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政治试题
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月考 高二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24小题,共48分) 1.有人因热爱生活和社会而积极进取、乐于奉献;有人自以为看破红尘而无所作为、毫无爱心。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 C. 作为两个不同的问题,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 不同的世界观会有不同的方法论 2.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常常令人感到困惑。但是,拥有“智慧之学”的人,即便身陷绝境,也能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拥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人生境界。这主要是因为 A.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B.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世界观 C.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D.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世界 3.下列选项中对哲学的含义表述准确的是 A.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 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C.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 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了指导 4.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关于两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提示出两者区别的是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要经过系统学习才能获得 ②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而哲学是完整的理论体系 ③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④世界观和哲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含”。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A. 都肯定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 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 C. 前者肯定物质决定意识,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D. 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唯物主义 6.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①唯心主义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 ②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③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7.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两种观点的共同点在于 A. 都否认物质决定意识,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B. 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 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D. 都承认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8.阿杜的《天黑》歌词中“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传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意识。下列与这句歌词反映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A.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B.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C. 存在就是被感知 D. 静止相对,运动绝对 9.中国古代社会崇尚的是“明儒实法”,这种思想在构建社会和谐上的逻辑自洽性、历史合理性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儒学对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作用体现了 A. 哲学的任务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和社会变革的先导 C.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 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10.习近平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以下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正确的有 ①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②科学发展观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科学发展观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④科学发展观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恩格斯把思维着的精神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哲学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下列能够充分体现哲学思想这种作用的典型事件有 ①百家争鸣催生了新的封建制度 ②文艺复兴运动开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③启蒙运动迎来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代、立足国情,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自觉、积极、主动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服务。之所以强调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因为 ①真正的哲学能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②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真正的哲学能够正确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指导社会革命 ④真正的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将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3.古语强调“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下列内容与此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春秋·孙子) ②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皆有常体矣。(战国·荀予) 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刚备变。(战国·韩非) ④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西汉·董仲舒)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下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依次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是 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裙子有常体矣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 15.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02所牵头、国内94家单位共同参与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历经50多天,在南海完成全部海上试验任务后,10月3日随“探索一号”母船顺利返航三亚港。通过本次海试,进一步全面检验和验证了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各项功能和性能。这说明 ①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实践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至20个物种的功能和生存。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到3种鱼类随之灭绝。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这说明 A.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B.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 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 17.“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A.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 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 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18.“有麝自然香”,麝香是我国的珍贵中药材,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目前麝香年需求量在15吨以上,我国仅存雄麝5万头左右,即使全部捕杀,仅得麝香0.5吨。1975年卫生部组织人工麝香研制课题组,分析了天然麝香的主要化学成分,寻找到了“无麝也香”的解决办法,成功研制出人工麝香,并实现了产业化。人工麝香的研制成功佐证了 ①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③人们可以改变麝香生产的规律 ④科学研究是有目的能动性活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9.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 A. 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B. 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C. 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 D. 顾此失彼,没有全面地看问题 20.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哲学思想的光辉。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刻舟求剑 ---离开了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③量体裁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1.不论家长还是老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 的标准要求孩子。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 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说明 ①换位思考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必要条件 ②认识和改造世界应遵循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③社会实践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 ④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客观规律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22.苏轼在《题西林壁》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人们的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B. 人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认识会出现差异 C. 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D. 人们在真理面前都是平等的 23.以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与通过饮食摄取的胆固醇有关。最近的科学研究发现,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这一研究成果再次佐证 ①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被推翻 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4.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顺利完成12天太空飞行,“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把6000余枚小鼠早期胚胎带上了太空,经过数天太空旅行,小鼠早期胚胎在太空中顺利完成从细胞到囊胚的全程发育。这一实验首次证明了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完全可以发育到囊胚阶段,迈出了解开人类太空繁衍谜团的第一步。这一实验 A. 是在认识的指导下有目的能动性活动 B. 能够将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东西 C. 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重要标准 D. 是人类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实践形式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25.(10分)材料一 “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 材料二 霍尔巴赫是18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 材料三 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上述材料的三种观点各自属于哪一个哲学思想? 26. (16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农业生产中积累了丰富农业气象经验,二十四节气便是这许多经验中的一个重要结晶。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时间留下脚印,人间四季轮回。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以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东风西风、睛空细雨、雷电霜雪都是时间的主人,桃树梨树、杏树桑树、菊花苦菜、虫鱼鸟兽、山川河流,都是时间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人根据时间的变化,采桑养蚕、安排生产,春耕夏长,秋收冬藏,以此达到与自然的和谐。 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老百姓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动态地完善,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仍然保留着吃春盘、春饼等习俗,会用“九丸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使得中国人的生活具有韵律之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运用二十四节气让生活更具韵律之美。 27.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的色彩。 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材料二:探月工程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息息相关。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很大部分来自对“阿波罗”工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我国探月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也会对经济发展发挥牵引和推动作用。目前中国每年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达到上百亿元,据专家粗略估算,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益。同时,探月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载体。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12分) (2)根据材料二,运用“把握规律”的有关知识,谈谈他们是如何按规律办事的?(14分) 参考答案 1.D 2.D 3.C 4.A 5.C 6.B 7.D 8.C 9.B 10.A 11.D 12.C 13.A 14.B 15.C 16.A 17.A 18.B 19.C 20.C 21.B 22.B 23.D 24.A 25.材料一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材料二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材料三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6.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二十四节气蕴含的太阳运动与气温、降水之间的规律性认识,指导农业生产和工作生活。在认识和把握二十四节气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当时当地气候和条件,在运动变化中把握节气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7.(1)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中国的问题。随着中国的实践而得到发展。 ②是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执导。用在中国形成的新的理论化成果来指导中国的实践。 (2)①他们遵循了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而不是违背客观规律。探月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②他们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成功地实现了探月。 ③他们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从而成功探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