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主观题训练(文化和哲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主观题训练(文化和哲学)

高三政治《文化 + 哲学》材料题综合练习 学校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一、论述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8 年 9 月 10 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再次强调: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 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 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 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材料二: 2014 年 9 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浙江率先启动新 高考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截止 2018 年秋,全国已有 14 个省份进入新高考模式。选考制度是 新高考改革设计的亮点之一,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职业志向、优势和高校专业要求从 7 个科目中自主选 择 3 个科目作为高考选考科目,扩大了学生的教育选择权。 但事实上仍有许多学生并不依据兴超进行高考科目选择,部分学生基于功利主义的考虑放弃物理等难 学科目,这种状况将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不利,为此,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 科目要求指引(试行)》,对每个具体专业提出了“可选科目”和“选考要求”,为高校专业选科给出“官 方指南”,也为学生生涯规划提供指导。 中国的高考改革任重而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会有波折、有险阻,但相信依靠全体国人的智慧, 我们一定能探索出适合这个时代发展的高考制度和形式。 (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理由。 ( 2 )结合材料二,运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我国高考招生制度 的改革。 ( 3 )某班以“高考选科”为主题展开讨论,请你为如何进行“高考选科”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某原创音乐基地以“敦煌”作为音乐专輯的选题,让传统文在与音符 的碰撞中找到了全新的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中找到了平衡。古风与青年、古典与现 代,同频共振、生机盎然。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未减弱,反而对接时尚 元素,让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这让传统文化长有了现代土壤,也让年轻人有了更具底蕴的精神 原乡。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当年轻人走近经典,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时,传统文化 便在互动中注入了青春力量、在传承中增强着文化自信,又何愁不能“活”在当下、美在当代? ( 1 )结合材料,运用“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经典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 什么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 2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该音乐基地是如何实现经典创 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 3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新时代外交工作进一步指 明方向、作出部署,彰显了我们党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其重要思想渊源之一,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精神 价值。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胸怀, 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国家之 间,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 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 1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的作用。 ( 2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的原因。 ( 3 )迈向世界共同繁荣,唯有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试 为如何推动世界共同繁荣提几点建议。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 材料一: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上海社科院发布的《上海“ 00 后”青少年心目中偶 像调查报告》显示,习近平、毛泽东、邓小平和周恩来四位政治领袖高居前位;马云、钱学森、雷锋、袁 隆平、鲁迅、爱因斯坦和一些当红艺人进入前 15 位。这折射了青少年对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来取得成就的 积极认同和对伟大人物的崇敬心理,他们更看重偶像的个性品质、奋斗经历、社会成就。 材料二:新媒体呈现“交互性、共享性、个性化、社群化”的特点。人民日报与抖音合作征集“捕捉 身边的美好”的视频,传播人间正能量,播放总量超 82 亿次;新华社通过其移动客户端,推出《红色气 质》微电影,唱响紅色主旋律,点击量达 2 亿次;光明网、光明日报以“改革开放 40 年 40 城”为主题征 集短视频、 VR 、航拍、全景等适合在移动端传播的新媒体素材,展示社会发展新气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快速融合,构建起引领青少年成长,传播、宣扬主流价值观的媒体方阵。 ( 1 )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折射出的价值取向对其健康 成长的引领作用。 (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主流媒体应如何与新媒体融合发力,传播、直扬主流 价值观。 ( 3 )新媒体平台是信息传播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但 -- 些负面信息会产生“社会传染”,形成扩散式传播。 请就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社会传染”,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入新世纪后,中阿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稳步发展,合作水平也不断提高。为了充分发挥 合作潜力,推动合作关系迈上新台阶,中阿双方都认为有必要建立新的双边合作机制。 2004 年成立了中 国一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目前,中阿合作论坛已举办 7 届部长级会议及 14 次高官会, 3 次高官级战略 政治对话。 2018 年 7 月 10 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阿合作论坛秉持和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中阿文明交往互 鉴,汲取对方智慧的宽阔平台。论坛框架下设立的多种文化交流机制有效推动了中阿人文交流全面、快速 发展,双方在各领城的人文交流活动精彩纷呈,为中阿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 滋养与智力支持。 14 年来,中阿合作论坛已成为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在深化双方关系、增强政 治互信方面成效显著。从新型伙伴关系,到战略合作关系,在部长级会议上,中阿关系不断迈向新高度。 中阿合作论坛为双方在能源、经贸、基础设施、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 1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中阿合作论坛取得了累累硕果。 ( 2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中阿合作论坛的文化交流机制在推动双方共同发展中的作用。 ( 3 )中阿合作论坛搭建了中阿文明交往互鉴的宽阔平台,给我们进一步促进文化传播与创新提供了哪些 启示?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 年 10 月 24 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大桥设计坚持“就高不就低”原则,即大桥建设的每项要求均采用内地、香港和澳门三地中的最高标 准,如大桥设计使用寿命长达 120 年,打破了国内大桥的“百年惯例”,可抵御 8 级地震、 16 级台风、珠 江口 300 年一遇的洪潮。