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人教版文档:必修4第3单元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最新考纲]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 和特殊性。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 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 相结合。 考点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对应学生用书第 241 页) 全国卷 5 年 2 考 命题揭秘导航 2014·卷Ⅰ·20,4 分 2013·卷Ⅱ·39(1),14 分 本考点主要结合古诗词、漫画、热点材料等考 查对矛盾的概念、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理解;题 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既有知识的单独 考查,又有与其他知识的综合考查。复习时, 既要从细节上深入理解概念与属性,又要从整 体上构建知识体系。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1.矛盾的含义及属性 (1)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 言之,矛盾就是①对立统一。 (2)基本属性:②同一性和③斗争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 的两种基本属性。 提醒 不能将对立和统一理解为矛盾的双方,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 属性,矛盾双方是指事物的两个方面,两个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矛盾。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的比较 同一性 斗争性 含 义 矛盾双方④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 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 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 方⑤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区 别 表 一是矛盾双方⑥相互依赖,一方的存 相互区别、相互排斥。哲学 现 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 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⑦相 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上讲的“斗争”与生活中讲 的“斗争”是共性和个性的 关系 特 点 ⑧相对的,有条件的 ⑨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 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 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⑩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 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 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提醒 注意矛盾的同一性中的系列“相互……”的关系:同一性在总体上表 现为相互吸引、相互联结;同一性有两个具体表现,即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 相互贯通有三个更具体的表现,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 解题金手指 本考点的高考命题,选择题主要结合诗词、名言、俗语、漫画 等素材,考查对矛盾两个基本属性内涵与关系的理解;选择题主要结合时政 热点,考查对两个因素关系的分析和论述。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 深入把握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问题导引] 名言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名言 2: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名言 3: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名言 4: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上述名言中,哪些体现出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哪些体现出矛盾双方的斗争性? [提示] 名言 2 和 4 体现出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名言 1 和 3 体现出矛盾双方的斗 争性。 [规律总结] 1.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与方法论 (1)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 统一。 (2)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 的那一面;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哲学上的矛盾与生活中的具体矛盾、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 (1) 哲学矛盾与生活矛盾:哲学上的矛盾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 与反映;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二者是一般 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2)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辩证矛盾是事物固有的一种客观矛盾,其公式为“事 物既是这个,又是那个”;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论 断既肯定又给予否定的自相矛盾现象,其公式为“事物既是这个,又不是这 个”。生活中我们承认事物的辩证矛盾,思维中我们要避免逻辑矛盾。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命题点 1 矛盾的基本属性 1.[真题体验](2014·全国卷Ⅱ·20)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 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 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 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 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知识。人们从美食中可以体味到文化的意 蕴,表明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具有同一性,②④正确表述了这种同一性; ①中“总是”、③中“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表述错误。] 高考失分点:不能正确区别同一性与斗争性 提示:矛盾的同一性指向矛盾双方的统一,包括双方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等。矛 盾的斗争性指向矛盾双方的对立,包括双方的区别、排斥、斗争等。 [纠正训练] 因涉嫌受贿、滥用职权等被提起公诉的某官员忏悔道:收受别人的 陶瓷瓶,被碰得头破血流;收受别人的陶瓷碗,被砸得遍体鳞伤;收受别人 的钱财和贵重物品,使自己跌入经济犯罪的万丈深渊。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有 ( ) ①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②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③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 ④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不合理法的“得到”必然会使自己“失去”,说明“得”与“失”矛盾双方相互渗 透、相互包含,①正确;材料表明官员会与周围的人与物产生联系,说明任 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量变积累到一 定程度会发生质变,③不选;材料不是强调“得”与“失”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 斗争,④不选。] 2.[高考预测]生物识别认证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其最大特 点是唯一性。正是这种唯一性,让大家认为生物认证是安全的。但是专家警 告,生物特征数据库一旦被攻破,大量带有威胁性的生物特征数据将被盗取, 带来的风险不可忽视。这表明( )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④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生物识别认证是相对安全的,但也是有风险的,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 ①正确;通常情况下,生物识别认证是安全的,但在生物特征数据库被攻破 的条件下,就会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化,②正确;材料未涉及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也未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③④ 不符合题意。] 命题点 2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3.