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4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0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黄金押题
【高考考纲】 1.从命题考查重点看:维护社会公平的措施、财政的作用和税收的作用属于常考点。 2.从考查形式看:图表类选择题、措施建议类非选择题题型集中。 【真题感悟】 例1.(2018·天津卷,9)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①贫困人口减少6 800多万 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 000多元 ③经济年均增速超过7% ④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0% 以上成就的传导路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④ C.③—②—① D.④—①—③ 【名师点睛】 1.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2)按要素分配:存在于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资经济和个人投资活动中 (1)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所得、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所得 (2)非劳动收入:主要来自按要素分配所得(排除劳动要素参与分配) 实行原因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提醒】按劳分配一定是在公有制范围内进行的,但公有制范围内的分配并不都是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资本、技术、管理要素参与分配同样属于按要素分配,福利是一种平均分配方式。 【拓展延伸】正确认识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积极意义 资源配置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转变方式 体现国家对知识、人才、劳动、创造的尊重,促进科技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 经济制度 保证各种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全 球化 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分配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 二者关系 (1)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对立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正确处理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方法技巧】“三看法”区分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一看分配的领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的主体主要是企业,再分配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三看分配的方式: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调整等方式进行。 3.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原因(意义) 公平自身角度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角度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分配与消费角度 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角度 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新发展理念角度 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的要求 (2)措施 根本措施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在于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制度保证 初次分配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再分配 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变式探究】(2018·海南卷,1)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③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④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例2.(2018·全国Ⅱ卷,14)近三年来,某国财政赤字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如表所示。 指标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财政赤字率 3% 4.2% 6.7% 通货膨胀率 5% 7.5% 13%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该国可采取的政策措施是( ) ①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 ②央行在市场上出售债券 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④压缩政府开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D 表格反映的现象是,该国财政赤字率和通货膨胀率逐年增长,所以国家要采取措施加以抑制,可以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②正确,央行在市场上出售债券,可以弥补财政资金不足,减少财政赤字,压缩财政赤字规模。④正确,压缩政府开支可以减少货币流通量,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①排除,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③排除,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属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也不会起到抑制作用。 【名师点睛】 1.财政收入、支出及其关系 财政 收入 (1)来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2)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财政 支出 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收 支 关 系 财政收 支平衡 比较理想的状态,不过现实中很难实现 财政盈余 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财政赤字 ①出现的原因:a.当年财政支出超过了财政收入,出现了财政赤字。b.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②产生的影响:a.如果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出现财政赤字,会增加消费需求,促进物价持续上涨,不利于经济平稳运行。b.如果经济过冷、通货紧缩时出现财政赤字,可以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2.财政的作用 表现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如何 更好 地发 挥 (1)合理调节财政收支结构,在经济过热时应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在经济下行时要减少财政收入,加大财政支出 (2)加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维护社会公平 (3)通过财政支出促进科教文卫事业不断发展 (4)合理调节国债发行规模,保持合理的财政赤字率 (5)加大财政对公共设施、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支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拓展延伸】从经济发展认识财政作用 (1)财政与消费: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2)财政与社会公平:通过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从而维护社会公平。 (3)财政与宏观调控: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4)财政与科学发展:通过财政加大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支持和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支出,从而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3.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制定者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手段 财政预算(国债、税收等) 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信贷规模等 目标 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 通过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使之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相符 相同点 ①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共同为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调控主要目标起作用 ③都有扩张性和紧缩性之分,我国当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2)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原因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3)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实施 【拓展延伸】发挥财政作用的要求 (1)根据经济形势,与货币政策共同进行逆风调节,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2)通过财政支出,完善社会保障,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 (3)加大财政支出,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就业。 (4)在经济增长乏力情况下,发行债券,弥补财政赤字,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5)通过调节财政收支,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6)进行结构性减税,推动国民经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变式探究】(2018·全国Ⅱ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料来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2017年) 材料二 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实施了全面推行营改增等内容的降税减负政策,截至2017年底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2018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为企业降税减负,全年要再减税8 000亿元。 近两年,国家在为企业降税减负的同时,财政收入继续稳定增长,2016年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4.8%,2017年比上年增长7.4%(同口径)。 (1)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 解析:本题的立意是考查学生对我国政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是如何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认识程度。第(1)问,要求提取和归纳图中信息,解读时要依据图题“公共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和图例提示,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公共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都逐年增长,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第(2)问,考查税负与财政收入的经济联系,从问题逻辑看,核心问题就是在减税降负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财政收入增长。财政收入增长,与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创新发展、小微企业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因素密切相关。财政收入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就是内在的经济联系。 答案:(1)近5年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均逐年增长;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绝大比重。 (2)降低税负,能增加企业所得,扩大生产规模;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能激励创新创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最终能够扩大税收来源和规模,增加财政收入。 例3.(2018·天津卷,11)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国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力度,2018 年开始征收环境保护税。若甲公司生产的产品被征收较高的环境保护税,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由此引起的市场变化是( ) A.甲公司的产品供给增加 B.消费者对甲公司的产品需求增加 C.甲公司的产品供给减少 D.消费者对甲公司的产品需求减少 【名师点睛】 1.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含义 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征税 对象 增值额 个人所得 税率 比例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作用 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联系 对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都起到积极作用;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都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依法纳税 原因 (1)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决定了公民必须依法纳税 (2)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3)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要求 (1)个人: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纳税,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2)国家: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为;加强税收宣传,教育人们要自觉依法纳税 违法 行为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3.税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作用 表现 调节 经济 如果经济发展过热,可以增加税收,抑制社会总需求;如果经济发展滞缓,可以减少税收,刺激社会总需求,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引导 消费 通过调节税收,如对奢侈品消费征税、提高烟酒消费税等,可以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 维护 社会公平 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 作用 表现 引导转变 方式 通过调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环保税等税率,可以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调节 生产 调节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引导企业生产发展方向 财政 收入 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宏观 调控 税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 【拓展延伸】财政作用和税收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变式探究】(2017·江苏卷,35)材料一 税收政策会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利益产生重要影响。假设某制造企业的某一产品当前销售单价为9.8万元(其中包含企业每销售一件产品应缴纳的税额1.8万元),年销售量10万件。现对该企业销售产品实行免税措施,免税后单价为9.2万元,年销售量为13万件。 材料二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为主动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全球工业大国都在全力抢占智能制造的制高点,构筑全球新战略。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税负过重等老问题依然突出,弱化了企业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减税已成为当前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和重要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销售单件产品后买卖双方从免税中分别获得的收益,并据此指出其收益变化情况。 (2)说明减税可以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理由。 答案:(1)买方收益:9.8-9.2=0.6万元;卖方收益:1.8-0.6=1.2万元。减税使买卖双方收益均增加;卖方增加的收益大于买方增加的收益,企业获益更大。 (2)增加了企业利润,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增加了居民实际收入,有利于刺激消费以带动智能制造业健康成长。发挥了税收和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利于引导资本向智能制造业转移。能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提升我国智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黄金押题】 1.“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他们通常会用“/”来介绍自己的身份,如作家/摄影师/导演。下列对“斜杠青年”的认识错误的是 A.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竞争意识,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B.有利于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C.有利于促进劳动者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D.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就业模式,引导劳动者掌握多元技能 【答案】B 2.继2018年10月1日个人所得税率先释放“起征点上调”减税红利后,2019年1月1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开始实行。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项目纳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国家运用货币政策,有效降低纳税人的负担 ②国家通过再分配关注社会公平,体现了共享理念 ③纳税人如伪造减扣证明骗取税收优惠属于偷税行为 ④居民应诚信纳税、据实申报,国家应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的知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和专项附加扣除都是国家在运用财政政策宏观调控,不是货币政策,①不选;题干个人所得税的调整都是国家通过再分配关注社会公平,体现了共享理念,②正确;纳税人如伪造减扣证明骗取税收优惠属于骗税行为,不是偷税,③表述错误;税收具有强制性,居民应诚信纳税、据实申报,国家应健全社会征信体系,④正确。本题选D。 3.2018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础上,建立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这种调剂 A.有利于完善初次分配,促进劳动报酬增长 B.表明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有利于再分配调节,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D.目的是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水平 【答案】C 4.