大桥穿越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桥建设坚持绿色理念,实现了环境“零 污染”和白海豚“零伤亡”“不搬家”。大桥艺术构思独特,采用“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大 桥全路段呈 S 形曲线,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大致取平,既减少桥墩阻水率,又提升行车安全,还 提升了建筑美观度。 主体工程设计中包含各种文化元素。“风帆”桥塔寓意扬帆远航;“中国结”桥塔寓意着三地文化交融, 共创粤港澳大湾区美好未来;“海豚塔”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从设想到图纸,从开工到建成,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克服许多世界级难题,凝聚起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 磅礴力量,集成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创下多项世界之最,最终将大桥打造成了经得起历史考 验的“世纪工程”。 ( 1 )港珠澳大桥设计充满了中国人的哲学智慧。结合材料并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 ( 2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所展现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 ( 3 )班级拟举办“港珠澳大桥礼赞”演讲比赛。请列出你要赞美的对象及其主题。(要求写出两条)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 2018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 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 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材料一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比较突出,必须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材料二 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A 村在发展乡村文化中,坚持传承发展, 提升农耕文明,动员村民参与到乡村文化共建、共管、共享的建设中去,以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为抓手,打造一个有着村民自己“乡村魂”的特色文化品牌,并通过旅游进行传播,使乡村充满了 生机和活力。 ( 1 )请结合材料一,运用主要矛盾的原理,说明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 2 )请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总结 A 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 3 )乡村文化兴盛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请你为乡村文化兴盛提出三条 合理化建议。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 年 3 月 11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确立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 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 央,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土壤中汲取营养, 并吸收借鉴世界上其他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将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有关内容载入国家根本法,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时的。这对于全面深化依法 治国、依宪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1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此次宪法修改为什么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时 的”。 ( 2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 ( 3 )学校某班为弘扬宪法精神、树立法治意识举行主题班会活动,如果让你作总结性发言,请拟出发言 提纲。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 1983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诞生至今已有 35 年,从春节晚会到跨年晚会,从综艺晚会到公益 晚会,从线下晚会到线上晚会,晚会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随着综合国力增强,有线电视、互联网迅速普 及,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观众审美晶味日益提升,晚会文化走进新时代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冲 击和压力。晚会从没得看到有得看,再到有选择地看,实际上是高产向质优的转变。当前不少晚会外表再 丽夺目却似曾相识,模仿痕迹严重,令晚会魅力打了折扣,对观众失去吸引力和影响力。央视原创文化电 视节目的全面发力是近年来晚会文化的最大亮点。《朗读者》的“访谈 + 朗读”、《国家宝藏》的“记录式综 艺”、《经典咏流传》的“和诗以歌”、《一本好书》的“场景演绎”,都令人耳目一新。这些节目的创作者 走群众路线,深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拓展选题思路,开辟出了众多新的主题领域,在表现形式、叙 事手法等方面,从单向度、说教式的知识教育普及,到以故事讲述、情怀传递、文化传承贯穿的全民参与 互动模式,打造了能满足广大观众需求、节奏感与互动性强的晚会。 ( 1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晚会文化的发展应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2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晚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 3 )有人说:“一台好的晚会,内容重于形式。”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非常具有升拓创新精神的学派,其创立者为墨子。在当时,儒墨常常并称, 如韩非子在《韩非子•显学》中就曾讲世之显学,儒、墨也。”可见墨家在当时的重要影响。 墨家学派主要由从事工艺的能工巧匠组成,所谓“服役者百八十人”,个个都是技艺精湛的优秀工匠。 后期墨家将前期墨家工匠群体的技艺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形成《墨经>.其中关于力学、数学、物理学、 光学等方面科学原理的阐述,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特别是在光学方面,《墨经》中有章节以图文结合 的形式讲述了物蔽光成影、双影的形成、小孔成像、光的反射等八大光学原理。 因此,将世界首顆 5 子科学实验玉星命名为“籑子号 ' 是对墨家在光学等领城所作贡献的肯定。 墨家除了极具原创性的科技思想,还拥有极富温情、极具智慧的人文思想。墨家学派针对备时不利于 人民和社会发展的时弊,提出了“兴利除弊”十大主张。这些主张对于今天的社会治理来说仍然具有重要 参考价值。比如,墨家提出了“兼爱”的和谐平等观、“非攻”的和平共处国际观、”尚贤使能”的社会政 治观,“节用”“节葬”的重尚节俭观以及积极防御的军事观等。 ( 1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墨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墨家思想为什么能对当代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 3 )学校要召开一次关于“传承墨家思想”的主题班会,请你写出两条符合该主题的方法论建议。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的曲沃,曾是“武公据之以兴普,史公依之而称霸”的古普国之都。山西省曲沃县深挖传统文 化,借助丰富的文物遗存、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风民俗,使文化影响力成为旅游发展的竞争力。 据考证,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唐风》多篇创作于曲沃。因此,“诗经山水•晋都曲沃” 成为当地发展文化旅游主打的宣传品牌。依托诗经文化和四园风光,曲沃县北董乡建立起一座诗经故里田 园综合体景区。普园建成不到 4 年,每年游客数量都超过 100 万人次。晋水桥、文公石舫、古都梨园…… 一系列以晋文化为主题的景观建筑点缀在晋园不同的地方。为传播晋文化,晋国博物馆累计培训小讲解员 100 余人次,招募志愿者 60 余人,并通过互联网、电视传媒等途径向外推广。 曲沃县是中国成语典故之乡、中国成语典故传承基地。中国成语调典上,与曲沃县有关的约有 1 500 条,直接出自曲沃县的就有 300 多条。退进三舍、唇亡齿寒、秦晋之好都是出自这里。晋园一方面依托成 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开发文创产品;一方面邀请专家学者授课,让学生在这里学习晋文化和成语典故。 