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讲义: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建知识体系] [明学习目标] 1.把握1对关系——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2.区分2个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表现 3.掌握3条途径——文化传播的三条途径 4.理解3个意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意义 [备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关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通过学习,能够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3.公共参与——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含义和表现 (1)含义: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表现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 地位 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意义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态度 挖掘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 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1)必要性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1)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任务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二、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一、判断题 1.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提示: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提示:对其他民族文化要尊重,但不一定要认同。 3.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坚持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提示: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等于各种文化一律平等。 二、选择题 4.“不游鼓浪屿,枉费厦门行。”在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鼓浪屿毫无悬念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强世界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工作( ) A.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C.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D.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解析:选B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项错误;加强世界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工作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这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B项正确;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C项错误;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D项错误。 5.(2019·日照期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告诉我们(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需要兼收并蓄 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②错误;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③排除;①④正确,入选。 6.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中法建交50多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中法文化交流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①中“达到了相互融合”不符合题意。中法两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排除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③是中法文化交流能促进各自文化繁荣的原因。 本框题主要结合展现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考查对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侧重于结合具体材料考查为什么和怎么办之类的问题,难度中等偏上。 文化的多样性 [例1] (2014·浙江高考)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体现了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多样性;之所以要保护好这些古村落,是因为这些古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它们具有重要意义,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与事实不符;④错在“全盘继承”上。 [答案] B [例2] (2014·福建高考)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解析]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认为应淘汰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是错误的,所以B、D两项不选;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A项中“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说法错误;通过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感知民族文化的成就,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感,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重点关注: 对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常见的考法是提供中外典型的文化素材,尤其是各国的文化遗产和民族节日,设置选择题进行考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在高考中偶尔涉及,一般与文化交流、文化包容性等知识相结合,考查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学通学透] 图解文化的多样性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例3] (2017·全国卷Ⅱ)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中俄两国红色文化各具特色,但又深受彼此喜爱,说明两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既存在着共性又有各自特色,③入选;红色旅游能够发展说明这一项目符合消费者的需求,②入选;①④说法错误。 [答案] C [例4] (2017·全国卷Ⅲ)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80 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说明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说明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①②正确;通过交流,人们可以理解而非确定革命文化的内涵,③错误;大众传媒因其自身的优势在传播与展示革命文化的价值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但并不能说通过大众传媒传播革命文化才有价值,④错误。 [答案] A [学通学透] 重点关注:对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最常见的考法是提供某个国家或民族的独特的文化,或强调其特色、个性,或强调该文化被他国认可、接受或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设置选择题或非选择题进行考查。 深化理解文化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 世界性 民族性 表现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原因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辩证 关系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 错误 倾向 ①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看不到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只看到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而看不到存在的差异 1.2018年1月8日,故宫博物院与卡地亚共同推出纪录片《唤醒时间的技艺》。该片纪录了故宫博物院与卡地亚的钟表保护修复专家携手修复六件故宫院藏钟表文物的合作历程,是双方共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里程碑的重要见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①不选;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重视文化遗产保护,②正确;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因而要重视文化遗产保护,③正确;“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观点错误,④不选。 2.(2019·大连二模) 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是美国图书文化流行的风向标,来自中国的《孙子兵法》常年位居科学类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几位,无论是西方军界还是民间,对《孙子兵法》都倾注了相当的热情。《孙子兵法》在美国畅销表明( ) ①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渐趋融合 ②中华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中华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代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渐趋融合”说法错误,①排除;《孙子兵法》在美国畅销表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利益,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③符合题意;“中华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代表”说法错误,④排除。 3.