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 1.“国无常俗,教则移风”,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答案】正确 【解析】“国无常俗,教则移风”意思是说一个国家没有永远不变的风俗,进行教化就能改变风俗,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因此,题中观点正确。 2.一个国家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理想信念。“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故题中观点错误。 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答案】正确 【解析】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故此题观点正确。 4.“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答案】正确 【解析】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强调了自然科学对哲学的作用,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故本题判断为正确。 5.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答案】错误 【解析】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故本题判断为错误。 6.认识具有反复性,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历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答案】错误 【解析】认识具有反复性,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故本题判断为错误。 7.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实际,突破成规陈说。 【答案】错误 【解析】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故本题判断为错误。 8.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答案】正确 【解析】试题分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9.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每个人都是社会历史的参与者。 【答案】正确 【解析】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社会历史的参与者,故本题判断为正确。 10.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所以,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答案】正确 【解析】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故本题判断为正确。 二、选择题 11.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五四精神。100年前,青年学生所展示的爱国姿态与勇气,直到今天仍有它的时代价值和积极意义,这是因为 ①先进的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 ④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特征、爱国主义。①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五四精神直到今天仍有它的时代价值和积极意义,这是因为先进的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精神力量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通过实践活动,②错误。③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是有条件的,那就是顺应时代发展,因此不能笼统地说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③错误。故本题选C。 12.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甲骨文 ①为中华各族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②是文化中具有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③是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博大精深的见证 ④是人类社会特有现象,是实践的产物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汉字为中华各族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标志,①错误。②④: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甲骨文是文化中具有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是人类社会特有现象,是实践的产物,②④选项正确。③:该观点过于夸大了甲骨文的地位,排除③。故本题选D。 13.下列说法中,能体现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的是 ①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离不开文化自信 ②文化是人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 ③优秀文化总能照亮人们的心灵 ④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健全人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②: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离不开文化自信和文化是人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不是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①②不符合题意。③④:优秀文化总能照亮人们的心灵和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健全人格体现了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4.2019年春节前后,丹麦“欢乐春节”活动丰富多彩、好戏连台。丹麦各城市的“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日”、“中国非遗展演”等活动火热开展,受到当地民众欢迎。这表明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文化多样性是社会基本特征 D.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答案】A 【解析】A:2019年春节前后,丹麦各城市的“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日”、“中国非遗展演”等活动火热开展,受到当地民众欢迎。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正确。B:题目中的表述没有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选项错误。C:该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排除C。D:题目中的表述没有体现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排除。故本题选A。 15.“葳蕤”怎么读?“搴芳”什么意思?不仅那些习惯了键盘书写、提笔忘字的人两眼茫然,很多文学素养较高的人也是报以苦笑。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的烙印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③某些传统文化有传承危机 ④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③:材料中,对于一些生僻的汉字,不仅那些习惯了键盘书写、提笔忘字的人两眼茫然,很多文学素养较高的人也是报以苦笑,这说明了传统文化打上了历史的烙印,也说明了有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危机,①③选项正确。②:题目中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排除②。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错误。故本题选C。 16.在汉语成语形成过程中,有源自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如“杯弓蛇影”“掩耳盗铃”“画蛇添足”等;也有源于西方成语典故的,如“杀鸡取卵”“火中取栗”“象牙之塔”等。这说明 ①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③各民族文化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 ④中外文化的交流首先要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①: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既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民族文化繁荣的客观要求,但不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①错误。②③:在汉语成语形成过程中,有源自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也有的是源于西方成语典故事,这表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各民族文化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②③选项正确。④: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④ 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17.在成都老官山汉墓群中发现的《经脉书》《五色脉诊》《脉数》都属于扁鹊的经典理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和中浚说,扁鹊学派奠定了中医切脉诊断的基础,脉象学的博大精深让中医成为中国的瑰宝。其“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 A.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B.