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 考查内容 5年考情 考题示例 题型 考查方式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017课标Ⅲ,39(3),6分 非选择题 以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为背景,要求写出两个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 2017江苏单科,19,2分 选择题 以中医药在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为背景,考查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2016天津文综,10,4分 选择题 以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为背景,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2016课标Ⅰ,39(2)(3), 14分 非选择题 以一些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及如何学习英雄 2015课标Ⅱ,39(2),10分 非选择题 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017天津文综,8,4分 选择题 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为背景,考查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分析解读 1.命题规律 本专题,课标卷Ⅰ5年1考,2016年考了1道非选择题,14分;课标卷Ⅱ5年1考,2015年考了1道非选择题,10分;课标卷Ⅲ3年1考,2017年考了1道非选择题,6分。从以上统计可知:本专题在全国课标卷考试中试题较少,不考是不考,一考往往是非选择题,分值较大。这启示我们本专题在高考备考中也不能忽视。从考查的知识点看,主要集中在中华文化的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上。 2.命题趋势 本专题虽然前几年高考试题较少,但随着我国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和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重新对民族精神进行阐释, 今后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具体事例为背景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和措施的可能性较大。命题形式既可能是选择题,也可能是非选择题。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点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 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成熟文字,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2017年12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回答下题。 1.(2019届四川成都摸底调研,8)甲骨文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如下图)。目前已公认解读的甲骨文约一千字左右。由此可知( ) 元。指事字。表人头顶光秃秃貌的“兀”加“一”作指示符,表示人的头部顶端处。 旦。会意字。由“日”和表示大地(天圆地方)义的方形组成。像太阳刚刚从地面升起的样子。 好。会意字。由“子”和“女”组成,会意有儿有女,为“好”的本字。 ①甲骨文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产生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②甲骨文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③甲骨文特色鲜明,是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集中反映 ④甲骨文内涵丰富,其价值依赖于专家的研究和解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2.(2018河北唐山一模,19)2018年1月13日,中华汉字文化传播工程2018系列活动发布仪式暨舞台剧《汉字时间》首演在京举行。舞台剧《汉字时间》以中华汉字为核心元素,把汉字的故事和其蕴藏的智慧搬上舞台,再现了上古“仓颉造字”的传奇,通过“人言”为“信”、“止戈”为“武”的汉字智慧,诠释了中华民族对和平与信义的人文追求。这说明( ) ①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④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3.(2019届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一次素质测试,16)2018年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布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悠久的文明传承,自此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更是跨越时空,化为每个人内心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资料( ) ①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②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④是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独特写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4.(2018湖北黄冈元月调研,20)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有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古人用“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副对联对其作了精妙的概括。这副对联每句以三个具体形象,分别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状貌的美。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动态的刚性美,后者是静态的柔性美,把中国人的审美意境表达得十分传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鲜活地表达中国人的审美 ②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深切体验不同的审美意境 ③文化因自然因素的不同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④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5.(2019届吉林长春田家炳中学第一次调研,16)2017年央视春晚分会场地处于祖国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个性鲜明,独具特色。上海的“光舞台”时尚前卫、四川凉山的“火舞台”激情豪迈、广西桂林的“水舞台”清秀柔润、黑龙江哈尔滨的“冰舞台”浪漫旖旎,构筑了地域文化景观,给观众带来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这样的设计让我们感受到( ) ①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中华文化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百花齐放才有春色满园,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相映生辉 ③大众传媒服务春晚舞台,现代科技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 ④一城一故事一曲一传奇,深谙传统文化就会有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6.(2018河南新乡一模,19)目前,我国重点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项目,如高山族的拉手舞,布朗族的弹唱、蜂桶鼓舞,怒族的达比亚舞、仙女节,毛南族的打猴鼓舞、花竹帽编织技艺、肥套……材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中华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考点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7.(2019届安徽江南地区摸底考试,1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这是我们的骄傲。习近平主席点赞这四种“伟大精神”是基于( ) ①它们是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要求 ④优秀文化决定社会发展水平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B 8.(2018江西六校联考,8)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誓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之所以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是因为“红船精神”( ) ①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现实要求 ②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概括和总结 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9.[2019届吉林长春质量监测(一),17]2017年11月17日,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黄大年等58名同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道德模范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 )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中华美德博采众长,指引方向 C.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D.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答案 A 10.(2017福建漳州八校2月联考,16)纪录片《大国工匠》在电视台播放后产生了广泛影响,人们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热爱本职、敬业奉献”的赤子情怀。《大国工匠》之所以打动国人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工匠精神”( ) A.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B.