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检测 政 治(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大数据是一场新的数据技术革命,它必然会对传统哲学理论提出新挑战,传统哲学也将随 大数据革命而产生革命性变革,并随着对问题的回应而获得哲学自身的丰富和发展。这表明 A.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B.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丰富和 发展 C.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 D. 哲学是个性,具体科学体现为共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B: 题干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既给传统哲学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使哲学自身获得 丰富和发展,这表明了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丰富和发展,B 符合题意。 AC:题干涉及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发展的作用,并未涉及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AC 不符合 题意。 D:应该是哲学是共性,具体科学体现为个性,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②哲学则是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下列选项中,体现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A.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B.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C.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D. “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与“存在即被感知” 【答案】B 【解析】 【详解】B: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属于古 代朴素唯物主义,“理在事先,理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 符合题意。 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属于辩证法,“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形而上学,A 不符 合题意。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都属于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 不符合题意。 D:“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与“存在即被感知”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B。 3.马克思哲学是党的“看家本领”,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坚定信念、提高理论素养、应对复 杂问题、掌握科学方法等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这是因为 A.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科学 B. 反映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区别的显著标志 C. 马克思哲学是探究世界本质与规律的学说 D.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时代精神的精华 【答案】D 【解析】 【详解】A:马克思主义是真正的哲学,但不能说是科学,A 错误。 B: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是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而不是反映时代特征, B 错误。 C:马克思哲学是探究世界本质与规律的学说,但构不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的原因, C 不符合题意。 D:题干中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作用,并且马克思主义是 真正的哲学,选项 B 正确回答了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的原因,D 正确。 故本题选 D。 4.古希腊哲学家皮浪认为:肯定某种知识就是独断论,正确的态度似乎应当是怀疑和否定, 对任何东西都不下判断。这一观点 A. 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B. 把握住了辩证否定观的实质 C. 否认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D. 具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皮浪的观点强调事物是不可知的,这是一种不可知论,否认了思维能正确反 映存在,也即是否认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 C 符合题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 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可见,材料没体现朴素唯物主义,故 A 不符合题意; 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可见,材料没体现,故 B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观点是一种不可 知论,不具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点睛】哲学的基本派别: 两 大 阵营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基 本 观点 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派别 古 代 朴 素 唯 物 主义 近 代 形 而 上 学 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 要 区别 认 为 世 界 的 本 原 是 一 种 或 几 种 具 体 的 物 质 形态 认 为 自 然 科 学 意 义 上 的 原 子 就是本原,原子 的 属 性 就 是 物 质的属性 不仅承认世界的本 原是物质、物质决定 意识,而且承认意识 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把人的主观精神(人 的感觉、经验、观念、 目的、意志、心灵等) 作为唯一真实的存 在和世界的本原 把客观精神(如 上帝、理念、绝 对精神、绝对观 念等)看作世界 的主宰和本原 基 本 评价 坚 持 了 唯 物 主 义的根本方向, 本 质 上 是 正 确 的,可惜只是一 种猜测 丰富、发展了唯 物主义;具有机 械性、形而上学 性 和 历 史 观 上 的 唯 心 主 义 等 局限性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伟大思 想武器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 动性;就局部范围而 言,对人们认识的发 展有一定的借鉴意 义 夸 大 了 客 观 精 神的作用;就局 部范围而言,对 人 们 认 识 的 发 展 有 一 定 的 借 鉴意义 根 本 分歧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5.一项研究表明,当人感到孤独时,会觉得周围温度比实际情况低。原来真的会“孤单寂寞 冷”!这一研究印证了 A.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B.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 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 意识实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当人感到孤独时,会觉得周围温度比实际情况低,这说明意识对人体生理 活动具有调控作用,故 B 符合题意;材料没体现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 A 不 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没体现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 作用,也没体现意识实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 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6.热播电影《芳华》中的人物命运与现实有很强的同构性,影片因传递善是美好的“最大的 公约数”,赢得了不同年龄阶层观众的喜爱。这说明 ①意识具有反作用 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影片有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属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材料说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电影《芳华》中的人物命运与现实有很强的同构性, 影片因传递善是美好的“最大的公约数”,有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属性,赢得了不同年龄阶 层观众的喜爱,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意识的反作用,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 认识的反复性,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D。 【点睛】无论是人们对过去和现在的反映还是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人们对未来的预测是根据客观事物而作出的一种超前反映,根源于过去、现在的客观存在。 因为,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而是能动的,它能够以客观存在为基础作出某 种想象,进行“超前”反映。 7.神秘的宇宙浩瀚无垠,总是激起人们无穷的想象与好奇。