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静宁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第一次试题(卷)政治 提示: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所有题目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感动中国”在我国已经连续播出了17年。今年因为一场防疫战,该节目至今仍未播出。节目虽然延期,但是感动永远都不会缺席。“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 A. 理性信念对先进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 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 世界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作用于世界观 ‎【答案】C ‎【解析】‎ ‎【详解】C: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有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世界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符合题意。‎ A:理想信念对先进人物的成长起促进作用,而不是起决定作用,A说法有误。‎ B:个人的世界观往往是人们自发新出的,是零散的朴素的,而不是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B说法有误。‎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D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对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2.“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由此可以看出,哲学( )‎ ‎①并非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②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④对人类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由此可以看出,哲学并非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哲学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哲学的产生,未涉及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不符合题意。‎ ‎④:哲学对人类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强调哲学的作用,与材料强调的哲学的产生的主旨不符,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宇宙学、生命医学、基因学、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和发明,必然会对我们的哲学思考产生重大影响,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会为哲学发展昭示新的方向。谁能最先把握这一新方向,谁就能站在哲学发展的前沿,引领当代中国哲学创新发展。材料说明( )‎ ‎①自然科学的发展增强了哲学的生机与活力 ‎②哲学应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③哲学的任务就是把握哲学新的发展方向 ‎④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②:材料内容揭示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对于哲学发展的重要性,表明自然科学的发展增强了哲学的生机与活力,也说明哲学应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①②符合题意。‎ ‎③: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不是把握哲学新的发展方向,③说法有误。‎ ‎④:材料不能表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 ‎(1)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区别:二者对象不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两者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当前,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为此,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上述材料体现了(  )‎ ‎①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 ‎②生活与哲学的关系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 ‎④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针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这体现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③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体现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体现了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但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并不等于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①排除。‎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不包括生活与哲学的关系问题,②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正确的是( )‎ ‎①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是相同的 ‎②都认为物质是本源的,意识是派生 ‎③都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④都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三者都属于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②符合题意。‎ ‎④:三者都属于唯物主义,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④符合题意。‎ ‎①:三者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是正确的,①说法错误。‎ ‎③: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③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唯物主义:‎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6.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根据“旅行家们的记述”,推断亚洲没有温带,只有炎热与严寒,并据此进一步指出,“由于中国的气候,人们自然地倾向于奴隶性的服从”。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①孟德斯鸠通过他人记述了解中国气候,是不可取的 ‎②孟德斯鸠依据他人记述推断中国气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③孟德斯鸠认为气候因素决定人的性格,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孟德斯鸠认为气候因素决定人的性格,具有唯心主义倾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直接从实践中获得,二是从书本或其他间接途径获得,孟德斯鸠通过他人记述了解中国气候是获得认识的途径之一,是可取的,①说法有误。‎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而孟德斯鸠把他人的记述当作教条,以此推断中国气候,是从主观出发的表现,不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说法有误。‎ ‎③:形而上学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孟德斯鸠片面地认为人的性格由气候因素决定,是形而上学的表现,③正确。‎ ‎④: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孟德斯鸠认为气候因素决定人的性格,虽然带有片面性,但是他认识到外在客观条件对人的性格的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过程。它以1978年底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起点,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为主要理论武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看,材料主要体现了( )‎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真正的哲学源于社会实践,又指导着社会实践 ‎③真正的哲学是时代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 ‎④真正的哲学总是直接地指导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体现了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即真正的哲学源于社会实践,又指导着社会实践,真正的哲学是时代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②③适合题意;哲学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①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真正的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人民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在科学的基础上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②以整个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为研究对象 ‎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③④:之所以“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 ‎①:“在科学的基础上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题意无关,①不符合题意。‎ ‎②:“以整个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为研究对象”与题意无关,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 ‎(1)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1981年至今有关社会主要矛盾的首次改变。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说明( )‎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对主要矛盾的正确把握往往受到诸多主观条件的制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这说明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 ‎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②说法有误。