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学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学考)

诸暨中学2019学年高二期中考试思想政治学考试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正确,错误的请在括号内填错误)‎ ‎1.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此题说法错误。‎ ‎2.中国科技在古代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现在又涌现出许多重大科技成果,这充分表明了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中国科技在古代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现在又涌现出许多重大科技成果,都充分表明了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故题目表述是正确的。‎ ‎3.在生活中仍然存在“重男轻女”等落后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在生活中仍然存在“重男轻女”等落后文化,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对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故题中观点错误。‎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故题中观点正确。‎ ‎5.科学家的研究活动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 ‎【答案】错误 ‎【解析】‎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题中观点错误。‎ ‎6.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答案】错误 ‎【解析】‎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故本题判断错误。‎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 ‎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7.“流水不腐”说明了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流水不腐”说明了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题中观点错误。‎ ‎【点睛】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 ‎8.意识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故题中观点正确。‎ ‎9.觉醒之意识,铸就无悔之青春。这作证了意识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觉醒之意识,铸就无悔之青春。这佐证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对改造客观具有指导作用。实践而不是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故题中观点错误。‎ ‎10.“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这一经典电影台词的合理性在于它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这一经典电影台词的合理性在于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故题中观点正确。‎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锦绣江苏人文荟萃,中原、江淮、金陵、吴文化碰撞融合,衍生出灿若繁星的地方特色文化。这说明中华文化 A.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 薪火相传,全面承袭 C.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 相互交融,日渐趋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锦绣江苏人文荟萃,中原、江淮、金陵、吴文化碰撞融合,衍生出灿若繁星的地方特色文化,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符合题意。‎ B:薪火相传在材料中未体现,并且“全面承袭”的说法错误,排除B。‎ C: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 D:D中的“日渐趋同”的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爱国主义作出重要论述,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下列对于爱国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维系华夏大地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 ‎ ‎②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③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 ‎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①④符合题意。‎ ‎②: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力与科技力,②错误。‎ ‎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3.时下,某些电视节目为博取收视率编造情节,制造噱头,成为“炫富”“拜金”等思想和言论传播的渠道,之所以出现此类文化现象,是因为(  )‎ A. 文化市场具有盲目性 B. 大众传媒具有公开性 C. 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 D. 古今中外文化相互激荡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目中,时下,某些电视节目为博取收视率编造情节,制造噱头,成为“炫富”“拜金”等思想和言论传播的渠道,之所以出现此类文化现象,是因为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故C选项入选。A、B选项表述错误,排除。D选项与题意无关。‎ ‎14.作家周小平的作品《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洋溢着浓浓的爱国心、民族情,体现了当代青年人的责任、担当,点击量高达几千万次。《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受欢迎是因为它 ‎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 ‎②以现代传媒手段改变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③弘扬了主旋律,坚决抵制所有西方思想的冲击 ‎ ‎④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④:作家周小平的作品《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洋溢着浓浓的爱国心、民族情,体现了当代青年人的责任、担当,点击量高达几千万次,它受欢迎是因为它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①④符合题意。‎ ‎②:现代传媒手段并不能改变中华文化的内涵,②错误。‎ ‎③:③中“坚决抵制所有西方思想的冲击”的说法错误,错在“所有”。‎ 故本题选A。‎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下列有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C. 立足中华传统文化 D. 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ABD表述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立足当代中国现实,而不是立足中华传统文化,C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6.中国邮政发行的《诗经》特种邮票运用许多新技术手段:扫描邮票边饰二维码,可欣赏《诗经》全文诵读音频;借助天猫精灵APP,可实现虚拟参观展厅、聆听专业解说等功能。这体现了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 ‎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 ‎④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中国邮政发行的《诗经》特种邮票运用许多新技术手段:扫描邮票边饰二维码,可欣赏《诗经》全文诵读音频;借助天猫精灵APP,可实现虚拟参观展厅、聆听专业解说等功能。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③④。‎ 故本题选A。‎ ‎【点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种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17.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 ‎①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②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③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 ‎④推动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①③符合题意。‎ ‎②: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不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措施,排除②。‎ ‎④:应是推动指导思想“一元化”而不是多元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8.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 ‎②作为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④渗透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中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①③符合题意。‎ ‎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②错误。‎ ‎④: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中属于文化霸权主义,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9.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需要 ‎①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②继承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道德 ‎③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 ‎④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④: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需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继承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而不是传统道德,②错误。‎ 故本题选B。‎ ‎20.“苦中作乐”是中国人的一种幸福哲学。正是这种哲学,使中国人能够乐观地看待苦难,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灾难中前行。这表明 A.