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集宁一中东校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年级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网络流行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识的真理性。①: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不依赖于意识,二者不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①错误。‎ ‎②④: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也说明人们的主观认识会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真理性的认识才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错误。‎ 故本题选D。‎ ‎2.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201路最美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但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④:题目中的观点有不合理性,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天地不老”的现象,也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①④符合题意。 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②说法错误。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在红尘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3.《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一书提出,植物对环境有意识,能够区分不同波长的光线,分别做出相应的反应;它们对周围的气味环境有意识,能够对空气中飘荡的微量挥发物产生反应;它们对重力有意识,能够改变自己的形态以保证茎向上长,根向下伸等等。这一观点 ‎①看到了人类意识与生物反应的区别 ‎②承认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否定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④把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当作意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所述的“植物有意识”的观点,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没有看到人类意识与生物反应的区别,①②不合题意;材料所述的“植物有意识”的观点,否定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把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当作意识,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D。‎ ‎4.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实践深入,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当年的“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这一深刻转变体现了 ‎①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②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产生主体差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实践深入,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当年的“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这一深刻转变体现了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②③符合题意。‎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说法错误。‎ ‎④:材料强调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不体现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产生主体差异,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①从认识主体看,认识总要受到现实具体的认知水平、实践水平、思维能力、生理因素等条件的制约;‎ ‎②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因此人类对事物的探索具有反复性,并非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③认识的客体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因此,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具有无限性。人类探索世界的过程永无止境,时代延续。‎ ‎5.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蛋白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这表明 ‎①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联系的客观的相关知识。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这表明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①②正确;③中“更高级、更复杂”说法错误,排除;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6.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 ‎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②克服封闭观念,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 ‎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 ‎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要消除科技创新的孤岛现象,就要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孤岛现象就是部分之间存在障碍,无法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应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入选。①选项观点表述错误且与题干不符,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看,应该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关键部分,且本题题干强调整体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排除。②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强调诸多孤岛,是强调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缺乏密切联系,而不是强调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1+1>‎2”‎;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1+1<‎2”‎);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从属和服务于整体。‎ ‎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  ②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取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方法 ‎  ①系统的含义及特征。系统是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  ②掌握系统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 ③系统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7.毛泽东说:“战争历史中有在连战皆捷之后吃了一个败仗以至全功尽弃的,有在吃了许多败仗之后打了一个胜仗因而开展了新局面的。”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处于非支配地位的部分及其变化不影响整体的功能 B. 在一些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整体服从和服务于部分 C.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D. 只要充分发挥部分的作用,就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连战皆捷,吃了一个败仗以致全功尽弃。吃了许多败仗之后,一个胜仗打开新局面。可见这里所强调的一个败仗和胜仗均属于关键部分,它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C正确切题。处于非支配地位的部分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A说法错误;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B说法错误;充分发挥部分的作用,但没有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及优化趋向,也有可能无法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8.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钉钉子的事例表明量变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事例钉钉子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是从量变到质变,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是从新的量变再到新的质变,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入选。①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存在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的结论,排除。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实现质变,且量变既包括数量的增减,还包括场所的变化,并不是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量变与质变状态 ‎  ①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引起质变,而且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  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质变又为新了量变开辟道路,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由此循环,不断前进。‎ ‎③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反对“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9.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热切期盼。我们要以愚公移山之志,持之以恒;以功成不必在我之念,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让山更绿、水更清。这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①防微杜渐,坚持适度原则 ‎②认识到前途是光明、道路是曲折的 ‎③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 ‎④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不断循环重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真抓实干不断积累最终实现生态文明质的飞跃,材料未体现事物发展控制在量变阶段,①不符合题意;我们要以愚公移山之志,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②符合题意;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体现了重视量的积累,③符合题意;“循环重复”观点错误,④排除。‎ ‎【点睛】正确理解发展与量变、质变的关系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并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只有通过质变才有发展,如果仅停留在量变阶段,仍然不叫发展。但并不是说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变的发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10.‎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习主席的讲话表明 ‎①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②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世界发展 ‎③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材料表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正是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不涉及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①不符合题意。‎ ‎③:不是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不选。‎ 故本题选C ‎11.