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开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2x25)‎ ‎1.古往今来,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①祸福相依 ②理生万物 ③吐故纳新 ④万物皆可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 “祸福相依”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吐故纳新”体现了发展的观点,都不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①③不符合题意。‎ ‎②④:“理生万物”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万物皆可识”属于可知论,分别涉及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和第二个方面内容,都属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②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涵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下列说法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相对立的是( )‎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④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心主义。①: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①不符合题意。‎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②不符合题意。‎ ‎③: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这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③符合题意。‎ ‎④: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这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哲学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②局限性: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①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②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不彻底性);(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2.唯心主义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观念、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实在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概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关于“学习”有人这样说:“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该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没有处理好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C.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D.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这三项表述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C。‎ D:题目中的意思是指人的精神生命是有限的,在诵读背说文章中度过一日,那么实践就错过了一天;在纸面上多花一些时间,那么在实践经历上就少了一些,该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没有处理好实践与认识的关系,D正确。‎ 故本题选D。‎ ‎4.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摘自《吕氏春秋·察今》)荆人所犯的错误是 ‎①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②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③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说明了荆人没有注意到水位的变化,还是按照以前的固有的水位来解决问题,所以导致了失败,说明了荆人否认了事物运动,走向了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道路,也说明了他们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②④正确。 ①:通过上述解析可知,材料中强调的是荆人否定了运动,①错误。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是客观实在性,③错误。 本题选C项。 ‎ ‎【点睛】运动和静止的含义: 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5.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共中央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这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②世界是普遍发展的,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要坚持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从中共中央适应新常态,创新的监管方式,考查学生对唯物论的理解和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①:中共中央适应新常态做出战略调整,以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这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因此①正确。‎ ‎②:发展的普遍性属于辩证法道理,②不符合题意。‎ ‎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中共中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做工作,体现了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③正确。‎ ‎④: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因此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政治选择题审题的要求 ‎1. 一要全面理解题意。题干是一个完整的内容,审清题干,就要全面、仔细、正确地理解题干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弄清题干的中心思想。‎ ‎2. 准确地把握“题眼”,即找出关键词语。因为它确定了题干内容的特殊规定性,只有准确地把握“题眼”,选择题肢才有目标。只有养成搜索关键词和关键句的习惯,才能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使思路迅速地进入到试题中去。‎ ‎3. 要明确题意所指的方向。题意所指的方向规定了答案的选择。它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联系起来的桥梁。如有的要求选对的,有的要求选错的;有的要求选原因,有的要求选结果;有的要求选本质,有的要求选现象;等等。只有知道了题目问什么才能知道要选取什么。这是做好选择题的重要环节。‎ ‎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 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 B. 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明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运动并不等同于发展,发展是一种上升的前进的运动,故当选, ‎ B不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但是运动并不等同于发展,发展是一种比运动更高级形式的前进性和上升性的运动,题中孔子的话强调的是物质的运动,该种运动并不等同于发展,故排除; C表述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排除; 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认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否认运动的绝对性,片面夸大相对静止,把世界说成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这属于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二是否认相对静止,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否认静止的存在,否认事物的稳定性,把事物说成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东西,这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似乎已经“无所不能”,它们能制作产品、完成家务、日常对话,甚至能下象棋、围棋,更甚至能创作小说和诗歌。