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高二下学期优生联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高二下学期优生联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优生联考文科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2018年5月7日,“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主题活动第一站在西藏拉萨启动。33名记者在西藏自治区采访,以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为着力点,小故事讲大道理,小视角反映大主题,小切口突出新时代,用真情写出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接地气、飘糌粑香和冒酥油味的新闻作品。这是基于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②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要反映社会生活 ‎③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记者在西藏自治区采访,以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为着力点,小故事讲大道理,小视角反映大主题,小切口突出新时代,用真情采写出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接地气、飘糌粑香、冒酥油味的新闻作品。这是基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创作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②④适合题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①是不科学的;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经济学家冯·丹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依据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下列传导顺序合理的是 ‎①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大量资本涌入文化产业,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文化产品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产业或部门 A. ①→③→④→② B. ④→①→③→②‎ C. ①→②→④→③ D. ③→④→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推导类试题,可采用首尾法进行确定。即先确定第一个题肢或者先确定最后一个题肢,如果先确定第一个题肢,可以以此往后推,如果是先确定最后一个,可以以此往前推。同时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按此步骤,基本上可以确定正确答案。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大量资本涌入文化产业,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产业或部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故正确的传导顺序是①→③→④→②,本题选A。‎ ‎【点睛】传导性试题最常用的方法是“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项正确。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3.一个中国人在美国结识了一个17岁的中学生克里斯蒂安。克里斯蒂安聪明自信,天天拼命锻炼身体,他的梦想是考入西点军校(考入西点军校要有议员的推荐)。中国人问他:“你一个议员都不认识,谁推荐你呢?”克里斯蒂安反而十分吃惊地看着中国人说:“我知道他们的E-mail地址,我这么优秀,他们为什么不推荐我?”从《文化生活》角度,材料表明 ‎①文化背景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美国人仅看个人能力,中国人仅看人际关系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共性也存在差异性 ‎④由人创造的文化影响着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本题材料中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对话,从《文化生活》角度表明文化背景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由人创造的文化影响着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明显错误;文化的区域性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习近平主席在北师大考察时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是因为 A.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B.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C. 文化经典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 文化经典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答案】A ‎【解析】‎ 习主席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是因为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标志,A适合题意;B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C是错误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D是错误的。‎ ‎5.《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展现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既看到共性有包容差异,受到观众好评。这说明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③适合题意;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②是错误的;“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说法错误,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A。‎ ‎6.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新修订的重点之一,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已成为展现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根本途径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新修订的重点之一,这是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适合题意;同时是因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④适合题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①错误;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但不是根本途径,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虽然落后,但当时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学派争芳斗艳,各种艺术蓬勃发展,有声有色,并且形成了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吴越文化圈等文化圈。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思想运动往往能够促进文化发展 A. ①④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虽然落后,但当时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学派争芳斗艳,各种艺术蓬勃发展,有声有色,并且形成了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吴越文化圈等文化圈。这体现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思想运动能够促进文化发展,②④适合题意;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①错误;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8.《辣椒歌》是湖南的一首民歌,歌词讲道:“远方的客人莫见笑,湖南人最爱吃辣椒。”。就生活习惯来说,不同地方的人们有不同的喜好。这说明 A.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 我国各民族文化有其共性 C. 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D. 中华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答案】C ‎【解析】‎ ‎【详解】不同地方的人们有不同的喜好,这说明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故C符合题意;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答案为C。‎ ‎9.2018年央视春晚继续沿用“北京主会场+各地分会场”的直播模式。播出期间,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海内外收看春晚的观众总规模达11.31亿,共同打造“东西南北中共度多彩中国年”的电视盛宴。这样的设计能够让我们感受到 ‎①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中华文化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百花齐放才有春色满园,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相映生辉 ‎③大众传媒服务春晚舞台,现代科技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 ‎④一城一故事一曲一传奇,深谙传统文化就会有文化自信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2018年央视春晚继续沿用“北京主会场+各地分会场”的直播模式可以让我们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感受到百花齐放才有春色满园,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相映生辉,故②符合题意;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海内外收看春晚的观众总规模达11.31亿,共同打造“东西南北中共度多彩中国年”的电视盛宴,这表明了大众传媒服务春晚舞台,现代科技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故③符合题意;①错误,我们赢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不能说中华文化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④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并不是深谙传统文化就会有文化自信。故本题答案为A。‎ ‎10.