‎2019年3月8日,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时强调指出,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习主席的讲话表明 ‎①部分与整体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②发挥意识的作用促进乡村治理 ‎③一切事物都无条件的处于联系之中 ‎④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这表明要发挥意识的作用促进乡村治理,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②符合题意。 ③: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说法错误。 ④:绿色发展李奶奶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但不是关键,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A。‎ ‎【点睛】1、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联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意识的能动作用 ‎ ‎(1)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12.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走遍了全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他指出,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后备干部不能放到温室中精心地培育,要让他们到艰苦的岗位锻炼成长。习近平崇尚行动的做法 ‎①表明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和途径,实践出真知 ‎②反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检验工作的尺度 ‎③坚持和践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 ‎④体现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作用,影响人生道路的选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相关知识。①表述错误,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习近平指出,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这坚持和践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观,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检验工作的尺度,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重视实践,不体现科学理论影响人生道路的选择,④不合题意。本题选C。‎ ‎13.为了让万有引力常数G值更精确,几百年来,科学家付出了极大努力,但G值测量精度的提高却异常缓慢。2018年中国科学家罗俊与其团队历经30多年,精心研发高端精密仪器创新测量方法将G值的精度达到国际最好水平,为确定高精度引力常数推荐值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也为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支撑。这表明 ‎①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 ‎②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④科技进步能揭示复杂事物的本质,推动着认识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符合题意,中国科学家罗俊与其团队历经30多年,精心研发高端精密仪器创新测量方法将G值的精度达到国际最好水平,为确定高精度引力常数推荐值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也为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支撑。这表明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科技进步能揭示复杂事物的本质,推动着认识发展。②说法错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和基础。③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真理具有反复性,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故答案为:B。‎ ‎14.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 ‎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习近平告诫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表明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求,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③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中的“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说法错误,且直接经验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排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15.‎ 昙花是一种灌木状肉质植物,花开起来大而美丽。昙花一般不在白天开花,要到晚上八九点之后才会开,而且开放时间很短,敬称“昙花一现”。如今,花卉园艺学家采用“偷天换日”、“颠侧昼夜”的科学办法实现了昙花在白天开花,满足了赏花者白天赏花的需求。上述现象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 ‎①昙花独特的开花方式说明不同物质有着不同的反应特性 ‎②昙花可以依据周围环境的不同有意识地调控开花时间 ‎③园艺学家采用科学的办法改变昙花的生长规律 ‎④园艺学家能够充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赏花者的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反应特性,昙花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花,原因在于其组成物质与其他花不同,①正确;‎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为人所特有,②错误;‎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不可改变。园艺学家是认识昙花的生长规律,合理利用取得成功,③错误;‎ ‎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园艺学家能够充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赏花者的需求,④正确;‎ 故选B。‎ ‎16.‎2018年9月13日,以“学以成人”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哲学学术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今天,更加重视哲学的原因是 A.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B.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 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能够推动时代的前进 D. 哲学能指明社会发展方向,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物质力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并不是“科学之科学”,B观点错误,应排除;真正的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能够推动时代的前进,C观点错误,应排除;真正的哲学能指明社会发展方向,同时哲学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D观点错误,应排除。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一座大桥,连接三座城市:香港、澳门、珠海。‎ 三座城市有着不同故事和发展境界,同样有着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如何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发展,三座城市面临着不同的问题,珠三角整体发展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难题。在这个背景下,需要港珠澳大桥来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充分考虑了台风、航运、海事安全、环保、景观、航运管制等诸多难题。港珠澳大桥是科技工程,也是人心工程,大桥每一个节点的进展、每一次攻关、每一次创新,都蕴含着可经受历史考验的中国工匠精神。‎ ‎(1)结合材料一,谈谈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体现了哪些唯物论道理?‎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以此为龙头,带动中南、西南的发展,并将辐射东南亚、南亚,这是中国经济战略布局的一次伟大创举。‎ ‎(2)结合材料二,说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哪些道理。‎ 材料三:自主创新刷新难度,中国迈向桥梁强国。我国桥的数量在增多,里程在延伸,技术含金量也在不断提升。“纵观世界桥梁建设史,上世纪70年代前要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而到了21世纪,则要看中国。”每一座大桥的设计与施工,背后都凝聚着建设者自主创新的智慧和勇气;一座座世界级桥梁相继落成,让中国从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桥梁建设者和科研人员紧跟国际前沿技术,坚定信心,在桥梁结构体系设计、核心材料研发、关键施工工艺、施工装备创新上刻苦攻关,使中国桥梁的技术高度不断攀升、难度不断刷新……‎ ‎(3)根据材料三,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中国能迈向桥梁强国的认识。‎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基于三座城市面临的不同问题,珠三角整体发展面临结构调整的难题,需要港珠澳大桥来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大桥每一个节点的进展、每一次攻关、每一次创新,都蕴含着可经受历史考验的中国工匠精神。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充分考虑了台风、航运、海事安全、环保、景观、航运管制等诸多难题。‎ ‎(2)①联系具有普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联系。 ‎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旨在加强地区、区域间的联系,并以此推动经济的发展。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不仅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联系,而且带动了中南、西南的发展,并进一步辐射东南亚、南亚。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是从整体的经济布局发出,以局部发展带动整体发展。‎ ‎(3)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我国桥梁技术从上世纪的落后,到本世纪的领先,这一实质性的变化见证了我国桥梁技术的发展。 ②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量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我国桥梁建设者和科研人员刻苦攻关坚定信心是我国能迈向桥梁强国的前提,他们做好每一座大桥,一座座世界级桥梁相继落成,才促进了中国从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的质的飞跃。‎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港珠澳大桥为素材,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超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谈谈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体现了哪些唯物论道理?‎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设问知识范围明确。‎ 材料中“基于三座城市面临的不同问题,珠三角整体发展面临结构调整的难题,需要港珠澳大桥来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大桥每一个节点的进展、每一次攻关、每一次创新,都蕴含着可经受历史考验的中国工匠精神”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材料中“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充分考虑了台风、航运、海事安全、环保、景观、航运管制等诸多难题”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说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哪些道理。‎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范围是唯物辩证法联系观。解题时由材料中的信息入手进行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具有客观性,善于建立新的联系;“以此为龙头,带动中南、西南的发展,并将辐射东南亚、南亚,这是中国经济战略布局的一次伟大创举”这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3)本题要求根据材料三,用发展观点谈谈你对中国能迈向桥梁强国的认识。‎ 本题为认识类主观题。‎ 根据材料信息“纵观世界桥梁建设史,上世纪70年代前要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而到了21世纪,则要看中国”说明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根据材料信息“每一座大桥的设计与施工,背后都凝聚着建设者自主创新的智慧和勇气;一座座世界级桥梁相继落成,让中国从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说明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量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