下列关于机器人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机器人具有人类的思维意识 ②机器人的发展依赖于人类的实践水平 ‎ ‎③机器人的反应形式是对人类思维的模拟④机器人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①错误。‎ ‎②:机器人是由人创造的,因此机器人的发展依赖于人类的实践水平,②正确。‎ ‎③:人创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智能是人的思维的再现,③正确。‎ ‎④: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机器人没有,④错误。‎ 故本题选C。‎ ‎8.每一个网络流行用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出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网络流行语为背景,考查流行语背后蕴含社会事件反映出的哲学道理,本题的基本定位是理解型,旨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详解】①: 物质可以独立于意识而存在,但是意识必须永远依赖于物质而存在,①错误。‎ ‎②: 流行语作为一种意识,体现了客观存在的社会事件,因此②正确。‎ ‎③: 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或者真理才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③错误。‎ ‎④: 社会事件在变,流行语也在变,因此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因此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9.汉代辞赋家枚乘在《七发》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楚太子生病,吴客诊断其病源为精神萎靡,开出的药方是学习探讨“要言妙道”,用道德调理,慢慢“阳气见于眉宇之间”,最后“霍然病已”。这个故事充分说明 ‎①人的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 ‎②人的意识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③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④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生理机能和物质器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吴客诊断其病源为精神萎靡,看出其精神之病,要楚太子探讨“要言妙道”,用道德调理,最后治好了病,把握住了精神萎靡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的意识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用道德调理,慢慢“阳气见于眉宇之间”,体现了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②③正确。‎ ‎①:材料反映的是意识的作用,而不是人体的生理活动的作用,①项与题意无关。‎ ‎④: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生理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而不是意识是物质器官,④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意识的本质 ‎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③.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10.在我国的优秀文化中,有不少言简意赅的成语富含深刻的哲理,耐人寻味。下列成语中否认了联系客观性的是 A. 东施效颦 B. 刻舟求剑 C. 竭泽而渔 D. 固步自封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东施效颦体现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A不符合题意。‎ B:刻舟求剑者虽然承认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否认了运动,因而他的求剑之举只能落空。这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B不符合题意。‎ C:竭泽而渔指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将主观意志凌驾于客观的联系之上,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犯了主观随意性错误,C符合题意。‎ D:固步自封是嘱咐大家不要墨守成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实事求是的“是”是指 A.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B. 客观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C. 人的主观能动性 D.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研究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A不符合题意。‎ B: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所以,实事求是的“是”是指客观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故B正确;‎ C:要做到实事求是,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不是实事求是的“是”的内涵,C不符合题意。‎ D: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是强调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研究,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2.70年来,中国航天人用“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上天”“第一次太空漫步”等70个“第一”,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梦想。这主要说明了 A.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这三项在题目中均没有体现,排除A、B、D。‎ C: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70年来,中国航天人用“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上天”“第一次太空漫步”等70个“第一”,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梦想,这说明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正确。‎ 故本题选C。‎ ‎【点睛】准确把握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 ‎(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的能动性是与动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13.科学家借助一些工具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悬浮在太阳系边缘的天体。这个天体的发现有助于揭示行星的形成,并解开几十年来有关这类行星藏身何处的谜团。这一天体的发现表明了 A. 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B.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科学家发现天体为情境,陈述了实践的相关事实,根据题目可知,本题要从实践的相关知识入手,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详解】A: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A错误。‎ B:题目不涉及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B不符合题意。‎ C:题目中不体现实践的主观能动性,C不符合题意。‎ D:科学家借助一些工具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悬浮在太阳系边缘的天体,这一发现有助于“解开几十年来有关这类行星藏身何处的谜团” 这表明了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4.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 ‎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②克服封闭观念,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 ‎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 ‎④优化要素组合,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效率低下,因此要破除信息孤岛现象,必须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促进系统优化,③符合题意。‎ ‎④:要破除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要素组合,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④符合题意。‎ ‎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告诉我们要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关键部分,①说法错误。‎ ‎②:本题强调的是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不体现克服封闭观念,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②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15.