的是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3.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的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下列做法中有利于降低基尼系数的是(  )‎ ‎①保护居民合法的财产性收入 ②提高务工人员最低工资标准 ③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 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保护居民合法的财产性收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扩大了收入差距,不利于降低基尼系数,①④不符合题意;②③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降低基尼系数,当选。故选C项。‎ ‎4.(2018届高三·衡水联考)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经济长期活力的重要指标,是指在各种要素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它更多是靠技术进步、组织管理改善等无形要素发挥作用产生的增长。对此,以下推断合理的是 (  )‎ ‎①科技创新等无形要素比劳动力等有形要素更重要 ‎②公平的分配制度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前提和基础 ‎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④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措施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解析:选D  全要素生产率更多是靠技术进步、组织管理改善等无形要素发挥作用,所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措施,③④符合题意。无法比较无形要素与有形要素哪个更重要,①说法错误。公平的分配制度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不是其前提和基础,②说法错误。 ‎ ‎5.根据国有企业“十项改革试点”计划,我国开始实施国企管理者的选任和薪酬改革,在国企领导选人用人上实行“三轨制”,并提出“高薪要配高风险”。对组织任命的企业负责人实行严格薪酬限制,市场化选聘的经营管理者实现上限调控,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将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三轨制”改革的积极意义在于(  )‎ ‎①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作用,促进社会公平 ‎②探索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激发国企管理者的积极性 ‎③优化国企治理结构,保证国企实现赢利 ‎④创新国企用人机制,提升国企管理水平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选B 对国企管理者选任采取“三轨制”,“高薪配高风险”,有利于发挥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促进效率的提高,其主要作用并不在于促进社会公平,也不能保证国企赢利水平提高,①③不合题意。通过改革完善用人制度和分配机制,有利于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国企管理水平,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 ‎6.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就是把中央集中的财力拿出一部分,增加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财力补充。中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利于(  )‎ A.更好地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 B.完善和优化初次分配机制 C.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D.从根本上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解析:选C 材料中体现的是国家实行财政政策,属于再分配,A、B两项错误。中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能从根本上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缩小区域差距的基本目标是注重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D项排除,故选C项。‎ ‎7.‎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预算决议显示:我国 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增长5%,相较2016年GDP预计增长6.5%左右的增速要低。从收入增幅看,受宏观经济下行、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这说明(  )‎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②商品价格下降,国家财政收入必然相应降低 ③我国应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创造条件 ④企业利润是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 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家财政收入是源与流的关系,①正确;②说法太绝对;企业利润下降会直接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我国应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③正确;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④表述错误,故选C项。‎ ‎8.‎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2017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5万亿元,比2016年增加2 0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这表明我国(  )‎ A.当前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促进发展 B.国债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财政收支平衡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 D.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控经济运行 解析:‎ 选D 材料中财政赤字和国债都属于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由此直接排除A项;B项表述有误,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不是国债;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而不是财政收支平衡,C项表述有误;依据材料信息,答案D项正确。‎ ‎9.(2017·合肥调研)“挤进效应”最早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克尔·帕金在其所著的《经济学》一书中提出来的。所谓“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下列能够产生“挤进效应”的举措有(  )‎ ‎①国家增发国债,加大财政补贴 ②降低税率,提高征税起征点 ③国家增发纸币,加快货币流通 ④降低利率,降低居民储蓄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要产生“挤进效应”,政府应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率,提高征税起征点”是通过减少税收带动经济的发展的策略,②正确;“国家增发国债,加大财政补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①正确;③④是采取的货币政策,与题意不符。故选A项。 ‎ ‎10.(2017·大连摸底)于2017年底完工的大型公益项目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采用PPP模式运作,由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政府用更少的资金换取更大的社会效益,而企业取得10年特许经营权和适当的财政运营补贴,获得可靠的投资收益,实现双赢。这种合作模式的目的在于 (  )‎ ‎①增加公共产品,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②发挥市场作用,增强企业竞争力 ③增加财政收入,减轻政府负担 ‎④激活社会资本,优化资源配置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解析:选B 解答本题要注意提取信息,即对大型公益项目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采用PPP模式运作,由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这种合作模式的好处在材料中也有说明,即一方面是政府用更少的资金换取更大的社会效益,一方面是企业可以获得可靠的投资收益。因此可知这种合作模式的目的在于增加公共产品,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同时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不是其目的;③中“增加财政收入”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减少财政支出。