把老祖常留下来的东西变成资源,既寓教于乐、传承传统文化,又把它的价值体现出来,已成为曲沃人的 共识。 ( 1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山西省曲沃县在当地经济建设中是如何挖掘传统文化价 值的。 ( 2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山西省曲沃县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融合过程。 ( 3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请你就如何做优秀文化传承者提三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小题 1 】( 1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优先发展教育有利于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 力支持,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我国国际地位。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优先发展教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 自信,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优先发展教育,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育中华 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优先发展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可以丰富人 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2 )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 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必然也要经历一个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过程 ②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取得的经验与成绩让我们对改革充满了信心,我们要热情支持改革,做改革的推动者。 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 3 ) ①考生需要考虑自身的学科特长、兴趣爱好。 ②学校应做好生涯规划的指导,把生涯规划和高考选科结合起来。 ③家长应该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把高考选科与专业报考结合起来。 【小题 2 】 【小题 3 】 【解析】 ( 1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理由,属于原因类试题, 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首先,学生要调动教材有关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教育的作用角度,结合材料中“使 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进行 分析,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 定功能;其次,要从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 ( 2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我国高考 招生制度的改革,属于认识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知识。首先,学 生要思考该原理的主要内容。其次,分析材料,把材料与原理结合起来进行作答。材料中“选考制度扩大 了学生的教育选择权,但事实上仍有许多学生并不依据兴趣进行高考科目选择,部分学生基于功利主义的 考虑放弃物理等难学科目,这种状况将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不利”这说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 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要热情支持改革,做改革的推动者。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 道路上的困难,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 3 )本题要求为如何进行“高考选科”提出两条具体建议,属于开放类试题。本题的主旨是高考选课, 可从学生、学校和家长三个角度具体提出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 1 )本题为原因类试题,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 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 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 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 2 )高中政治中就常常针对某一现象,某一时事,某一热点要求谈谈学生对此类题的认识,此类题一般 提供材料内容很普遍,贴近现实生活,但是问题本身无任何提示语言,因此学生在做此类题时,往往茫然 不知所措,失分较多。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只要找准原理,再结合材料分析即可,难度中等。 ( 3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探究 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 【答案】【小题 1 】( 1 ) ①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 达形式,充分展现其独特魅力;古典与现代同频共振,生机盎然,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让年轻人有了更具底蕴的精神原乡,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②经典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示了年轻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 2 ) ①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密 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題、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②年轻人密切关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实际,注重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 掘经典文化的内涵,为经典文化融入新的时代元素,创新经典文化传承方式;开拓经典文化发展的新境界, 激发了经典文化的发展活力。 【小题 2 】 【解析】 ( 1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经典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为什么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属于原因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通过书 本原理知识可知能够运用的知识是文化自信的含义,文化自信的表现。考生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组织 答案即可。 ( 2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该音乐基地是如何实 现经典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可知涉及答题要素有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題、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 界。考生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论述即可。 ( 1 )“原因”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的角度,常用的分析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联系课本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 具体有哪些内容?联系课本是分析原因的最基本的角度,很多问题通过联系课本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的。 二是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 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重视。 三是联系主体分析原因。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 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 ( 2 )为措施类试题,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 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 -- 联系 -- 疏理 -- 作答。 