现在,我们有了认识宇宙的新工 具,那就是引力波---由黑洞、中子星等碰撞产生的一种时空涟漪,宛如石头丢进水里产生的 波纹。引力波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A.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 运动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C.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D.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答案】A 【解析】 引力波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世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A 项正确;运动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B 项错误;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能力 是无限的,C 项说法不准确;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 应为 A。 【点睛】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意识对客观存 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虚幻 的反映。 8.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塞罕坝,在林场建设者们持续 55 年的造林后, 变成了广袤林海、减排固碳的“天然氧吧”。这说明 A. 尊重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B. 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可循 的 C. 尊重自然规律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前提 D.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 方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应该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规律为前提,A 错误。 B:题干涉及的自然的变化发展,未涉及人类社会,B 不符合题意。 C:曾经的荒漠沙地变成今天的“天然氧吧”,是人们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结果, 这表明尊重自然规律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前提,C 正确。 D:选项 D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 排除。 故本题选 C。 9.注射器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 160 多年,为了免去注射式的痛苦,科学家们研究出一种 口腔疫苗推送技术,这能将疫苗喷射到动物口腔中的免疫细胞里,让人免受注射之苦。这一 事例说明 A. 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B.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C.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 D. 正确的实践使人们能够获得正确的认识 【答案】C 【解析】 材料体现认识源于实践,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的说法片面,排除 A;认识具有反复性,排除 D;材料强调因实践的需要推动了认识的发展,即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体现了实践的直 接现实性的特点,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无关,排除 B,应选 C。 10.10 月 1 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和热情欢腾的群众游行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10 万名群众、70 组彩车组成 36 个方阵和 3 个 情境式行进欢庆这一盛大节日。每一场景都充分显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这一 庆祝活动设计思路反映了 A.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B.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D.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答案】C 【解析】 【详解】A: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A 错误。 BD:.题干并未涉及意识能动的改造世界,BD 不符合题意。 C:10 万名群众、70 组彩车组成 36 个方阵和 3 个情境式行进,每一场景都充分显现了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这表明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C 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11.关于人为什么比动物聪明的问题,世界上主要有两派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人的脑 容量大,然而总能发现比人脑更大的物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脑重”与体重之比, 人是最大的,可是发现的一种野外鼠类,比例比人还高。可见,“现有的观点,总能找得到 反例”。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的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的认识不可能达到真理 ②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③在实践基础上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认识深化的过程 ④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现有的观点,总能找得到反例”这进一步佐证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 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 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 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 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 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选项①属于不可知论,排除;选项②不 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D。 12.中共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 30 多年的美好蓝图。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 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是因为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③实践是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的直接现实活动 ④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题干中“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是处在主客观交 汇点上的直接现实活动,①③符合题意。 ②:“按照主观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说法错误,②错误。 ④: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活动,而不是适应性活动,④错误。 故本题选 C。 13.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 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 方针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A.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B. 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 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 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治国理念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体现了认识的发展与丰富,C 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认识的发展,而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A 和题意不符;B 是对真理概念的理解, 和题意无关;材料强调了认识的发展,但是没有涉及到检验认识正确与否,D 和题意不符。 考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4.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 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求同存异,该观点 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 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住往相伴而行 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作为转移 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观点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影响认识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的。