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13个省份提高了2018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达到2420元,为全国最髙。提髙最低工资标准 ①说明效率是公平的保证 ②可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③说明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④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今年以来有多个省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③说法错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所以本题选B。 5.改革之初,我国为尽快改变贫困落后的状况,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目前,我国正实现由“先富”向“共富”阶段的全局性转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要始终坚持收入分配公平,以收入分配均等化促进经济发展 ②要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在改革初期容许收入差距适当扩大,同时遏制“两极分化” ③在新时代重点是发展生产力,做大社会财富“蛋糕”就能解决“两极分化”问题 ④当前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6.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5000元,并按新的税率表计算纳税。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收入11000元(扣除险金等项目)。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实行新个税法后,他每月收入应纳税 新版个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个税起征点5000元) 级数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 3 2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20 注:①本表适用综合所得,综合所得是指工薪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②本表中应纳税所得额=综合所得金额-险金等应扣除部分-起征点5000元。 A.390元 B.300元 C.600元 D.90元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应纳税所得额为11000-5000=6000元。根据新版个税税率表,应纳税为 3000×3%+3000×10%=390元,A正确。BCD均错误。故本题选A。 7.2018年9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指出,收入方面,要重点关注收入结构、征收效率和优惠政策实施效果。支出方面,要重点关注预算资金配置效率、使用效益,特别是重大政策和项目实施效果,其中转移支付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促进地区间财力协调和区域均衡发展。政府加强公共预算绩效管理旨在 ①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②降低财政赤字,实现收支平衡 ③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④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8.2019年1月1日起,我国新一轮个税改革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制度。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月提高至5000元/月,优化调整税率结构,对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关系民生的支出作出相应扣除。下列对新一轮个税改革产生的影响推导正确的是 ①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②相关支出作相应扣除→减轻家庭税收负担→保障和改善民生 ③优化调整税率结构→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兼顾效率与公平 ④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增加困难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当个税起征点提高,意味着居民纳税减少了,这样可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①推导正确;对关系民生的支出作出相应扣除,这样居民纳税减少了,可以减轻家庭税收负担,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②推导正确;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这是促进公平的举措,③错误;个税改革,有利于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但不是财产性收入,④错误。所以本题选A。 9.下图表明 ①按劳分配是我国居民的主要分配方式 ②分配政策决定社会公平的实现程度 ③收入分配公平在我国得到落实 ④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10.政府财政投资乘数效应是指政府财政投资支出的每1元,通过市场可以形成大于1元的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增长,2018年我国政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在财政支出方面的适度增速。这个政策的乘数效应产生的传导路径是 ①劳动者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 ②政府投资增加,形成新的需求 ③消费需求增加,内需扩大 ④企业扩大生产,就业机会增多 A.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拉动内需,我国政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政策即通过增加政府投资,刺激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增加则会促使企业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岗位,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而劳动者通过就业可以增加收入,提升消费能力,扩大内需。故正确的传导顺序为②→④→①→③,B、C、D选项传导顺序错误。故A选项入选。 11.新个人所得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根据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纳入专项附加扣除。这一规定 ①保护劳动所得,实现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②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能够缩小分配差距 ③是运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④说明国家积极履行再分配调节职能,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12.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此次个税改革,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贫富差距 ②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增加民生领域投入,维护社会公平 ③增加专项费用扣除有利于提高恩格尔系数促进扩大内需 ④增加专项费用扣除有利于改善居民消费结构从而惠及中低收入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缩小社会收入差距,①入选;税收是财政收入的范畴,民生领域投入属于财政支出问题,提高个税起征点与增加民生领域投入没有必然关系,②不选;增加专项费用扣除可以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更可能降低,③不选;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会引导居民在教育、医疗方面的消费,有利于改善居民消费结构,④入选。故本题答案为C。 13.2019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施行新个税法,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现在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关于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下面理解正确的有 ①是运用货币政策优化税种结构的具体体现 ②完善了按要素分配机制,有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③能够缩小分配差距,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公平 ④有利于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14.2019年我国的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是 ①消费需求增加,扩大内需 ②企业扩大生产,就业机会增多 ③政府投资增加,形成新的需求 ④劳动者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 A.④-②-③-① B.③-②-④-① C.④-①-③-② D.①-②-④-③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积极财政政策的相关知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投资增加,形成新的需求(③),有利于带动企业扩大生产,就业机会增多(②),劳动者就业增加,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④),进而消费需求增加,扩大内需(①),最终拉动经济发展,B项正确;A、C、D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15.新个人所得税法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等专项附加扣除,使纳税人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减税的红利。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 ①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提升消费能力 ②最大可能为民生让利,有利于消除收入差距 ③牵涉到理顺部门关系,需要部门之间的协作 ④表明我国已经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16.