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中学2020届高三复习测试政治试题(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定州中学2020届高三复习测试政治试题(三)

高三习题测试卷(三)‎ 一.单选题 ‎1.近日,广电总局提出广播电视邀请嘉宾坚持四不用的标准:对党离心离德,品质不高尚的演员坚决不用;低俗、媚俗、恶俗的节目演员坚决不用;思想境界、格调不高的演员坚决不用;有污点、有绯闻、有道德问题的演员坚决不用;纹身艺人、嘻哈文化、亚文化(非主流文化)和(颓废文化)坚决不用。之所以坚持上述标准是因为(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③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④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颓废、庸俗、非主流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文化的时代创新,需牢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立足于回到它历史的、文化的源头去寻找契机。这启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 )‎ ‎①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文化 ‎②在发展的过程中承袭传统文化 ‎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自2008年起开设中文课程,目前选修人数已拓展至11个班。2019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该校学生,勉励他们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作出贡献。此前,该校学生用中文写信给习近平,表示他们喜爱中国的语言文字、音乐和美食,希望有机会来中国参观访问。这说明( )‎ A.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中华文化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 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 D.教育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近年来,国内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获得了广泛好评。它们以多视角反映生活、塑造人物,同时以积极、光明、温情作为坚定的艺术选择,带给人们温暖与前进的动力。这些电视剧的成功表明( )‎ ‎①文化市场的繁荣丰富了文化产品 ‎②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社会主义文化以高尚精神塑造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钢琴剪影的景观小品、屋檐上的钢琴黑白键、能够发声的钢琴楼梯……在某乡镇的街道上,这样的音乐元素随处可见。当地人以琴为媒,以展现钢琴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弹奏出一首优美的乡村振兴“钢琴曲”,既富了脑袋,也富了口袋。由此可见( )‎ A.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发展公益文化事业 C.精神文明建设能推动物质文明建设 D.社会主义文化要用核心价值凝聚共识 ‎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 B.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 ‎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8.暗物质被比作“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天空中的乌云”,它由万有引力定律证实存在.却从未被直接观测到。我国成功发射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目前,“悟空”用它的“火眼金睛”,开始寻觅宇宙“幽灵”暗物质并成功获取首批科学探测数据。这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发挥主观能性是利用规律的前提 ‎③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辩证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10.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1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时代发展,集中全党智慧,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反映了( )‎ ‎①哲学家们是真理的发现者 ‎②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④科学理论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独有的创新理论,植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现实土壤,是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南,将指引中国经济赢得一个又ー个胜利。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A.改变市场经济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和曲折 B.是在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C.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D.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世界客观性为依据,以实践为基础,以规律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要求它不可能纯学术化,在政治和价值取向上,它必须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直接或间接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相联系。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 A.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B.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D.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 ‎①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②生物进化论 ‎③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④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习近平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 )‎ ‎①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②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益指导 ‎③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④是对问题的高度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 )‎ A.阶级性 B.反思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17.《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 )‎ 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C.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 ‎18.对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入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否认了相对静止 B.两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前者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 D.前者揭示了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后者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19.《诗经·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下列与诗歌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 D.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20.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进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涨到30米高。下列选项与其所含哲理一致的有 ( )‎ ‎①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 ‎②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 ‎③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极简人类史》中写道:“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尽管如此,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然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材料说明( )‎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②人类的意识是人脑所特有的机能 ‎③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 ‎④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主观活动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某地结合当地特色,围绕“一溪三轴连四区,多点汇文湖”的布局,打造集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 )‎ ‎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出具体发展思路 ‎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④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即使蒙住了眼睛,也不等于世界漆黑一团。这是因为(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24.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25.“树上结两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邯邰镇变成了现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两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表明( )‎ A.