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政治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 高二下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题题(共60分,每题2分) 1.“胞波感情重,江水溯源长。”2020年1月17日,中缅两国共同启动建交70周年庆祝活动和中缅文化旅游年。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筑牢了两国友好的社会基础。这表明 A.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中华文化应不断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C.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2.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通过《战上海》这本书,能够帮助今天的年轻读者看到、读到、感受到过去真真切切的历史,理解并继承共产党人彻底革命的精神和开天辟地的创新斗志,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表明 ①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能塑造健全的人格 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中国古代传统诗文将“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来表述诗品与人品的关系,认为人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但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下列关于诗品与人品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诗品与人品的背离佐证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②有了好的人品,就能创作出有诗品的优秀作品 ③只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真正提升诗的品格 ④文如其人表明诗品是人品的派生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 2019年6月,中宣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正式出版,随即在全国上下掀起一股学习浪潮。深入学习《纲要》,重在学,应将学习作为一种责任和信念不断常态化,做到常学常新,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种责任和信念是基于 ①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 ②学习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 ③学习是人们实际生活的“第一需要” ④学习《纲要》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东方文化中,人们非常注重社会整体和人们之间的亲情,所以许多企业采用了家族企业的形式,企业管理和经营中更注重发挥团队和亲情的作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多的强调个体的作用,企业管理和经营中更注重发挥制度的作用,喜欢聘请非家族的人来担任CEO。这主要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D.文化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6.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A.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7.2019年欧中青少年音乐艺术节主打节目“一带一路”主题音乐会在比利时赞多霍芬市文化中心挙行。来自比利时和中国的数十名青少年,用古筝、钢琴、萨克斯等东西方乐器同台演奏,为当地民众奉献了一场东西方风格交融的视听盛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在一些村庄内,一面面极具特色、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通俗易懂和生动形象的漫画配上活泼的文字,有的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互助;有的宣传惠农政策,普及法律知识……这些“文化墙” ①是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②改变了文化的传递方式,重视了价值观的引导 ③能够愉悦身心,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④是农村生活场景的再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的“中国园”里有一组石凳,上刻英文方块字书法,内容为朱熹的《观书有感》,英文方块字书法是徐冰设计的形似中文,实为英文的新书写形式,他将中国的书法艺术和英文的字母书写交织,创造出新的文字书法概念。假如要写一篇介绍,下列选项中合适的有 ①述文明史,在中英结合的书写方式中回顾文字发展轨迹 ②品传统味,在书法艺术欣赏中品味中华文化的包容之美 ③观外来风,在探索汉字发展方向的实践中借鉴外来文化 ④结世界缘,在中外文化元素的交织中促进文化交流传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0年3月9日,一堂以“疫情防控”为主题的“现象级”思政大课圈粉无数。四位教授在线“云”开讲,与各层次学校居家学子分享疫情大考的启示。据统计,当天5027.8万人次观看了在线直播,人民网等平台总访问量达1.25亿次。有不少学子表示心头始终萦绕着“此生无悔入华夏”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这堂思政大课的成功 ①取决于形式的新颖、手段的高超 ②展现了教育的意义、文化的力量 ③显示着继承的必要、文化的多样 ④增强了爱国的情感、担当的意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任何虚拟空间,不能代替经典名著。通过阅读才能探求古代经典名著的本源,追溯经典的本真。对于经典名著的知识和内容,我们应该重视熟读、精读、细读、慎思,使之融入心灵、血脉,贯于践行。”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A.古代经典名著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B.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C.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 D.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12.古诗词蕴含百味。“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春天的味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生活的味道;“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家乡的味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妈妈的味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祖国的味道…… 这表明 ①古诗词的魅力在于超脱政治经济而直击人们心灵 ②古诗词由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在生活中共享 ③古诗词集中展示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价值追求 ④古诗词内涵丰富,风格独特,反映人们精神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优势,积极发展视听新媒体,从以前单一的广播媒体发展到今天具有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广播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构成的传播新格局。我国积极发展视听新媒体的意义在于 ①革新文化传播的手段,保证文化的先进性 ②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③提升服务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 ④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素来封闭落后的汉中盆地,如今被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与全国紧密连结在一起,成为一座开放的发展中城市。在修建高铁和高速公路的过程中为避免破坏沿线生态环境,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采用高架桥和穿山隧道相结合的技术,实现了高铁、高速公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西成高铁与高速公路是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②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建没者们的文化创新有力推动了汉中交通条件的快速改善 ④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2019年12月3日,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公布。建国门外交公寓、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前门饭店、故宫博物院延禧宫建筑群等21处北京建筑在评选中入围。建筑遗产的评选涉及纪念建筑、观演建筑、会堂建筑、教科文体建筑、住宅与住区、办公建筑、宾馆建筑、交通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十几种门类,时间跨度百余年。20世纪建筑遗产 ①见证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②是百年中国建筑艺术的智慧结晶 ③体现了我国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 ④体现了中国建筑百年发展的历史成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梁” ①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②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时期在汉江流域兴起的具有自身特征的一种文化。