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www.ks5u.com 高一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1.随着我省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进,将有更多的小区安装智能垃圾分类设备。一条涵盖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安装、维护等领域的全新产业链正在形成。这说明 A. 新的消费需要能决定生产的调整和升级 B. 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C.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D.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一条涵盖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安装、维护等领域的全新产业链正在形成。这说明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产业的出现和成长,B适合题意;生产决定消费,A颠倒了二者的关系,错误;C、D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工业4.0是德国政府在《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历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德国工业4.0对生产企业提出的要求中最关键的一点,莫过于建立弹性生产线。所谓“弹性生产线”,是指一条生产线不需要更换设备,就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随时更换各环节的关键参数,生产出有差异性的产品。建立弹性生产线的主要依据是 A. 消费引导生产,对生产方向起决定作用 B.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为消费创造动力 C. 生产决定消费,决定消费的方式和水平 D. 需求能够引导生产,对生产有调节作用 【答案】D 【解析】 题目中,所谓“弹性生产线”,是指一条生产线不需要更换设备,就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随时更换各环节的关键参数,生产出有差异性的产品。故可以看出建立弹性生产线的主要依据需求能够引导生产,对生产有调节作用;故D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生产决定消费。B、C选项强调的是生产决定消费,与题意不符。 3. 人们把我国实施“菜蓝子”工程的成功经验概括为:要想填满“菜蓝子”,必须搞好“菜园子”和“菜摊子”。这表明 A. 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 B. 生产与消费不可分割,二者互相起决定作用 C. 生产、交换、消费是再生产中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 D. 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菜篮子”是指消费,“菜园子”是指生产,“菜摊子”是指交换,故选C。B说法错误,A、D不符合题意。 考点:社会再生产 点评:本题考查了社会再生产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4.2017年“双十一”天猫、淘宝总成交额1682亿元,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8.5亿件,同比增长29.4%;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3.31亿件,同比增长31.5%。网购拉动了现代物流、商贸、包装等行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 A.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 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C.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反作用 D. 消费心理会影响消费行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网购拉动了现代物流、商贸、包装等行业的发展,这体现了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发展,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不体现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A与题意不符;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B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D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 消费对生产有调节作用: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完善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如2000年2012年,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资产从5.70万亿元增加到10.61万亿元,私营工业企业资产从0.39万亿元增加到15.25万亿元。这说明 ①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相同、相互促进 ②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③应继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④应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完善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表明我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这启示我们应继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继续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故③④符合题意;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处于主体地位,故①②错误。故选B。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80%左右的社会就业,提供了超过一半的税收和46%左右的外贸出口,这表明( ) A.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在市场经济中地位平等 C. 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主体地位 D.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A: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错误。 B:材料只强调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未涉及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在市场经济中地位平等,B不合题意。 C: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C错误。 D:材料中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促进的社会就业、提供的税收和外贸出口告诉我们,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重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①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③公有资产在各地各行业总资产中都超过半数 ④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控制运行的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由此可见,①③错误,②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为主体。因为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还包括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不能理解为公有制起主导作用。 8.国家发改委指出,今后将扩大市场准入,破除各种障碍,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基础设施行业和公共事业领域。这有利于 A. 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 B. 取消不同所有制经济的投资门槛 C.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D. 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作用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今后将扩大市场准人,破除各种障碍,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基础设施行业和公共事业领域,这有利于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C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充分发挥国有经济而不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A说法错误;破除各种障碍,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不等于取消不同所有制经济的投资门槛,B说法错误;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D说法错误,错在“补充”;故本题答案选C。 9.微信“打赏”是读者在微信订阅号上阅读完原创文章后,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点击文章下方的“打赏”链接,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作者的行为。微信公司在汇总“打赏”后,会把所得金额如数支付给文章作者。这样的“打赏”( ) ①变革了原有支付模式,能够提高作者的收入 ②增加了读者的支出,会降低读者的消费体验 ③增加了微信公司的收入,提高了其经营效益 ④体现了社会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由材料内容可知,微信“打赏”变革了原有支付模式,能够提高作者的收入,①符合题意。 ②:微信“打赏”体现了读者对作者的认可,会提高读者的消费体验,②错误。 ③:材料强调最后微信公司在汇总“打赏”后,会把所得金额如数支付给文章作者,因此不涉及提高其经营效益,③不合题意。 ④:材料中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点击文章下方的“打赏”链接,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作者的微信“打赏”方式,体现了社会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0.某村通过规范的土地流转,迎来了第一个西瓜基地,一块块破碎的“巴掌地”被连绵起伏的现代化大棚取而代之,农民也有了像地租、工资等更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土地流转是激活土地要素活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地租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 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展集体经济、分配方式、市场的决定性作用。①:土地流转有利于激活土地要素活力,增加农民收入,但不是根本途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村收入的根本途径。①错误。 ②: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农村拥有土地的经营权,②错误。 