(2019·黄山一模)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引用中国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强调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中( ) ①要兼收并蓄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形式 ②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要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 ④要发挥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主导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非一切形式,①错误;开放包容就是要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②③符合题意;“发挥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主导作用”说法错误,应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排除。 热点材料 有着“海上花园”之称的厦门,①在海纳百川的海洋文化滋养下,日益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称为“音乐活化石”的南音百转千回,婉转柔美,丝丝入扣地谱写着闽南新韵;厦门大学,俄罗斯文学家莱蒙托夫与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塑像静静相望;鼓浪屿,约千栋风情各异的建筑让这座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的小岛熠熠生辉……闽南文化、侨乡风情、异国情调,厦门的多元气质让人流连忘返。②随着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的成功举办,厦门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中又融入了闪耀的金砖颜色。③众多生动美好的人文故事在厦门谱写,传遍金砖国家的大街小巷,传向世界。 [信息获取] ①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②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可看出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热点训练] 1.有着“海上花园”之称的厦门,在海纳百川的海洋文化滋养下,日益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称为“音乐活化石” 的南音百转千回,婉转柔美,丝丝入扣地谱写着闽南新韵,通过金砖国家文化节走向世界。中华音乐走向世界折射出( ) ①文化具有多元性,需博采众长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④世界各国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趋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①在材料中未体现;④中“趋同”说法错误;中华音乐走向世界折射出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2.下列感受中,对文化的多样性持有正确态度的是( ) A.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互相补充的过程 B.文明间有“特性”,更有着“共性”,我们应增进理解,追求统一 C.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传承和弘扬 D.文化交流需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解析:选D A项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看法,不是对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排除;B项中“追求统一”的观点错误;C项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不是对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排除;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3.随着金砖国家会议的召开,众多生动美好的人文故事在厦门谱写,传遍金砖国家的大街小巷,传向世界。这种坚持“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行为旨在( ) ①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加强传统文化对外进行渗透,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与繁荣 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②④错误,不符合坚持“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行为宗旨;坚持“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旨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时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与繁荣,①③正确,入选。 一、选择题 1.“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在中国,朗月秋风,春祭冬藏,天人合一,家国相望,万千心事都有传统节日与你相随。节日,其实就是属于文化、属于亲情的重要提醒。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 ①表达着中国人的情感与信仰,与中国人的精神联系紧密而强烈 ②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在数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的不变的生活传统 ③可以丰富传统节俗活动,增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节俗内涵 ④庆祝时需要尽力追求新潮,更多借助现代传媒表达节日祝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在中国,朗月秋风,春祭冬藏,天人合一,家国相望,万千心事都有传统节日与你相随”表明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可以丰富传统节俗活动,增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节俗内涵,表达着中国人的情感与信仰,与中国人的精神联系紧密而强烈,①③正确;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②中“不变的”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借助现代传媒表达节日祝福的内容,且庆祝传统节日不是一定要追求新潮,④中“需要尽力追求新潮”说法错误,排除。 2.2018年7月10日,“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焦家遗址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海岱地区年代最早的城址。专家介绍,在遗址区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的城墙和壕沟遗存,城墙的年代不会晚于大汶口文化晚期。焦家遗址( ) ①对于研究海岱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②是海岱文明形成与发展的标志 ③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④对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具有深刻的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焦家遗址属于文化遗产,而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故①③正确;②错误,焦家遗址不是海岱文明形成与发展的标志;④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未涉及焦家遗址对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 3.与“上海精神”相通的“和合”理念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这告诉我们( ) A.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C.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常新的 D.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解析:选A “和合”理念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故A项符合题意;B项错误,中国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并不都是优秀文化;C项错误,传统文化能够做到因时而变,其具体内涵才会增添新的内容;D项与题意不符,题干并未涉及文化创新。 4.(2019·烟台诊断)2018年,中国文化部“欢乐春节”活动以春节庙会、非遗互动、校园联欢、美食品鉴等20多个类别的项目,给世界人民,包括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送去了中国新年的问候。如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一场关于狗年文化的“欢乐春节”讲座吸引了上百位市民,让当地民众不仅了解了中国生肖文化,也对象征财富、除灾、和平的狗年充满期待。欢乐春节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说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③不同民族文化应该在相互交流中走向统一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 欢乐春节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欢乐春节”活动给世界人民送去了中国新年的问候,营造了了解中国生肖文化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从而对象征财富、除灾、和平的狗年充满了期待,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求同存异,②不符合题意;不同民族文化应该在相互交流中求同存异,保持民族特色,③错误。 5.“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这一观点告诉我们要( ) ①承认民族文化的统一性 ②主张消除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③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④主张加强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D 材料强调的是对待世界文化差异性的正确态度,①与材料主旨不符;②中“消除”表述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6.如图漫画《不能让中国的新生代都姓“西”!》,从文化角度看,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我们首先要培养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我们要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解析:选C 漫画《不能让中国的新生代都姓“西”!》启示我们要培养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保持本民族文化的民族特性,C项正确;漫画未体现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内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二、非选择题 7.中国和欧盟都主张文化多样性,提倡文明对话,中欧文化关系正朝着全面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中欧文化交流取得丰硕成果,签署了中欧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互办文化年,我国政府文化代表团和欧盟文化代表团频繁互访。