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这是千百年来无数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决定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补充和发展 ‎ ‎③蕴涵着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 ‎④充溢着从容淡定的情怀,是激励人们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错误,文化影响而非决定民族生存和发展;②不符合题意,对联没有体现与时俱进;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体现了从容淡定的情怀,是激励人们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体现了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故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11.抖音是一款社交类软件,通过抖音,可编辑短视频分享生活,也可在这里认识朋友,了解歌曲和奇闻趣事。近日,央视曝光某些短视频出现了未成年人禁忌内容。对此,我们在文化消费时应该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②提高眼力,辨别不同文化影响 ‎③改进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④加强修养,提升文化审美品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央视曝光某些短视频出现了未成年人禁忌内容,说明文化市场有令人忧虑的现象,对此,应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提高眼力,辨别不同文化影响,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故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传媒的商业性是引发题干中的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 ,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并不能解决问题;④与题意不符,加强修养,提升文化审美品位并不能解决题干中的问题。故本题答案为A。‎ ‎【点睛】如何面对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 ‎(1)国家(政府):‎ 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个人:‎ ‎①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3)企业:‎ 遵纪守法、讲究职业道德,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12.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应当 ‎①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 ‎②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 ‎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③选项错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应当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①②选项表述符合题意。选A。‎ ‎1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相统一,完整地回答了新时代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命题,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升华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启新征程的力量之源。这表明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决定了它的博大精深性 ‎③坚持文化自信,并在文化自信中汲取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自信的知识。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就在于它的包容性,因此包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决定因素,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故排除。题肢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14.在普通人心目中,哲学是高高在上、十分抽象的学问。复旦大学哲学教授俞吾金却说:“哲学不但不在高处,而是在最低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哲学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②哲学知识可以自发地形成,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 ‎③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④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的产生和含义的知识。“哲学不但不在高处,而是在最低处。”,这里的最低处指的是人民的生活,说明哲学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而且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①③符合题意;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②表述错误;材料不涉及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④不合题意。本题选C。‎ ‎15.“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你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你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你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转化 ‎④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本题中整句话表明了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也就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二者是统一的。故①②入选。③④选项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名师点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是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6.2018年9月24日,《自然一遗传》杂志刊登文章,介绍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田志喜课题组、储成才课题组联合美国乔治亚大学 Scott A Jackson教授等团队,在研究不同作物的平行选择过程中发现了能调控种子体眠的基因。这表明 ‎①人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 ‎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存在决定思维 ‎ ‎④意识具有能动改造世界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发现了能调控种子体眠的基因,这表明人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答案为A。‎ ‎【点睛】注意把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一知识点,这是一个常考点也是一个易错点,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就是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一般材料中带有“揭示、发现、认识到、观察到等”一些标志性词语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17.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小小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台湾诗人余光中半生漂泊,运用简短的语句和典型情节,以一首《乡愁》道尽漂泊海外的游子心声,对故乡和祖国的思念之情流露纸端。从哲学角度来读这首《乡愁》,可以看出 ‎①诗人的文学素养是《乡愁》创作的根基 ‎②《乡愁》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是客观的 ‎③诗人的生活经历是创作《乡愁》的基础 ‎④诗人的思乡之情源于两岸长期分离状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乡愁》道尽漂泊海外的游子心声,对故乡和祖国的思念之情流露纸端,从哲学角度来读这首《乡愁》,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经历是创作《乡愁》的基础,诗人的思乡之情源于两岸长期分离状态,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错在“根基”;《乡愁》作为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而在内容上是客观的,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18.“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中,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A. 客观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是主观唯心主义,B适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9. 王夫之明确提出:“气者,理之依也。”黑格尔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王夫之和黑格尔的观点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后者属于唯心主义 ‎ ‎②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唯物主义 ‎③都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本原的问题 ‎④都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唯心主义的观点则认为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气者,理之依也。”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本原的问题的回答,①③正确,选D。‎ ‎【考点定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考情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1)考查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形态:高考往往以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为情境材料,对唯物主义进行考查。要注意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原子论”之说,其实质是不同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由于历史原因,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多为近代西方的科学家,而中国的代表人物较少。