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 只要拥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就能成为哲学家 C.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D. 哲学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C:“苦中作乐”这种中国人的幸福哲学,使中国人能够乐观地看待苦难,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灾难中前行,这表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符合题意。‎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哲学不一定是科学,A错误。‎ B:“只要拥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就能成为哲学家”的说法太绝对,B错误。‎ D:哲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决定力量,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A、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②表现不同。世界观是怎么去“想”,是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怎么去“做”,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B、联系: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② 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1.“没有景物,何来情感”与“没有情感,何来景物”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是 A. 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B.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 C. 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D.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B:“没有景物,何来情感”与“没有情感,何来景物”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B符合题意。‎ ACD: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在材料中都未涉及,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 故本题选B。‎ ‎22.下列句子与“存在就是被感知”所体现的哲理最接近的是 A. 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B. 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C.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D. 心外无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D:“存在就是被感知”从哲学角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外无物”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符合题意。‎ AC:“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和“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属于唯物主义观点,AC不符合题意。‎ B:“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2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 ‎②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 ‎ ‎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 ‎④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因而整个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②③正确;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 ‎24.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①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 ‎②规律是客观的,人无法认识规律 ‎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 ‎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古诗“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从哲学角度体现了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表明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①③符合题意。‎ ‎②: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②错误。‎ ‎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5.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已渐渐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且不断更新换代。关于人工智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②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 ‎③集合了人类智慧与电脑优势 ‎ ‎④具有独立的意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集合了人类智慧与电脑优势,②③说法正确。‎ ‎①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没有意识,①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 1、人工智能的本质 ‎ 人工智能是相对于人的智能而言的。正是由于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所以根据控制论理论,运用功能模拟的方法,制造电脑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动机械化,叫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是人的智能的物化。尽管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人脑的某些活动,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人脑的功能,但人工智能不会成为人类智能而取代人的意识。‎ ‎ 2、人工智能与人类思维的本质区别 人工智能是思维模拟,并非人的思维本身,决不能把“机器思维”和人脑思维等同起来,认为它可以超过人脑思维是没有根据的。‎ ‎ (1)人工智能是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人的智能主要是生理的和心理的过程。 ‎ ‎(2)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人类智慧具有社会性。‎ ‎ (3)人工智能没有人类意识特有的能动性和创造能力。人类思维则主动提出新的问题,进行发明创造。 ‎ ‎(4)电脑可以代替甚至超过人类的部分思维能力,但它同人脑相比,局部超出,整体不及。智能机器是人类意识的物化,它的产生和发展,既依赖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又必须以人类意识对于自身的认识为前提。因此,从总体上说;人工智能不能超过人类智慧。‎ ‎26.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 A. 目的性 B. 客观性 C. 直接现实性 D. 主动创造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D: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D符合题意。‎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 ‎ 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活动不具有客观性,B错误。 ‎ C:实践而不是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C错误。‎ 故本题选D。‎ ‎27.下列有关实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B. 人为主体的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C. 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 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A说法错误。‎ B:人为主体的活动既有实践活动也有认识活动,不都是实践活动,B说法错误。‎ C: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说法正确。‎ D:实践具有能动性,不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8.曾经有一些地方主张把狼赶尽杀绝,但由于狼群消失,某些动物种群迅速繁衍,导致生态失衡。现在,人们对狼有了新的认识,有些地方开始“引狼入室”,以求保持生态平衡。这说明 A. 不同认识主体的共识才是真理性认识 B. 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B:材料中人们为保持生态平衡,对狼有了新的认识,说明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符合题意。‎ A: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同认识主体的共识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A说法错误。‎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说法错误。‎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标准之一,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29.发生在40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常说,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越辩越明。这说明真理是 A. 绝对的,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 B. 相对的,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统一 C. 客观的,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 主观的,辩论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C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真理越辩越明,这说明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所以应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C符合题意。‎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A说法错误。‎ B: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说法错误。