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地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非劳动收入,③正确。 ④:土地经营权流转有效地发挥了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④正确。 正确选项为D。 【点睛】“三权分置”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有利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更好地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11.农民王某把自己承包的土地按每亩1000元转租给了某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己在专业合作社上班,每月工资2500元。材料中王某的租金收入和工资分别属于( ) A.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B.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C.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D.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答案】D 【解析】 【详解】D:农民王某把自己承包的土地按每亩1000元转租给了某农民专业合作社,这1000元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收入;在专业合作社上班,每月工资2500元,属于按劳分配收入,D符合题意。 ABC:选项ABC不合题意,均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1、按劳分配 (1)地位:它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生产要素分配 (1)生产要素: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土地要素、信息、技术要素、管理要素。 (2)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生产中按照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劳动力各自投入的比例,对生产成果进行分配,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 12.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有( ) ①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②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工人的工资 ③科技工作者提供技术信息取得的收入 ④灾区人民获得的救援物资 ⑤出租土地、房屋取得的收入 ⑥债券、股票交易收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②③⑤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资本、土地、管理、劳动、技术等要素。①属于按劳分配;②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③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④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⑤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所以②③⑤⑥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点睛】我国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中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13. 面对用工荒、资金紧张等困难,某公司积极改革分配制度,大幅提高一线工人的劳动报酬,建立职工以工资换取股份的分配机制,工人积极性高涨,纷纷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公司发展红火起来。这表明 A.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保证 B. 效率与公平既具有一致性又存在矛盾 C.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企业经营成功的根本 D. 维护公平有利于激发劳动者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故A错误。 B.材料未涉及效率与公平既具有一致性又存在矛盾,故不选B。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有利于企业经营成功,但不是企业经营成功的根本,故不选C。 D.某公司积极改革分配制度,大幅提高一线工人的劳动报酬,建立职工以工资换取股份的分配机制,工人积极性高涨,纷纷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公司发展红火起来。这表明维护公平有利于激发劳动者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故D正确。 故选D。 14.典型的“橄榄型”社会,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往往超过60%。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3亿人,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也占全国人口的30%左右。加快步入“微榄型”社会,需要 ①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 ②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处理好公平问题 ③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④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错误,“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说法错误; ②错误,无论是在初次分配中,还是在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公平问题; ③④符合题意,加快步入“微榄型”社会,需要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公平问题,为此,需要发挥财政作用,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故选:D。 【点睛】收入分配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1)对效率的影响: ①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又反作用于生产。 ②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2)对公平的影响: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不同社会成员对生产要素的拥有状况不同,劳动能力也各不相同,必然引起收入分配上的差异,从而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和贫富差别。 ②如果这种差距和差别进一步扩大,将会因收入差距过于悬殊而导致两极分化,形成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经济效率的提高。 15.“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扯。下列做法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①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②通过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清除收入分配差距 ③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所占比重 ④通过实施政府定价政策,稳定物价水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强调了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实现社会公平,我们的启示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所以要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让人们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②错误,收入差距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不是消除差距;④错误,价格是在市场中形成的,不是政府定价。 考点:我国的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 1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指导企业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落实这一政策有利于 ①贯彻我国的按劳分配原则,健全再分配制度 ②提高技术工人生产积极性,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③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增强技术工人获得感 ④快速解决技术工人短缺问题,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有利于提高技术工人生产积极性,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增强技术工人获得感,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这一政策属于初次分配政策,排除①;落实这一政策有利于激励人们学技术,提能力,但不能快速解决技术工人短缺问题,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7.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但其重心是初次分配领域。下列选项中,居民收入属于初次分配领域的是 ①某市低保家庭定期获得的低保收入 ②农民王老伯承包5亩土地获得收入 ③工人老李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 ④小张凭借一项发明参股某企业获得的收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初次分配,低保收入是社会保障的范畴,属于再分配的环节,故排除①;养老金是社会保障的范畴,属于再分配的环节,故排除③;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凭借发明参股某企业获得的收入都是在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属于初次分配的范围,故②④正确。本题答案选。 考点:初次分配 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国家财政和完善各种制度,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8. 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2.2亿,占总人口的16.1%,中国正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为了应对老龄化趋势,2018年我国将继续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这意味着我国养老金将实现“十二连涨”。我国养老金标准的不断提高( ) ①反映了国家财政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②体现出共享改革成果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 ③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等初次分配调节机制的表现 ④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因素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B. 