是我们应对各种思想文化影响的“主心骨” C.是以锐意创新为核心的优秀文化 D.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追求 答案 D 11.(2019届贵州贵阳四校联考,19)“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黄大年把自己变成“科研疯子”,只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只想果农早日脱贫致富;南仁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年做一件事,只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钟扬一生追寻高原种子,只求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宝库。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①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 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③爱国主义鞭策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 ④爱国主义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12.(2018河南毕业班四月适应性考试,19)“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 ) 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稳定性和包容性 ②彰显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说明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两岸同胞心中 ④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方法集训】 方法 怎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保护文化遗存的原因或意义 1.(2019届河南开封定位考试,19)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对一座古城而言,胡同是这座古城的脉络,是古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更是历史变迁的有力见证。胡同是开封的一大特色,开封市区内有不少具有浓郁特色的街巷胡同,素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近年来,开封市政府加强对古街胡同的保护与重建。如三民胡同,淳朴和坦诚的民风被沿袭;珠玑巷,现已成为客家文化的展示区;双龙巷,开封第一巷的风姿即将重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开封市政府加强对古街胡同的保护与重建的原因。(12分) 答案 ①古街胡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保护古街胡同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4分)②古街胡同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4分)③古街胡同的保护与重建,可以提升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4分) 2.(2018山东烟台诊断考试,40)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状如颗颗珍珠散落在广袤大地上的传统村落,是中国人的根系所在,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人们礼敬历史,呵护文物,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但令人遗憾的是,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古村落的迅速消亡不仅让那些各具地方特色的历史人文逐步消失,同时也让这些年频频见诸报端的“乡愁”二字慢慢飘逝,古村落保护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关键时刻。有专家指出,古村落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政策、建设发展层面统筹考虑,调动多方力量有序参与;要立足长远,做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针对古村落的不同特点进行保护利用;保护古村落需要带有一些类似“公益”的价值理念,如果保护古村落以营利为主要目标,不仅不能保护古村落,反而会造成开发式的破坏,当地政府应该树立科学的开发观,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共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保护古村落的文化价值。(10分) 答案 ①有利于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我国文明的演进、展现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文化魅力有着重要的意义。(4分)②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对古村落进行保护,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4分)③有利于使古村落所蕴含的优秀历史文化绽放新的活力,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2分) 过专题 【五年高考】 考点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1.[2017课标Ⅲ,39(3),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请列举两个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6分) 答案 协和万邦;和而不同;世界大同;同舟共济。 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2.(2017天津文综,7,4分)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3.(2017江苏单科,19,2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答案 A 4.(2016天津文综,10,4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A 5.(2015福建文综,29,4分)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6.(2015福建文综,30,4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答案 B 7.(2015广东文综,31,4分)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凉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 C 8.(2014天津文综,10,4分)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9.[2018江苏单科,34(1),6分]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结合材料,回答下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6分) 答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10.[2014山东文综,42(2),8分]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8分) 答案 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11.(2013课标Ⅱ,19,4分)《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12.[2013课标Ⅰ,39(1),10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答案 ①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②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13.[2011课标,39(3),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 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4分) 答案 挖掘妈祖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妈祖文化的凝聚作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赋予妈祖文化新的时代内容,更好地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 考点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1.[2015课标Ⅱ,39(2),10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分) 答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3分)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2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2分)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3分) 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2.(2017北京文综,25,4分)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使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奋进》 ①“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辩证思维的体现 ②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④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3.(2017天津文综,8,4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答案 A 4.(2015北京文综,27,4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 赵一曼烈士家书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根源于多元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5.[2017天津文综,14(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十三届全运会将于2017年8月在天津召开。