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一桥拉动,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盘皆活”。从联系观看,“一桥拉动,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盘皆活”的依据在于 A. 港珠澳大桥联系粤港澳大湾经济区,主导全国经济发展大局 B. 人们可以根据主观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打造新的增长点 C. 该桥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各方优化组合,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D. 该桥是搞好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关键,抓住事物发展的重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A:粤港澳大湾经济区属于关键的部分,影响全国的经济发展,但是不能主导全国经济发展大局,A说法错误。‎ B:人们不能根据主观的需要打造新的增长点,还要依赖客观的实际,B错误。‎ C:“一桥拉动,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盘皆活”体现了各方优化组合,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C正确。‎ D:抓住重点与关键是矛盾的内容,不属于联系的观点,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6. 科学监测发现,由于人类不当和无限制的科学考察活动,加快了南北两极气候变暖,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圈。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联系。题干中说到由于人类不当和无限制的科学考察活动,加快了南北两极气候变暖,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圈,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故②④符合题意;①观点错误,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③观点错误,联系既有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有自在事物的联系。故答案应选C。‎ ‎17.在高中的学习中,错题整理本是一种重要学习工具。错题整理本不仅是把错题收集存档,更是让学生在一道一道的错题整理过程中,分析错题的原因,总结做题方法,积累做题经验。长期坚持有利于降低错误率,提高做题的能力和准确性。这说明 A.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坚持适度原则。‎ B.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推动发展 C. 只要有量变就必然会发生质变,学习要持之以恒 D.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答案】D ‎【解析】‎ ‎【详解】A:材料不涉及坚持适度原则,A错误。‎ B:质变有前进、上升变化,也有倒退的变化,前进、上升的质变才会推动发展,B错误。‎ C:量变积累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C错误。‎ D:错题整理本让学生在一道一道的错题整理过程中,分析错题的原因,总结做题方法,积累做题经验,长期坚持有利于降低错误率,提高做题的能力和准确性,这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18.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这集中说明了 A. 矛盾的斗争性 B. 矛盾的同一性 C. 矛盾的普遍性 D. 矛盾的特殊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A:材料阐释的是矛盾的同一性,不是阐释矛盾的斗争性,A不符合题意。‎ B:“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体现了矛盾双方的转化,即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B符合题意。‎ CD:材料未涉及矛盾的普遍性,也未涉及矛盾的特殊性,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注意: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矛盾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3.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9.“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如果处理得当,85%以上的垃圾能够在经济循环中重新发挥作用,从而减少对有限的自然资源的消耗。这说明 A.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D.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双方的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说明垃圾可以转化为资源,反映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符合题意。‎ ACD:材料未反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1.选项本身表述错误者不选(逆向选择题除外)(先看答案,先排除错误的选项,再看题目和材料);2‎ ‎.选项与题干要求不相符者不选(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排除干扰项),本题可排除ACD;3.因果相悖者不选(一看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二要主意因果关系是否颠倒);4.选项和题干间接联系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二级延伸不选(抓住题干的本质);5.选项与题干外延不相符者不选(看懂内涵的同时,掌握外延的规定性)6.选项和题干矛盾者不选(筛选正确的选项);7.选项与题干相重复者不选(读透题干问的方向及侧重点);8.正误相混者,即选项中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不正确的部分,不选(仔细读完选项,小心陷井);9.反向选择题中正确者不选(认真审题);10.题干要求单一者(如带有核心、根本、关键、最主要、中心为字眼),有些选项即使能在题干中得到体现,但如果不符合题干单一性的要求,也不能选。‎ ‎20.“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与“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体现的哲理( )‎ A. 共性包含个性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C.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D. 矛盾具有特殊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矛盾特殊性包含普遍性,普遍性不包含特殊性,A表述错误。‎ B:“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B符合题意。‎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表述错误。‎ D:材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不仅仅是矛盾的特殊性,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1.世间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就有了生命。从哲学角度看,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A. 发展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B.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 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A表述错误,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而不能说联系是发展的根本内容; BC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没有涉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没有涉及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D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冷”“暖”的对立统一关系推动了“雨”的形成、“春”与“冬”的对立统一推动了“岁月”的形成、“天”与“地”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永恒”的形成、“人”与“人”的对立统一关系推动了“生命”的形成,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故选D。‎ ‎22.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去产能方面,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 这个牛鼻子。从哲学角度看,“牛鼻子” 是指( )‎ A. 矛盾的普遍性 B. 矛盾的主要方面 C. 矛盾的特殊性 D. 