《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将子女的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老人赡养支出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支出列入专项附加扣除,这有利于 A.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 B.通过初次分配调节人们的收入差距 C.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D.增加相应纳税人的当前可支配收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相关知识。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表述错误,应该是在坚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A不选;《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中的专项附加扣除属于再分配的税收调节,不是通过初次分配调节人们的收入差距,B项说法错误;《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中的专项附加扣除,属于减税政策,短期不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C项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表述错误;题干中的专项附加扣除,有利于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增加相应纳税人的当前可支配收入,D正确。本题答案选D。 17.收入的增长,一个是绝对增长,取决于微观领域内企业内部机制,国家可以考虑为企业员工工资增长制定基本的导向,建立劳资双方公平对话机制。另一个是相对增长,是指物价降下来,相当于老百姓普遍涨了工资。收入的绝对增长有利于 A.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C.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就业 D.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答案】B 18.境外投资规模约2500亿美元的我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报称,截至2017年底,公司总资产规模超过9414亿美元,累计年化国有资本增长率为14.51%,累计上缴利税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规模位列全球第二大主权财富基金,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当年境外投资净收益率为17.59%,创下历史新高。这说明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企业的利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③国有资本的境外投资净收益率持续增长 ④主权财富基金的境外投资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作为国有控股企业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增强,营利能力增强,没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故①排除;材料中“累计上缴利税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这说明国有企业的利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故②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该公司当年境外投资净收益率为17.59%,创下历史新高,但并没有体现国有资本的境外投资净收益率持续增长,故③排除;材料中“累计年化国有资本增长率为14.51%”,这说明主权财富基金的境外投资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故④正确。故选C。 19.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下列关于本次个税法修改的亮点与其解读对应正确的是 亮点 解读 ①引入居民个人与非居民个人概念,将是否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作为判定纳税居民的标准,调整为183天。 更好地行使税收管辖权,维护我国税收权益 ②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如现行税率为10%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3%)30%、35%、45%这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 减轻中等收入群体税负,发挥个人所得税的社会再分配调节功能 ③增加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附加扣除。 通过扩大征税范围降低城镇居民生活成本 ④ 在境外避税地避税、实施不合理商业安排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等行为,纳入反避税体系。 减少偷税漏税行为,增加民生领域的建设投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20.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下列关于税收调节作用的过程,传导正确的是 ①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轻税收负担→财政收入增加→促进社会公平 ②推进资源税改革→提高资源开采使用成本→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③降低增值税税率→减轻企业负担更多资金→加大研发投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④征收环境保护税→增加相关企业生产成本→减少企业利润→国家财政收人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轻税收负担,这可能会导致财政收入减少,故①错误;推进资源税改革,有助于提高资源开采使用成本,从而促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故②正确;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降低增值税税率,可见,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这有利于企业把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从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故③正确;征收环境保护税,会增加相关企业生产成本,但并不一定会减少企业利润,同时征收环境保护税,能够增加国家财政收人,故④错误。故选B。 21.当前“三权分置”改革正在我国农村深人推进,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分置并行,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推进农村“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有利于 ①放活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完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体制机制 ②变革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制性质,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③在农村集体经济中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④实现各类生产要素有效利用,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22.2018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至每月5000元,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这一调整 ①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②使个人收入分配更稳公平合理 ③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 ④缩小收入差距.避免重复征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将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至每月5000元,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这一调整有利于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使个人收入分配更稳公平合理,②③项符合题意;这一调整不一定能够增加财政收入,①项说法错误;个税调整不能避免重复征税,增值税有利于避免重复征税,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23.2018年7月31日,中央要求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降税减费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的作用。下列能体现积极财政改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是 ①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社会总供给增加→生产扩大→拉动实体经济增长 ②下调增值税税率→企业税负减轻→营商环境优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③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投资增加→刺激实体经济增长 ④扩大信贷规模→降低贷款成本→投资需求增加→拉动实体经济增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24.2018年3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增值税改革的措施,进步减轻市场主体税负;4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审议通过了进一步清理规范政府性收费的政策措施,持续打好减税降费“组合拳”。上述举措的积极影响是 ①促进企业减负增收 ②降低产品准入门槛 ③保障财政收支平衡 ④推动大众创业就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持续打好减税降费“组合拳”,有利于促进企业减负增收,推动大众创业就业,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上述举措并不是降低产品准入门槛,更不能保障财政收支平衡,②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25.某市人社局决定:2018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达到每人每年480元,下列选项中,对该市人社局的这做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在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中,优化消费结构 B.