(2018·河北省唐山市五校月考)河北唐山把紧抓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 2017 年度 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工程,发展新服务 经济,通过“以新促旧”以提升传统产能。“以新促旧”蕴含的哲理是 ( ) 【导学号:97300175】 ①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②在普遍中把握特殊,在特殊中把握普遍 ③在肯定中把握否定,在否定中把握肯定 ④在整体中把握部分,在部分中把握整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②说法错误,要在矛盾的特殊性中把握矛盾的普遍性。④说法与题意无 关,题目中没有涉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题目中,“以新促旧”体现了在对立中 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以及在肯定中把握否定、在否定中把握肯定 的哲学思想,故①③入选。] 考点 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对应学生用书第 242 页) 全国卷 5 年 7 考 命题揭秘导航 2017·卷Ⅰ·20,4 分 2016·卷Ⅰ·23,4 分 2016·卷Ⅱ·39(1),12 分 2016·卷Ⅲ·20,4 分 2014·卷Ⅱ·22,4 分 2014·卷Ⅱ·23,4 分 2013·卷Ⅰ·19,4 分 本考点主要以社会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的理解。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突出考查 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 的能力。复习时,既要注意对这一知识的单独 性地深化运用,又要注意结合其他知识的综合 运用;注意我国各项改革决策的试点和推广等 热点。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区 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①事事有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 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 始终,即②时时有矛盾 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特征 同类事物的共性 每一个事物的个性 别 方法 论 要③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 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联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④寓于特殊 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 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⑤相互转化 提醒 对于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 存在矛盾;“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对于矛盾的特殊 性:从范围由大到小有三个表现,即不同事物的矛盾不一样,同一事物的不 同阶段的矛盾不一样,同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不一样。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是指在矛盾⑥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 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⑦ 关键。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1)哲学基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⑧ 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2)当代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 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题金手指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包括普遍性、特殊性、二者关 系等,主要结合成语、谚语、漫画、事实等素材考查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如 生活中的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事例、人类改革和发展中的各项针对性措施等。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 细化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问题导引] 中国书法的发展始终以文化为轴心,在不同时代都烙下清晰或模糊的印记, 比如:曹操与建安风骨,陶渊明与田园诗派,谢灵运、鲍照与山水诗派,王维、 孟浩然的隐逸情节与山水情怀诗派,李白与浪漫主义诗派,杜甫与现实主义诗派 以及黄庭坚与江西诗派,苏东坡与豪放词派,李清照与婉约词派等。 上述材料体现出哲学中的什么样的关系? [提示] 体现出哲学中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规律总结]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表现的对应关系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1)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并掌握一般号召与个 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工作方法。 (3)既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 别;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 联系。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 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深化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问题导引] “力排众议”通常被用来形容有远见、不随波逐流、唯才是举等优良品格。 但在干部任用问题上,“力排众议”往往变成个别领导干部的“任人唯亲”。一 些大案要案往往是“窝案”,正是“任人唯亲”的恶果。 从矛盾角度看,上述现象给我们工作有什么哲学启示? [提示] 要把握矛盾的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规律总结] 1.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前提——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论基础和前提。 (2)关键——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对不 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对同 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 (3)重要条件——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 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在分析每一个具体矛盾时,一定要“事事”“时时”注意它的特殊性,一 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时间、地点和条件,就无法把握矛盾的 特殊性。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侧 重点 侧重于矛盾各自特点,反对“一 刀切” 侧重于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 观主义 角度 辩证法角度 唯物论角度 区 别 原理 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 特殊性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规律客观 性原理 联系 ①二者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都是唯 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的基础和前提,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坚持 从实际出发;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的深入体现和必然结果,离开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是 正确的方针政策也难以贯彻和落实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命题点 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真题体验](2017·全国卷Ⅰ·20)2015 年 12 月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 会通过《巴黎协定》要求,各国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 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继续带头减排,并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 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协定》坚持了发达国家与发 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④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与特殊性的联结,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坚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体现了矛盾普遍 性与特殊性相联结,做到了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③④入选。