主要矛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D:去产能方面,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意思是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因此“牛鼻子”是指主要矛盾,D符合题意。‎ ABC:题干未涉及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未涉及矛盾的特殊性,A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2)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特殊性。(3)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1)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1)区别: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3)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23.黑为墨,白为纸,三笔两画,神韵皆出,这就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留白。水墨留白,虚实相生,惜墨如金,计白当黑,寥寥数笔丹青,于方寸之地勾勒天地,于无画处凝眸成妙境,留有让人想象的空间。留白的绘画技法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②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③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④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留白的绘画技法体现的哲理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水墨留白,虚实相生,说明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②④符合题意。‎ ‎①: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①说法错误。‎ ‎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而不是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①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  ②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割。‎ ‎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存在。”‎ ‎24.抖音短视频作为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用户可以通过这款软件选择歌曲,拍摄15秒的音乐短视频,形成自己的作品,深受广大学生喜爱。但若使用不当,则可能像赌博一样上瘾。这表明(  )‎ A. 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B. 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对立 C. 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贯穿事物始终 D. 矛盾具有特殊性,每个侧面各有特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A符合题意,材料中,抖音短视频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同时,若使用不当,则可能像赌博一样上瘾,表明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可以有相互转化;BCD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矛盾的同一性,而没有涉及矛盾的斗争性,也没有涉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故选A。‎ ‎25.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从衣橱里的喇叭裤到个性多元化的流行风格;从人手一只的BP机到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等等。有的已远离而去,有的却成长为参天大树。这些新鲜事物 ‎①是前进和上升的,与旧事物相比有更多的优势 ‎②如不能跟上时代步伐,将会被社会淘汰 ‎③只有符合规律要求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可成长起来 ‎④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但命运多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事物。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新鲜事物并不等价新事物,新鲜事物如果跟不上时代步伐,将会被淘汰,入选。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新鲜事物并不等价新事物,只有符合规律要求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可成长起来,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新鲜事物并不等价新事物,并不是所有新鲜事物都是前进和上升的,排除。④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新鲜事物并不等价新事物,新事物才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排除。故本题选C。‎ 二、材料分析题 ‎26.‎ ‎2019年9月29日,国庆七十周年庆典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女排再次以11战全胜的佳绩,获得世界杯冠军,这无疑是给祖国生日最好的礼物,而女排精神也再次深深感动着国人。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结晶。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无论比分怎么样,从来没有放弃过。”现在时代虽然不同了,但女排精神没有褪色,反而愈加闪光。女排在本届世界杯的表现,充分展示了强大的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 运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知识,分析“现在时代虽然不同了,但女排精神没有褪色,反而愈加闪光”的理由。‎ ‎【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时代的发展进步,需要我们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弘扬和培育新的女排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的控制作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女排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调动人们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发人们的主动创造性,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女排勇获世界杯冠军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女排精神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知识,分析“现在时代虽然不同了,但女排精神没有褪色,反而愈加闪光”的理由。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相关知识,主要两个层次:物质的决定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物质的决定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时代的发展进步,需要我们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弘扬和培育新的女排精神。‎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的控制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女排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调动人们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发人们的主动创造性,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本题知识角度已经给出)。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7.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发展。1978年冬夜,小岗人托孤求生、立誓为盟,在一张薄纸片上按下18枚鲜红手印,率先实行“分田到户”,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勾,农民生产的枳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而今,农民进城务工现象普遍,农村土地开始闲置甚至荒废。有实力的农民或企业家就把闲置的土地承包下来,进行集体耕种。但是土地所有权是集体的,使用权在农户,土地流转出去是否会有风险是农户担忧的问题。为了进一步破解三农领域诸多难题,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推出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承包权三权分置,让农民放心将土地流转出去。这种创新方式极大的促进了农村土地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枳累的经验,为我们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題开辟了新的方案和思路。