经济增长速度和和分配政策 C. 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中需求 D. 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中需求 【答案】18. A 19. 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政府通过国家财政和完善各种制度,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为话题,考查考生有关财政的知识。 【18题详解】 ①:我国通过财政支出,养老金标准的不断提高,反映了国家财政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基础性作用,①符合题意。 ②:养老金标准的不断提高,是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表现,体现出共享改革成果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②符合题意。 ③:完善社会保障等是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表现,不是初次分配,③错误。 ④:材料分析的是我国不断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未涉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9题详解】 A: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A符合题意。 BCD: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A。 【点睛】1、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 ①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再分配、教育公平、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 ②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能源、交通、邮电、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文化产业等的投入); ③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a、经济增长滞缓、需求不足时,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增发国债、适度增加赤字)刺激总需求的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b、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采取紧缩型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压缩赤字规模)抑制总需求的增长,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基本分配制度--制度保障;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重要举措.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0.张某为6家外贸进出口公司代开增值税发票26份,把没有出口的商品通过伪造出口单据变成出口商品,获得出口退税518万元。张某的行为属于 A. 欠税 B. 抗税 C. 偷税 D. 骗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区分偷税和骗税,主要看其目。如果采取欺骗、隐瞒等方式是为了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则属于偷税行为;如果采取欺骗、隐瞒等方式是为了骗取国家税收优惠(减免、退税),则属于骗税行为。把没有出口的商品通过伪造出口单据变成出口商品,获得出口退税518万元,张某的行为属于骗税,D适合题意;A、B、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21.某公司参加综艺节目,现场发放了300万元的微信红包。随后,该公司作为税法规定的个税代扣代缴义务人向地税部门交纳了75万元的个人所得税。这表明 ①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②税收具有法制性和固定性 ③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 ④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公司作为税法规定的个税代扣代缴义务人向地税部门交纳所得税,说明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保障,①正确;该公司的做法说明了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③正确。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②错误;本题没有体现税收“用之于民”,故排除④。本题选B。 22.养老服务业是涉及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国务院《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这将 ①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由社会力量承担政府部分职能 ②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高养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③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④推动养老服务改革,保障养老服务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社会力量承担政府职能的说法错误,①不选;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有利于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高养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②正确;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这有利于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③正确;“保证养老服务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说法绝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23.以电商为代表的经济形式已经成为提升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支点。2017年7月国家实施减税新政,将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海量的中小微网店在更为宽松的税收新政下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因为,减税有利于: A. 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B. 缩小收入差距 C. 激励劳动者自主创业 D. 强化财政作用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解决就业的措施。国家实施减税新政,将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意味着中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减轻,有利于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激励劳动者自主创业,C符合题意。国家减税新政目的是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鼓励就业,AB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点睛】 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从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岗位;从党和政府角度,需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从企业角度,需要落实国家就业政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劳动者角度,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劳动技能。 24.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最主要的区别是 A.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B. 税收有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C.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D.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答案】D 【解析】 其他财政收入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A项不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最主要区别;其他财政收入形式也有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B项不选;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不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最主要的区别,C项不选;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最主要的区别是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故本题答案应为D。 25.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国税收全面实施营改增,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上述举措必将对企业生产和经营产生积极的影响,其合理的传导顺序是 ①生产成本降低②扩大再生产③企业利润增加④税收负担减轻。 A. ④-①-③-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④-③-② D. ④-③-①-② 【答案】A 【解析】 全面实施营改增,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这会使企业税收负担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减轻,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会使企业利润增加;企业利润增加,会使企业扩大再生产。故正确的传导顺序应是④-①-③-②,A项正确。 2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结构。政府补贴分为两部分:一是政府财政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前往支付基本养老金;二是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给予补贴。这说明国家 A. 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 支持基础设施行业建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C. 实施紧缩型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D. 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由题知本题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题选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27.五年来,我国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450元,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已有1700多万人次受益。