‎ D: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不是主观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30.为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慢的问题,某地推出了“就医家”APP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系统。患者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诊前预约挂号.诊中支付获取报告,诊后跟踪服务等,这极大地缩短了患者的排队等待时间,优化了就医流程。材料表明 ‎①人们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 ‎③人们可以根据主观意愿建立新的联系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因人的参与而具有主观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某地推出了“就医家”APP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系统表明人们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故①符合题意;患者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诊前预约挂号。诊中支付获取报告,诊后跟踪服务等,这极大地缩短了患者的排队等待时间,优化了就医流程表明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故②符合题意;③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不能根据主观意愿建立新的联系;④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有人的参与,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本题答案为A。‎ ‎31.下列选项与漫画《盲目加工》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②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③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漫画《盲目加工》从哲学角度反映了作画者在画画时只看到了部分,没有看到整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哲学角度都体现了只看到了部分,没有看到整体。①④符合题意。‎ ‎②:“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强调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与漫画寓意不符,排除②。‎ ‎③:“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从哲学角度体现了旧事物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还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与漫画寓意不符,排除③。‎ 故本题选C。‎ ‎【点睛】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要注意:一要读懂漫画(包括人物、事件、文字、图画等);二要把漫画中的有效信息联系起来,找出主题(注意联系选项);三要将漫画主题思想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的选项。‎ ‎3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 A. 着眼于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 B. 用分析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C.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D.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趋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D: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D符合题意。‎ A: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而不是着眼于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A说法错误。‎ B: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而不是分析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B说法错误。‎ C: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33.2018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分别提出了什么要求?‎ ‎(2)国家如何做到“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答案】(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①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入生活中,引导全体人们自觉践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2018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识记和再现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分别提出了什么要求。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没有难度,考生要根据教材对这一知识的表述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来回答。‎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国家如何做到“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回答国家如何做到“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属于措施类主观题。‎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转化为如何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来回答。‎ ‎【点睛】解答建议、措施类主观题,一是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熟记教材中提到的相关知识;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总结材料中提到的成功做法,找到材料中提到的存在问题,根据问题分别对不同主体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三是主体发散法。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注意多角度思考。‎ ‎34.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不断完善扶贫政策。80年代,通过实行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有力推动了贫困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随着贫困发生率向中西部倾斜,90年代开始实施扶贫攻坚,通过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项目开发来带动扶贫;2000年以来,通过实施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参与式扶贫政策巩固扶贫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5年我国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强调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方式治贫。 ‎ ‎(1)结合材料,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扶贫政策的变化。 ‎ ‎(2)精准扶贫的政策是怎样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 ‎【答案】(1)①由于扶贫工作的复杂性,我国对扶贫政策的调整经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不断完善,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②随着我国扶贫的现实条件的变化,扶贫政策不断创新,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③我国的扶贫政策不断完善,在发展中超越自身,说明认识具有上升性。‎ ‎(2)①精准扶贫的提出坚持从贫困区域环境、贫困农户状况实际出发,并把握当前扶贫工作的规律,体现了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性。②精准扶贫的提出是对我国扶贫工作新的突破,体现了扶贫政策的实施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③精准扶贫主张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方式把治贫,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体现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坚持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共同富裕、扶贫”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材料重要信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详解】(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有: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其次,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我国扶贫政策的变化:80年代实行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90年代开始实施扶贫攻坚、2000年以来通过实施参与式扶贫政策巩固扶贫成果、2015年我国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等,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扶贫政策(体现了认识的变化)。把所获得的这些重要信息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点相对应,运用课本上的语言组织答案即可。‎ ‎(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首先,明确“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点有: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等。其次,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精准扶贫的过程:精准扶贫的提出(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从客观实际出发展,尊重规律);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方式(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等。把这些重要的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点相对应组织答案即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