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答案】D 【解析】A:材料没有体现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A不合题意。B:“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B不符合题意。C:材料没有体现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不合题意。D:脉象学的博大精深让中医成为中国的瑰宝,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8.下列选项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是 A.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答案】D 【解析】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精神,A与题意不符,应排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的是爱国主义,B与题意不符,应排除;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体现的是伟大创新精神,C与题意不符,应排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精神,本题应选D。 19.“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这首《我和我的祖国》以快闪的形式唱响大江南北,好评如潮,各类媒体竞相转播,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我和我的祖国》打动人心主要归功于这首歌 ①弘扬爱国主义,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依恋之情 ②和当下生活紧紧相扣,并且保留着不变的具体内涵 ③彰显了文化自信,承载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 ④以核心价值观为着眼点,契合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我和我的祖国》打动人心主要归功于这首歌弘扬爱国主义,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依恋之情,彰显了文化自信,承载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①③符合题意。②:保留着不变的具体内涵的说法错误,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②错误。④: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④错误。故本题选A。 20.浙江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乡村文化的培育,使各地形成了一大批区域道德品牌,如德清的“德文化”,嘉善的“善文化”,仙居的“慈孝文化”等。这些区域道德品牌的形成 ①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 ②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引领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①表述错误,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没有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②④正确,浙江德清的“德文化”,嘉善的“善文化”,仙居的“慈孝文化”等区域道德品牌的形成,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③夸大了区域道德品牌的作用,区域道德品牌不能引领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选。本题选D。 21.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有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答案】B 【解析】为未知的 未来下了一个预言,并采取了加强的措施,坚定了这个预言的实现,在这里,“预言”指代的是世界观,“措施”指代的是方法论。许下预言并去做,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适合题意;A说法过于绝对,错误;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2.关于哲学基本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②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能不能正确认识物质的问题展开 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②④: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②④正确。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错误。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③错误。故本题选B。 23.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形成了水、火、木、金是世界本原的观念。这种观念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答案】C 【解析】C: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形成了水、火、木、金是世界本原的观念。这种观念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正确。ABD:选项ABD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C。 24.霍金在《大设计》里说:“自然发生说是有物而非无物存在的原因,是宇宙和人类存在的原因。没必要借助上帝引燃蓝色导火线,让宇宙诞生。”下列与此观点一致的有 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②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④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故谓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意,①错误。②:霍金认为“自然发生说是有物而非无物存在的原因,是宇宙和人类存在的原因。没必要借助上帝引燃蓝色导火线,让宇宙诞生”,其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符合题意,②正确。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与题意不符,③错误。④:“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符合题意,④正确。故本题选C。 25.荀子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费尔巴哈说:“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对上述两种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都属于可知论 ②都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都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④前者属于不可知论,后者属于可知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材料中荀子和费尔巴哈的观点都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的反映存在,属于可知论观点,①③正确,④错误;荀子和费尔巴哈的观点未涉及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的问题,因此不能反映出二者的观点属于哲学哪一阵营哪一形态,②与材料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26.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次捕获黑洞照片,爱因斯坦百年前的猜想得到检验。爱因斯坦百年前对黑洞的猜想 ①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③来源于科学家的正确性认识 ④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爱因斯坦百年前对黑洞的猜想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①②正确。③:认识来源于实践,③错误。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而题干属于认识活动,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7.库布齐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曾被认为是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各族干部群众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实干,运用科学治沙方法,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孕育出“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齐精神”,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①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本质联系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决定着环境改造取得的效果 ④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主观能动性。①④:曾被认为是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的库布齐在鄂尔多斯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孕育出“库布齐精神”,这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本质联系,也说明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①④符合题意。②:材料强调的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条件,而不是体现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②不符合题意。③: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决定作用,③错误。