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近6000万低保人员和特困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这表明 ①我国不断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②我国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③我国不断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增强人民获得感 ④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材料与理顺企业与个人的分配关系无关,①不选;材料体现的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并没有表明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②不选;提高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不断完善救助制度等,这表明我国不断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增强人民获得感,也表明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28.2016年12月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下列措施中符合这一政策要求的是 ①全面稳步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 ②进一步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③增收减支,降低企业征税起征点 ④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支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题目中,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故①选项全面稳步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与④选项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支出符合题意要求入选。②选项属于分配的内容,与题意不符。③选项属于紧缩型的财政政策,排除。选C。 点睛:快速区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当考生看到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关键词的时候可以判断出是货币政策,当考生看到财政支出和税收(细分有:税收、补贴、赤字、国债、收入分配和转移支付)等可以判断出是财政政策。 29.2018年供给侧改革的重点转向“补短板”,补短板是各项改革推进的“压舱石”,也是检验改革综合成效的“刻度表”。补短板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下列举措传导路径符合上述要求的有( ) ①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一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提高货币购买力→实现共同富裕 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刺激居民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①选项错误,个人所得税改革与减轻企业负担无关。②选项中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不会直接导致货币的购买力的提升。题目中,补短板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故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刺激居民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等符合题目要求。选D。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1.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 2.运用“对比法”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确定正确选项 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 30.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的表述备受瞩目,从民间广泛提议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一轮提高个税起征点即将启动。此次个税改革带来的影响,下列传导合理的是 A. 个人所得税改革——国家税种结构不断优化——扩展国家财政收入来源 B. 个人所得税改革——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国家增发货币弥补财政赤字 C. 个人所得税改革——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D. 个人所得税改革——工薪阶层可支配收入增加——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影响消费的因素。D: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个人所得税改革,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工薪阶层可支配收入增加,会缩小人们的收入差距,而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收入差距缩小,会使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D正确且符合题意。 B:个人所得税改革并不一定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B传导错误。 A:个人所得税改革并没有扩展国家财政收的来源,A传导错误。 C:个人所得税改革并未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C传导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属于排序选择题,此类题解答可采用首尾法进行确定。即先确定第一个题肢或先确定最后一个题肢,如果先确定第一个题肢,可以以此往后推,如果是先确定最后一个,可以以此往前推。同时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按此步骤,基本上可以确定正确答案。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消费便利的话题,往往最能吸引老百姓的视线。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成果惠及百姓、“互联网+”呈现出的新业态、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网络购物不断释放出内需活力。网购以其产品多样、价格低廉、方便快捷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截至2019年8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亿多人,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超3亿人。2018天猫淘宝双11全天交易额达2135亿元。 材料二:收入增加成为当前最受百姓期待的事。“十三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增长,收入分配差距也在缩小,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上升,收入分配格局也得到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收入分配改革以提高居民收入为落脚点,针对老百姓关心的收入热点、难点、突出问题分步推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将扶贫标准提至2300元,比2009年提高近一倍;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的同时又降低其税收负担,包括连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11连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个税起征点提至月收入5000元等。与此同时,收入分配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收入差距仍处在高位水平上,收入分配不公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建立起相对成熟的收入分配制度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与分配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才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答案】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制度保障。到2020年建立起相对成熟的收入分配制度。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将扶贫标准提至2300元,比2009年提高近一倍。③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连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到2020年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④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降低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个税起征点提至月收入5000元。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网购和收入分配公平为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收入与分配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才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题目限定收入与分配相关知识。 针对材料到2020年建立起相对成熟的收入分配制度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考生可从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制度保障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将扶贫标准提至2300元,比2009年提高近一倍;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考生可从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降低其税收负担,包括连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11连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个税起征点提至月收入5000元等,考生可从,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角度作答。 【点睛】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四部曲: 一、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的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二、定范围,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 三、找措施,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从材料中找措施。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 四、联材料,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教材中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推出的“云电视”的强大功能和良好性能激发了而小张和家人的购买欲望。