解答本题的关键 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题干中,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 不同,答案不同而已,该观点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 是不容混淆的,①正确,②错误;题干中,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 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求同存异,该观点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 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观点,④正确,③错误。故选 D。 15.2020 年北京冬奥会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将于 2019 年底全部完工。依靠京翼的人文历史、 生态资源优势,推动冰雪运动、山地体育、特色休闲等产业发展,有利于打造京翼地区体育 文化旅游带。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①注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 ②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 ③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④要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积极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相关知识。②中“就能实现质的飞跃”表述错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实现 质变。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创造联系,④表述错误。依靠京翼的人文历史、生态资源 优势,推动冰雪运动、山地体育、特色休闲等产业发展,有利于打造京翼地区体育文化旅游 带,体现了京津两地注重各个资源的有机整合,把握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促进了 该地的变化发展,发挥了整体的最佳功能,①③符合题意。 点睛: 一家企业能否 经营成功,取决 于很多因素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 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兼并破产 社会责任 其他措施 16.作为中医学核心理念之一的“治未病”,倡导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节、运动调理等途径 综合施治的诊疗模式,防止疾病的发生或恶化。“治未病”这一诊疗理念突出体现的哲学道 理是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意识左右着人体生理活动的变化 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④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治未病”倡导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节、运动调理等途径综合施治,防止疾 病的发生或恶化,这表明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注重量的积累,①正确。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起调节和控制作用,但不左右着人体生理活动的变化,②错误。 ③:选项③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③不选。 ④:“治未病”倡导通过多种途径来综合施治,这表明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 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B。 17.以下经典名句的哲学解读正确的是 ①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②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强调要抓住根本,即做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①正 确。 ②: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体现了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 的依存和相互贯通,未体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同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的表述也欠妥,②错误。 ③: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体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理, ③正确。 ④: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而未体 现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④错误。 故本题选 A。 18.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向世界分享了治党治 国的中国经验。但中国道路的成功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其他国家不一定能复制成功。下面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其他国家与我国在治党治国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个性 ②中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③坚持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才能真正适合本国的发展 ④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寓于我国治党治国的一般经验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中国道路的成功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其他国家不 一定能复制成功。这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各个国家存在共性,又存在个性,要坚持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①符合题意,③不选。我国治党治国的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 际相结合的产物,符合中国的国情与实际,②符合题意。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 中,④错误。 点睛: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各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3)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19.2017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钟运行的分子 机制方面的成就。他们以果蝇为对象进行研究,分离出能够控制昼夜节律的基因,并在分子 层面揭示了相关蛋白质的工作机制,从而阐明了生物钟的内部工作原理。目前,有效调控生 物钟己被应用于军事、体育,甚至金融、政治等方面。这一事例表明( ) ①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②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④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的科学家以果蝇为对象进行研究,从而阐明了生物钟的内部工作原理。这说明世界并 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①正确;尊重客观规律是认识和利用事物 之间联系的前提,②错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③错误;科学家们创 新的以果蝇为对象进行研究,从而取得了重大成果,这说明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能力和水平 的提高,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C。 20.下图漫画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②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④同一矛盾中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漫画中老人、中年人、小孩以及猫都各有羡慕的对象,都有自己的烦恼,这表明不 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故②符合题意;老人、中年人和小孩代表一个人的不同阶段都有自 己的羡慕的对象,表明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故③符合题意; ①④正确,但与漫画主旨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C。 21.“灰犀牛”是"2017 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这一词汇出自米歇尔·沃克撰写的书中, 与“黑天鹅”比喻小概率、大影响相对,“灰犀牛”比喻大概率、大影响的潜在危机,作者 认为在每一个黑天鹅事件的背后,都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灰犀牛式的危机。由此可见 ①“黑天鹅”与“灰犀牛”既对立又统一 ②“灰犀牛”的出现只有质变,没有量的积累 ③要防微杜渐,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各种风险 ④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黑天鹅”比喻小概率、大影响,“灰犀牛”比喻大概率、大影响,这说明“黑天鹅”与“灰 犀牛”是对立的,“在每一个黑天鹅事件的背后,都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灰犀牛式的危机”这 说明“黑天鹅”与“灰犀牛”是统一的,故“黑天鹅”与“灰犀牛”既对立又统一,①正确; 任何质变都需要量的积累,②错误;“在每一个黑天鹅事件的背后,都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灰 犀牛式的危机”这说明要防微杜渐,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各种风险,③正确;新事物的发展 总要经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不是材料所强调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B。 