①② 材料未涉及,排除。] 2.[真题体验](2014·全国卷Ⅱ·22)“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 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 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 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取得经 验”“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辩证法依据”等题眼信息。“先试点后推广” 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现实运用,①②入选;③中“优于共性”、④ 中“决定作用”表述错误。] 3.[真题体验][2016·全国卷Ⅱ·39(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 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 4 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 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 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 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 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 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 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542 人, 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 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 年全村人均收入 3 580 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 年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 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这就首 先需要把该原理的具体内容答出来,然后结合材料中十八洞村的具体做法加 以说明。 【答案】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 性包含普遍性。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十八洞村贯彻精准扶贫 思想,结合当地实际,精神脱贫先行,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选择和建设 支柱产业,取得显著扶贫成效;创造性地探索出精准扶贫的宝贵经验,验证 了精准扶贫思想的正确性,为其他地区精准扶贫提供重要借鉴。 高考失分点:不能正确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提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 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 的个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既是相互联结的,又可以相互转化。 [纠正训练 1] 当前,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大量传统产 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过去我们经常讲要“用供给满足需求”,现在,在供给 前面要加上“有效”二字,在需求前面要加上“优质”二字。这种变化体现 了( ) 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C [题中强调过去“用供给满足需求”,现在在供给前面要加上“有效”,在需求 前面要加上“优质”,这种变化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②正 确;题干中的变化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正确;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 一性之中,①错误;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 4.[高考预测]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框架》批示指出: “目前京津冀三地发展差距较大,不能搞齐步走、平面推进,也不能继续扩 大差距,应从实际出发,选择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其 他地区发展。”这是基于( ) 【导学号:97300176】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必须要坚持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不能搞齐步走、平面推进,也不能继续扩大差距,应从实际出发”这是 因为矛盾有特殊性,只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的解决矛盾,故① 符合题意。“选择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其他地区发展”这 是因为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故③符合题意。② 说法错误,必须坚持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认识方法。材料没有体现主 要矛盾,故④与题意不符。] 命题点 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真题体验](2016·全国卷Ⅲ·20)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 路时,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 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 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 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③认识矛盾 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 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说法片面,③排除; 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是“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人 民群众的意愿,④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体现了矛盾的特殊 性,①符合题意;“造福人民”体现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符合题意。] 6.[真题体验](2013·全国卷Ⅰ·19)M 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 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 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 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②矛盾是 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③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 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 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本题的题眼是“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题意 强调学校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因材施教,故①③符合题意。科学 评价不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②表述错误;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④ 表述错误。] 高考失分点:不能全面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内容 提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题干经常结合矛盾特殊性 的具体表现来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应该在普遍性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而不能颠倒过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 决矛盾的关键;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 [纠正训练 2] 近年来,中共反腐力度不减。“打虎”不松懈的同时,中共反腐 继续注重强力“拍蝇”。在反腐上,有人认为打了老虎,就能起到震慑作用, 苍蝇自然就少了。这种观点( ) ①看到了抓矛盾主要方面的重要性 ②看到了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 ③忽视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忽视了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在反腐上,有人认为打了老虎,就能起到震慑作用,苍蝇自然就少了。“打 虎”是抓主要矛盾的体现,故①错误,②正确;题干观点忽视了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③正确;④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7.