‎ ‎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主要矛盾的正确把握往往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④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客观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切从实际出发:‎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不仅能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有效开展实践,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10.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 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D.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D符合题意,“古今兴废”体现的是运动,“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即通过洛阳城可看出千古兴亡,表明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B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不体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关系;‎ C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不涉及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A说法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故选D。‎ ‎11.研究发现,“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充足的科学依据。当阳光照射皮肤时,人体产生的维生素D3会使大脑分泌一种名叫血清素的激素,让人愉悦放松。这佐证了( )‎ ‎①意识是人脑活动的产物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④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机能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人们通过科学研究认识到“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充足的科学依据,这说明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符合题意。‎ ‎③:“当阳光照射皮肤时,人体产生的维生素D3会使大脑分泌一种名叫血清素的激素,从而让人愉悦放松这说明人的感觉的产生离不开人脑,③符合题意。‎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说法有误。‎ ‎④:材料未体现意识对人体生理有调节作用,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1.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12.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港珠澳大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造桥、填海、人工造岛、挖隧道,克服了天气、土质等各种难题。该桥由33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开发出全新的“半刚性”沉管结构,把沉管深埋的构想变成现实。这表明( )‎ ‎①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利用和改变规律的基本前提 ‎②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成离不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③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④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造桥、填海、造人工岛、挖隧道,克服了土质、天气等各种难题。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将为三地联动发展注入新动力。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表明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成离不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④符合题意。‎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改变规律”说法错误,①说法有误。‎ ‎③:人们可以依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不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联系,③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C。‎ ‎【点睛】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①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③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进而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13.‎2019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这体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①符合题意。‎ ‎③:“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符合题意。‎ ‎②:想问题办事情应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并不能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②说法有误。‎ ‎④:我们应该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该选项中“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的说法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A。‎ 中新网‎2020年3月5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进入3月,暖湿气流活跃,南方阴雨持续在线。气温方面,全国大部地区气温逐渐回升,但是很快,在7-9日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的地区。气温普遍下降6~‎10℃‎,局地降温超‎12℃‎,并伴有4~6级偏北风。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4. 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④‎ ‎15. 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4. A 15. D ‎【解析】‎ 本题以气象预报科学技术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规律、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的特征的知识。‎ ‎【14题详解】‎ ‎①:题中“人们能够做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说明了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①符合题意。‎ ‎③:题中强调了“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做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这说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③符合题意。‎ ‎②:运动是绝对的,②说法有误。‎ ‎④:“完全掌握”说法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5题详解】‎ ‎③:“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误差难以避免说明真理是有条件的,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表明,由于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使得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因此,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④符合题意。‎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的认识是可能成为真理的,①说法有误。‎ ‎②:真理与谬误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②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D。‎ ‎16.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叙述的是人对河流的认识过程。①说法正确,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说法错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③说法正确,表明了实践的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 ‎④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故选B。‎ ‎17.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为建立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许多贫困地区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这表明(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是人的能动活动的产物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的本质在于改变事物原有的属性 ‎③人们可以在实践基础上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在农业产业化的实践基础上,许多地区改变经营方式,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体现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符合题意。‎ ‎④:延长农业产业化链条需要集中且丰富的劳动力、先进的经营方式、初级农产品原料等,是有条件的,④符合题意。‎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说法有误。‎ ‎②:人为联系的本质在于改变事物的状态、改造客观世界,而不是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②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的基本定位是理解型;主要陈述了许多地区改变经营方式从而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的相关事实;在材料中,“组织”、“一体化”、“加工”、“转化”等词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根据题目可知,解答此题应从联系的特征、意识的能动作用入手。‎ ‎18.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向他国援助医疗防护物资。疫情不分国界,如果疫情在全世界持续暴发,最终也会影响中国。此时,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上述材料表明(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体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 ‎③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部分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疫情不分国界,如果疫情在全世界持续暴发,最终也会影响中国。