完善初次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C.通过加大再分配力度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D.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劳有所得 【答案】C 【解析】某市人社局决定增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该市人社局的做法是通过加大再分配力度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C正确且符合题意;增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是提高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而不是消费水平,排除A;财政属于再分配,排除B;增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并不能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劳有所得,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6.税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19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下列减税对经济影响的传导中,正确的有 ①增加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 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③提高企业所得税起征点→企业税负减轻→释放企业生产经营活力 ④推进资源税改革→提高资源开采成本→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27.2018年12月,国务院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随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同步下发,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关于此次个税法大修带来的影响,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企业发展潜力→促进生产发展 ②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③创新我国税收模式→财政收入增加→国家职能有效发挥 ④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个人所得税是针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的调整主要是为了调节个人收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①选项主要针对企业来讲的,这选项与题意无关,故①排除;一方面,材料中的个税法的修改,不是对我国税收模式的创新,同时,此次修改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短时间内造成我国税收的减少,进而导致我国财政收入的减少,故③错误;此次个人所得税增加专项附加扣除,这有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进而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也能够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而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需求,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进而能够拉动经济增长,故②④正确。故选C。 28.我国2013-2017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及其增长速度如下图所示。在此背景下,若其他条件不变,从图可以推断出我国 2013-2017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及其增长速度 A.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推动基础研究向科技成果转化 B.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支出逐年增加,增长速度持续上升 C.努力建立以政府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D.不断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物质保障 【答案】D 29.为进一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国内实体经济活力,我国政府先后推出多项减税降费政策,覆盖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出口退税、个人所得税等多个税种。此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的传导是 ①企业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企业税负减轻→释放企业经营活力 ②企业出口退税率提高→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核心竞争力增强 ③企业增值税税率降低→企业经营利润增加→生产规模扩大 ④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降低居民税赋压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企业所得税起征点提高,有利于企业税负减轻,生产成本降低,进而有利于释放企业经营活力,故①正确;企业出口退税率提高与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无关,② 排除;企业利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增值税税率降低并不一定导致企业经营利润增加,③排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这有助于降低居民税赋压力,进而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故④正确。故选D。 30.假如M企业生产的某电子产品当前销售单价为880元(其中包含应缴纳税额80元),年销售量为10万件。现国家对该类产品实行减税措施,减税后该产品单价为860元(其中包含应缴纳税额60元),年销售量为15万件。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在单件产品交易中,卖方是减税政策的主要受益者 ②在单件产品交易中,买方是减税政策的主要受益者 ③与减税前相比,M企业该产品的销售收入明显增加 ④与减税前相比,国家从中获得的税收收入略有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31.我国2019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在每月5000元起征点基础上,还将享受到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扣除,并按照新的税率(如表)征收。假定小王月薪为20000元,依法享有4000元专项扣除。那么,小王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3000元的 3% 2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A.890元 B.1100元 C.1590元 D.1790元 【答案】A 32.经过多年发展,南丰成为全国最大的甲鱼种苗供应地,全县龟鳖产业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0亿元。该县企业通过创新发展“入股分红”方式开展扶贫工作,带动460户农民从事甲鱼种蛋、种苗和商品甲鱼生产经营,面积达3600亩,户均年增收7万元以上。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该县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根本变革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已成为该县的主要分配方式 ③入股分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④入股分红收入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农村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根本变革,农村土地所有权仍然属于集体,故①错误;我国个人消费品主要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故②错误;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其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可见,南丰县农民“入股分红”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收入,这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故③④正确。故选D。 33.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在博览会期间举办的“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官员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仅靠支持性、补贴性的政策不够,还要靠竞争性的政策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合理的财政政策能够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②合理的财政政策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③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④推进产业成长过程中应淡化宏观调控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34.某国有控股企业改革分配机制,高薪聘用科技人员,逐步实行员工持股参与分配的方法,允许他们以科技成果入股。此举有利于 A.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体作用 B.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C.通过再分配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D.完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体制机制 【答案】D 【解析】该国有控股企业的这一举措有利于完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体制机制,激发持股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D项符合题意;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国有经济是主导,A项说法错误;这一举措会拉开收入差距,B项与题意不符;这一举措属于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35.