客观规律可以被人们创造和改变 B.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所不能的 C.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D.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战胜自然规律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8月18日‎,《人民日报》载文《法治中国,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对法治中国建设进行全面解读。文章指出,近年来,政府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审批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全国上下一手抓配套法律的“立改废释”,一手抓红头文件的清理规范,从制度上确保政府权力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严防“牛栏关猫”。制定权责清单成为重头戏,权责有单可查,政府照单履职。“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成为政府部门的重要遵循;“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成为政府部门的自觉行动,越来越多的政府工作人员习惯在“放大镜、聚光灯”下履职尽责。‎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应怎样正确行使权力。‎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 1994 年正式接入互联网,目前在用户规模、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迅猛发展的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和网络新媒体平台,以及将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的国际互联网体系,对社会各领域产生着日益深远的重大影响。今年3月,“互联网 +”一词被政府工作报告使用后,国内正在不断衍生出“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安全”等热点话题。‎ 材料二: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推进“互联网+”的重点领域。《意见》提出了推进“互联网+”发展的具体措施:清理阻碍“互联网+”发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减少政府行政干预,法无授权不可为;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搭建“互联网+”开放共享平台;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保护公平竞争。‎ ‎(1)结合材料一,如果“互联网+政治生活”,将对我国政府的工作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政府在推进“互联网+”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之所以要坚持四不用的标准,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②符合题意,之所以要坚持四不用的标准,是因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③观点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文化的眼力,而不能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态度。④‎ 观点错误,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对待庸俗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态度不是取缔。故选A。‎ ‎2.【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知识。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文化的时代创新,需牢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立足于回到它历史的、文化的源头去寻找契机。这表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③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不是一味承袭,②中的“承袭传统文化”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未涉及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相关内容,④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B。‎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表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现在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说明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①符合题意。鹤的寓意的变化从根本上看是由社会实践决定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③符合题意。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但文化并不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排除。④选项观点表述错误,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别,并不会趋于一致,排除。故本题选B。‎ ‎4.【答案】D ‎【解析】美国的高中开设中文课程,并且选修人数不断增多,体现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而A选项“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侧重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两者都体现文化交流,但在方向不同,排除;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侧重对本民族内部而言,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并不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B错误;材料强调汉语教育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没有体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C与题意无关,排除;美国的高中开设中文课程,中学生学习汉语并与中国国家领导人写信互动,有利于增进美国青年人对中国的了解,为中美关系发展做出贡献,说明教育在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D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D ‎【解析】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以多视角反映生活、塑造人物”说明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②入选;“以积极、光明、温情作为坚定的艺术选择,带给人们温暖与前进的动力”说明社会主义文化以高尚精神塑造人,④入选;材料强调的是优秀的文化作品立足实践,扎根生活,给人启迪,不体现文化市场的繁荣丰富了文化产品,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不强调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材料没有体现思想道德建设,A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发展文化产业,不是发展公益文化事业,B错误;材料中,当地人以琴为媒,以展现钢琴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弹奏出一首首优美的乡村振兴“钢琴曲”,既富了脑袋,也富了口袋,说明了精神文明建设能推动物质文明建设,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社会主义文化要用核心价值凝聚共识”,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D ‎【解析】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A与题意不符。B: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而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B与题意不符。C: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而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C与题意不符。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8.【答案】B ‎【解析】人们通过科研实践活动可以探测到暗物质存在的证据,说明世界是可知的,人类可以正确认识事物及其本质,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选项②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性是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前提,排除;选项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排除。故本题选B。‎ ‎9.【答案】C ‎【解析】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所以正确答案为C;ABD: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 【答案】B ‎【解析】B:“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是指大凡不廉洁的人没有什么东西不拿, 不知羞耻的人没有什么事不做,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适合题意。A:联系是普遍的,但是有条件的,A是错误的。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是错误的。D:材料没有体现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D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1.【答案】B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表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哲学家们可能是真理的发现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①错误;科学理论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2.【答案】C ‎【解析】A: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规律,且“避免前进中的困难和曲折”的表述也是错误的,A错误。