万一不会做,教你一绝招:改写材料,别留空位。改写材料,但不能照抄,要有条理重新整理组合,会有 意想不到的效果;若留空位,必得零分。 3. 【答案】【小题 1 】( 1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具有潜移 默化的作用。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保留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又具有新 的时代内涵。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 发展。 ( 2 ) ①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 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 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②整个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国家与国家之间既对立又统一。零和思维片面地强调了国家之间的对立, 没有看到事物的同一性,因此我们应摒弃这种思维。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 赢,国家与国家之间一定要摒弃零和思维,才能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 3 ) 示例: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坚持环境友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各国同舟共济、同心协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小题 2 】 【小题 3 】 【解析】 ( 1 )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的作用,属于意义 类主观题,知识限定不明确。带着设问审材料,进一步锁定答题要素,可知涉及答题要素有文化对人的影 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 展的过程中继承。 ( 2 )本题要求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题, 知识范围限定明确: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学生可以结合材料,从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整个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国家与国家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 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的角度分析作答。 ( 3 )本题要求试为如何推动世界共同繁荣提几点建议,属于建议类主观题,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结合 实际,运用文化的交流或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作答。 ( 1 )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 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有一 定的难度。 ( 2 )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纵观近几年政治高考哲学主观题,原因依据类试题考查频率相当高,应引 起我们的重视。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背景材料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体 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一贯特色;设问角度灵活多变,设 问一般以“为何”、“原因”、“依据”、“理由”等 关键词为题眼,侧重考查同学们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具有很强的 综合性。 ( 3 )本题属于建议类主观题,具有开放性,解题技巧: ①审题:围绕中心词展开,思维要发散,角度多样,避免重复。 ②语言简洁、问题要体现出推动世界共同繁荣。 4. 【答案】【小题 1 】( 1 )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青少年在学习偶像过程中,形成的贡献国家、 奉献社会的价值取向,对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事物以及改造世界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青少年对习近平马云等偶像的优秀个性品质、拼搏奋 4 的精神、奉献社会的 追求的认同,能够引领其形成优秀的个性品质,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生活方式,实现人生价值。 ( 2 ) ①利用新媒体交互性、共享性强的特点,发挥其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促进主流价值观的 传播。 ②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借助新媒体传播先进文化产品,扩大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同时加大对落后、腐朽 文化的批判力度。 ③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传播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 3 ) ①提高鉴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②提高个人的科学素养,增强理性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小题 2 】 【小题 3 】 【解析】 ( 1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折射出的价值取向 对其健康成长的引领作用,属于意义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 是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二是对人生的导向作用。在分析材料一的基础上从以 上两个角度进行具体分析作答即可:材料中“这折射了青少年对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来取得成就的积极认 同和对伟大人物的崇敬心理”,由此可知青少年在学习偶像过程中,形成的贡献国家、奉献社会的价值取 向,对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事物以及改造世界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 动具有导向作用;材料中“他们更看重偶像的个性品质、奋斗经历、社会成就”,由此可知价值观是人生 的重要向导,能够引领其形成优秀的个性品质,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生活方式,实现人生价值。 ( 2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主流媒体应如何与新媒体融合发力,传播、 直扬主流价值观,属于措施类试题。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具体知识限定不明确,需要学生从材料二中找 信息:依据材料“新媒体呈现“交互性、共享性、个性化、社群化”的特点”,因此应利用新媒体交互性、 共享性强的特点,发挥其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促进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依据材料中人民 日报、新华社、光明网、光明日报的具体措施,可知要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借助新媒体传播先进文化产品, 扩大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同时加大对落后、腐朽文化的批判力度;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 指导,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 3 )本题要求就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社会传染”,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属于开放类试题,学生在作答 时要明确主体是青少年,要围绕对待负面信息会产生“社会传染”之一主旨发散思维,言之有理即可,如 提高鉴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提高个人的科学素养,增强理性分析社会现象的能 力。 ( 1 )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 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体现由小到大原则。 ( 2 )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 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 -- 联系 -- 疏理 -- 作答。 万一不会做,教你一绝招:改写材料,别留空位。改写材料,但不能照抄,要有条理重新整理组合,会有 意想不到的效果;若留空位,必得零分。 ( 3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探究 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5. 【答案】【小题 1 】( 1 ) ①中阿合作论坛是中阿双方在正确判断双方各个领域发展形势的基础上,为推动合作关系迈上新台阶做出 的价值选择。 ②坚持了真理,遵循了进人新世纪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順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③自觉站在了双方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符合各成员国人民的共同期待。 ④把握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在实践的基础上中阿合作论坛与时俱进,取得了丰硕成果。 ( 2 )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 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②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设立的多种文化交流机制是中阿经济政治的反映,作为先进的文化促进双方经济发 展,增强了政治互信。为双方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3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②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博采众长。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小题 2 】 【小题 3 】 【解析】 ( 1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中阿合作论坛取得了累累硕果。属 于原因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然后,审读材料,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为了充分发 挥合作潜力,推动合作关系迈上新台阶,中阿双方都认为有必要建立新的双边合作机制”,说明中阿合作 论坛是中阿双方在正确判断双方各个领域发形势的基础上为推动合作关系迈上新台阶做出的价值选择,順 应了时代发展潮流,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材料中“论坛框架下设立的多种文化交流机制有效 推动了中阿人文交流全面、快速发展,双方在各领城的人文交流活动精彩纷呈,为中阿人民情感交流、心 灵沟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与智力支持”,说明中阿合作论坛符合各成员国人民的共同期待,要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根据材料中“从新型伙伴关系,到战略合作关系,在部长级会议上,中阿 关系不断迈向新高度。中阿合作论坛为双方在能源、经贸、基础设施、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指明了清晰的方 向”,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最后,理论与材料分析有机结合,分层作答。 ( 2 )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中阿合作论坛的文化交流机制在推动双方共同发展中 的作用。属于意义类试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需要学生在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根据材料中“中阿合作论 坛框架下设立的多种文化交流机制是中阿经济政治的反映促进双方经济发展,增强了政治互信。为双方在 多个领域的合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信息,可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来分 析,具体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文化与经 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等方面,分析中阿合作论坛的文化交流机制在推动双方共同发展中的作用。 ( 3 )中阿合作论坛搭建了中阿文明交往互签的宽阔平台,本题要求回答给我们进一步促进文化传播与创 新提供了哪些启示。属于启示类主观题。根据材料中“中阿合作论坛加深了中阿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信” 的信息,说明中阿合作论坛加强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有利于博采众长,促进民族文 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屐和繁。因此学生可以调动的知识要素为: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尊重文化的多 样性,要道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学习借签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 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来回答给我们进一步促进文化传播与创新提供的启示。 ( 1 )本题属于原因类的主观试题,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 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 ( 2 )本题为文化意义类主观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阐释事理的能 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关键信息,解答时要注意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有针对性的调动和运用有 关知识作答即。 ( 3 )本题为启示类试题,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对于此类题目,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悟出材料说明的道理; 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着重回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 6. 【答案】【小题 1 】( 1 ) ①承认联系普遍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大桥设计充分考虑地震、台风、洪潮等影响,看到了事物 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坚持联系多样性,着重把握事物的长远联系。大桥设计坚持“就高不就低“原则,立足于港珠澳三地经 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③坚持在尊重客观联系的前提下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大桥设计坚持绿色理念,注重保护原有生态系统, 不破坏原有环境,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④坚持运用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大桥设计统筹考虑各个环节和各个部分,使其达到优化组合,向人们展 示出一幅完美画卷。 ( 2 ) ①大桥设计通过“风帆”“中国结”等中华传统文化的标签,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了 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大桥建设者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大桥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 想精神,也体现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③大桥建设集成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 ④大桥建设集中国人智慧创下多项世界之最,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 3 ) 答案示例: ①建设者 -- 赞美劳动者的价值和力量。 ②大桥工程 -- 赞美桥梁工程和建筑之美。 ③改革创新 -- 赞美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特区精神。 ④绿色理念 -- 赞美大桥建设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小题 2 】 【小题 3 】 【解析】 ( 1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港珠澳大桥设计充满了中国人的哲学智慧,属于体 现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明确:联系的观点,学生可以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相对接新型分析,根据材 料“打破了国内大桥的“百年惯例”,可抵御 8 级地震、 16 级台风、珠江口 300 年一遇的洪潮”可知承认 联系普遍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根据材料“大桥设计坚持‘就高不就低’原则,即大桥建设的每 项要求均采用内地、香港和澳门三地中的最高标准”可知坚持联系多样性,着重把握事物的长远联系;根 据材料“大桥建设坚持绿色理念,实现了环境‘零污染’和白海豚‘零伤亡’‘不搬家’”可知坚持在尊 重客观联系的前提下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根据材料“大桥全路段呈 S 形曲线,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 流向大致取平,既减少桥墩阻水率,又提升行车安全,还提升了建筑美观度。”