故选B项。‎ ‎11.“曾经有一笔税单摆在我面前,我没有去缴。到税务稽查时,我才追悔莫及。如果再给我一次纳税机会,我会说四个字:诚信纳税!如果要给它加个期限,那一定是在每月15号之前。”下列对这则短信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反映的是欠税现象 ②它反映的是偷税现象 ③‎ 它提醒公民增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 ④它提醒我们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中“曾经有一笔税单摆在我面前,我没有去缴。到税务稽查时,我才追悔莫及”“一定是在每月15号之前”可知,短信内容反映的是逾期未缴纳税款现象,因此应该是欠税现象,故①正确,②排除;这则短信强调依法纳税的重要性,故④正确;③与题意不符,排除。‎ ‎1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联合下发通知表示,从‎2016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在天津、上海等15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对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服务等八个领域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上述举措旨在(  )‎ A.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B.释放国家政策红利,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C.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深化税收制度改革 D.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推进外贸结构优化 解析:选D 对部分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不一定能提高这些企业的经济效益,A项排除。减征企业所得税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无必然关系,B项排除。对部分企业减征税收的目的在于推动该类企业的发展,而不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故C项排除。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对部分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有利于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推进外贸结构优化,故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推动科技创新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针对我国科研人员的实际贡献与收入分配不完全匹配的问题,提出要明确分配导向,完善分配机制,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在收入分配上的自主权,发挥科研资金、项目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加强科技成果产权对科技人员的长期激励作用,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提出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的意义,并就如何落实这一分配政策提几点建议。‎ 解析:第一小问是意义类试题,设问中的关键信息有:增加知识价值、分配政策,故可以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可以围绕落实分配政策,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以及我国的分配制度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意义:①‎ 有利于广大科研人员凭借聪明才智和创新成果合理合法富起来,调动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②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活力;③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④有利于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建设。‎ 建议: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市场活力;②健全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科研项目资金对科技人员的激励引导作用。‎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数据 发达国家 中国 工资一般占企业运营成本 ‎50%左右 ‎10%‎ 劳动报酬在国民 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55%以上 ‎42%‎ 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50%~60%‎ ‎39 .9%‎ 材料二 某校高三(2)班的学生在学习“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时,就“做蛋糕”与“分蛋糕”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小王同学主张当前要首先“做大蛋糕”,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总量;小李同学则认为当务之急是“把蛋糕切好”,改革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分配上的公平。‎ ‎(1)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生活》角度,请你为即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提几点建议。‎ ‎(2)根据材料二,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并结合我国实际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对于表格的分析基本思路:纵向看变化,横向看结构,综合看发展。材料一、二既有表格又有材料,要将二者相结合。第(1)问考查学生分析表格的能力,为即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提几点建议,实质是让学生回答如何促进社会分配公平。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问题: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建议:①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制度保证。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⑤加大税收调节力度,整顿分配秩序。大力推动政府减税,减轻企业和劳动者负担。‎ ‎(2)答案一:赞同小王同学观点。①‎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②生产决定分配,经济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当然也有助于解决好分配问题。‎ 答案二:赞同小李同学观点。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已经为解决好分配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②分配反作用于生产,收入分配不公平,会严重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既影响经济发展,又影响社会稳定和谐。‎ 答案三:两个同学的观点都不赞同。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逐步实现。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③我们既要提高效率发展生产,又要落实分配政策促进公平。‎ ‎15.‎2017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 会议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实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央扶贫会议中提出的“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并分析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解析:本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小问题,考生在实际作答中需要依次作答。第一小问,主要从实现社会公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共同富裕等方面作答;第二小问,主要从国家财政的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及实施相关的政策等方面总结分析即可。‎ 答案:(1)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2)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在扶贫工作中要做到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正是发挥财政作用的体现;坚持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大财政扶贫投入;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实现就地脱贫。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