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二轮课件:专题十一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凝心聚力育新人课件(18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政治二轮课件:专题十一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凝心聚力育新人课件(18张)

专题十一 全面落实党的 教育方针  凝心聚力育新人 专题缘由 2019 年 3 月 18 日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 ,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 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 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 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 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 3 -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 观点概览 幸福不是毛毛雨 , 幸福不是免费午餐 ,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 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 , 同心同德 , 开拓进取 , 用辛勤劳动创造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 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一勤天下无难事。 ” 必须牢固树立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的观念 , 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 , 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 教育引导学生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 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的道理 , 长大后能够 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 - 4 -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新时代重提劳动教育是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回归本质 , 既有马克思主义 “ 教劳结合 ” 思想的引领 , 又有 “ 耕读传家久 ” 的传统 , 劳动教育不会过时 , 但要体现时代特征。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劳动教育 , 强调教育要与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劳动相结合 , 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 , 纳入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之中 ,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 , 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劳动精神 。如果说德育体现 “ 善 ” 的要求 , 智育体现 “ 真 ” 的要求 , 体育体现 “ 健 ” 的要求 , 美育体现 “ 美 ” 的要求 , 而 劳动教育则体现 “ 做 ” 的要求 。 - 5 -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真题探究 典例 1 (2019 北京卷 ,27) 清扫街巷、修剪花木等社区劳动 , 果蔬种植、木工制作、机床操作等学农学工实践 ,“ 医生 ”“ 博物馆讲解员 ” 等职业体验 …… 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 , 让同学们在不一样的学习中收获成长。开展劳动教育 , 旨在引导学生 (    ) ① 了解社会 , 提高实践能力 , 实现全面发展  ② 提高劳动技能 , 促进劳动力市场充分竞争  ③ 树立职业平等观 , 推动社会分工的细化  ④ 树立正确价值观 , 崇尚劳动 , 尊重劳动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价值观的知识 , 考查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的能力。开展劳动教育 , 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社会 , 提高实践能力 , 实现全面发展 , 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崇尚劳动 , 尊重劳动者 , 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 故 B 项应选 ; 材料未涉及提高劳动技能和职业平等的就业观念 , ②③不符合题意 , 排除。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6 -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典例 2 (2018· 海南卷 ,2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是拓展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2017 年 2 月 , 教育部等 11 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 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 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开展研学旅行的认识论依据是 (    ) ①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用  ② 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促进知与行的统一  ③ 直接经验是验证间接经验正确与否的标准  ④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不能比较哪个更有用 , ①③说法错误 , 排除 , 答案选 C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7 -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典例 3 (2016 全国 Ⅰ 卷 ,22)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 , 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 , 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 , 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 , 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 是因为 (    ) ①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 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 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 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谐劳动关系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 说明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 故②④正确 ,C 项入选 ; ①错误 ,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 决定 ” 的说法错误 , 排除③。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8 -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典例 4 (2016 全国 Ⅲ 卷 ,22) 从唯物史观看 , 之所以讴歌劳动者 , 是因为 (    ) ① 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 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 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 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 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属于原因类题目 , 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劳动的意义 , 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厘清题肢与设问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就本题来说 , 之所以讴歌劳动者 , 是因为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 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①④与设问构成因果关系 , 故应入选 ; ②③说法正确 , 但与设问不构成明确的因果关系 , 故排除。答案为 B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9 -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真题点津 典例 1 以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为背景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崇尚劳动 , 尊重劳动者 ; 典例 2 以研学旅行为背景 ,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实践的重要意义 ; 典例 3 以党和国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政策为背景 , 考查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价值 ; 典例 4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讴歌劳动者的依据 , 从而正确认识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总之 , 从材料来看 , 有党和国家的政策 , 也有贴近学生身边的情境 , 主要从哲学角度考查对劳动、劳动者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今后有望进一步考查 , 要注意围绕劳动或者劳动者的有关知识点把握。 - 10 -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观点概览 2018 年 8 月 30 日 , 习近平在给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之际的回信中指出 :“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 。你们提出加强美育工作 , 很有必要。 做好美育工作 , 要坚持立德树人 , 扎根时代生活 , 遵循美育特点 ,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 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 ” 2018 年 9 月 10 日 ,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 ,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特别强调 , 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 , 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 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塑造美好 心灵 - 11 -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哲学家以诗意的语言说 :“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 , 一棵树摇动一棵树 , 一朵云推动一朵云 , 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美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 , 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 , 需要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整体美育环境和美育共识。