可知坚持运用科学的系统 优化方法。 ( 2 )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所展现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属于 体现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不明确,学生可以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相对接新型分析,根据材料“主体 工程设计中包含各种文化元素。‘风帆’桥塔寓意扬帆远航;‘中国结’桥塔寓意着三地文化交融”可知 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根据材料“从开工到建成,数以万计的建 设者,克服许多世界级难题,凝聚起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磅礴力量”可知大桥建设者攻坚克难,勇于创 新,大桥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也体现了改革创新的时 代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根据材料“集成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创下多项世 界之最”可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根据材料“创下多项世界之最”可知增强了国 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 3 )本题要求,列出“港珠澳大桥礼赞”演讲比赛你要要赞美的对象及其主题,属于开放型试题,学生 只要紧紧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 1 )本题为哲学体现类试题,哲学体现类试题要求学生要根据情景材料及设问的具体要求,选用答题时 的具体原理及方法论。答题策略上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所谓归纳,即材料体现了哪些原理,把 材料中涉及到的原理点出来。注意,先材料后原理。所谓演绎,材料体现了什么原理,这时,先点原理, 后用材料佐证,即理论联系实际。这种题型所考查的原理一般都比较具体,只要方法掌握了,难度就不是 很大。 ( 2 )体现类试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 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 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 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 3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探究 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7. 【答案】【小题 1 】( 1 )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 要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两个方面。 ②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可以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增强广大农民获得感; ③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 2 ) ①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时代的文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与实施,客观上要求繁荣发 展乡村文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②发挥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通过村民参与乡村文化的共建共管共享,推动当地乡村文化振兴。 ③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村民在文化建设中,既重视挖掘优秀 传统文化,又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打造并传播“乡村魂”特色文化 品牌,彰显社会主流价值。 ( 3 ) 示例: 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②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 ③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④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 ⑤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 【小题 2 】 【小题 3 】 【解析】 ( 1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主要矛盾的原理,说明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属 于意义类试题,知识范围是主要矛盾的原理,答题指向是说明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因此,解答时首先回答主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然后对接贯彻共享发展理 念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意义进行分析。指出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可 以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广大农民获得感;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 2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总结 A 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 解答时由材料中 A 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入手进行分析总结。“动员村民参与到乡村文化共建、共管、共 享的建设中去”说明发挥了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推动当地乡村文化振兴;“打造特色文化品 牌,并通过旅游进行传播,使乡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时代的文化,文化 与经济相互交融;“坚持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说明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继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继承。 ( 3 )本题要求为乡村文化兴盛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属于建议类试题,只需紧扣“乡村文化兴盛”这一 主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就可。例如: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 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 ( 1 )该题属意义类的题型,意义类的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 用“有利于”、“促进”等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 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相关考点分析。 ( 2 )该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阅读材 料提取信息、概括提炼观点,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解答该题首先要紧扣“ A 村文 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的信息,对接教材理论结合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做到理论观点与 材料信息有机对接,多角度分层次书写。 ( 3 )该题属于建议类试题,答题范围是“文化生活”,规定明确,但很多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其实只要认 真审题,抓住“乡村文化兴盛”这一信息就应该知道主要是建议策略,偏重于如何做。这类试题考查学生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建议策略的能力,开放性较大,有难度。 8. 【答案】【小题 1 】( 1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因此宪法修改是非常必要、非 常及时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国际形势错综复 杂。