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二(下)期中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 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活处处有哲学 ②哲学源于人们在思维中对认识的追问和思考 ③哲学智慧是人们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②说法错误,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③符合题意,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④说法错误,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故选:B。 本题考查:哲学的起源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能正确的做出本题,也可运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 ‎ 2. 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说明(  )‎ A.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C. 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和基础 D. 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答案】A ‎【解析】A正确,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说明了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故入选; B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故排除; C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不能说两者互为基础,故排除; D错误,具体科学研究的个性,而哲学研究的是共性,两者有严格的界限,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学科 (1)区别: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最普通、最一般、最本质的问题;具体科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2)联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第一: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 第二: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不能说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或哲学能取代科学) 此类试题属于简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关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考生一定要弄清楚,是先有具体科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这一点一定不要弄颠倒了。 ‎ 1. 下列选项中,体现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A. 物是观念的集合 B.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 某同学经常用“星座”预测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D. 马航 MH370 失联后,有人请巫师“做法”寻找其下落 ‎【答案】B ‎【解析】A不合题意,“物是观念的集合”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B符合题意,“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不合题意,“某同学经常用“星座”预测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认为命运由上天决定,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D不合题意,“马航 MH370 失联后,有人请巫师“做法”寻找其下落”认为上天是世界的主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故选:B。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基本派别的区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同时要理解题中观点的含义,做出正确的选择。 ‎ 2. ‎2017年6月,《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根据夏威夷凯克天文台近20年的数据,获得了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附近两颗恒星SO-1和SO-38的清晰运行轨迹,发现这两颗恒星的运行方式没有偏离广义相对论,这一发现佐证了(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唯物主义是一朵“无实花” ③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观点的错误性 ④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中的科学发现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说法错误,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 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佐证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观点的错误性。 故选:B。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属于可知论。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题解题时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或错误的选项。 ‎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 ①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②④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③说法错误,一切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故选:C。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知识的再认,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 ‎ 1. ‎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170周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更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说明(  )‎ A.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B. 认识的真理性依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的过程 D. 马克思主义因具有科学的精神内核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答案】C ‎【解析】A说法错误,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该说法过于绝对; B说法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认识的真理性并不会依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C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更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的过程; D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马克思主义因具有科学的精神内核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故选:C。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是用马克思的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 1.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 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 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 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 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答案】B ‎【解析】B符合题意,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ACD不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哲学的物质概念 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这一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 2. 诡辩家欧布里德对前来讨债的朋友说:“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去讨吧!”在这里,欧布里德(  )‎ A.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 B.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 否认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答案】B ‎【解析】A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去讨吧!”在这里,欧布里德属于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而不属于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 CD不合题意,欧布里德的观点并没有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也没有否认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故选:B。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不符合题意的均可以排除。 ‎ 3. 荷兰是世界上围海造地最多的国家,在拓展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海洋水体交换能力削弱、环境容量降低,加剧了海洋环境污染。这启示我们(  )‎ A. 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B. 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 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强调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而没有涉及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B表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造; ‎ C不合题意,材料强调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而没有涉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符合题意,荷兰围海造地在拓展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海洋水体交换能力削弱、环境容量降低,加剧了海洋环境污染,说明规律是客观的,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故选:D。 本题考查: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1)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惩罚。 (2)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以及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 1. 中央电视台的《挑战不可能》节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顶尖选手,这些选手挑战了体能、技艺、脑力等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选手在挑战各种“不可能”同时,展现出“挑战自我”和“认识自我”。这启示我们(  ) ①人有时可以摆脱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②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条件来实现目标 ③唯意志主义并未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可以在意识指导下通过实践挖掘人的生理潜能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B ‎【解析】①说法错误,可以摆脱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说法错误; ②符合题意,有人能把普通人不可能做到的事变成可能,说明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条件来实现目标; ③说法错误,唯意志主义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符合题意,有人能把普通人不可能做到的事变成可能,体现了可以在意识指导下通过实践挖掘人的生理潜能。 故选:B。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的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体现):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本题以《挑战不可能》节目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 1. 如图是2022年冬奥会会徽:人形图案是一个冬天的“冬”字,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标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中可知(  )‎ A. 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B. 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C. 