体现全民参与、倡导全民运动、推动全民健康是本届全运会的鲜明特色,必将对我市全民健身运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发展国家体育事业,存在“优先发展竞技体育”和“优先发展全民健身运动”两种不同观点。 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列出3点理由)。(6分) 答案 (6分) 答案示例一 优先发展竞技体育 理由:①为国争光,实现人生价值; ②振奋民族精神; ③提升国家软实力(综合国力)或提升国际地位(影响力); ④带动相关产业和地区发展。 答案示例二 优先发展全民健身运动 理由:①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③转变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④带动相关产业和地区发展。 (如果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6.(2015北京文综,39,10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里是北京。”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行走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亲近文化遗产,探访名人故居,走入创新基地……我们会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 某校开展“漫游北京”文化实践活动,围绕“灿烂文明”“红色记忆”“魅力创新”三大主题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意向。请完成下表。 文化实践活动 主题: (从“灿烂文明”“红色记忆”“魅力创新”中任选其一) 地点: (地点应与主题相符,可从以下地点中选择其一,也可另选其他) 备选地点:国家博物馆、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长城、京西古道、焦庄户地道战遗址、鲁迅故居、中国科学技术馆、青龙桥人字铁路、798艺术区。 推荐词:(结合个人体验和《文化生活》知识,阐述推荐地点的文化价值,100字左右) 答案 所选地点与主题相符,能将个人生活中的文化体验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价值,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情景理交融。 知识角度:中华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等。 等级 等级描述 第一等级 能将个人生活中的文化体验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准确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所选地点的文化价值,情景理交融 第二等级 能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个人文化体验,较为准确地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所选地点的文化价值,但不够具体充分 第三等级 应答与试题无关;重复试题内容;没有应答 解析 本题从学生生活出发,把生活体验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亲切自然,同时考查学生的素养。所选地点应与主题相符,如果主题选择“灿烂文明”,地点可选国家博物馆、长城等;如果主题选择“魅力创新”,地点可选798艺术区、中国科学技术馆等。在选主题和地点时,一定要考虑到《文化生活》的知识,考虑到选择之后文化价值的表述。 【三年模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9届云南昆明摸底调研,16)骨笛是笛子的一种,其中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距今约8 000年。上海民族乐团在伦敦、巴黎等8座城市上演音乐会版《海上生民乐》,用骨笛奏响了天籁之音,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最美音符,受到了国外观众的喜爱。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③骨笛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2.(2019届广东七校第一次联考,19)下面图片表示的是文化、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合理的是( ) 答案 D 3.(2019届河北保定、邯郸摸底联考,18)2018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成果发布会指出,中华文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广泛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源自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黄牛和绵羊等家畜的饲养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逐步融入中华文明之中,并改造生发出崭新的面貌。这充分说明( ) ①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4.(2019届河北唐山摸底联考,20)习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把伟大民族精神具体阐述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四种精神。下列古语的含义与之对应恰当的是( )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创造精神 B.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奋斗精神 C.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梦想精神 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团结精神 答案 B 5.(2019届江西重点中学月考,19)在血雨腥风、内忧外患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换取了国家新生。他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然而,近期一些人,或是主观臆断,或是恶意调侃,甚至虚构荒唐情节,把恶搞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为能事,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下列评论正确的有( ) ①抹黑英雄就是抹黑历史,崇尚英雄就有民族未来 ②玷污英雄人物光辉形象,缺失良知超越道德底线 ③论证质疑能够明辨是非,网络表达也须充分尊重 ④先烈壮举熔铸精神丰碑,中华民族精神岂容亵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6.(2019届广东湛江调研考试,9)《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说明( ) ①爱国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②损害国家尊严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④传承英烈精神有了更加强大的法治保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7.(2018河南中原名校第四次质量考评,21)中国载籍极博,浩如烟海,仅记载南海的就汗牛充栋。南宋中期的地理总志《舆地纪胜》中述:“吉阳(吉阳军)……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上下渺茫,千里一色。”“吉阳军”即今海南三亚,“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在其东,指南海诸岛。这是称南海诸岛为“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的最早地名,至今已有近千年之久。这段文字让我们意识到( ) 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③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④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8.(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考,19)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创作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大型演出,譬如云南的《云南映象》、广西的《印象·刘三姐》、陕西的《长恨歌》、浙江的《宋城千古情》、四川的《藏谜》、山西的《又见平遥》、内蒙古的《千古马颂》。这些演出( ) ①反映了中华民族文明的程度 ②能反映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9.(2018山东济南一模,19)近年来,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数百项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富有中国特色的舞狮表演、川剧变脸等让更多的白俄罗斯民众接触到了中国文化;《诗经》吟唱和汉唐乐舞表演将“中国风”吹至柬埔寨;傣、景颇、彝、佤、藏、阿昌等少数民族音乐跃动塞尔维亚。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①具有其他民族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借鉴吸收国外文化一切有益成果 ④博大精深,具有独特标识和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10.(2018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21)2017年9月4日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9次会晤文艺晚会在厦门闽南大戏院拉开帷幕。演出以大海为主线,围绕“扬帆未来”的主题,分为《海·风》《海·天》《海·韵》《海·潮》《海·梦》五部分。《海·天》通过钢琴与小提琴对话,演绎中国名曲《大海啊,故乡》,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背景呈现的是中国大雁塔,埃及金字塔,巴西面包山,几内亚独立纪念碑,俄罗斯夏宫,墨西哥玛雅文明遗址,印度拉克什米维拉宫,塔吉克斯坦索莫尼雕像,南非自由公园,泰国大皇宫,中国天坛。由此可见 ( ) ①不同民族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中华文化能够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③金砖国家对中华文化有强烈归属感 ④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11.(2018湖南长望浏宁调研考试,8)“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对这一充满中国智慧的理念和倡议,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它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 ②它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提供了物质和思想资源 ③它产生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之中 ④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12.