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13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测)(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13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测)(2)

‎【讲备考】‎ ‎1.本专题的知识复习分为三部分,哲学的基本知识、唯物论和认识论。从宏观上把握“一个基本问题”、“两条线索”、“三个意义”、“四对概念”、“五大关系”。‎ ‎2.一个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两条线索: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按客观规律办事;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三个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四对概念:哲学和世界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 五大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讲重点】‎ 一、哲学及其基本派别 ‎1.哲学的内涵 内涵 注意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日常生活中零散的世界观并不是哲学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并非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发展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2.几组概念的比较 ‎(1)哲学与世界观 联系:①二者对象相同,即都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②二者属于意识范畴,都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都对人们的行动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区别:世界观人人都有,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而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2)世界观与方法论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区别:世界观主要说明世界是什么,方法论则是从我们应该怎么办的角度思考问题。‎ ‎(3)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物质 区别:二者具有物质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联系: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具体形态之中,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所以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4)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 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而客观存在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也就是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3.哲学的基本派别 根本观点 分类 评价 唯物主义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论 局限性: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进步性:坚持并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仍然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科学的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 局限性: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都是错误的进步性:就唯心主义的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客观唯心主义 ‎4.真正哲学的作用 ‎(1)从人类社会领域:真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③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从个人成长看: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 ‎(1)是什么 ‎①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意识的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辩证关系 ‎①原理内容是什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②有何方法论要求: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运动和规律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原理内容是什么: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②有何方法论要求:不要割裂二者的关系,既不能离开物质谈运动,也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原理内容是什么: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有何方法论要求:不能割裂二者的关系,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3.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 ‎(1)规律的客观性 ‎①原理内容是什么: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有何方法论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①原理内容是什么: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有何方法论要求: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三、实践与认识 ‎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如何运用“实践”的知识分析问题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讲典例】‎ 考点一 哲学及其派别 例1.[2017天津卷,9,4]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 (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D.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答案】D ‎【解析】题目设问指向强调哲学重要性的原因,D能够与题干构成因果关系,入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A错误,不选;B指出了哲学的产生,与题干强调哲学的重要性不符合;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C错误,不选。‎ 例2.[2017江苏单科,24]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 ( )‎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的影响,①不选;“尚圆”思维存在于中国人的心中,讲究“圆满”等成为中国人的美好追求,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入选;只有真正的哲学才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③不选;中国传统哲学的“尚圆”思维是从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产生的,这说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④入选。‎ 例3.(2016年高考江苏卷)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变式探究】[2016江苏单科,25,2]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 (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体现了①。“哲学一经建立……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体现了③。哲学并不凌驾于科学之上,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举一反三】 [2015广东文综,32,4]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考点二 辩证唯物论 ‎ 例1.(2017·全国卷Ⅱ·2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  )‎ ‎①‎ 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 ②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 ③发展理念变革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 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之所以要树立并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是因为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发展理念变革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②③入选。材料并未体现发展实践的曲折性,①排除。新的发展理念是建立在以往发展理念基础之上的,发展理念变革并非要“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④错误。‎ 例2.(2016·全国卷Ⅲ·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②④符合题意。“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和“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①③错误,排除。‎ 例3.(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答案】B 例4.(2016·全国卷Ⅲ·23,4分)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②④符合题意。“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和“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①③错误,排除。‎ ‎【变式探究】(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举一反三】(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材料中,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物质决定意识,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而①③的说法是错误的,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物质的不同,意识内容的反映还受到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本题选C。‎ ‎2、(2016·全国卷Ⅱ·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例1.(2017·全国卷Ⅰ·21)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 ‎【解析】“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者创业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二是创业者通过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从而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①④入选。直接经验不能用来检验间接经验,材料没有体现专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②③排除。‎ 例2.(2017·全国卷Ⅱ·21,4分)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攻关品种的测产因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未能通过验收,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①④入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受认识主体的影响,②错误。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同样具有价值,③错误。‎ 例3.(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变式探究】[2017北京文综,28]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 ( )‎ 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 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 ‎【答案】C ‎【解析】太空干细胞实验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C符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错误;实践的发展才能促进认识的发展,D错误。‎ ‎【举一反三】(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8)‎ 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2.[2014课标全国卷 Ⅰ,22,]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真理、认识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正确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特点,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是一种科学的态度,①②符合题意。③中“永无定论”的说法是错误的,故不选。真理不可以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故④错误。‎ ‎【讲方法】‎ ‎1.“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点拨:(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二者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点拨: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3.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唯心主义都是不科学的 点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尽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是仍有不科学的地方。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是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尽管唯心主义在总方向上是不科学的,但是就其局部而言,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4.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哲学”‎ 点拨: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哲学,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哲学”。判断真正哲学的关键是看它是否正确地反映了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能否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是否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符合这一要件的哲学都属于真正哲学。‎ ‎5.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点拨:在长期的思想发展史上,有些观点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但却否认人类社会的客观性,这是错误的。虽然社会是由具有主观意识的人构成的,但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仍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点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点拨: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客观实际、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8.关于“认识过程”的几个“并不意味着”‎ ‎(1)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人类没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 ‎(2)认识具有反复性,并不意味着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 ‎(3)单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并不意味着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9.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唯物论角度: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究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唯物辩证法角度:①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