下表是浙江省2017年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情况,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指标 绝对数(亿元) 增长(%) 全省生产总值 51768 7.8 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 5803.38 10.3 其中: 税收收入 4939.74 11.5 非税收收入 863.64 3.7 一般性公共预算支出 7530.27 8.6 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合计增收347.38亿元,对税收的增收贡献率为68.7%。 ①浙江省实体经济活力有所增强 ②浙江省须发行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 ③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④税收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36.下图是2013-2017年我国GDP与居民收人增长情况。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A.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提高,消费结构优化 B.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都持续下降 C.城乡居民问收入差距缩小,社会更加公平 D.在坚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图表反映了全国居民人均收入的变化、GDP增速变化和全国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率的变化,看不出恩格尔系数和消费结构的变化,A不符合题意;图中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速呈下降趋势,但绝对值还是增长的,B表述错误;题干只给了全国居民收入的变化,看不出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C不符合题意;由图表可知,全国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率超过GDP增速,说明在坚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居民收入同步增长,D符合题意。本题选D。 37.财政部要求,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切实管好用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将资金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支持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资金,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述做法能 ①推进各地优势特色产业 ②统筹支持区域发展 ③稳定市场信心,增加有效供给 ④提升消费刚需韧性活力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D 38.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个人所得税法迎来自1980年出台以来的第七次修订。此次修订将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月提高至6万元/年(5000元/月),优化调整税率结构,对四项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同时设立专项附加扣除。本次个税改革带来的影响有 ①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②扩大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的范围 ③大幅减少我国的税收收入④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范围的调整。③选项“大幅减少”的表述错误。新的个税法将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月提高至5000元/月,同时增加专项附加扣除,这会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①④选项入选。选C。 39.备受社会关注的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应纳税所得额,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②有利于消除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③旨在加大减税力度,切实降低企业成本 ④有利于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40.针对我国实体经济增速下降明显,运营成本快速上涨,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等问题,我国采取多种措施,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下列措施中,你认为可以激发我国实体经济活力的有 ①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机制,使按要素分配成为实体经济领域的主要分配方式 ②发挥税收调节作用,通过结构性减税,减轻各类实体经济负担 ③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在实体经济领域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④充分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引导资源合理流向实体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通过发挥税收调节作用,通过结构性减税,减轻各类实体经济负担,从而激发我国实体经济活力,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引导资源合理流向实体经济,从而激发我国实体经济活力,入选。①选项观点表述错误,按要素分配并不是实体经济领域的主要分配方式,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排除。③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在实体经济领域,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而不是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排除。故本题选C。 41.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中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新的个人所得税不仅将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还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这一改革举措可能产生的积极效应是 ①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有利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②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③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④增加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有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分配政策,实现社会公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42.个人所得税法迎来了又一次大修。新“个税法”将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5000元;工资薪金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的支出也将作为专项附加项目予以扣除。新“个税法”将 A.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B.显著减少财政收入,影响经济平稳运行 C.低收入者少缴税,刺激消费需求 D.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消除贫富差距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个税的意义。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个税调整可以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负,从而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入选。B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个税调整并不会显著减少财政收入,影响财政的因素除了分配政策, 还有经济发展水平,个税调整并不影响经济平稳运行,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个税调整后,低收入者税负减轻,但不一定刺激消费需求,扣除项目用于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的支出,并不会刺激消费需求,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调整个税,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但并不会消除贫富差距,只会缩小贫富差距,排除。故本题选A。 4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这一依据是 A.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 B.收入分配公平就是消灭差别 C.合理的分配有利于推动生产 D.生产对分配有决定作用 【答案】C 44.“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65%之间,而我国在15%—21%之间。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的是 ①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 ③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④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65%之间,而我国在15%—21%之间。这意味着要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实行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①③适合题意;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能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排除②;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是再分配注重公平,④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45.2018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决定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可返还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其中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的企业,加大返还力度。