“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是荆楚文化的主要特点。这说明荆楚文化 A.历经沧桑而亘古不变,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B.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性 C.能够因时而变,对中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D.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18.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①是世界各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度认同的表现 ②对国际社会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推动作用 ③能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④有助于丰富汉字的文化内容,推动汉字走向国际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网友们看到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的报道后,纷纷留言:“胖五不哭,终会成功!”“不要放弃,中国航天人,星辰大海是我们的目标,一次失利不能否定我们科技人员的努力,加油!”网友的留言反映了 A.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集中表现 B.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C.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 D.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彰显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之中 20.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一大旧址中重温誓词,在南湖红船旁沉思历史,重申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弘扬“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②为中华民族精神产生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③抵御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渗透影响 ④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把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下列关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以实事求是为核心 ②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时代精神鞭策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③二者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④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2.某知名文学评论家指出,当今许多流行的通俗文学作品本质上就是一种快餐文化,美味却未必有营养,这种快餐式的阅读趋向将给整个社会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这启示 ①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加强文化建设,倡导风格与形式多样化 ③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④净化文化环境,改造抵制落后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红海行动》是一次主旋律题材电影市场化运作的成功尝试,是运用国际化的制作理念和叙事方式对主流价值观的创新表达,在银幕上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是一部展现军队风采、彰显大国担当的影视作品。该电影累计票房突破36亿元。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电影产业可以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真正需要的文化才有生命力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实现电影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和灵魂,铸造着国家和民族的心灵和品格。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下列关于文化自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自信是一国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为文化自信打牢思想根基 ③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充满信心 ④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赣州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自参评全国文明城市以来,该市举全市之力投入“创文”实践,通过全城的文明坚守,打造出一座城市有品味、城市环境美、市民素质高的“全国文明城市”,满足了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参加文明城市的建设是 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重要形式 ②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主要途径 ③人民群众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④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天眼之父”南仁东为了建造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从壮年走到了暮年,执着一生,实现了中国在这个领域“零的突破”;“当代愚公”黄大发无私奉献,坚持36年修通生命之渠,最终带领群众摆脱贫困;县委书记廖俊波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祉。他们立足平凡、追求崇高,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先进人物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要通过培养健全人格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 ③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其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④发挥时代楷模示范作用是培育文明新风的时代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对慈善的认知往往本着达者兼济天下的心态,认为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和少数成功人士的专利。微公益改变了这种局面,它的参与者大多数都是普通的民众,对于善举它强调有无,不追求多少,在新媒体搭建的现代化平台上汇成了巨大的爱心洪流。开展微公益有利于 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②培育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社会风尚 ③提高我国社会公众思想道德素质 ④满足人民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28.第十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评选表彰工作正式启动。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要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可以 ①普及道德规范,弘扬传统道德 ②彰显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③凝聚道德力量,引领社会风尚 ④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29.当今时代,随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已然成为现代国家和政党维护国家权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通过在广大党员干部中通过上党课、警示教育、推广学习“学习强国”APP、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等方式,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维护并增强了党的公信力。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①要认识到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②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③取决于意识形态是否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可以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本遵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目前,湖北省文化系统管理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的基本文化服务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服务人数逐年增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此举目的在于 ①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我国文化市场 ②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③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 ④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中国人的探月工程,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做出了新的贡献。