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34讲文化创新讲义
第34讲 文化创新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2017·全国卷Ⅰ,19)(2017·全国卷Ⅰ,40) (2017·全国卷Ⅱ,20)(2017·江苏卷,21) (2017·江苏卷,22)(2016·全国卷Ⅰ,19) (2016·全国卷Ⅲ,19)(2016·浙江卷,40) (2016·海南卷,16)(2015·北京卷,26) 本讲试题重点考查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科技与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途径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题型以体现类、启示类和措施类为主。 在备考过程中,要关注创新方面的具体事例,重点把握文化创新的意义、途径和措施,特别是文化创新的途径;结合习近平系列讲话及具体事例,说明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分值:4~16分 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文化创新的作用及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 ) 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2.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 ) 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3.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 ) 解析 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4.(海南卷)县政府的做法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 ) 解析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5.(北京卷)英雄家书根源于多元化的大众文化。( × ) 解析 家书属于文化,文化源于实践。 一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是为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文化创新引导、制约和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反作用)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有关文化创新的易错点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4)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5)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 (6)文化创新的根基——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7)文化创新的渊源——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例1] (2016·海南卷)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D )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①错误;②过于绝对。故选D项。 二 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意义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例2] (2018·辽宁凌源一中月考)几十年面朝黄土背朝天,袁隆平用杂交新技术重新定义了水稻生产,“一个人干了两亿农民的活儿”,累计增产粮食数千亿公斤,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王选在激光照排领域的创新,让我们这个发明活字印刷的国家再次引领时代潮流,在出版界掀起了一次新的革命。这表明( D ) ①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发展先进技术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 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①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实践的发展,④错误。故选D项。 三 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1.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文化创新的要求 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进取,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例3] (2016·全国卷Ⅲ)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B )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②错误;③与题意无关。故选B项。 1.(2017·江苏卷)在一些旅游景区,国内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天坛、鸟巢、兵马俑、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山寨景观多次出现。对此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D ) A.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C.发展了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 D.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 解析 一些国内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是文化生活中令人忧虑的现象,不能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A项不选;山寨景观是照搬、模仿或抄袭的表现,不能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不是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B、C两项不选;山寨景观的多次出现,凸现了文化创造能力的不足,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D项正确。 2.(2018·四川成都摸底)无论是铡刀、牛槽等传统农耕用具,还是饺子、馒头等乡村特色饮食,经过莱西农民李泽志的一支画笔,就变成了一幅幅雅致有趣的写意画,让更多的人对逐渐消失的农耕文明有所认识,李泽志也被誉为“中国农耕文化民艺画创始人”。李泽志的成功表明( C )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如实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 ③文艺创作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④文化创造要坚持以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优秀的文化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状况的艺术升华,不一定如实反映社会生活状况,②错误;文化创作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④错误。故选C项。 3.(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 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答案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创新促进了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民主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考点二 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3)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3.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1)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 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4)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 (2)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1.(江苏卷)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 解析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 ) 解析 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创新的动力是社会实践。 3.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 ) 解析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但不是说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因为外国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4.文化创新,表现在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 ) 解析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5.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创新,关键在继承。( × ) 解析 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一 文化创新的途径 途 径 根本 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 基本 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但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克服错 误倾向 ①“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②“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文化创新的途径 (1)注意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的指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指向传统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指向外来文化。 (2)“图示法”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 [例1] (2017·江苏卷)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B ) A.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解析 无数不朽的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说明文化创作要立足实践,扎根生活,B项正确;A项中“超越生活”的说法错误;在文化创作的过程中,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批判继承,C项表述不准确且与题意不符;“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是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D项与题意无关。 