[高考预测]针对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 侧总体上呈现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体现 了( ) ①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 关系 ③变革上层建筑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④坚持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明两点论 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关系,针对现状提出发展决策体现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故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排除;③说法错误,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排除。] 考点 3|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 245 页) 全国卷 5 年 2 考 命题揭秘导航 2016·卷Ⅰ·20,4 分 2013·卷Ⅱ·39(1),14 分 本考点的命题素材选取多样化,考查方式灵活, 主要结合典型材料考查对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 面等知识的深入理解,对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的 要求比较高;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复习 时,注意对比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注意与矛盾其他知识结合起来构建知识体系。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1.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 原理 方法论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①支 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②决定作用 善于③抓重点,集中力量 解决主要矛盾主次 矛盾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学会④统筹兼顾,恰当处 理次要矛盾 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中处于⑤支配地 位,起着⑥主导作用,决定事物性质 善于把握事物的⑦本质 和主流 矛盾 的 主次 方面 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不能忽视支流 提醒 主次矛盾关系是矛盾特殊性在矛盾之间的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是 矛盾特殊性在矛盾内部要素之间的体现。 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世界观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 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2)具体要求 两点论 重点论 区 内容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 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 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 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 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 抓住主流 别 反面 一点论 均衡论 联系 两点论是有⑧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⑨两点中的重点,要善于把 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解题金手指 本考点中的相关知识,主要用于现实问题,既要一分为二、全 面地看问题,又要把握这其中的重点所在。知识运用的重点是区分好主要矛 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材料强调的是两点和重点的哪一个。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 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问题导引] 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抓住关键点,重点是清理“僵尸”企业,淘 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产业、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述材料中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其辩证法依据是什么? [提示]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在解决问题时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 [规律总结]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外延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 的“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同一矛盾” 的双方相互比较而言的 内涵 主要矛盾是一个包含着“两个方 面”的完整的“矛盾体” 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是一个矛盾 体的两个方面中的其中一个方 面 区 别 作用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 的性质 区 别 方法 论 做工作要抓重点、抓中心,但又 不能忽视一般,侧重于办事情该 怎样 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 不能忽视支流,侧重于看问题该 怎样 关键 词 “重点”“中心”“关键”“要 害”“突破口”“核心问题”等 “主流”“主体”“形势”“性 质”“绝大多数”“总体上说” 等 联系 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都是 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主要矛盾当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 [点拨] (1)有时候,可以通过材料中并列的要素的数量来区别主要矛盾和矛盾 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都只有一个,故主次数量就 是等于 2;主要矛盾是一个,但次要矛盾可能是等于或大于一个,故主次数量 是等于或大于 2。总之,并列要素等于或大于 3 时,只能是主、次矛盾角度。 (2)记住最能体现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典型表述。如主次矛盾——“牵 牛要牵牛鼻子”“一个篱笆三个桩”等;矛盾主次方面——看到成绩与问题、 看到利与弊等。 (3)主次矛盾解决的是改造世界的问题,强调的是“做事情”,矛盾的主次方面 解决的是认识世界的问题,强调的是“想问题”。 矛盾观点与矛盾分析法 [问题导引] 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 就。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库存增加、农产品 增收缓慢的新问题,这一新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根 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 入。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 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请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 [提示] ①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 济既取得了解决温饱这一了不起的成就,又面临库存增加、农民增收缓慢的新问 题。同时,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短缺转化为过剩。这一分析是一分为二 观点的运用。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农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有 其特点,解决的方法也不同。解决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矛盾,必须对农业和农村 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为中心的轨道 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③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时,既充分肯定了成就,又指出了所面临的新问题,这 样就抓住了发展这一本质及主流;同时还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 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样就抓住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做到了两 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规律总结]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命题点 主次矛盾或矛盾的主次方面 1.