人的主观能动性可突破客观事实的束缚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答案】A ‎【解析】A正确,人形图案是一个冬天的“冬”字,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标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说明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B错误,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C错误,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具有规律性,因此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会突破客观事实的束缚。 D错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如实反映。 故选:A。 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人们可以根据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预见到在哪些情况和条件下,应该出现哪些现象,人类就可以预先提出计划和方案,采取措施,防范不良情况,利用有利情况,造福自身。这些都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的选择性是指:我们所认识的反映的世界,其实只是反映出我们所愿意承认的那一部分,而绝非全部。认识外境的意识活动是种自我主观的行为,我们的一切认知行为其实都是自我意识的选择性反映,谈不上真和伪,一切见解都不是真实的对外界的反映,只是在反映我们自己对外界的认识程度而已。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 2. ‎“心想事成”“美梦成真”是对人们美好的祝福。但从哲学角度看(  )‎ A. 夸大了规律的决定作用 B.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 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 否定了意识的决定作用 ‎【答案】B ‎【解析】A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与“规律”问题无关,故排除; B符合题意,“心想事成”“美梦成真”是对人们美好的祝福,但离开实践,“事不能成”、“梦不成真”,因此,从哲学角度看“心想事成”“美梦成真”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不符合题意,没有“否定意识的能动作用”,反而“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错误,物质决定意识,题中观点只是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故选:B。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体现): ‎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正确的意识指导下,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指导下阻碍事物发展。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以成语为载体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人文功底,让学生感悟、体验,立意巧妙。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无关的选项。 ‎ 1. 一个时期以来,对于以淘宝为平台的“网店”是否属于实体经济,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网店”的繁荣摧毁了实体店和实体经济;有人却认为,“互联网+”是实体经济的翅膀。这说明(  )‎ A. 意识活动取决于人的主观判断 B.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C. 意识具有客观物质性 D.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答案】D ‎【解析】A错误,物质决定意识,因此意识活动不取决于人的主观判断。 B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C错误,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D符合题意,有人说,“网店”的繁荣摧毁了实体店和实体经济;有人却认为,“互联网+”是实体经济的翅膀。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故选:D。 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人们可以根据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预见到在哪些情况和条件下,应该出现哪些现象,人类就可以预先提出计划和方案,采取措施,防范不良情况,利用有利情况,造福自身。这些都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的选择性是指:我们所认识的反映的世界,其实只是反映出我们所愿意承认的那一部分,而绝非全部。认识外境的意识活动是种自我主观的行为,我们的一切认知行为其实都是自我意识的选择性反映,谈不上真和伪,一切见解都不是真实的对外界的反映,只是在反映我们自己对外界的认识程度而已。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 2. 山西有两个相邻的乡,自然条件不一样。甲乡靠开采石料致富,乙乡效仿,但以失败告终。于是乙乡调整种植结构,变种粮为种菜、种药材,很快也致了富。两个乡最终都能实现致富,说明他们都坚持(  ) ①从实际出发 ②实事求是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②③符合题意,甲乡靠开采石料致富,乙乡效仿,但以失败告终。于是乙乡调整种植结构,变种粮为种菜、种药材,很快也致了富。两个乡最终都能实现致富,说明他们都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故选:A。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 ‎②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 1.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②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强调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与题意不符,排除①; ②③④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符合题意,②③④当选; 故选:D。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 本题属于四选三项的组合式选择题,这类题审题时适合用排除法,找出一项与题干无关的就可以选出正确的选项。 ‎ 2. ‎2018年11月1日,京张高铁全面铺轨,站在施工现场远远望去,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属于自在事物的联系 B. 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C. 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D. 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B ‎【解析】A错误,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 B符合题意,材料“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C错误,尊重事物发展的额规律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D错误,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故选:B。 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三个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逆向选择题,难度一般。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好文科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夯实基础。 ‎ 1.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对“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们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表明(  ) ①以认识为基础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③认识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将变成终极真理 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一是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们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表明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 ③错误,终极真理说法错误,没有终极真理; 故选:D。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从其根源来看,都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促进人们认识的发展,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创造了越来越先进的认识工具,这些认识工具也会延伸人的认识能力,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进步;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满足客观、物质性的要求,能够成为检验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一切认识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改造世界,为了服务于实践。 2.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 1. ‎“真理+1=谬误,谬误-1=真理。”该等式形象地说明(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真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④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界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正确,“真理+1=谬误,谬误-1=真理。”该等式形象地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错误,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 ④错误,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界限; 故选:A。 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1)真理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2)真理的属性: 第一,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只有一个 第二,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第三,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我们要正确对待错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知识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还要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或错误的选项。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 ‎ 2. ‎“词不离句,句不离章”是记英语单词的一个有效办法。对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B. 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 认识事物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D.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该题是一道逆向思维选择,因此: ABC表述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故都不选; C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说法错误,尽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也是多样的,不一定就是“直接联系”; 故选:D。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 2‎ ‎.联系的多样性: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该题属于逆向选择题,考查了哲学中的哲理对应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准确解读题干材料,抓住关键字眼“不正确”,对应选项进行判断选择即可。 ‎ 1. 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指(  )‎ A. 运动与静止 B. 物质与意识 C. 量变与质变 D. 整体与部分 ‎【答案】C ‎【解析】C符合题意,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指量变与质变; ABD不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①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②方法论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 2.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为了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我们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必须艰苦奋斗、接续奋斗。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畏难者。材料启示我们要(  ) ①坚持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完全否定旧事物,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③重视新事物和旧事物之间的多样性联系 ④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正确,为了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我们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必须艰苦奋斗、接续奋斗。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畏难者。