因此宪法修改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时的。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全面深化依法治国、依宪治 国, 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宪法修改是非常必要、非 常及时的。 ( 2 ) ①“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体现了文化创新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③“在中华民族深厚的 历史土壤中汲取营养”体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吸收借鉴世界上其他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体现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3 ) ①简述宪法的演变。 ②突出宪法在国家中的地位。 ③强调宪法的作用。 ④回归班会主题。 【小题 2 】 【小题 3 】 【解析】 ( 1 )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此次宪法修改 为什么 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时的”。学生可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 识的目的和归宿;等方面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作答。 ( 2 )本题为体现类主观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 生和形 成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根据材料信息“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出发,在中华民族深厚的 历史土壤中汲取营养,并吸收借鉴世界上其他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形成 了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说明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坚持了正确的价值 取向;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3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为弘扬宪法精神、树立法治意识主题班会活动作总结性发言,拟出发 言提纲。学生可回答简述宪法的演变;突出宪法在国家中的地位;强调宪法的作用;回归班会主题。 ( 1 )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作答时首先:定点,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回顾相关知识点。其次:联系,审 读材料,在材料分析时要注意分层次,抓关键句。最后:梳理、作答。将材料信息与考察知识点一一对照, 作到观点与材料结合。 ( 2 )本题为体现类主观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阐释事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解答时要注意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有针对性的调动和运用有关 知识作答即可。 ( 3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注意设问条件及指向,以避免失分。 9. 【答案】【小题 1 】( 1 )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晚会文化要把握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根据节目的主题 内容和特点采取不同的表现方式。 ②把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根据观众在不同时期的审美品味和文化需求,在内容和 模式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③把握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的特殊性。处理好晚会数量和质量等关系,提供 更多优质精品晚会。 ( 2 ) ①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晚会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 ②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促进了晚会文化线上线下共同发展,实现了 全面参与互动。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为晚会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平台和条件。 ④立足社会实践的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主体的作用,促进 了晚会文化的发展繁荣。 ( 3 ) 答案示例一:观点具有合理性。内容是形式的基础。一台晚会,只有用心考虑观众想看什么、关注什么, 才能做出高质量、有口碑的精品晚会。 答案示例二:观点具有片面性。形式是内容的表现。一台好的晚会,除了要有好的内容,还需要走出固有 思维,在形式方面不断创新,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赢得观众。 【小题 2 】 【小题 3 】 【解析】 ( 1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晚会文化的发展应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属于措施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入点小,可以从矛盾的特殊性及其 表现角度进行分析,再结合材料信息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 2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晚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属于原因类的试题。解 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切入点大。材料中“随着综合国力增强”可从文化与经济 关系角度分析,“有线电视、互联网迅速普及”可从文化传播的手段、文化发展影响的因素角度分析,“走 群众路线”可以从立足社会实践角度分析作答。 ( 3 )本题要求评价“一台好的晚会,内容重于形式”这一观点,属于评析类的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明 确自己的观点,再结合教材知识给予论证分析即可。如认为观点合理,可从内容是形式的基础角度分析; 如认为观点具有片面性,可从形式是内容的表现角度分析。 ( 1 )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 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 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 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 2 )本题属原因类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作答,本题答题范围限 定明确,说明答案来自于两个地方:教材和材料。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 问题的能力,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答题时要学会多角度思考,同时,答案呈现时遵循“书本知识 + 材料分析”的原则,并做到从原因、意义角度分层次书写。意义表述时可用“有利于”、“有助于”等表 达方式。 ( 3 )本题属于评析类的题型,知识限定不明确,在对观点进行分析评价时,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 可以从观点的合理性角度进行评价、也可以从观点的片面性角度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因此这类试题考 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评析时问题很多,有人只评不析,有人只析不评。 因此一定要规范格式,平时要多加练习相关试题。答题时要做到分层次书写。 10. 【答案】 【小题 1 】( 1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墨 家思想是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 小 【 小 其科技和人文思想对中国现代科技和文化发展,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 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激发我们的文化自信。 ②价值观具 有导向作用。