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第5课文化创新规范训练(福建专用)
课时规范练25 文化创新 1.“传统文盲”与“现代文盲”相对应: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作)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出现这种现象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就会失去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导学号45490034〛 2.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艺发展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 ) ①以人民为中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②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 ④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告诉我们(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4.近期,天津市开展了“好家风、好家规”微电影、微视频征集活动。这些作品重新解读、建构家规家风的本质,适应了人们的欣赏和文化需求。用这些方式来演绎家规家风意味着( ) A.传统文化能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D.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5.为庆祝党的十九大召开,文化部主办了“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活动,通过记者亲身体验、实地采访,将非遗之美、传承之事,精彩生动地展现,深受民众好评。这启示我们要创作精品力作,就要( ) A.创新内容,改变方式 B.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C.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6.中国不乏中西合璧的有名建筑,广东开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碉楼中西合璧,融汇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分布在开平15个镇、街道办事处。这些碉楼是20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A.文化创新要立足外来文化 B.文化创新要推陈出新 C.文化创新要善于博采众长 D.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文化 7.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仍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017年10月26日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指出,到 2020 年,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运行高效、投入多元、动态调整、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体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重视科技创新是因为( ) A.创新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B.创新符合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C.文化创新能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D.创新决定着我们国家文化的发展方向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文化产业既在讲述“中国故事”,同时也成为“中国故事”的组成部分。 文化创意产品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碰撞出的火花,是一段段尘封的“中国故事”,更凝结着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和设计能力。通过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正本清源,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吸取“养分”,从历史中获得灵感,再融入现代的设计和互联网的销售,深深地打动了消费者。把那些有形有神、内外兼修的文创产品带回家,既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让收藏在禁宫里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书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促进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应用。 参考答案 课时规范练25 文化创新 1.B “‘传统文盲’越来越多”就需要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失去传统文化,民族就会失去根基,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表述错误,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B ①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提高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④错误,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材料强调的是人民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②③符合题意。 3.A 材料中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实现理论创新,表明是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4.C 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故A项错误;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故B项错误;用这些方式来演绎家规家风意味着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故C项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故 D项错误。故选C项。 5.C 题目中,记者亲身体验、实地采访,将非遗之美、传承之事,精彩生动地展现,深受民众好评。这启示我们要创作精品力作,就要立足实践,扎根生活,故B项入选。其他选项均不是强调实践,故排除。 6.C 材料中“碉楼中西合璧,融汇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分布在开平15个镇、街道办事处。这些碉楼是20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体现了文化创新要善于博采众长,C项符合题意;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本国文化,A项说法错误;B、D两项说法正确,但都没有体现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C项。 7.A 材料通过比较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得出共性的结论——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说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材料还体现了一脉相承的气质,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①③符合题意; 材料并没有涉及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同时也没有强调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故排除②④。故本题答案选A项。 8.C 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排除A项;B项不能成为原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排除D项。 9.答案 (1)立足于社会实践,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掘文化遗产的设计元素,加大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力度,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2)在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应用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文创产品内涵,又要强调形式的创新,用现代的设计和互联网的销售打动消费者,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3)大力发展教育,培养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专业性人才,发挥教育在选择、传递、创造文化方面的特定功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