[真题体验](2016·全国卷Ⅰ·21)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 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 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末就应该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 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 )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 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 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本题的题眼是“如果是七分成绩,那末就应该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 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如果是七分成绩,那末就应 该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强调的是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决定,①符合题意;“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强调了在认识 矛盾时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要重视矛盾的主 要方面,②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体现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③排除。] 高考失分点:不能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提示: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可以从内涵、外延、方法论、作用等角 度去分析,主次矛盾侧重在“做事情”,主次方面侧重在“看问题、析形势”。 [纠正训练] 在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新形势下,小微企业发展面临各种新的挑 战。对此,国家采取措施,重点从税收、支出和金融等方面发力,通过打出 政策“组合拳”布局小微企业长远发展。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 ①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人的创新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把握事物的性质 ④着力解决主要矛盾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重点从税收、支出和金融等方面发力体现了要解决主要矛盾,根据中国 经济新常态下面临新的挑战出台新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现了社会存 在决定社会意识,故②④说法正确。①③与题意不符。] 2.[高考预测]针对当前的改革形势和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 中央的决策措施及会议精神,坚定不移抓好各项重大改革举措,既抓重要领 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 动全局,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上述材料体现了( ) ①把握主要矛盾,抓好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 ②把握矛盾普遍性,统一 部署各项重大改革举措 ③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着重抓住主流带动全局 ④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处理好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抓重要和抓关键,体现的是把握主要矛盾,而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故① 正确、③错误;单纯强调矛盾的普遍性是指承认生活中的矛盾或问题,故② 不符合题意;贯彻党中央的决策措施及会议精神是坚持矛盾普遍性,分析矛 盾的主次是坚持矛盾的特殊性,故题干体现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④ 正确。] 二十三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 [命题特点] 此知识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命题紧扣时政热点和生活焦点,以典型素材 为背景,考查矛盾观点的具体内容。既要求准确识记和理解矛盾观点的相关原理 与方法论,又要求准确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指向。答案要求将理论阐述与材料分 析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以致用。 [典例导引] [2013·全国卷Ⅱ·39(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 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 80 万人次。旅游 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 4 000 人次,最多时约 7 000 人次,而其最佳游客 承载量在 3 000 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 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 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 关系。 【解析】 本题要求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重在确定对立统一观点的范围, 包括矛盾双方的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知识。 【答案】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 互转化。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 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进的。应坚持“两点论”和 “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探索莫高窟文化遗产保 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 护。 [模板构建] 常见设问方式: 原因类 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原因。 措施类 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某一问题的具体措施;运用矛盾 中某一具体知识分析解决某一问题的措施。 常用答题语言: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去分析 和解决问题;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 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从矛盾的特殊性 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 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 流和支流。 (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 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思维点拨: 题目的知识范围不一定直接点明是矛盾的知识,也可能是以对立统一观点、辩 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等方式呈现。如要求运用矛盾观点中的某一具体知识 分析问题时,答案要点对材料分析内容要求比较高,绝不能一带而过。 [尝试应用] 2017 年,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该剧播出后,无论收视率、 点击率都持续走高,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一直以来“主旋律”式的影视作品 题材缺乏创新,人物形象脸谱化,非黑即白,缺少血肉,而《人民的名义》则 抓住了人物矛盾、复杂的心理,形象设计更加丰满。在剧情和表演上充分借鉴 英剧和美剧,剧情跌宕起伏,表演生动立体。相比于传统的反腐题材,该剧深 刻揭露了当前中国官场腐败现状,反映了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了 反腐败的民心所愿。其编剧周梅森曾深入检察机关一线体验生活,深入到监狱、 反贪局侦查指挥中心等地采访调查,与办案检察官、纪检干部、监狱干警、服 刑贪官等座谈,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谈谈与传统反腐电视剧相比,《人民的名义》 得到观众认可的原因。 【解析】 首先,明确知识范围,对立统一观点就是矛盾的相关知识,如矛盾 的各个属性及方法论等;其次,全面梳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以此调动相关知 识来组织答案,如揭露现状就是承认矛盾、针对现实问题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等。 【答案】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人民的名义》 抓住了人物矛盾、复杂的心理,形象设计更加丰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承 认矛盾,不回避矛盾,勇于揭露矛盾,《人民的名义》深刻揭露了当前中国官 场腐败现状,回应民心所愿。矛盾具有特殊性,《人民的名义》准确把握了当 前中国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的时代特点,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热点聚焦] 推动教育改革 提高学生素质 (对应学生用书第 248 页) [新闻点击] 材料一 2017 年 7 月 3 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通知指出,①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 进一步做好教材管理有关工作,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国家教材委员 会的主要职责包括②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指导、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有关教材工作。