22.“上班能拼车、在家能看病、一条微信登门洗衣……”,近年来,与互联网有关的商业、 服务业新业态高速发展,但“无序竞争,网络欺诈,隐私侵权”等问题也让人们倍感困扰。 这要求我们( ) ①分清主流和支流,不忽视支流 ②密切关注实际,敢于破除成规陈说 ③抓重点,但也要重视解决次要矛盾 ④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也要正视问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近年来,与互联网有关的商业、服务业新业态高速发展,但“无序竞争,网 络欺诈,隐私侵权”等问题也让人们倍感困扰。这要求我们分清主流和支流,不忽视支流, 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也要正视问题,正确地对待互联网出现的问题,①④符合题意。 ②:密切关注实际,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而不是破除一切成规陈说,②说 法错误。 ③:材料体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不体现主次矛盾,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 B。 【点睛】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 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 面决定的。 方法论:要坚持重点论,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2)、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 互转化。 方法论:要坚持两点论,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 要方面。 反对: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23.下侧漫画“一争两丑一合两赢”给我们的启示是 A. 立足局部,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 B. 抓住机遇,促成事物质变,赢得主动发展 C. 敢于实践,建立人为联系,推动事物发展 D. 求同存异,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和谐共生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矛盾的相关知识。此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漫画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 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漫画中,一争两丑一合两赢,这强调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因为我们要求同存异,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和谐共生,D 正确;A“立足局部”表述错 误,应为“立足整体”,排除;BC 与漫画主旨不符,排除。故选 D。 【点睛】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 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 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 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 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 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 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24.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这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 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 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表明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构成了我国区别于他国的本质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 ③对主要矛盾认识的变化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必要条件 ④新时代的特殊性离不开我国所处历史阶段的普遍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等知识。①与题意无关,排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表明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②符合题意;③观点错误, 认识的变化不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必要条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 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表明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④符合题意。故选 C。 25.人们望着遗弃的村舍、农田、村落,担心乡土的记忆将会终结。这一担心是因为记忆 A. 具有相对独立性 B. 可以预测社会发展的方向 C. 是一种社会存在 D. 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D 【解析】 记忆属于社会意识,人们望着遗弃的村舍、农田、村落,担心乡土的记忆将会终结,是因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D 选项符合题意;A 在本题中没 有体现,C 本身说法错误,B 说法不准确,正确的社会意识可能会预测社会发展的方向。故本 题答案为 D。 2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已经开展了两轮土地承包。第一轮从 1978 年开始,承包期 15 年, 最早的 1993 年到期;第二轮从 1993 到 1998 年开始,承包期 30 年,也就是说,从 2023 年开 始,承包陆续到期。现在中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 定 ①能进一步巩固农村上层建筑以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在物质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 ③体现群众观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④可以更好地发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土地承包关系属于生产关系,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体。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有利于推 动生产力的发展,发挥人民群众在物质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②④适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属于上层建筑;③错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胜利的根本保证;故本题答案选 D。 27.现阶段我国基本矛盾的解决之所以可以通过改革来实现,是因为 A. 我国已没有了阶级斗争 B. 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C. 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 D.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我国已没有了阶级斗争的说法错误,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A 错误。 B:现阶段我国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可以通过改革来解决,B 正确。 C:选项 C 强调的是主要矛盾,构不成通过改革解决基本矛盾的原因,C 不选。 D: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并不是所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D 错误。 故本题选 B。 28.周恩来总理曾说,“下山不忘山,进城不忘乡”“如果忘了,就是忘本”。周总理一生热 爱人民、勤政为民,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在生命的最后 时期,还抱病操劳、心忧百姓。周总理用行动告诉我们,广大党员应 ①清醒认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③鼓励人民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保障和维护自身权益 ④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不是人民群众,①错误。 ②④:周总理一生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 所忧,心忧百姓,这告诉广大党员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②④符合题意。 ③:题干并未涉及鼓励人民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保障和维护自身权益,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29.“在小溪里,鱼常常感觉自己很大,等到了大海里它才知道其实自己很小。”这句话说明 A. 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特征 D. 