B: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B错误。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植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现实土壤,是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南,这是因为其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C正确。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的是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D错误。故本题选C。‎ ‎13.【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要求它不可能纯学术化,总是直接或间接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相联系,体现了其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AC项与题意不符;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14.【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②不符合题,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之一;③符合题意,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④不符合题意,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之一;故选:B。‎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益指导,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应排除③;④说法错误,错在“具体方法”;故本题答案选A。‎ ‎16.【答案】C ‎【解析】C符合题意,“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性;ABD不合题意,均排除。故选:C。‎ ‎17.【答案】B ‎【解析】材料的大意是说,一年四季应当根据季节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播种庄稼,这样庄稼才多,老百姓以后才有充足的粮食。这说明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规律,而不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排除;C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造,排除;D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忽视客观规律,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强调运动绝对性,当人第二次再踏进河流时,先前的河水已经流走了,河流已不是以前的河流了,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而“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则是借口事物的绝对运动而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不承认事物在一定时期内性质的相对稳定性,会陷入不可知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A正确且符合题意;BCD说法都是错误的,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9.【答案】C ‎【解析】本题的诗歌表明在每一不同的节气自然界的表现是不同的,体现了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C正确且符合题意;A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D强调了我们要珍惜时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都与诗歌中的哲理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0.【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观点,题干说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进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涨到30米高,说明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②体现的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即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④体现了绝对运动,但是没有体现相对静止的存在,故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B。‎ ‎21.【答案】A ‎【解析】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说明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人类社会的存在是客观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2.【答案】B ‎【解析】①④:根据题意,某地结合当地特色,围绕“一溪三轴连四区,多点汇文湖”的布局,打造集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①④符合题意。②:立足该地实际,提出具体发展思路,②表述错误。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③表述错。故本题选B。‎ ‎23.【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即使蒙住了眼睛,也不等于世界漆黑一团”强调的是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故D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4.【答案】C ‎【解析】AB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ABD错误。C:材料中王夫之的话强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正确。故本题选C。‎ ‎25.【答案】C ‎【解析】A错误,“被人们创造和改变”说法错误,违背规律的客观性;B错误,“无所不能”说法错误;C正确,材料所述的“树上结两瓜”的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D错误,“战胜自然规律”说法错误,违背规律的客观性;故选:C。‎ 二.材料分析题 ‎26. 【答案】①切实履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推进生态环境好转。‎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③创新环境治理新模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提升环境治理效果。‎ ‎④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依法治理环境的能力。‎ ‎⑤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明确政府职责,强化环境监管。‎ ‎【解析】本题以‎2017年8月18日,《人民日报》载文《法治中国,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对法治中国建设进行全面解读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设置问题,考查政府的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应怎样正确行使权力。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主体为政府。‎ 材料中“近年来,政府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审批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可以从政府履行职能、宗旨、原则;依法行政;接受监督;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等方面分析。‎ ‎27. 【答案】(1)①利用互联网渠道,政府可以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②利用互联网平台,政府可以更好地接受人民的监督,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③通过国际互联网体系,有利于开展政府间的国际合作,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 ‎(2)①依法行政,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部门清理阻碍“互联网+”发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减少政府行政干预,践行法无授权不可为。‎ ‎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为推进“互联网+”发展出台支持措施,保护公平竞争。‎ ‎③履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互联网+”开放共享平台。‎ ‎④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 ‎【解析】本题以材料一我国 1994 年正式接入互联网,目前在用户规模、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材料二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推进“互联网+”的重点领域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设置问题,考查政府的相关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本题考查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自觉接受监督、加强国际合作等知识。设问限定的主体是政府,应梳理政府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从政府利用互联网能够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畅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渠道,开展国际交流等角度组织答案。‎ ‎(2)材料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互联网 +”的具体措施,将这些具体措施与教材知识一一对应即可。清理阻碍“互联网+”发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减少政府行政干预,法无授权不可为一政府依法行政,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履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一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保护公平竞争→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