国务院这一举措的政策动机是 ①紧缩财政收入,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助力国家经济发展 ②扩张财政支出,降低企业成本,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③调整分配关系,致力增加就业,夯实发展根基 ④扩大财政支出,稳定就业形势,扩大国内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4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关系要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这表明 A.决定分配关系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 B.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C.分配制度不完善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D.个人收入高低与生产力发展无关 【答案】B 【解析】分配关系要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这表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B正确且符合题意;A C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个人收入高低与生产力发展有关,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47.为进一步惩戒严重涉税违法失信行为,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公布办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的制定和实施 ①是我国税收法律体系健全的标志 ②有利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③保障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④可以通过信用监管促使公民履行相关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48.2019年1月1日,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全面实施。新个税法的亮点主要有:较大幅度地提高起征点;大幅扩大1--3级应税所得额的级距;增加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附加扣除。下列能正确反映新个税法实施产生的影响的是 ①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减轻高收入人群税负——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 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轻居民个税税负——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 ③增加教育专项扣除——鼓励发展资料消费——优化消费结构 ④增加大病医疗专项扣除——扩大征税范围——积极改善民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①选项错误,大幅扩大1-3级应税所得额的级距,有利于减轻低收入人群的税负。④选项错误,增加大病医疗专项扣除没有扩大征税范围,故排除。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中,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可以减轻居民个税税负,从而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通过增加教育专项扣除,可以有效鼓励居民的发展资料消费,优化消费结构。②③选项入选。选C。 53.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进境物品进口关税税目税率进行调整,2018年11月1日起,将药品列入进境物品进口税税目1,适用15%的税率.其中对按规定减按3%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的进口抗癌药品,按货物税率征税.这一举措旨在 ①建设服务型政府,彰显深化改革的决心 ②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扩大对外开放 ③化解民生痛点,保障人民健康 ④落实共享理念,改革惠及民生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将药品列入进境物品进口税税目1,适用15%的税率。其中对按规定减按3%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的进口抗癌药品,按货物税率征税。这一举措旨在化解民生痛点,保障人民健康,落实共享理念,改革惠及民生,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②不是这一举措的目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54.目前,由于中央财政集中了全国50%以上的财政收入,八支出却只占全国的20%左右,在财权与事权不能匹配的情况下,地方被迫转向土地财政寻求财源,形成了严重的土地财政依赖症.加上所获得的财政收入大部分属于预算外资金,缺乏有效监管,严重扭曲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路径.这给我国政府的警示是 ①合理构建财政体制,使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与事权相适应 ②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提高中央与地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③减轻地方财政负担,避免地方政府出现财政赤字的现象 ④加强预算外资金监管,发挥财政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C 55.2018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表决通过.此次改革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每月的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这些改革有利于 ①减轻企业税负,加大企业的创新投入力度 ②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减轻居民个人税负,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 ④减少财政收入,实现国家财政的收支平衡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等专项附加扣除,个税的这些改革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减轻居民个人税负,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排除;这些个税改革与实现国家财政的收支平衡无关,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C。 56.2018年10月3日,国家税务部门公布某知名女星偷逃税收案调查处理结果,该女星被责令按期缴纳税款、滞纳金、罚款8亿余元。税务部门依法作出的处罚 ①维护了我国税法的权威性、严肃性 ②促进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增强了纳税人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 ④具有警示和教育类似违法行为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57.2018年10月初,我国提出了今年减税1.3万亿元的目标,以财政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这一做法的主要依据在于 A.减税降费能消除周期性的经济波动 B.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C.降低制度性成本可以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D.减税降费能增加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我国通过减税政策,以财政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这一做法主要是因为降低制度性成本可以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C项符合题意;减税降费能降低企业负担,但不能消除周期性的经济波动,A项说法错误;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B项说法错误;减税降费能增加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但与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之间没有直接关系,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58.2018年是我国连续第14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也是连续第3年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体现了 A.提高效率是促进公平的物质前提 B.国民收入分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C.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D.通过再分配调节职能促进社会公平 【答案】D 59.所谓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指在原有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基础上,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分解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从而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三权分置改革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完善农村生产关系→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 ②改革上层建筑→巩固新型生产关系→推进农业现代化 ③促进土地经营权自由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④增加农民收入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建设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答案】A 【解析】“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完善农村生产关系,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①项推导正确;“三权分置”促进了土地经营权自由流转,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③项推导正确;“三权分置”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②项说法错误;“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渠道,但并没有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而推进城镇化建设,④项推导错误;正确选项为A。 