二 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从根本途径看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从创造主体看 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创新与继承关系看 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从创新与交流、借鉴、融合关系看 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从落脚点看 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例2] (2016·全国卷Ⅰ)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A )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 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③错误;创新传播手段和形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但不是文化传承的前提,排除④。故选A项。 1.第十三届全运会吉祥物“津娃”取材于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将杨柳青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同时融入了极强的时代气息。这表明( D ) ①艺术作品的创作需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②继承传统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③实现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文化传承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的“主心骨”,①与题意无关;文化发展的关键是创新,②错误;“同时融入了极强的时代气息”,这表明实现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③正确;“将杨柳青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同时融入了极强的时代气息”,这说明文化传承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正确。故选D项。 2.(2018·四川成都七中零诊)维护人民的利益,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精彩纷呈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击中了当前反腐的社会心愿。这表明( A ) ①艺术作品的创作需要积极弘扬时代主旋律 ②艺术作品的创作需要立足于社会生活实践 ③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创新能够增强自身魅力 ④艺术作品创作要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为己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击中了当前反腐的社会心愿,这表明艺术作品的创作需要立足于社会生活实践,积极弘扬时代主旋律,①②当选;③在材料中未体现;国家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④错误。故选A项。 3.(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求。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 353幅。书中收录3 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 解析 回答本题,首先分析材料中冯洪钱采取的措施,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满足社会的需求”“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等,然后从实践、继承传统、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等角度分析。 答案 深入兽医药研制和畜病治疗第一线,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广泛收集整理我国传统兽医中草药及药方,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收集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推进创新。 综合考查文化创新 (1)为什么坚持文化创新 思路提示:实质+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文化创新的意义+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技进步、思想解放,推动文化形式和内涵的发展。 (2)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思路提示: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基本要求+人民群众+内容要求+克服错误倾向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基本要求: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④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 ⑤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创新。 ⑥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 [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治相对健全和完善。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其着力维护的是专制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尽管如此,封建盛世的出现,内在地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给今天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制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建设法治中国。(12分) [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 错误 致错原因 扣分 (1) 审题不准,没有把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知识范畴,导致答案不完整,缺少文化传播的知识 -3 (2) 没有准确把握文化创新的途径,缺少“吸收各国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这一答案要点 -2 解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包括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创新,解题时把材料与这三个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说明怎样做即可。 [规范答题] 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对传统“法治”思想要加以批判继承,并为传统“法治”思想注入时代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3分)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建设法治中国,要创新传播的手段和形式,在全社会加强法治宣传教育。(3分)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建立法治中国,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让人民群众成为建设法治中国的主体。(3分)④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以我为主,建设法治中国。(3分) (2016·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 解析 本题是启示类试题,材料限定为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知识,应从我们应该怎么做入手。从文化创新角度看,需要坚持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从文化自信角度看,需要对社会主义充满自信。 答案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中英联合摄制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并在BBC2播放这一新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文化“借船出海”;纪录片通过叙事视角、结构处理等的创新,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这一成功事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我国的文化是有价值和生命力的。纪录片的播放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课时达标 第34讲 1.(2018·浙江嘉兴检测)《战狼2》的创作团队以亚丁湾撤侨为原型,深入非洲实景拍摄,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作品以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这告诉我们( D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文艺作品都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 ③优秀的文艺作品能转化成物质力量 ④优秀的文艺作品能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战狼2》的创作团队以亚丁湾撤侨为原型,深入非洲实景拍摄,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符合题意;作品以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表明优秀的文艺作品能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④符合题意;②过于绝对;③与题意不符。故选D项。 2.我国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这表明( B )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未涉及与外来文化的关系,②不选;④与题意无关。故选B项。 3.中国书画大师范曾先生一贯倡导回归古典、回归自然,他笔下的人物从古代先哲大儒到野牧村童等都能使人感受到守望祖国传统文化、关怀社稷民生的胸怀。这启示我们( C ) ①全面继承才能把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到新的水平 ②中华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③实现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优秀中华文化 ④贴近社会生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①中“全面继承”的说法错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题干没有体现中华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②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4.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据此,文艺工作者要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 D ) 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 ③要结合时代条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文艺工作者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①④正确;②③与材料不符。