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答案】D 【解析】 A 错误,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选项 BC 与题干主旨不符, 故排除;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表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 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题干中强调因地点的变化而感受不同,表明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故 D 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 D。 【点睛】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关系: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价值选择,价值选择体现 价值判断 (2)产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3)特征: ①社会历史性(客观因素) ②主体差异性(主观因素) 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4)标准 ①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客观标准)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最高标准) 30.网络流行词“佛系青年”,其含义是指那些崇尚看淡一切、得过且过、不大走心的活法和 生活方式的青年人。有人说这是一种淡然和洒脱的心态,也有人说是颓度与逃避。对此正确 的态度是 ①人的真正价值在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②要在个人与杜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④要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促进作用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①错误。 ②③:由题干可知,“佛系青年”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思进取,对此,我们应该在个人与杜 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③正确。 ④:社会意识有正误之分,应要发挥正确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促进作用,④错误。 故本题选 B。 二、简析题: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第 31 题 12 分,第 32 题 10 分,共 22 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此次机 构改革力度大,范围广,碰触利益深。例如:新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改革市场监管 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整合了分散于环保、发改、水利、农业和 海洋等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执法职责,改变 了环境保护职能交叉、各管一段的局面。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整合了分散于安监、国务院 办公厅、公安、民政等 10 余个部门的职责,构建起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这些机构和职能 的优化重组将有效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的难题。 材料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产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监察委员会及其领导人员。监察委员会就是反腐败机构,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 全覆盖,依法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调查和处置。对涉嫌职务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进行调查、 处置,并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决定。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分析国家机构改革的历史作用。 (2)有人说,公职人员坚持依法履职关键在于自身的觉悟,有没有惩戒性的规定并不重要。 请运用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道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1)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为先 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②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作为上层建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适应社 会生产力进步、经济基础变化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机构职能体 系必须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③ 深化国家机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2)① 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此观点看到了公职人员坚持依法 履职关键在于自身的觉悟,肯定了内因的作用,具有合理性。 ②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观点否认惩戒规定的作用,看不到外因的作用,是 片面的。 ③ 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内因。外在的惩戒措施也会使人提高觉悟水平,有利于公务 人员依法履职。 或①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住重点。此观点看到了公职人员坚持依 法履职关键在于自身的觉悟,肯定了主要矛盾的作用,具有合理性。 ② 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也有一定作用。此观点否认次要矛盾的作用,是片面的。 ③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外在的惩戒措施也会使人提高觉 悟水平,有利于公务人员依法履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机构改革为话题设置情境,从哲学角度设置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 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1)本问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分析国家机构改革的历史作 用。 解答本题,需要考生首先明确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包含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 基础以及改革的作用等知识点的角度考虑。 国家机构改革属于上层建筑,因此,考生可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 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的层面考虑作答。 国家机构进行改革,考生可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家机构改革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的角度作答。 (2)要求运用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道理对“公职人员坚持依法履职关键在于自身的觉悟,有 没有惩戒性的规定并不重要”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运用恰当的辩证法观点加以评析,亮明观点, 指出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 该观点认为公职人员坚持依法履职关键在于自身的觉悟,抓住“关键、自身”这两个关键词, 考生可从该观点看到了内因是根据和抓主要矛盾分析其合理之处。 针对观点“有没有惩戒性的规定并不重要”,考生可从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内因和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也有一定作用方面分析其不合理之 处。 最后,考生可从我们应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以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这两方面谈应该怎 么做。 【点睛】评析类主观题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评析类主观题,一般是以现实热点问题为材料创设情境,结合材料提出观点,让学生对试题 提出的观点进行评论和分析。这类试题由于能够比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 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课标卷、福建文综卷、 浙江文综卷几乎每年都有一道评析类主观题,山东文综卷、江苏单科卷也经常以评析题形式 对学生进行考查。 2.解题方法 评析类主观题一般有两种形式。 (1)结合材料提出一个正误混杂或者片面的观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提出的观点进行评 析,福建文综卷、浙江文综卷、山东文综卷一般以这种形式出现。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三步: 第一步,说明观点正确之处、合理之处是什么,或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为什么正确,或为什么要那样做;第二步,说明观点错误之处、不足之处是什么,或在什 么条件下是错误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错误,或还要怎么做;第三,总结概括,从整 体、全局高度对观点进行总结,指出应该怎样做,或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2)结合材料提出一个观点,让学生表态,是赞同还是反对,并说明赞同或反对的理由;或结 合材料提出两个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让学生表态,赞同哪一个观点,并说明理由。