③教材建设是事关未来 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必须放在突出位置;④教材编写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 成长规律,提升教材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逐步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学段衔接的教材体系。 材料二 2017 年 9 月 21 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正式确认公布,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 137 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42 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95 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 465 个。⑤国家直面当 前高考教育存在的问题,⑥根据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采取这一针对性改革,将 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 [信息提取] ①意识对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具有能动性。 ②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在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特殊性。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⑤要勇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 ⑥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思维发散] 问题一: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教育改革中“知行合一”的理 解。 分析: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知和 行之间是对立统一的,既存在着同一性,又存在着斗争性。②矛盾的同一性指矛 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知和行的合一体现矛盾双方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 性就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知和行的区别体现出矛盾双方的斗争性。 ③矛盾中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 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知和行既对立 又统一,由此推动了我国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问题二: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高校在进 行“双一流”建设中如何提高改革的实效性。 分析: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 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各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和承认本校教育中的问题,从而找出 正确改革方向。②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高校必须根据本 校的具体实际来推进教育改革。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各高校既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教育改革的要 求,又要充分考虑本校的特点。 [命题猜想]————————————————————————————— 猜想 1 20 世纪 20 年代北大校长蔡元培是以“和而不同”治校的大师,他对各 种学术流派兼收并蓄,各扬所长,形成北大“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因为他 懂得( )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②矛盾双方无条件转化 ③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④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蔡元培对各种学术流派兼收并蓄,各扬所长,说明他懂得矛盾是普遍存在 的,故①正确;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矛盾双方无条件转化的 说法是错误的,②排除;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③ 错误,④正确。] 猜想 2 Goole 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在博客上撰写《给中国高校的一 封信》中指出高校不能过度扩招和产业化,高校培养了过多的硕士、博士,不 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中国高校“不能很好地培养‘21 世纪需要的人 才’”。从辩证法角度看,李开复的上述讲话告诫我们( )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要重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③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防止事物性质的转变 ④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①属于唯物论知识,故不符合题意;李开复的观点看到了高校过度扩招的 弊端,就是看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正确;数量和社会 需求是人才培育的两个方面,社会需要求主要方面,故③正确;④与材料主旨 无关,排除。] 猜想 3 五名中国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 学”,穿校服、做早操,选班干部,抄板书,晚自习,小测验……一系列中国 特色教育方式效应被应用于英国九年级学生的身上。英国广播公司(BBC)将此 拍成纪录片,播放后,引发了网友对中英两国在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施教模 式、教育效果优劣等诸多问题的热议。 网友甲:中式教学注重整体意识,注重课堂秩序,强调纪律、安静,存在死记 硬背、学习负担过重和培养“分数机器”等问题,会束缚学生的想象,甚至抑 制孩子的创造力;而英式教学强调自由,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认为让学生自 主探究要好过一味灌输。中国应该向英国的基础教育学习,推行“快乐学 习”“轻松教学”和“素质教育”为主的理念。 网友乙: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有自己的优势,中国正是凭借着这种模式让我们 的学生在国际上收获大奖,也正是凭借着这种模式培养了一批批人才,支撑起 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所以,中国在崛起的基础尚不稳固的前提下,奢谈“素质 教育”和减负,结果只能让初出茅庐的年轻就业者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影响劳 动力的整体素质,最终将削弱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对于网友甲和网友乙的观点,你赞同哪个?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阐明两条 理由。 【解析】 首先,要点明赞成的观点是哪一个,再去分析赞成的理由;其次, 注意知识范围,辩证法知识包括联系、矛盾、创新等;再次,抓住甲、乙两人 观点中的关键词句,以此调动相关哲学观点来分析问题。 【答案】 赞同网友甲的观点。理由: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用联系的观 点看问题,向英国的基础教育学习有助于解决中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死记硬背 等问题。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可以学习借鉴英国基础教育中具有 普遍意义的经验。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吸取英国教育强调自主探究 的长处,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以上理由,选取两个即可,考生如有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赞同网友乙的观点。理由: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正确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的条件,我国教育要做到一切以自身教育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矛盾双 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考虑中国现实条件而奢谈素质教育和减负,会不 利于教育发展。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中国基础教育的 发展应立足我国国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以上理由,选取两个即可,考 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