中国积极向他国援助医疗防护物资,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这表明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体;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发展,符合题意。①④符合题意。‎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本质的、现象的、必然的和偶然的,②说法有误。‎ ‎③:整体的状况会影响部分,③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B。‎ ‎19.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的发展轨道:经济增长中高速“相对稳定期”;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度调整期”。推进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从哲学上看,推进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体现了( )‎ ‎①立足局部,选择最佳发展方案 ‎②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 ‎④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推进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是注重我国经济结构内部优化趋向的体现,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一种具体形式,②④符合题意。‎ ‎①: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要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同时要搞好局部,①说法有误。‎ ‎③:材料强调结构调整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该选项材料没体现,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 完整准确的认识。‎ ‎20.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6年多来,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已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进入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阶段。这种变化表明( )‎ ‎①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③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④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我国“一带一路”建设6年多来,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①符合题意。‎ ‎③:共建“一带一路”已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进入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阶段。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③符合题意。‎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说法有误。‎ ‎④:题干中体现了发展的观点,未体现“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观点,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1.当你在学习中遇到瓶颈时,应该( )‎ ‎①勇敢面对挫折,在期待惊喜中前行 ‎②注重量的积累,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③成功与失败取决于价值判断正确与否 ‎④艰难到惊喜的转换只取决于你的努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漫画中的兔子萝卜拔得特别费劲,是因为泥土底下的萝卜特别大,启示我们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勇敢面对挫折,在期待惊喜中前行,①符合题意。‎ ‎②:漫画中的兔子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得到一份惊喜,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需要注重量的积累,②符合题意。‎ ‎③: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但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很多因素,而不仅仅是价值判断,③说法有误。‎ ‎④:艰难向惊喜的转化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该选项的说法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④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A。‎ ‎22.毛泽东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指出:“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矛盾的同一性制约着斗争性 B. 同一性以差别对立为前提 C. 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D. 要着重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B:矛盾的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性是斗争中的同一,即同一性以差别对立为前提,B符合题意。‎ A: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所以并非矛盾的同一性制约着斗争性,A说法有误。‎ C: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C说法有误。‎ D:主要矛盾要求抓重点,而材料强调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没体现抓主要矛盾,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3.‎2020年4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加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紧迫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优化完善疫情防控举措,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条件,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上述材料表明(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人们可以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④事物的发展具有不稳定性,需要随时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根据题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优化完善疫情防控举措”这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①符合题意。‎ ‎②:根据题意,“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加大”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②符合题意。‎ ‎③: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③说法有误。‎ ‎④:“具有不稳定性,需要随时变化”说法错误,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④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4.‎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年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改进脱贫攻坚工作。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坚持不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这表明是( )‎ ‎①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交替决定事物的性质 ‎③既要看到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次要方面 ‎④既要侧重于抓主要矛盾,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年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体现了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①符合题意。‎ ‎③: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改进脱贫攻坚工作。这体现了既要看到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次要方面。③符合题意。‎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交替决定事物的性质”说法错误。②说法有误。‎ ‎④:“成绩”“困难”这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两个方面,并非主次矛盾,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5.5G是一个大的标准体系,其中包括许多当前技术的演进,这些技术可以完全向‎4G技术兼容,也需要一部分相对革命的技术,二者相辅相成,从而实现无缝升级,顺利向2020年及更长的未来过渡。可见( )‎ ‎①在与传统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才能实现科技的创新 ‎②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导下可以实现对既有理论的突破 ‎③科技创新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 ‎④以革命批判精神否定过去的观念,才能实现科技创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5G是一个大的标准体系,其中包括许多当前技术的演进,这些技术可以完全向‎4G技术兼容,也需要一部分相对革命的技术,者相辅相成,从而实现无缝升级,顺利向2020‎ 年及更长的未来过渡。这说明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导下可以实现对既有理论的突破,也说明科技创新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②③符合题意。‎ ‎①:“与传统绝对不相容的对立”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科技的创新并不是在与传统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实现的,①说法有误。‎ ‎④:创新并不是传递否定过去的观念,④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C。‎ ‎【点睛】(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辩证否定观原理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体现了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质变,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也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不是新事物对旧事物全盘抛弃,而是要吸收并继承旧事物中的合理的、有价值的因素,这就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又是一年春光好,又到植树造林时。