‎ 结合材料,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人民群众的探索活动在推动改革开放认识深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哲学道理。‎ ‎【答案】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民群众在农村改革方面的探索活动,证实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改革开放初期,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而今,为破解三农问题,推动了农村三权分置,极大的促进了农村土地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再到农村三权分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这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为我们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題开辟新的方案和思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建设美丽中国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真理这一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真理的知识”,设问是“谈谈人民群众的探索活动在推动改革开放认识深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哲学道理”。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 从材料可以看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它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勾,农民生产的枳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而今,农民进城务工现象普遍,农村土地开始闲置甚至荒废。有实力的农民或企业家就把闲置的土地承包下来,进行集体耕种。但是土地所有权是集体的,使用权在农户,土地流转出去是否会有风险是农户担忧的问题。为了进一步破解三农领域诸多难题,国家推出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承包权三权分置,让农民放心将土地流转出去。这种创新方式极大的促进了农村土地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枳累的经验,为我们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題开辟了新的方案和思路。‎ 结合真理的相关知识,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这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角度来说明“人民群众的探索活动在推动改革开放认识深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哲学道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年新年贺词提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追逐“独立梦”和“解放梦”。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带领人民追逐“富强梦”。到2018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比重超15%,稳居世界第二位,为实现21世纪“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 ‎【答案】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个人梦”和“中国梦”是紧密相连的,要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统一起来。‎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要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要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年新年贺词提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为背景材料,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可结合材料,从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等方面,说明一定要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统一起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 从材料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但“个人梦”和“中国梦”是紧密相连的,因此要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统一起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可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从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等方面,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 ‎【点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 ‎ (1)(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 ‎(2)(原理内容):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2月,武汉成功入选首届湖北省级文明城市。2017年以来,武汉将文明城市创建(简称“创文”)与百姓生活深度融合,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城市环境容貌发生重大变化,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在创文行动中,主城区集中开展了12个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整治创文的突出问题,拆除违法楼顶广告、墙体广告,清理市场外溢、店外经营,整治集贸市场,清理卫生死角等;在创文行动中,深入宣传中国好人、江城好人,发挥“油条哥”、张铁英、李保国等善美典型的示范作用,扎实开展讲好江城故事、书香江城全民阅读等活动,积极进行“我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创文行动中,与驻汉高校、部队、中央及省直单位、企业合作共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以主人翁姿态,自觉投身到创文各项活动中,针对薄弱环节,积极查找问题,对症下药,多措并举,各类人群同参战,万众一心齐创文,文明新风吹遍古城。‎ 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武汉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行动中做法的正确性。‎ ‎【答案】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创文中集中开展专项行动,着力整治创文突出问题。‎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善美典型的优秀品质具有鼓舞和激励作用,营造学习典型、运用典型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武汉市创文工作的普遍开展。‎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城行动中,针对薄弱环节,积极查找问题,对症下药,多措并举,是正确解决武汉市创文工作的关键。‎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武汉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行动中的做法为背景材料,考查矛盾的观点。‎ 可结合材料,从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面,分析武汉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行动中着力整治突出问题,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积极运用典型示范起到激励和带动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针对薄弱环节,积极查找问题,多措并举,做到了对症下药。‎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武汉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行动中做法的正确性。‎ 从材料可以看出,武汉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行动中集中开展专项行动,着力整治突出问题,深入宣传中国好人、江城好人,发挥“油条哥”、张铁英、李保国等善美典型的优秀品质和鼓舞激励作用,营造学习典型、运用典型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武汉市创文工作的普遍开展。创城行动中,针对薄弱环节,积极查找问题,对症下药,多措并举,推动创文工作顺利开展。‎ 可运用矛盾的观点,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面,分析武汉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行动中做法的正确性。‎ ‎【点睛】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