2019年1月14日,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2019年年底前后将发射嫦娥五号。牵引国家基础科学和高科技发展。探月不仅能促进航天技术的发展,还将带动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和基础科学的进步。在我国,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发电机、人工辅助心脏以及矿难救生舱等高科技产品都得益于航天技术的转化。激发和培育民族探索创新精神。有句哲言说,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显然,没有什么比探索举头可见的月球,更能吸引民众去仰望星空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们探月对社会产生的作用。(8分) 32、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逐渐成熟,“互联网+知识”推动知识付费业态迅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知识付费平台上的知识产品。“互联网+知识”让知识变现更加快捷,创新知识传播的渠道和形式,为学习者认知世界提供了多元视角。有利于拉近学习者与传授者的距离,提高学习效率。而付费的形式不仅有利于鼓励知识生产者不断生产和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也给学习者带来付出感和代价感,督促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付费在传统的教育培训与普通免费信息的中间地带催生出一片新生知识的园地。但也有人认为,知识付费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求知者获得了知识,却失去了质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知识付费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8分) 33、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流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现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动力。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中医药发展要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进行说明。(6分) 34、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有一群人,他们却坚定地踏上了离家的路。面对疫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选择逆行,驰援武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医务工作者。大家更愿意叫他们“白衣天使”,口罩、防护服、护目镜代表他们职业的颜色,救死扶伤的风险和付出建构了他们的职业形象。在这群逆行的防疫一线医务工作者中,有的人放弃休假,有的人已退休又重返岗位,有的人已踏上回家之路却毅然返程……他们迎难而上,只为赶赴前线尽自己所能救人治病。 驰援武汉,他们无怨无悔,义不容辞。春节本应是团圆的日子,他们也是平凡的普通人,背后有无数个等待的家庭。职业精神让他们毅然决然选择“我报名”。他们虽是春运大潮的逆行者,却是人们健康的守护者。那一张张印着红色手印的请战书,更像是他们的铮铮誓言,扛起所有人的希望,他们为职业精神增添了新的注脚。在安危面前,他们选择了先人后己。正是因为他们递行的背影,我们才更坚信平安与幸福。 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弘扬“逆行者”精神对于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重要意义。(9分) 35、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致中和”等理念,体现着深刻的生态哲学。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需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仅要大力普及“天人合一”的理念,也要结合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践行“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观。要把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就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9分) 政治答案 1-5 ABABB 6-10 DACDD 11-15 ACDBD 16-20 DDCDB 21-25 DBBBB 26-30 CCAAD 31.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开展探月工程能够激发和培育民族探索创新精神,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进一步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开展探月工程这一科技活动不仅能促进航天技术的发展,还将带动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和基础科学的进步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使航天经济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增长点。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这对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开展探月工程对于展示我国综合实力、增加民族凝聚力,激发和培育民族探索创新精神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⑤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探月工程在科学技术上的创新,将不断推动探月科学实践,为人类利用外星资源开辟新的领域。 32.①经济活动(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知识付费能调动知识生产者创造、传播优质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知识付费推动的教育方式变革,提高了知识获取的效率,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③依托大众传媒为主要手段的知识付费,创新了知识传递、沟通、共享的方式,有效扩大了文化传播的影响力。④知识付费的学习方式,可能削弱学习者的思考能力,给文化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3.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中医药创新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动力。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医药精华是中医药创新的重要根基,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要继承中医药精华,做到“创新不离宗’。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体现时代精神,不断为中医药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坚持“传承不泥古。 34. ①“逆行者”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弘扬“逆行者”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能够凝聚民心,激励斗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②“逆行者”精神彰显了强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逆行者”精神有利于在疫情防控攻坚战中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激励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之情,实践报国之志。 ③“逆行者”精神深刻诠释了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逆行者”精神能够激励全国人民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决心和毅力,主动承担防疫防控的责任。 35.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构建提供了丰富养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相承接(或答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需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吸收其中的合理内容。 ②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还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指导作用,需要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③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也需要发挥教育的作用,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