课标卷 一般以这种形式出现。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第一步,表态,指出对观点是赞同还是反 对,或赞同试题中两个观点中的哪一个观点。第二步,说明理由,这是回答这一类试题的关 键。这一步要注意两点:第一,对题中观点既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对题中的两个观点, 既可以赞同这一个观点,也可以赞同那一个观点,但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统一,论据一定要能 说明观点,这是能否得分的关键;第二,理由、论据要充分、要全面,要注意运用发散思维, 在试题限定的知识范围内,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这是能否得高分的关键。 32.一部以“强起来”为主题的大型政论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这部纪录片从内容上看,前一部分重点叙述“国计”,后一部分重点关注“民生”,用国计 民生的合力阐述了中国正在强起来的新时代主题。影片的前半部分呈现了近 5 年中国在科技、 建设,特别是重大国家工程、“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路、桥、车、船、港、大 飞机、深潜、航天……场景、设备、工程、技术以它们的恢弘气势,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国力。 之后,影片又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主线,集中展示了近 5 年来中国在精准 扶贫、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生态和环境保护、教育、文化等众多民生问题上所出现的新变化。 国家的强大,终极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福祉。正如影片所传达,人民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人 民强是辩证统一的。 影片中既有“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等科技工作者的故事,也有普通人、平凡事。他们 身上无不体现出国人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让观众深刻地意识到:我 们正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为无数人努力创造的今天而骄傲,更希望祖国辉煌的明天有 自己的一份努力。 (1)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国家强”与“人民强”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相关知识,谈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创造自己 的精彩人生。 【答案】(1)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国家强”与“人民强”是对立统一关系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国家强”与“人民强”分别强 调不同的方面,从经济上看,在社会总财富一定的情况下,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过分重 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国家强”与“人民强”互为依存, 相辅相成。“国家强”为“人民强”提供可靠保证,“人民强”为“国家强”奠定坚实基础。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正确处理“国家强”与“人 民强”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青年学生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立 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为断和价值选择,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 和贡献,青年学生积极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个人与 社会统一中,不断砥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大型政论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为背景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国家强”与“人民强”的关系。 本题设问限定是运用矛盾的观点作答,因此,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理解并牢固掌握矛盾观点 所包含的知识点,并与材料有机结合。 “国家强”与“人民强”有区别,但二者又有联系,因此,考生可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角 度作答。 “国家强”与“人民强”不同,考生可从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属性,指出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角度作答。 “国家强”为“人民强”提供保障,“人民强”有利于“国家强”,考生可从矛盾的同一性 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角度作答。 最后考生可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角度说明处理好 “国家强”与“人民强”的关系有利于国家更加辉煌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美好。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相关知识,谈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 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实际本题考查考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因此,解答本题考生可借鉴教 材中所讲授的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这一问题的知识点作答。 针对材料影片中既有“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等科技工作者的故事,也有普通人、平凡事。 他们身上无不体现出国人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让观众深刻地意识到: 我们正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为无数人努力创造的今天而骄傲,更希望祖国辉煌的明天 有自己的一份努力,考生可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遵循社会发展 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为断和价值选择、人生的真正价值 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积极奉献社会,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在劳 动和奉献中、个人与社会统一中,不断砥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等角度考虑作答。 【点睛】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四部曲: 一、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 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的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 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 施进行综合。 二、定范围,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哲学 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 三、找措施,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从材料中找 措施。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 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 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 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 策中找措施。 四、联材料,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教材中的基本理 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 1 小题,计 18 分。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和方法,展开探究和分析。 33.“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 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 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 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 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进一步明确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 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H 县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案例。