同时,中欧文化艺术界之间的交流活动也日趋活跃,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回答,在当今世界大变革大调整过程中,中欧之间为什么要在文化上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尊重文化多样性? 解析: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在当今世界大变革大调整过程中,中欧之间为什么要在文化上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尊重文化多样性,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调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来回答:具体可从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重要性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答案: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基础。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的民族文化构成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异彩纷呈。中欧文化求同存异、相互借鉴,有利于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文化上求同存异、相互借鉴,便于取长补短,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中欧之间只有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才能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⑤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中欧各国才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一、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1.文化传播的途径 (1)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2)其他途径: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 “一带一路”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一条经济贸易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之路,它用文化将历史与现在、中国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减少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从而为沿线各国长期的合作与繁荣打下坚实基础。 2.文化传播的手段 (1)发展阶段 传媒大体出现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形态。 (2)大众传媒 ①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术的推广为标志的。 ②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3)大众传媒的特点、优点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从概念上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二、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意义 (1)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2)促进外域优秀文化的传入和中华文化的发展。 (3)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2.要求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一、判断题 1.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提示: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会消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大众传媒的发展促使旧的传媒消失。(×) 提示: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3.互联网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提示: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二、选择题 4.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已在境外10多家媒体播出,覆盖海外收视人群约3亿,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需要( ) ①依托商业贸易,在商贸活动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②发展国际教育,通过国家互派留学生传播中华文化 ③创作文化精品,让国外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认可中华文化 ④尊重文化差异,坚持把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放在首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B 在商贸活动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不是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的措施,①不选;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需要发展国际教育,通过国家互派留学生传播中华文化,②正确;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需要创作文化精品,让国外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认可中华文化,③正确;“把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放在首位”观点错误,④不选。 5.B市将网络直播与传统戏曲结合,使年轻一代足不出户即可体味国粹之美、非遗之妙、民乐之雅。优秀传统文化借助网络直播平台“圈粉”年轻一代,说明了( ) A.大众传媒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 B.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文化创新要立足优秀的传统文化 D.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解析:选A 优秀传统文化借助网络直播平台“圈粉”年轻一代,说明了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6.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要求我们( ) ①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 ②在中外人文交流中,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④努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加强对外文化渗透能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 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求我们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①正确;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是吸收借鉴优秀外来文化的态度,不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态度,② 不选;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华文化魅力,③正确;“加强对外文化渗透”说法错误,④不选。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例1] (2018·全国卷Ⅰ)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中国话语在海外认知度提高,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又包括新兴词汇、新时代政治词汇,这说明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②错误,③正确;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话语在海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④正确;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其本身的内容,而不只是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①错误。 [答案] D [例2] (2014·全国卷Ⅱ)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从“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看出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①符合题意;《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与大众传媒的作用密不可分,③符合题意;②说法明显错误;④中的“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表述错误,应该是丰富了中华餐饮文化的表现形式,扩大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影响力。 [答案] B [例3] (2017·全国卷Ⅲ·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 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为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中国高铁“走出去”是商业贸易,其过程也会伴随着人员交往,因此可从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既有利于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又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等角度分析;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这一做法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答案] 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学通学透] 重点关注:本考点常见的考法是以一定的文化传播的实践活动为背景,通过选择题形式考查对几种文化传播的途径的区分判断;以新媒体的发展为背景,考查大众传媒的特点和作用。在非选择题中常与文化交流、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等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1.正确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途径 手段 区 别 内涵 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 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 侧重点 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 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具体形式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 大体出现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形态 联系 文化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传播,实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如图: 2.