故本题选B。 28.从下列诗词对秋的不同描写中,我们可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活动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诗句的不同描写源于人的主观认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不同诗人对秋的描写不一样,说明意识活动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故①③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改造客观世界,故不选②;诗句的不同描写源于实践活动,故④错误。故选B。 29.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习近平希望文艺界和社科界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的依据在于 ①中国理论源于中国实践,中国实践是为了构建科学的中国理论 ②中国理论坚持了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中国理论决定中国实践的方向 ④中国理论是在中国实践中孕育形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的依据在于中国理论是在中国实践中孕育形成的,坚持了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国理论源于中国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中国实践是为了构建科学的中国理论”颠倒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并且说法太绝对,①说法错误;中国理论影响但不能决定中国实践的方向,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30.约100年前,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伟大科学家预言,大质量恒星在燃料耗尽、生命终结之后会向内部中心区域崩塌、集聚,最终形成黑洞。2019年4月10日,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 )对星系M87中心的观测,获得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也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这主要说明了 ①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②实践的根本目的是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③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认识的进步与发展 ④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及其作用。借助于现代实践活动给人们提供的先进设备,人们得到了对黑洞的进一步认识,这说明了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认识的进步与发展,故①③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但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不是实践的根本目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是看它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存在,而不是是否经过了实践的检验,②④是对实践的目的、作用的错误认识。故选A。 3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主要表明 ①社会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②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社会实践具有相对性 ③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社会实践具有客观性 ④客观事物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没有任何作用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①③: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主要表明社会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社会实践具有客观性,①③正确。②: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社会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不具有相对性,②错误。④:客观事物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没有任何作用的说法错误,④不选。故本题选C。 32.漫画《如此调研》(作者:程硕)讽刺了 ①墨守成规的工作思路 ②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③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 ④无所作为的思想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②③:漫画《如此调研》讽刺了某些人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而是图形式、走过场,不求真务实,弄虚作假,②③符合题意。①④:漫画不体现墨守成规的工作思路和无所作为的思想意识,①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33.今年国庆阅兵观礼结束后,2万多人所坐的总重超过3200吨的临时观礼台又像变魔术一般地华丽转身,成了当晚联欢晚会的舞台。这背后有上千名不遗余力、默默奉献的幕后工作人员的付出。这表明 A.人的能动性是事物运动的必要条件 B.物质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C.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 D.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答案】C 【解析】A:人的能动性是事物运动的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A错误。B: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错误。C:材料“2万多人所坐的总重超过3200吨的临时观礼台又像变魔术一般地华丽转身,成了当晚联欢晚会的舞台”说明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D符合题意。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D错误。故本题选C。 34.漫画《前思后想》(作者:鲁楠)告诉我们 A.人的认识的变化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B.前进性和曲折性是发展的两种状态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辩证法的精髓 D.思维创新要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 【答案】A 【解析】A:漫画进监狱前“他没送,他也没送”,进监狱后“ 他送了,他送了”说明人的认识的变化也需要一定的条件,A符合题意。B:前进性和曲折性是发展的过程,B错误。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C错误。D:漫画未涉及思维创新要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35.为了给数百亿支国产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我国某钢铁公司历时5年艰苦攻关,经历无数次失败,终于成功研发出笔尖钢,并成功量产。材料表明 ①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包含各种质变 ②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的飞跃创造条件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事物发展的方向是曲折的、迂回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经历无数次失败”,体现道路的曲折性和重视量的积累,“成功研发出笔尖钢”体现了发展的前进性和事物的质变,②③适合题意;量变、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①说法错误;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④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36.《朗读者》有一经典台词是:“世间一切,都是预见,就像冷预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其中包括的哲理主要是 ①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②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这说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①③符合题意;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②错误;矛盾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④错误。故选A。 37.下列说法与“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所蕴含的哲理完全一致的是 A.量体裁衣 B.牵牛要牵牛鼻子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学贵知疑 【答案】A 【解析】“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难处,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困难、不同的矛盾。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A:“量体裁衣”,是指根据体型裁剪衣裳。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符合题意。B:“牵牛要牵牛鼻子”强调的是要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B不符合题意。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体现哲理,C不符合题意。 D.学贵知疑强调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38.