‎2020年4月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了每 年这个时节例行的一项活动——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他在参加活动时强调,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不断推进的时刻,我们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既是以实际行动促进经济 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又是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扩大城乡绿色空间,为人民群众植树造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 ‎(1)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去分析上述材料给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2)班级举行“尽一份心,添一抹绿”主题班会活动,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态文明建设要立足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实际行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正确生态文明观,促进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③规律具有客现性,发挥主现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2)经济与生态并重,发展与和谐共生;共建生态家园,同享碧海蓝天。‎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植树造林为背景材料,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去分析上述材料给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知识限定较为明确,唯物论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及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知识结合材料生态文明建设展开进行阐释。‎ ‎(2)本题要求就班级举行“尽一份心,添一抹绿”主题班会活动,列举两个发言要点。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围绕主题绿色环保列举,要求简洁扼要。‎ ‎【点睛】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目的、自觉选择、主动创造;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调节生理),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力量)。‎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27.材料一 ‎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党中央审时度势、综合研判,及时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了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我们我们立足地区特点和疫情形势因应施策,严守“四道防线”,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战略格局。这个时候,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否则将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前功尽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材料二 ‎ ‎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战斗中,大国院士们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主动担当,义无反顾地冲向抗疫最前沿。抗病毒,稳人心,成为抗疫力量的主心骨。钟南山院士,17年前,他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17年后,84岁的他再战防疫最前线。他和团队在一线潜心钻研,明确了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在关键节点向大众说明新冠肺炎疫情进展情况。回应热点问题、汇报最近研究结果,钟南山的信心就是全国人民的信心。李兰娟院士,‎1月22日,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外输出,李兰娟建议武汉必须实行全城隔离,很快被国务院采纳,对防控疫情扩大作出了重要贡献。自‎2月2日凌晨率医疗队抵汉,李兰娟固定作息模式,每天行程满档:赴东院与其他医院会诊、回驻点撰写文字材料及远程指导实验室工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谈谈习近平上述讲话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疫情为什么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 ‎【答案】(1)①人可以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党中央审时度势,综合判断,及时提出了疫情防控的总要求,明确了总目标,形成了三个全面的战略总格局。‎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面临着严峻的疫情形势,党中央正确决策,全面部署,因应施策,科学防治,对疫情防治工作起到了全面有效地指导。‎ ‎③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必须高度警觉厌战情绪、松劲心态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坚定信念,咬紧牙关,不获全胜不轻言成功。‎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主动担当,抗击前线,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促进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和推广,使疫情得到了有效防治。‎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潜心钻研,对新冠病毒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为我国抗击疫情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背景材料,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 ‎(1)本小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谈谈习近平上述讲话的哲学依据。知识限定较为明确。材料中,党中央审时度势,综合判断,及时提出了疫情防控的总要求,明确了总目标,形成了三个全面的战略总格局。可以从意识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的角度进行阐释。材料中,面临着严峻的疫情形势,党中央正确决策,全面部署,因应施策,科学防治,对疫情防治工作起到了全面有效地指导。可以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的角度进行阐释。材料中,必须高度警觉厌战情绪、松劲心态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坚定信念,咬紧牙关,不获全胜不轻言成功,可以从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的角度进行阐释。‎ ‎(2)本小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疫情为什么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材料中,我国科研工作人员主动担当,抗击前线,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促进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故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团队在一线潜心钻研,明确了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在关键节点向大众说明新冠肺炎疫情进展情况。回应热点问题、汇报最近研究结果,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故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李兰娟建议武汉必须实行全城隔离,很快被国务院采纳,对防控疫情扩大做出了重要贡献,故可以从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准确把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2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总的看,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我们要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答案】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②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脱贫攻坚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因此,我们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也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挑战。‎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是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但是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脱贫攻坚为背景材料,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属于认识类主观试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趋势、发展的状态等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运用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趋势、发展的状态等知识结合材料阐释即可。材料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我们要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可以从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角度进行阐释。材料中“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我们要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可以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是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的角度进行阐释。‎ ‎【点睛】发展具有普遍性,其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做好思想准备克服困难直面挫折;‎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同时要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度,或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