回答“中外文化交流意义”的思考角度 前提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般 意义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对中国 的意义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②有利于中华文化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对世界 的意义 ①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国家间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政治上相互理解 1.(2019·合肥质检)在一项由“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参与的评选中,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曾以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世界进步的中国,正再次以科技创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发展理念。“新四大发明”向外传播,体现了(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③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③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④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题目中,“新四大发明”向外传播,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①②符合题意。 2.(2019·大庆质检)在国家旅游局指导下,由江西省、北京市等24个省市旅发委(旅游局)共同发起的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在南昌市成立。联盟将通过推进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等措施达到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的目的。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能促进经济发展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使红色旅游得以发展 ③发展红色旅游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④红色旅游也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能促进经济发展,红色旅游也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①④符合题意;本题并未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排除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③错误。 3.(2019·汕头二模)自2018年1月起,上海小学数学教材将现身英国课堂。近年来,中华文化教材输出、孔子学院以及诸多高校海外分校的建立,体现了我国文化从“拿来主义”到对外输出的转变。这一转变直接为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的有益经验是( ) A.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进行文化创新建设 B.要努力推动世界各国吸收优秀的中华文化 C.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要在文化交流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解析:选D 我国文化交流的转变,直接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的有益经验是要在文化交流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走出去”,而不是“引进来”,A、B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项错误。 热点材料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多数国外民众认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形象,乐于和中国人交往,仍有不少民众对中国知之甚少,甚至误读、误解。2018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①要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创新宣传理念、创新运行机制,汇聚更多资源力量,有效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 习近平强调,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②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③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信息获取] ①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 ②重要性是彰显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③意义是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热点训练] 1 .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 A.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解析:选A “讲真实的中国故事”是由于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特殊性,“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是要重视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A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中华文化在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表现出的包容性,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排除C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指的是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2.电视节目《中国茶时间》在德国热播。该节目从德国观众身边的中国元素入手,发掘中国文化的亮点,从而更新了观众对中国形象刻板的认知。这体现了( ) 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能增强文化认同感 C.文化传播能加深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理解 D.大众传媒能消除不同民族文化间的隔阂 解析:选C 电视节目《中国茶时间》从德国观众身边的中国元素入手,发掘中国文化的亮点,从而更新了观众对中国形象刻板的认知,这体现了文化传播能加深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理解,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B两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D项中“消除不同民族文化间的隔阂”观点错误。 3.结合材料,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意义。 解析:本题题型属于意义类题目,要求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意义。可结合材料,从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方面作答。 答案:①有利于彰显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②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③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热点材料二 2018年8月13日,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①中国的都江堰、灵渠、姜席堰和长渠4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国际灌排委员会主席赖因德斯在会上为所有4个申报成功的中国灌溉工程颁奖。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专业型世界遗产,由国际灌排委员会于2014年设立,②目的是保护、挖掘和推广具有历史价值的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 ,每年申报评选公布一批。目前,③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已达17处,是拥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灌溉效益最突出、分布范围最广泛的国家。 [信息获取] ①意义是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②体现了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释放蕴藏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和精神,共同守护文化遗产这份人类的文化财富; ③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整体性、实用性的特点。 [热点训练] 4.2018年8月13日,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中国的都江堰、灵渠、姜席堰和长渠4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申遗成功有助于( ) ①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挖掘世界遗产的经济价值这一文化继承的核心 ③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④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申遗成功有助于挖掘世界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②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5.目前,我国已有郑国渠等17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遴选标准比较严格,建筑年代必须在100年以上,在工程设计、建筑技术等方面领先于时代。保护好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 ①可以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 ②有助于了解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③能够展现世界文化的独特魅力 ④有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 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①错误;材料强调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③不符合题意;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6.