材料启示我们要坚持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②错误,“完全否定旧事物”说法错误。 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重视新事物和旧事物之间的多样性联系”。 故选:B。 本题考查: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1.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2.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②这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 1. 走班制教学,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职业理想、优势与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学生选择课程的时候应该坚持(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④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 ②④符合题意,走班制教学,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职业理想、优势与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学生选择课程的时候应该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不符合题意,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属于唯物论; 故选:C。 本题考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2)含义: ①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本题考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与材料内容无关的选项。 ‎ 2. 李克强总理今年4月27日在全国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下列说法中,与这一要求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 A. 牵牛要牵牛鼻子 B. 量体裁衣 对症下药 C.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D. 秀才不出门 全知天下事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全国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强调要抓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体现的也是抓重点、抓主要矛盾。 ‎ B不合题意,“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题中蕴含哲理不一致。 C不合题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体现的是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与题中蕴含哲理不一致。 D不合题意,“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体现了间接经验的重要性,与题中蕴含哲理不一致。 故选:A。 本题考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①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这要求我们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要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台。 ‎ 1. 近五年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悟空”发现疑似暗物质踪迹:人类探问宇宙之谜迈出重要一步;北斗卫星、超级计算机等重大科技成果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科技成果表明 (  ) ①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创新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④创新使得人类认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①符合题意,北斗卫星、超级计算机等重大科技成果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了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说法错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说法错误,创新对既往和现实都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④符合题意,“悟空”发现疑似暗物质踪迹,人类探问宇宙之谜迈出重要一步,表明科技创新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认识能力和水平。 故选:D。 本题考查:创新的社会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①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③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2)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使得人类认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4‎ ‎)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本题考查创新的社会作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题解题时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1. 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答案】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 ②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③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属于体现类主观题。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首先,要明确基本理论包括三个层面,即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二者的结合;其次,材料与理论一一对应即可,即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尊重客观规律;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体现发挥主观能动性;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的结果。 本题为体现类主观题,作答时首先:定点,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回顾相关知识点。其次:联系,审读材料,在材料分析时要注意分层次,抓关键句。最后:梳理、作答。将材料信息与考察知识点对照,作到观点与材料结合。 ‎ 2. ‎2018年4月24日是我国“国家航天日”,国家航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回顾一年来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展望未来发展愿景。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这一系列创新成果和技术应用于载人航天工程中,又不断地促进我国航天工程的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实施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案】①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证明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④一系列高科技技术应用于载人航天工程中,并不断促进航天工程的发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实施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属于体现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根据材料“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根据材料“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根据材料“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根据材料“这一系列创新成果和技术应用于载人航天工程中,又不断地促进我国航天工程的发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哲学体现类试题要求学生要根据情景材料及设问的具体要求,选用答题时的具体原理及方法论。答题策略上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所谓归纳,即材料体现了哪些原理,把材料中涉及到的原理点出来。注意,先材料后原理。所谓演绎,材料体现了什么原理,这时,先点原理,后用材料佐证,即理论联系实际。这种题型所考查的原理一般都比较具体,只要方法掌握了,难度就不是很大。 ‎ 1. ‎2019年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年新年贺词提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追逐“独立梦”和“解放梦”。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带领人民追逐“富强梦”。到2018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比重超15%,稳居世界第二位,为实现21世纪“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回答:‎ 中国共产党的逐梦历程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哪些思想。‎ 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 ‎【答案】【小题1】(1)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艰辛探索中正逐步变为现实,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 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个人梦”和“中国梦”也是紧密相连的。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要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要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 ‎【小题2】‎ ‎【解析】(1)本题为体现类主观题,要求学生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逐梦历程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哪些思想。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艰辛探索中正逐步变为现实”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 ‎)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要求学生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本题考点明确,切口较小。学生直接从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1)本题为体现类主观题,作答时首先:定点,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回顾相关知识点。其次:联系,审读材料,在材料分析时要注意分层次,抓关键句。最后:梳理、作答。将材料信息与考察知识点一一对照,作到观点与材料结合。 (2)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 1.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必须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研究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要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要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 ‎【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 ③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把国家政策和当地实际相结合。 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不分主次的做法。‎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属于原因类试题,即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然后,要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调用相关知识点,材料中“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必须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信息,体现了矛盾普遍性的要求;材料中“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的信息,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要求;材料中“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的信息,体现了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材料中“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等。最后哲学原理与材料分析结合,分层作答。 本题为属于原因类试题,注重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概括提炼观点,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阐释事物发生的原因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解答该题首先要提炼出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观点和角度,从材料中找答案,做到理论观点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分层次书写。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