“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引领民族复兴的全新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着决定作用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④坚持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因为四个全面强调的是要从整体着眼,树立全局观念,①不符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未涉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②不符合题意。③:“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引领民族复兴的全新战略布局,它们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告诉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③符合题意。④: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思想,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39.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流行语。2018年十大流行语出炉,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入选。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这体现了 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于社会意识的变化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答案】A 【解析】A:题目中,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等入选2018年十大流行语,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看,这些流行语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其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A正确。B:题目中的表述没有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排除B。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C错误。D:该选项不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分析的,排除D。故本题选A。 40.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①一切工作都应该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③符合题意。①:一切工作都应该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价值观出发,①错误。④:选项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C。 三、综合题 4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结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答案】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结合材料,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解析】本题以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为话题,考查考生识记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本题属于简答题,试题比较简单,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考生可依据教材所学,从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之魂的角度作答。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最大障碍。一方面,产能过剩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国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改革是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新形势的的主动选择,是中国无法回避,必须进行的变革。 结合材料,说明国家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答案】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做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国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符合国际经济的新形势,做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国家加强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③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适应经济新常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析】本题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最大障碍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说明国家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供给侧改革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43.温州市楠溪江景区风景秀美,资源丰富,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著称,但也时有宰客等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发生。Y县政府为了打造楠溪江精品旅游县城,在全县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活动;大力倡导雷锋精神,弘扬志愿精神。Y县政府在景区统筹规划方面,充分利用景区得天独厚的生态和风景旅游资源,开展多个篇章楠溪江山水文化旅游节,实现文化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同时,针对“产业小、精品少、留客难”的三大难题,引入浙旅集团,开展旅游目的地资源整合,推动全域旅游,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从联系多样性的角度,说明Y县政府在景区统筹规划方面做法。 【答案】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因此,该县政府注重了楠溪江得天独厚的生态和风景旅游资源等客观条件,又开展文化旅游节活动,整合目的地资源,引入浙旅集团,恰当运用了主观条件;③认识到楠溪江风景秀美,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又重视“产业小、精品少、留客难”等不利条件。 【解析】本题以Y县政府为了打造楠溪江精品旅游县城,在全县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活动为背景,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从联系多样性的角度,说明Y县政府在景区统筹规划方面做法。 针对材料Y县政府在景区统筹规划方面,充分利用景区得天独厚的生态和风景旅游资源,开展多个篇章楠溪江山水文化旅游节,实现文化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利用多种条件,针对“产业小、精品少、留客难”的三大难题,引入浙旅集团,开展旅游目的地资源整合,推动全域旅游,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既看到了有利条件,又看到了不利条件,考生可从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角度分析。 44.高铁是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中国高铁技术起步于“引进”,发展于“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政产学研深度联合、协同攻关,自主研发了网络控制等核心技术,建立起中国标准体系,使中国高铁成为全球领跑者,从中缔造了“科学求实、相容并蓄,自主创新、赶超一流,忠诚祖国、拼搏奉献”的“高铁精神”。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弘扬“高铁精神”,突出自主创新,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高铁精神”的孕育和弘扬是如何体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 【答案】①高铁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它产生于中国高铁技术研发和中国高铁发展的实践中,体现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大力弘扬“高铁精神”,突出自主创新,可以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体现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本题以中国高铁技术快速发展为背景,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题要求回答“高铁精神”的孕育和弘扬是如何体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解读本题,需要考生仔细研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理论结合作答。 针对材料我国政产学研深度联合、协同攻关,自主研发了网络控制等核心技术,建立起中国标准体系,使中国高铁成为全球领跑者,从中缔造了“科学求实、相容并蓄,自主创新、赶超一流,忠诚祖国、拼搏奉献”的“高铁精神”,考生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弘扬“高铁精神”,突出自主创新,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考生可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的角度作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