故选D项。 5.徐悲鸿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当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徐悲鸿的做法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A ) ①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抛开传统文化,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④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文化创新不能抛开传统文化,排除③;文化创新不是推崇外来文化,更不能根本否定传统文化,排除④。故选A项。 6.一首《梁祝》历经50年不衰,曲作者之一何占豪说,这首曲子是浙江农民原创的,因为里面有很大部分运用了越剧和昆曲的表演因素;它也是小提琴民族化、用西方乐器演绎民族旋律的经典之作。可见( C ) ①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和交融 ②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社会实践的目的是推动文化创新 ④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①错误;文化创新的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③错误。故选C项。 7.叶嘉莹教授幼承家学,熟读古籍,打下扎实国学根底;大学时代师从中国古典文学名师顾随,文学造诣更上一层楼;中年时代到西方国家教学,与西方学者交流,阅读大量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对词作出歌辞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的精微分辨,对词体的美感特质做了推源溯流的说明,匡正了传统词学评赏词作方法的偏颇,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叶教授取得超越前人的文学成就( C ) ①原因在于改进评赏词作方法,批判和否定了古典诗词格律 ②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西方文化有益成果为条件 ③有利于帮助广大读者深入体悟中国古诗词特有的美感特质 ④体现了在文学研究中坚持厚今薄古、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叶教授拥有扎实的国学根底,擅长格律,①中“否定了古典诗词格律”的说法错误;叶教授对古籍多有学习与借鉴,④中“厚今薄古”的说法错误。故选C项。 8.“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与“闭门造车”是两种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因为( D ) A.前者是历史虚无主义,后者是民族虚无主义 B.前者是民族虚无主义,后者是历史虚无主义 C.两者都割裂了文化发展中本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D.一味推崇外来文化与一味拒绝外来文化,都会使文化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 解析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是民族虚无主义,“闭门造车”是封闭主义,两种观点都没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都会使文化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都是错误的,故选D项;A、 B、C三项均错误。 9.《肘后备急方》的治疟验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句给了屠呦呦以灵感,但用传统的“熬汤”的方法无法取得治疗疟疾的效果,屠呦呦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在低温下成功抽取青蒿提取物,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以下说法恰当的是( A ) A.从《肘后备急方》中获取灵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B.“熬汤”的方法无法取得治疟效果——对落后文化要自觉地加以改造 C.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D.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解析 屠呦呦的成功,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的结果,A项当选;中医药的传统方法不是落后文化,B项错误;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C项错误;“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表明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排除D项。 10.“五福临门”是中国人常提及的祝福语。五福源自《书经·洪范》,是古代中国民间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习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而当今我国人民的五福追求有所变化,如爱国、富强、和谐、敬业和友善。这一变化( A ) ①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 ②是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 ③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说明不同时代的价值追求截然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五福的传承演变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是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①②当选;③与题意不符;④过于绝对。故选A项。 11.一百多年来,山东吕剧始终与民众民间和现实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李二嫂改嫁》曾风靡全国,现代的《百姓书记》因深受观众的喜爱而荣登全国十艺节开幕式舞台。这说明( B ) ①文化创作必须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 ②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④社会实践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③与题意无关;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错误。故选B项。 12.(2018·黑龙江大庆模拟)朋友圈里晒书单、聊感悟,热闹又时尚,阅读正在变成悦读。从朋友的口碑传播到知名人士的书单罗列、权威媒体的打分排名,新的技术手段为荐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直播、图书漂流等新玩法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读书圈。这一现象对出版企业的启示是( D ) ①注重文化产业发展,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 致力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③丰富图书品种,满足读者精神生活新需求 ④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和形式,适应阅读方式新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企业不能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也不致力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①②错误。故选D项。 13.(2018·江西师大附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一部中国诗词史就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梨花院落溶溶月”的浪漫情怀;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把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内化为我们的心理认知,又外化为口耳间的美妙流传。 春节期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该节目充分吸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的宝贵经验,在娱乐综艺节目大举入侵之时,树立了一个新的风向标,唤醒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于我们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圈粉无数。 对于当下的古诗词热,有人提出“记诵是因循的步履,思考才是创新的源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驳斥。 答案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必要的记诵有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文化发展和创新。“记诵是因循的步履”,认为记诵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认了记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思考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从而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创新。“思考才是创新的源泉”否定了实践的作用而夸大了思考的作用。 14.(2018·吉林普通中学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6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火炸药的性能,攻克了一系列军工难题,三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也让中国在这个领域的诸多技术重新傲视全球。 新中国成立之初,没有技术外援、没有先进的研究平台,王泽山就带领团队开始实验并构建火炸药基础原理和理论体系,他们翻阅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的火药火器技术方面的书籍,为火炸药的应用打开了一片天地。同时,王泽山及团队参阅大量国际前沿技术,但王泽山对他的学生说:“ 一定要有超越意识,不能一味地跟踪国外的研究,更不能简单地仿制甚至全盘吸收国外的东西而抛弃我们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做出真正有水平的研究成果。” 因为工作需要,王泽山每次都亲临实验场,身先士卒奋战在实验第一线。科研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一次次失败后,王泽山率先攻克废弃火炸药再利用技术,后来,他又发明了低温度感度技术,已到退休年龄的王泽山又一头钻进了提高新一代武器远射程、高射速等火炸药的研究,最终获得成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相关知识,分析王泽山取得成功的原因。 答案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翻阅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的书籍,为火炸药的应用打开了一片天地。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参阅国际前沿技术,从中汲取有益经验。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避免一味地跟踪国外的研究,更不能简单地仿制甚至全盘吸收国外的东西而抛弃我们自己的东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