通过春风化雨的美育工作 , 让孩子成长为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 成就更加丰富和饱满的人生 。 - 12 -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真题探究 典例 1 (2019 全国 Ⅰ 卷 ,2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 , 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 , 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 ,“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 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 , 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    ) ① 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② 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 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④ 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文化的影响、社会实践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点 ,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②表述错误 , 文化能影响而不是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 ④观点错误 , 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有不同 , 而不是趋于一致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 , 体现了① ; 现在 ,“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 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 , 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 , 体现了③。故选 B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13 -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典例 2 (2018 江苏卷 ,22) 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 , 迄今已有 3 000 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 “ 直而不居 , 曲而不兆 ” 的独特音色 , 承载了 “ 和 ”“ 德 ”“ 清 ”“ 正 ” 的美学精神 , 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 , 优秀传统文化 (    ) A. 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 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笙承载了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 说明优秀文化能够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 故选 D 项。 A 项强调文化的反作用 , 与题意不符 , 排除。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B 项排除。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性 ,C 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4 -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典例 3 (2018 北京卷 ,26) 万古奔腾的长江 , 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 , 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 , 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 , 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 。 《长江万里图》 的创作 (    ) ① 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② 说明时代精神是艺术创新的源泉  ③ 体现了创作者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文化自信  ④ 说明客观真实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A. ①③ B. ① ④ C . ②③ D. ②④ 《长江万里图》 局部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文化自信 , 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长江万里图》的创作 , 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 , 这体现了自然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 ①正确 ; 《长江万里图》的创作 , 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 , 这体现了创造者对祖国山河立传的文化自信 , ③正确 ; ②说法错误 ,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④中的 “ 根本标准 ” 说法错误。故选 A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15 -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典例 4 (2018 北京卷 ,27)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玉窗五见樱桃花 ” 。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 , 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 , 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 , 借助窗外的空间美 , 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 ,“ 纳千顷之汪洋 , 收四时之烂漫 ” 。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 ① “ 窗 ”“ 景 ”“ 情 ” 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 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③ 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④ 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 A. ①② B. ① ③ C . ②④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 , 考查对材料的解读、分析和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 , 巧妙的引进了阳光、空气 , 借助窗外的空间美 , 打开了心灵之窗。可见 , 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 ③正确 ;“ 纳千顷之汪洋 , 收四时之烂漫 ” 体现了窗的设计坚持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 , ④正确 ; ①说法错误 ,“ 窗 ”“ 景 ”“ 情 ” 之间并未存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 ②中的 “ 征服自然 ” 说法错误 , 自然界是客观的 , 我们要尊重自然。故选 D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6 -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典例 5 (2017 北京卷 ,25) 在中国水墨画里 ,“ 墨分五色 ” 中的 “ 五色 ” 常指 “ 焦、浓、重、淡、清 ”, 即使只用水墨 , 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 , 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 , 尽在 “ 五色 ” 之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 ① “ 墨分五色 ” 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 , 是辩证思维的体现  ② 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 ,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 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 ,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④ 追求内敛、含蓄 , 崇尚飘逸、空灵 , 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 ④ 《奋   进》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辩证法思想、文化的内涵的知识点 , 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 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 ” 体现了联系、矛盾的观点 , ①符合题意 ; 墨色浓淡传递出丰富的艺术信息 , 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 ②符合题意 ; 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 , 体现中华文化 , 但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 ③观点错误 ; 材料没有涉及时代精神的特征 , ④与材料无关。答案为 A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17 -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真题点津 典例 1, 全国卷中作为载体的丹顶鹤 , 其美好的寓意和象征契合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现代理念 ; 典例 2, 江苏卷以我国古老传统的乐器笙作为载体 , 弘扬 “ 和 ”“ 德 ”“ 清 ”“ 正 ” 的美学精神 , 歌颂了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 坚持了文化自信 ; 典例 3 、 4 、 5 皆以传统文艺中中国画、传统建筑的巧妙构造等为载体 , 这些载体体现了人民的智慧 , 命题者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 坚持了文化自信。从这里可以看出美的教育离不开一定的形式 , 例如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 离不开与现代相契合的优秀文化思想。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看 , 这一命题规律还会继续下去。因此 , 考生在这方面要做好精心准备 , 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