被列入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都江堰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水旱无常的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水利工程( ) ①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的特点 ②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④彰显了我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C 我国的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③错误;④不符合事实;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 1.(2019·吉林调研)主题为“带传千古情,路聚一家人”的2017中外文化交流节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圆满落幕。本次中外文化交流节中,留学生们带来了各具特色的美食、表演与展示,中国学生们也带来了歌舞、太极、汉服、书法等的展示,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碰撞,为大家带来一场文化与交流的盛宴。这体现了( ) ①留学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碰撞,为大家带来一场文化与交流的盛宴”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往返开行2 490列,同比增长近七成。中欧班列所到之处,便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交融之地。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中华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欧班列在连通了中国与欧洲各国的物产,在方便欧亚大陆人民互通有无的同时,架起了世界人民友谊桥梁。中欧班列的开通说明( )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融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②错误,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在题目中没有体现。中欧班列在连通了中国与欧洲各国的物产,在方便欧亚大陆人民互通有无的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中华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表明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①③入选。 3.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向师长请教;如今,上网看看、去百度搜索则是很多小孩子的自觉选择。这佐证了( ) ①互联网具有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功能 ②互联网能够自觉地传道、授业和解惑 ③大众传媒能够促进文化传播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推动文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材料表明互联网汇集了来自古今中外的信息,具有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功能,人们借助上网工具可以自主学习和分享文化信息,①符合题意;材料表明人们通过大众传媒强大的文化传播功能,方便地选择、交流和传递信息,③符合题意;互联网本身只是传递知识的载体,不能自觉地教育大众,②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发展,④不符合题意。 4.2018年10月18日至28日,有着1 300年历史的东方水乡——浙江嘉兴桐乡市乌镇,举办了第六届乌镇戏剧节。为期11天的戏剧节中,来自5大洲、17个国家和地区的29部特邀剧目,共计109场演出在这里上演;1 800余场古镇嘉年华诠释了没有围墙的全民狂欢;15场论坛、12场朗读会,构建出戏剧理论和教育的生态。乌镇戏剧节的举办( ) ①促进了中外戏剧文化的融合 ②说明戏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提升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说明加强交流是促进戏剧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来自5大洲、17个国家和地区的29部特邀剧目,共计109场演出在这里上演;1 800余场古镇嘉年华诠释了没有围墙的全民狂欢”,表明戏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乌镇戏剧节的举办促进了中外戏剧文化的融合,故①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戏剧节的举办与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无关;④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促进戏剧发展的根本途径。 5.原创民族舞剧《粉墨春秋》在布鲁塞尔上演。该剧通过3个年轻人在梨园“喜顺班”学戏的经历,将京剧唱念做打的技艺、杂技和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欧洲观众和旅居海外的华人献上一场视觉盛宴。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促进中欧文化的交流与共享 ②世界各国认同中华传统文化 ③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相互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促进中欧文化的交流与共享,①正确;举办这一活动不代表世界各国认同中华传统文化,②错误;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正确;举办这一活动并不能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相互融合,④错误。 6.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观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该专题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故事。专题片的热播( ) ①源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②得益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日益多样 ③ 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传播与创新④显示出大众传媒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①表述错误,应是源于实践。②不符合题意,专题片之所以热播在于它紧紧围绕新的实践内容,没有提到文化传播的途径日益多样。③符合题意,专题片的热播体现了其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传播与创新。④符合题意,专题片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观看热潮和强烈共鸣,体现了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在吸引全球目光的同时,也让世界共享中国倡议的智慧成果。五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而是在“共商、共建、共享”基础上的双边或多边的经济合作;不是中国争夺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地缘优势的措施,而是开放包容、面向全球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世界经济早日走出低增长格局提供了现实的方案,得到了全球范围的积极响应。 为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办。文创活动、短视频展示、VR(虚拟现实)体验、AR(增强现实)体验等新技术把最美的中国展示给世界。上海剪纸、水版水印、嘉定竹刻、上海灯彩这些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进博会增添了一抹文化亮彩。欢快的民族表演,丰富的特色美食,鲜明的国家文化标识,走进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令人目不暇接的国家展馆,全方位演绎当地风土人情……千姿百态的各国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在充满文化底蕴和现代魅力的上海碰撞交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通过进博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 解析:首先,明确本题考查的范围是《文化生活》。其次,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我国在进博会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做法:用新技术(比如短视频展示等)把最美的中国展示给世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这一文化传播手段);展示上海剪纸、水版水印、嘉定竹刻、上海灯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等。把所获得的这些重要信息点与课本上的知识点一一对应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①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这一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②积极展示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借助进博会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让其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④通过进博会,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增进相互了解,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核心素养培优](对应学生用书P150) 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架设增进友谊桥梁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今天,中国将继续通过文化交流互鉴,为中外人民友谊架起新桥梁,为人文交流合作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情境一 2018年7月10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①中阿合作论坛秉持和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中阿文明交往互鉴,汲取对方智慧的宽阔平台。14年来,中阿合作论坛已成为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②在深化双方关系、增强政治互信方面成效显著。③中阿合作论坛为双方在能源、经贸、基础设施、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情境二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文化符号之一。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小旺、陈正雷等人多年致力于太极拳的实证研究,最终创新出新式的陈氏太极拳,①成功创办了“陈家沟太极馆”培训机构,②其著作和系列教学视频,广泛发行。③如今,陈氏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风靡世界的健康运动,成为连接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纽带,更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重要载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