‎ ‎(2)考查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形态:注意把主观唯心主义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现象区分开来。中国古代的“天命观”比较复杂,有时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有时是按规律办事的表现,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思想理论支撑。这是因为 ‎①真正的哲学能够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②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变革中起决定性作用 ‎③作为时代精神的哲学,掌握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命运 ‎④真正的背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干强调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因为真正的哲学能够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真正的背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①④正确;②错误,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变革中不起决定性作用;③错误,夸大了哲学的作用。故本题答案为B。‎ ‎21.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工作,还要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其原因在于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③马克思主义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实践科学 ‎④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之所以要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深则体会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实践科学,故②③正确;①④构不成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深则体会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的原因。故本题答案为C。‎ ‎22.英国有句著名的谚语“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说明了 A. 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 B.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 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答案】D ‎【解析】‎ 英国有句著名的谚语“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说明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丧失斗志,D适合题意;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A、B、C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 ‎23.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任何倒行逆施妄图篡改历史、否认暴行,为南京大屠杀惨案和侵略战争翻案的丑恶行径,不仅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也将受到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的谴责和唾弃。”这是因为:‎ A. 历史事实不受人的意识的影响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D. 客观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答案】D ‎【解析】‎ ‎“任何倒行逆施妄图篡改历史、否认暴行,为南京大屠杀惨案和侵略战争翻案的丑恶行径,不仅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也将受到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的谴责和唾弃。”这是因为客观事实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 ‎24.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引起人们对“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热议。这一话题体现的哲理是 ‎①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运动、静止的相关知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说明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④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也不体现相对静止,①②不合题意。本题选D。‎ ‎25.迅速发展的P2P网贷平台、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倒逼传统金融业开始审视自身的局限性。当前银行业更多停留在管理思维模式中,唯有调整发展战略,顺势而为进行变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表明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③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④物质世界是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选;“唯有调整发展战略,顺势而为进行变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表明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的存在与发展,②正确;传统金融业开始审视自身,通过调整发展战略来取得发展,这表明了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③正确;物质世界是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统一,④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 ‎26.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头部.肩部都已经雕刻成形,一个美丽的天使逐渐显现。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来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这说明 ‎①艺术创作能否实现“无中生有”,受艺术家的技艺水平的影响 ‎②艺术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事物外在形态和属性的束缚 ‎③艺术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必然不同 ‎④艺术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影响着雕刻家对雕刻对象的艺术处理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石头里本来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说明雕刻创作既要受到艺术家的技艺水平的影响,又要受到价值观的影响,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选项②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未必相同,但是绝非是必然不同,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7.“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虽只描述了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下列对该词及创作过程的哲学分析合理的是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作者对娄山关战斗的内心感悟 ‎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词中蕴含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乐观自信精神 ‎③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此词真实折射了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至今仍能激励中国人民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而不是内心感悟,①表述错误。该词蕴含着红军的“革命理想高于天”乐观自信精神,说明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②符合题意。正确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错误意识是对存在的歪曲的反映,③表述错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此词至今仍能激励中国人民走好今天的长征路,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点睛】解答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排错法。即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将题干选项内容联系起来,作分析判断,排除含有错误选项的题肢,从而得出正确答案。2.排异法。即找出虽然表述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不统一的选项,然后排除含有该选项的题肢。3 . 综合法。即解题过程中,往往单纯使用某一种方法解题较为困难,而综合运用上述方法,效果则较为理想。‎ ‎28.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对社会主要矛盾判断首次发生变化。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新的重大政治论断,对于深刻理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重要意义。做出这个新的重大政治论断的唯物论依据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的变化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 ‎③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追溯过去和预测未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因为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适合题意;这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对社会主要矛盾判断首次发生变化。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新的重大政治论断,对于深刻理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适合题意;②④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9.2018年7月10日,湖南农业大学测阳教学科研基地发生村民偷摘玉米事件。