H 县以乡村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农 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着乡村文化旅游渐成风尚,该县积极整合旅游 资源、打造特色产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当地历史文化名镇和传统文化村落建设,有力地促 进了当地旅游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改革开放之初,根据实 际情况,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阶段,为了顺应现代化农业的趋势和农户保留承包 权、愿意流转经营权的需要,中央实行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 实行“三权分置”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就有了基础,农民收入增加就有了新的制度保证。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一系列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 略部署。 (2)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 H 县的做法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何启示? (3)展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美好前景,有人说,“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 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请运用一个最恰当的哲学道理评析上述观点。 【答案】(1)①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十九大报 告立足整体,着眼于全局,又注意经济、生态、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协调有序; 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顺应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农村工作; ③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分步推进 乡村振兴战略是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2)①一切从实际出发,该县立足自身的实际,提出相应措施,整合旅游资源,发展特色产 业,推进乡村振兴。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乡村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促进乡村振兴。 ③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该县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旅游业,并积极引入 社会资金,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遵循价值规律,从而推进乡村振兴。 (3)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 ②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三权分置”顺应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变革了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中不合时宜的因素,实行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增添了其所没有的时代因素。从这个 角度来说,“三权分置”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否定。 ③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三权分置”吸收、保留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积极因 素,坚持了土地所有制的集体性质,保证了农民的承包权,以此作为农村土地制度存在和发 展的基础。因此,“三权分置”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向更高层次的创 新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话题设置情景,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设置问题,考查与之密 切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 问题的综合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一系列会议对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部署。 解答本题的关键需要考生首先明确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然后再 理解牢记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各涵盖的知识点,与材料有机结合。 针对材料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 裕的总要求,这表明乡村振兴有利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有序发展,考生可从注重 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角度考虑作答。 针对材料中党部署乡村振兴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具体措施,并指明阶段目标,考生 可从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中乡村振兴战略从 2020 年到 2050 年分步实现其目标,考生可从事物的发展总是从 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的角度考虑作 答。 (2)本题要求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 H 县的做法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何启示? 本题属于启示类试题,题目限定是运用唯物论的知识作答,因此,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熟悉掌 握唯物论所包含的哲理,并找准材料中 H 县的一些做法,两者有机结合作答。 针对材料 H 县以乡村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考生可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重视意识的作 用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该县积极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产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当地历史文化名镇和传 统文化村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要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中随着乡村文化旅游渐成风尚这一潮流,该县积极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产品, 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当地历史文化名镇和传统文化村落建设,考生可从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 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角度作答。 (3)本题要求运用恰当的哲学观点评析“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基本 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分析题中观点。 “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看到了“三权分置”与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间作为基本经营制度的是前后相连的,有很多相同点,但与之前又不完 全相同,应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考生可从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的角度考虑作答。 “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这说明 “三权分置”在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又结合时代增添了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没有的新 的内容,考生可从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的角度考虑作答。 解答本题考生可先总结性答题,即答出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其实质。 【点睛】启示类主观题的解答技巧 1.题型特点 (1)试题情境灵活,要求考生参与其中。试题情境可以是某国、某地或某人的具体做法;也可 以是理论观点,引导考生在反思和探究中得出结论。 (2)试问方式直接,要求回答的问题针对性强。此类试题设问一般以“启示”“启迪”为题眼。 如材料中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或启迪)。 (3)考查指向明确,侧重考查“怎么做”。答题常见格式为“原理、理论+材料说明的道理”。 2.解答技巧 一是分析材料。从原因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或意义有哪些,然后从问 题产生的原因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之处总结经验,从而得出“启示”。从措施的角度看,要 分析材料中成功的做法有哪些,不成功的做法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启示我们可以这样做,不 成功的做法则启示我们不可以这样做。这就是对我们的启示。 二是回扣教材,找到知识的对应点。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回归教材,把材料与教材原理(观 点)对应起来,即得出启示:“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