他们趁新春佳节到商场购买了一台,淘汰了家中的老式彩电,一家人欣赏着清晰的画面,点播着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无比惬意。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智能电视国内销售逐步上升。这促使相关企业纷纷压缩普通电视的产量,加大“云电视”的生产力度。由于“云电视”强大的网络功能,也使得宽带上网业务异常红火。 (1)材料一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消费对生产发展的积极意义。 【答案】(1)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质量和水平。“云电视”的推广,使小张全家享受的清晰的画面。②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云电视”优越的额性能和功能激发了小张全家的购买欲望。③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云电视”的先进功能,使人们从等节目到点播节目。 (2)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云电视”的巨大需求量促使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云电视”的生产。②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云电视”强大的网络功能,使得宽带产业异常红火。③总之,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电视为话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回答材料一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的哪些道理?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生产决定消费。 解答本题,考生首先要明确此知识点包括四个方面: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再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云电视”的推广,使小张全家享受的清晰的画面,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质量和水平。“云电视”优越的额性能和功能激发了小张全家的购买欲望,体现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云电视”的先进功能,使人们从等节目到点播节目,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说明消费对生产发展的积极意义。 此为意义类试题,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首先,考生要明确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体现在: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再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云电视”的巨大需求量促使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云电视”的生产,说明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云电视”强大的网络功能,使得宽带产业异常红火,说明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总之,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点睛】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意义类主观题是高考文综或政治试卷的常考题型,题目一般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常以“运用××知识说明××事情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作用、重要性、积极影响”为设问形式。此类试题虽然容易判断,审题难度相对较小,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整合有效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而答题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2.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解答意义类主观题,首先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即运用什么知识分析问题,这是正确答题的前提。题目要求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意义,若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意义肯定不能得分。有的题目还规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那就更应该围绕限定的知识组织答案。 读懂题意,找出意义的主体。意义的主体是指意义作用的对象或措施实施的对象,即对谁的意义。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明确意义的主体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和答题的要点。 研读背景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梳理答题要点。有的试题背景材料分几个层次,对背景材料的归纳总结,再融入课本知识可能就是这道意义类主观题的答案要点;有的背景材料是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中心进行阐述,答题时就要围绕材料主题,运用发散思维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组织答案。 (4)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地组织答案,恰当使用政治术语。组织答案时,要层次清晰:第一,由小到大,先答对个人的意义,再答对企业、集体的意义,最后答对国家、社会的意义,当然也可以从大到小。第二,由近及远,先答对当前的意义,再答对长远的意义,当然也可以由远到近。第三,由直接到间接,先答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再答间接的、引申的意义。 有人将意义类主观题破题思路和方法概括为: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划层次,研究设问定方向,根据设问找原理,材料知识相统一,层次清晰阐意义。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9年前八个月我国经济发展情况 材料二: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情况:教育支出19684亿元,增长1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780亿元,增长14.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0164亿元,增长21.1%;住房保障支出46144亿元,增长22.7%。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国家财政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1)①材料一反映了2019年前八个月我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较大,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②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2)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我国加大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支出,发挥了财政在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和功能。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教育、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发展,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赤字,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和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情况为素材,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回答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本题为图表题,通过观察图表可知2019年前八个月我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较大,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2)本题要求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国家财政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考查财政的作用,考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要一一对应材料。 由材料一种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有一定的财政赤字,考生可从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教育支出19684亿元,增长1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780亿元,增长14.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0164亿元,增长21.1%;住房保障支出46144亿元,增长22.7%,考生可从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的角度作答。 【点睛】说明类主观题解法 1.题型特点 说明类主观题一般来说,其设问形式主要有两种: (1)运用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 (2)说明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做法的正确性或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2.解题方法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弄清命题者的意图。 要做到“两审”:审材料和审问题。一般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审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说明原因、意义或做法的正确性),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课本知识。审材料,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 第二步:根据材料内容对接教材知识,落实知识点内容。 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是答题的关键。 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可答非所问,偏离题意。 对于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的题目,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危害)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题目(如要求说明产生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应采取的措施),还要在答案组织中使用凸显特殊要求的词语,可以参见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