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6求索真理的历程讲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6求索真理的历程讲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求索真理的历程 ‎【突破点1】‎ 在生活中有些活动看似实践却不是实践,有些活动好像不是实践、实际上却是实践。怎样判断是不是实践活动呢?‎ ‎(1)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如猩猩拿树枝打果子就不是实践活动。‎ ‎(2)人类的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不是实践;改造世界的活动又分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既不是主观世界,也不是整个世界。‎ ‎(3)实践是连接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手段、对象。‎ ‎(4)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 ‎(5)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一般说来会引起客观世界事物的状态、属性等的变化。但有些活动,如天文观测、军事侦察等,虽然没有引起所观察的对象即客观事物的变化,但它们是为改造客观世界作基础性的准备工作的,所以通常也被纳入实践的范畴。‎ ‎【高考警示】‎ 误认为动物也有实践活动 ‎ (2016·全国Ⅱ卷·T23题肢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 是不是实践首先看主体,实践的主体是人,因此动物没有实践活动。‎ ‎1.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每年都会在全球如期举行,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市民都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每个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性的物质活动 ‎②实践是主体的意识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 8 -‎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问题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实践及其特点。全球开展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属于实践活动,①正确;我国众多城市的市民都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说明实践的客观性和社会性,“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③正确;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是意识活动,②错误;实践具有能动性,不是被动的适应性活动,排除④。‎ ‎2.(2019·北京文综·T28)一百多年前,艺术家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画在了纸上,展示了人们对邮寄方式的幻想。随着科技进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现实。这说明 (  )‎ A.科学幻想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幻想变为现实 C.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 D.通过实践,观念的东西可以变成现实的东西 ‎【解析】选D。本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随着科技进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现实。这说明通过实践,观念的东西可以变成现实的东西,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特征,D项正确;实践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A项说法错误,排除;意识活动具有反作用,但是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中的“人们可以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陷入了唯心主义,排除。‎ ‎【突破点2】‎ 人的认识来自实践,科学理论又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应当怎样把握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①四个表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区分方法: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8 -‎ 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具有双重性。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3)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是两种不同的作用,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其中,实践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和基础,认识的反作用受实践的决定作用的制约。而坚持实践决定认识就坚持了唯物主义,坚持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就坚持了辩证法。‎ ‎(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并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避免盲目性,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理论也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实现认识世界的目的。由于客观实际是千差万别的,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必须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高考警示】‎ 误认为只有成功的实践才能推动认识发展 ‎ (2017·全国Ⅱ卷·T21题肢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能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3.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本题以联合国关于发展观念的演变过程为背景,考查有关实践与认识的相关原理。①错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影响实践;②强调了联合国对于发展的认识是一个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入选;③错误,忽视了主观因素对认识的影响与制约;④正确,材料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与上升性。‎ ‎4.(2019·全国卷Ⅱ·T2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 - 8 -‎ 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 ‎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说明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③正确;青年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使自己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表明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④正确;①说法错误,“直接经验”是一种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说法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突破点3】‎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应怎样正确认识真理呢?‎ ‎(1)正确认识真理与谬误 ‎①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二者有着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 ‎②真理与谬误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区分具体性和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是真理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强调纵向的变化。真理的条件性是相对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来说的,强调横向的变化。‎ ‎(3)通过“三个统一”深刻把握真理 ‎①真理是客观性与条件性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在它所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内,它是正确的。‎ ‎②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一方面,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绝对的。另一方面,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当客观情况或实践发生变化,真理就可能变成谬误,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相对的。‎ ‎③真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从形式上说是主观的,是主体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以观念的形式存在。‎ ‎【高考警示】‎ - 8 -‎ 误认为真理是正确的认识,因此具有主观性 ‎ (2017·北京文综·T28选项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客观实践 ‎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5. 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 (  )‎ 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解析】选B。 分析材料可以看出,“剁肉图”的命名是错误的,“烤肉图”的命名是正确的,这体现了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B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C、D不符合题意。‎ ‎6.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 (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具体性和条件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错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④错误。‎ ‎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设》,全会强调,由宪法及时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经验,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体现了 世纪金榜导学号(  )‎ - 8 -‎ A.认识与实践的变化同步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解析】选B。党领导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伟大成就和经验,以宪法的形式确认下来,有利于发挥宪法的引领作用,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符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但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是与实践同步的,A观点错误;正确的认识可以推动实践发展,C观点错误;材料不涉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不合题意。‎ ‎ 【突破点4】‎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应该怎样认识真理的发展过程?‎ ‎(1)全面认识真理的发展过程 ‎①认识发展的路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②认识发展的趋势:认识发展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③认识发展的源泉: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把握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①从每一具体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 ‎②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认识又是无限的。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也不是机械重复的,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认识应不断发展,为实践的发展提供不断的指导。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我们不能因为认识具有无限性,就以为世界是不可知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3)区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图示:‎ - 8 -‎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图示:‎ 上升性 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图示:‎ ‎【高考警示】‎ 忽视追求真理的主体性因素 ‎ (2017·全国Ⅱ卷·T21题肢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 认识具有反复性,受到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认识主体影响和制约真理性认识的获得。‎ ‎8.“万物生长靠太阳”,以往人们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最近科学家却发现,在可见光不能到达的4 000米深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下,依然存在着大量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 ‎①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③对真理的追求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说法错误;真理具有上升性,对真理的追求不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③错误。‎ ‎9.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初步认识,再到提升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遭遇严峻挑战。‎ - 8 -‎ 联系材料,结合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过程,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解析】本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考查认识发展的过程。解答本题,一定要结合材料调动相关知识分析。‎ 答案:(1)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来源于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并在其基础上深化和发展。‎ ‎(2)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 ‎(3)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还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深化。‎ - 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