60.2018年我国进一步降低部分关系民生的商品的进口关税,部分新生儿用品的进口关税税率降至为零。不考虑其它因素,关于此次关税调整对进口新生儿用品市场需求(曲线D1)和国产新生儿用品市场需求(曲线D2)产生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61.2018 年 1—8 月年我国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32868 亿元,同比增长 9.4%,这就为我国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提供广阔空间。下列能正确表示积极财 政政策措施传导效应的有 ①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企业生产成本降低→扩大投资→增强经济活力 ②降低小微企业增值税起征点→企业税负减轻→生产扩大→促进经济发展 ③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内需扩大→拉动经济增长 ④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增强居民收入预期→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有利于扩大投资,从而增强经济活力,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增强居民收入预期,有利于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④正确且符合题意;降低小微企业增值税起征点,会使企业税负加重,故②传导错误;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是货币政策而不属于财政政策,③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62.2018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①协调利益关系,激发国有企业活动力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调动国企职工积极性 ③实现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 ④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效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63.2018年中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拟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可能引发财政赤字增加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实行增支减税政策 ②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增加对困难地区的财政补助 ③民企发展困难、谋转型→整体经济效益不容乐观→上交利润减少 ④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盘活政府部门资金存量→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A 【解析】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实行增支减税政策,会引发财政赤字增加,①正确且符合题意;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增加对困难地区的财政补助,会引发财政支出扩大,赤字增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只有国有企业才上交利润,而民营企业只需要交税,③错误;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盘活政府部门资金存量并不会导致财政支出扩大,因此,不会引发财政赤字增加,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A。 64.拉弗曲线描绘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如图),当税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时,提高税率能增加政府税收收人,但超过这一限度时,再提高税率反而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减少。从中可以看出 ①在C和D点,市场反应明显不同 ②A点比B点更容易实现财政平衡 ③企业在C点的投资意愿高于A点 ④就财政收入而言F点是最佳税率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C 65.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这是中国个人所得税法自1980年实施以来的第七次修订,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并建立综合所得税前扣除机制,提高基本扣除,增加与纳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优化了税率结构,调宽中低税率对应收入级距。此次个税改革 ①使得其征税对象发生改变,优化了国家的税收结构 ②会使其纳税人数量减少,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③改变了其计税标准,必然会导致财政收入的下降 ④有利于使国内居民消费增多,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并建立综合所得税前扣除机制,提高基本扣除,增加与纳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可以使其纳税人数量减少,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使国内居民消费增多,提高居民消费水平,题肢②和④说法正确。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个税改革,没有改变征税对象,题肢①说法错误;提高个税起征点,可能使税收收入下降,但是因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反而使财政收入可能因市场的繁荣而提高,题肢③中的“必然”说法错误。本题选择D选项。 66.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一般来说,在初次分配拉开的收入差距,需要通过再分配子以“调节”或“收敛”。下列属于让再分配调节机制发挥“正能量”的措施有: ①2018年8月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890元调整为2020元 ②2018年4月广东省建立环卫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③2018年一季度江苏省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支持力度 ④2018年5月30日前,南京市将低保标准提高10%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从材料提供的条件可以判断出,③④项属于让再分配调节机制发挥“正能量”的措施;①②项属于初次分配采取的措施;正确选项为D。 67.2018年我国有北京、上海、江西、云南等多个省市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达2420元,为全国最高。这一政策,在获得社会点赞的同时,也有很多经济专家表示质疑。辩证地看,这一政策的影响有 ①提高劳动报酬比重,促进社会公平 ②会加重企业经营成本削弱其竞争力 ③发挥再分配调节作用缩小收入差距 ④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68.财政政策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下列符合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是 A.经济增长滞缓时,增加税收,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B.经济过热时,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抑制总需求 C.经济增长滞缓时,降低税率,增加建设支出,刺激总需求 D.经济过热时,增加建设支出,刺激总需求 【答案】C 69.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我国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些变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传导正确的是 ①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收入差距越来越小→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提升 ②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日益完善→货币购买力稳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③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上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④社会收入差距逐步消失→居民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明显上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知识。②选项错误,货币购买力与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无直接关系。④选项错误,社会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失。我国进行精准扶贫,使我国贫困发生率极速下降,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些变化意味着我国扶贫对象大幅减少,促使社会收入差距越来越小,有利于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提升;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也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则会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上升,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①③选项入选。选A。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