这一事件导致该校2015级农学专业作物学科研技能竞赛无法继续,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面无法完成毕业论文。这是因为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对象的缺失会影响实践活动的过程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认识客体的缺失无法体现实践结果的创造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性,实践主体的缺失导致实践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④实践具有历史性,实践手段的缺失导致实践活动的水平无法评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这一事件导致该校2015级农学专业作物学科研技能竞赛无法继续,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而无法完成毕业论文,这是因为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对象的缺失会影响实践活动的过程,实践具有能动性,认识客体的缺失无法体现实践结果的创造性,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缺失实践的主体和手段,故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30.‎ ‎ 、曹操的墓究竟在何方,民间流传有“七十二遗冢”之说,专家学者也对此说法不一。对此我们应该坚持的观点是 A. 根据权威专家的定论最终确定曹操墓 B. 必须回到三国时期才可以最终确定 C. 用历史书籍判断一切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需要历史考古等证据不断证明 ‎【答案】D ‎【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实践。曹操的墓究竟在何方说法不一,但是真理只有一个,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需要历史考古等证据不断证明,A、B、C的说法是错误的,所以选择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31.央视的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获得无数好评。该栏目是一场关于9大博物馆、27件镇馆之宝的恢弘特展。不同于以往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邀请了27位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的方式演绎文物的前世今生,而9大博物馆馆长坐镇对文物进行讲解点评,更凸显了话题性和专业性。这档节目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语言,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通过每一件文物串联起当时的历史与故事,在观众的欢笑与唏嘘之间,那些躺在博物馆玻璃柜里的古老物件向我们走来,而其承载的美感与文化也沁入人心。‎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国家宝藏》栏目的成功之处。‎ ‎【答案】①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国家宝藏》栏目用崭新的形式展现了民族的瑰宝,坚持了文化自觉与自信。‎ ‎②《国家宝藏》栏目推动了文博类综艺节目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方面的创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国家宝藏》栏目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锐意创新,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国家宝藏》栏目的成功之处。‎ ‎《国家宝藏》栏目用崭新的形式展现了民族的瑰宝,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可运用所学文化创新的知识,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方面的创新、文化创造的主体等方面,分析《国家宝藏》栏目的成功之处。‎ ‎【点睛】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基本途径之一)。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即文化创新的根基),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基本途径之二)。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历史虚无主义是指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封闭主义是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倾向。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32.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2017年秋季,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义务教育(以下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在全国投入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材格外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文选文数量明显增加且体裁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均有收录。古诗词中有洋溢爱国热情的《过零丁洋》,歌颂慈母之爱的《游之吟》,表达珍爱劳动之情的《悯农》等;文言文中有儒家经典《<论语>十二章》《愚公移山》等。还增设了楹联、成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为人民服务》《朱德的扁担》,还选取来自不同国家的名家名篇,如高尔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等。‎ ‎“部编本”语文教材是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重要教育载体,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①“部编本”语文教材增加古诗文数量、丰富古诗文体裁,筛选能够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经典古诗文。让青少年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②“部编本”语文教材通过大量中外革命传统经典篇目,激发青少年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植入红色基因。③“部编本”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青少年提供精神指引,引导青少年学生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义务教育(以下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在全国投入使用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材料,从《文化生活》模块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知识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意在培养考生政治认同的素养。‎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部编本”语文教材是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重要教育载体。本题设问范围不明确,考生要结合材料认真分析。“教材格外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文选文数量明显增加且体裁多样”,可以让青少年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可以激发青少年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植入红色基因;另外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有利于为青少年提供精神指引,引导青少年学生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33.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强调,甚至在修改党章的时候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写入党的基本路线,作为目标之一写进去。显然,把“美丽”两个字加上,跟生态文明相一致。‎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案】①规律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③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过程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材料,从《生活与哲学》模块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知识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意在培养考生的科学精神。‎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设问范围看考查《生活与哲学》模块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知识,设问范围是措施类主观题,考生要调动和运用课本与规律相关的知识点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具体考生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规律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34.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年来高考制度的变革。‎ ‎【答案】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要随着过程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真理。四十年来,招生制度及方式的变化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四十年来,高考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始终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材料,从《生活与哲学》模块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知识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意在培养考生的科学精神。‎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年来高考制度的变革。从设问范围看考查《生活与哲学》模块第六课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设问指向是认识类主观题,考生要调动和运用课本相关的知识点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要随着过程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真理;也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