(2017山西名校联考,20)2016年8月16日,中国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取名“墨子号”。《墨经》中“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描述的就是墨子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对光的直线传播进行了科学解释。量子卫星以他的名字命名,是对他的致敬,也是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致敬。这折射出我国的科学技术( )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③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④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019届广东百校联考,40)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8年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 20世纪20年代起,“古史辨派”以现代方法重新梳理了古文献和史书,对于古书记载上古史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学术界一直深信不疑的五千年文明体系产生动摇,国外学者甚至提出“中国文化西来说”。2001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启动,经过长期考古调查和发掘实例,提出了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突出特征,为中华文明5 000年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上非常重要的空白;揭示了各地方文明在彼此竞争、相互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又相互交流借鉴,逐渐显现出“一体化”趋势,从中孕育出共同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远因和源头,同时还发现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源自中亚地区,但在勤劳智慧的先民手中发扬光大,发展成日后独一无二、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原因。(12分) 答案 ①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或答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亦可)各地方文明在相互交流、借鉴中,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4分)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分)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或答出“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亦可)我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能够和睦相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4分)(考生如答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具有无穷的创造力”等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2分) 14.(2019届安徽合肥调研检测,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年筚路蓝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涵育文明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中华古籍文献历时三千多年,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古籍既是中华文明厚重记忆的载体,又是继承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从2007年到2017年这十年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先后组织实施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等多个古籍整理项目。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对珍贵典籍进行通俗阐述和大众导读。让沉睡千年的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为当代中国的文化传承提供有力支撑。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理由。(10分) (2)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4分) 答案 (1)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3分)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加强中华古籍保护,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3分)③加强古籍保护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4分) (2)要求所提建议既是学校可以开展的,也是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例如:举办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竞赛、诗歌朗诵会、诗词接龙;召开有关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举办辩论赛、读书活动;等。(4分) 15.(2018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40)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2017年秋季,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义务教育(以下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在全国投入使用。 材料 “部编本”语文教材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材格外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文选文数量明显增加且体裁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文论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古诗词中有洋溢爱国热情的《过零丁洋》、歌颂慈母之爱的《游子吟》、表达珍爱劳动之情的《悯农》等;文言文中有儒家经典《<论语>十二章》,有《愚公移山》;等。还增设了楹联、成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同时,教材收录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为人民服务》《朱德的扁担》,还选取来自不同国家的名家名篇,如高尔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等。 “部编本”语文教材是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重要教育载体,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答案 ①“部编本”语文教材增加古诗文数量、丰富古诗文体裁,筛选能够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经典古诗文。(2分)让青少年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2分)②“部编本”语文教材通过收录大量中外革命传统经典篇目,(1分)激发青少年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植入红色基因。(2分)③“部编本”语文教材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青少年提供精神指引,引导青少年学生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5分) 16.(2018湖南衡阳二模,40)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7年6月21日,大型民族舞剧《大禹》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精彩上演。该剧深刻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以大禹治水为主线,结合当今时代特点,运用灵动的舞蹈动作、经典的音乐背景、新颖的舞美设计,生动塑造了为民担当、无私奉献的大禹形象,立体呈现了大禹波澜壮阔的治水场景、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舞剧《大禹》将淮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花鼓灯融入其中,在多个舞段中加入花鼓灯动作元素和音乐元素,浓郁的地域风格为这个历史题材的舞剧增添了厚重的写实色彩,也拉近了观众与历史文化的距离,令观众印象深刻。这台舞剧艺术创造力、感染力、穿透力很强,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成功实践,是一部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民族舞剧《大禹》是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的理由。(14分) 答案 ①舞剧呈现了大禹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和公而忘私、拯救黎民百姓的英雄气概,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的民族性。(3分)②舞剧《大禹》将淮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花鼓灯融入其中,在多个舞段中加入花鼓灯动作元素和音乐元素,浓郁的地域风格为这个历史题材的舞剧增添了厚重的写实色彩,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及博大精深的魅力。(3分)③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这台舞剧深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4分)④舞剧《大禹》呈现了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