墨家的人文思想对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下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 许多现实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2 ) ①墨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 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其人文思想能够因时而变,顺 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②科技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墨家的科技成果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推动了文化发展。 ③墨家的人文思想为当代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思路。 ( 3 ) ①挖掘和阐发墨家思想,实现墨家思想和现实生活相统一。 ②坚持发展的 观点,把墨家思想传承好、发展好。 题 2 】 题 3 】 【解析】 ( 1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墨家思想的当代价值,属于意义类的主观题。 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社会意识,切入点小,需要结合教材知识点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价 值观的导向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明确墨家思想是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其科技和人文思想对中国现代科技和文化发展,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都 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激发我们的文化自信,要明确墨家的人文思想对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下解决人类 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2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墨家思想为什么能对当代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属于原因类的主观题。解答时,要明确范围是文化生活,切入点大,需要结合史实资料与教材知识点,明 确墨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明确墨家的科技成 果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明确墨家的人文思想为当代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 本思路。 ( 3 )本题要求为“传承墨家思想”的主题班会写出两条符合该主题的方法论建议,属于建议类的主观题。 解答时,要抓住“传承”二字,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可以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角度分析挖掘和阐发墨家思 想,也可以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角度把墨家思想传承好、发展好。 ( 1 )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意义类的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 用“有利于”、“促进”等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 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 2 )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阐释事物发生的原因的能力,解答该题需紧 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联系课本知识,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进行阐释论证。 ( 3 )本题为建议类试题,解题技巧: ①审题:围绕中心词展开,思维要发散,角度多样,避免重复。 ②注重层次性; ③体现价值导向性,答案要点要体现社会正能量方面; ④语言简洁、建议措施要具体可行。 11. 【答案】【小题 1 】( 1 ) ①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地域风光相融合,打造文化旅游景区; ②挖掘传统文化历史故事,促进文化产品开发,提高文化的经济价值; ③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创造的主体,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树立了文化自信; ④依托大众传媒、教育,促进文化传播,扩大文化影响力。 ( 2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曲沃县深挖曲沃县的晋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创意,打 造文化旅游景区,促进文化生产力发展。 ②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能动反作用。曲沃县通过志愿者招募,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打造 文化旅游品牌,进行文化创新,寓教于乐、传承传统文化,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 3 ) 答案示例: ①提高文化自信; ②自觉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 【小题 2 】 【小题 3 】 【解析】 ( 1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山西省曲沃县在当地经济建设中是如何挖掘传 统文化价值的,属于措施类试题,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具体知识限定不明确,需要结合材料进行进一步 确定。材料中“山西省曲沃县深挖传统文化,借助丰富的文物遗存、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风民俗,使文化 影响力成为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强调的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地域风光相融合,打造文化旅游景 区;材料中“晋园一方面依托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开发文创产品,一方面邀请专家学者授课,让学生在 这里学习晋文化和成语典故”,强调挖掘传统文化历史故事,促进文化产品开发,提高文化的经济价值; 材料中“为传播晋文化,晋国博物馆累计培训小讲解员 100 余人次,招募志愿者 60 余人”,强调让人民 群众成为文化创造的主体,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树立了文化自信;材料中“通过互联网、电视传媒等途 径向外推广”,强调依托大众传媒、教育,促进文化传播,扩大文化影响力。 ( 2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山西省曲沃县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融合过程,属 于分析说明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啊:意识的作用的知识。首先,学生要思考该原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 括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其次,分析材料,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进行分析,依据材 料“山西省曲沃县深挖传统文化,借助丰富的文物遗存、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风民俗,使文化影响力成为 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可知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依据材料中曲沃县的具体做 法,可知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能动反作用。 ( 3 )本题要求就如何做优秀文化传承者提三条合理化建议,属于建议类试题,具有开放性。解答此类试 题要紧紧抓住设问主旨,即围绕做优秀文化传承者作答,学生要从自身出发,如:提高文化自信;自觉接 受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 ( 1 )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首先审设问: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 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其次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 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最后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 子。 ( 2 )本题为分析说明类试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 可。 ( 3 )本题为建议类主观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只要围绕主题作答,言之有理均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