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联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联考政治试题

‎2019~2020学年山西省高二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①参加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 ‎②聆听“时代楷模”先进事迹报告会 ‎③调査节假日蔬菜价格变动情况 ‎④观看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与形式。①:参加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这是参与政治生活,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聆听“时代楷模”先进事迹报告会,观看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这属于文化活动,②④符合题意。‎ ‎③:调査节假日蔬菜价格变动情况,这是参与经济生活,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的内涵与形式:(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2019年8月,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陈彦的《主角》入选。他在该书的后记中写道:自己在剧团工作了近30年,与各类“角儿”打了半辈子交道,这些深厚的生活积淀在创作长篇小说《主角》时一泻千里般地涌流出来。由此可见 ‎①作家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 ‎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④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能激发创作灵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①: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①错误。‎ ‎②:陈彦在剧团工作了近30年,与各类“角儿”打了半辈子交道,这为他创作长篇小说《主角》提供了生活给养,说明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未涉及文化区域性特征,③不符合题意。‎ ‎④:“这些深厚的生活积淀在创作长篇小说《主角》时一泻千里般地涌流出来”说明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能激发创作灵感,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③。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3.绚丽多彩的天然矿石广泛分布于大自然中。人们将其采集之后,经过加工、研磨、漂洗、调胶等工序,使之成为创作岩彩画的重要材料。世界闻名的敦煌壁画就是中国岩彩画的集大成者。由此可见 A. 绚丽多彩的天然矿石是一种文化 B. 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C. 发现和创造美的能力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D. 岩彩画的艺术价值是由天然矿石赋予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载体、文化素养的核心。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A错误。‎ B ‎:人们将天然矿石采集之后,经过一系列工序,使之成为创作岩彩画的重要材料,世界闻名的敦煌壁画就是中国岩彩画的集大成者,这说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B符合题意。‎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C错误。‎ D:岩彩画的艺术价值,系文化价值,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错误。‎ 故本题选B。‎ ‎4.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新文学的命运和诉求便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社会进步紧紧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说,“我们有两支军队”。拿笔的、文艺文学战线上的“军队”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获得丰硕“战果”。这一论述表明 ‎①文化能对革命实践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能够让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精神上不再贫困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决定社会的发展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文化的作用。①④:拿笔的、文艺文学战线上的“军队”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获得丰硕“战果”,这说明文化能对革命实践产生深刻影响,也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①④符合题意。‎ ‎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能够让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精神上不再贫困,②错误。‎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决定文化的发展,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的作用:(1)文化的总体作用: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有是不同步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民主法治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对内)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对外)‎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地位作用)中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怎么办)‎ ‎5.“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下列选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国运昌盛才能形成比较旺盛的文化需求 ‎②国家发展态势对文化发展程度和质量水平至关重要 ‎③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④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传播国家意志、凝聚国家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强调了文化对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作用。①②:材料强调了文化对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作用,“国运昌盛才能形成比较旺盛的文化需求”、“国家发展态势对文化发展程度和质量水平至关重要”都强调了国家发展对文化的作用,意思刚好相反,①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材料强调了文化对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作用,“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传播国家意志、凝聚国家力量”都在阐释文化对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作用,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属于引言型选择题。题型特点:此题型与一般材料型选择题的不同点在于题干的内容引用了某人、某著作中的论断或论述,其它特点均等同于一般材料题。解题方法:要解好这类题型,必须在平时扩大知识面,加强古诗、古文的修养,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反复阅读引文,能清其原意,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切忌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分析题肢时,先运用排误法,然后将观点正确的题肢与题干对照分析,找出其内在联系,选出正确答案。‎ ‎6.延安时期,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陕甘宁边区在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社会道德风尚上都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边区新思想新风尚蔚然成风,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这说明 A. 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B. 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 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D. 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没有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陕甘宁边区在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社会道德风尚上都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边区新思想新风尚蔚然成风,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这说明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A正确且符合题意。‎ B: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B错误。‎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C错误。‎ D: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相辅相成,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承认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的同时,又要看到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也就是说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不能简单的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或附属品。‎ ‎7.某地依托革命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的发展思路打造大型户外沉浸式实景演出《红军从咱家乡过》,推出“重走长征路”徒步文化体验套餐旅游接待人数连年大幅增长。该地发展红色旅游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丰富了革命文化的传播手段 ‎②为革命文化注入了全新内涵 ‎③促进革命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④提升了革命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的影响。①:该地发展红色旅游并没有丰富革命文化的传播手段,①错误。‎ ‎②:“全新内涵”夸大了红色旅游的影响,②错误。‎ ‎③④:“以文促旅、以旅兴文”、“重走长征路”徒步文化体验套餐旅游接待人数连年大幅增长,这说明该地发展红色旅游促进革命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提升了革命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8.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宗教等许多方面。一些奉行权主义的国家把中国的崛起视为对其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所以强化了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和分化意识形态斗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 A.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 政治是文化的反映 C.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D. 文化与政治相互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A:一些奉行权主义的国家把中国的崛起视为对其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所以强化了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和分化意识形态斗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这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符合题意。‎ B: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B错误。‎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错误。‎ D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与政治不是相互决定,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 ‎9.2019年6月,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其中文化建设部分明确提出了“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大论断。这是因为 ‎①文化软实力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地区乃至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 ‎②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物质保证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④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竟争中赢得主动的基础和核心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①③:“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这是因为文化软实力建设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地区乃至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也说明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①③符合题意。‎ ‎②:文化软实力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但不是提供物质保证,②错误。‎ ‎④: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是基础,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0.在欧洲,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南欧国家的人交流时频繁且夸张地运用手势语;德国、英国、荷兰等中西欧国家次之;北欧诸国则极少使用。究其原因,南欧国家受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影响最深,人们热爱戏剧表演,时常需要利用肢体语言辅助进行表演,因此肢体语言丰富。这表明 A. 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 B. 欣赏戏剧能够提高人的审美水平 C.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 不同地域的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方式没有共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A:文化程度的高低影响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而不是决定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A错误。‎ B:欣赏戏剧能够提高人的审美水平,说法过于绝对化,没有看到文化的双重性,B错误。‎ C:南欧、中西欧、北欧的人们运用手势语的次数和承德不同是因为受到的文化影响不同,这说明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正确。‎ D:不同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不同地域的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方式既有共性,也有个性,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等)‎ ‎3.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 ‎)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的作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1.某街道依托市民公园的原有景观因地制宜植入法治典故、法律知识、法治人物等法治元素打造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群众在休闲娱乐、健身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材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有形的、强制的 ‎③法治文化对人的影响是被人们无目的地接受的 ‎④人们在自觉主动接受文化熏陶中涵养法治精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①④:依托市民公园的原有景观因地制宜植入法治典故、法律知识、法治人物等法治元素打造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群众在休闲娱乐、健身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也说明人们在自觉主动接受文化熏陶中涵养法治精神,①④符合题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②错误。‎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2.美国作家爱默生曾经说:“如果你遇到一个有才华的人,应当问他读的是什么书。”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过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揭示了读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A. 能够改善人的生活境遇 B. 能够拓宽人的职业前景 C. 能够消除人的思想困惑 D. 能够深刻影响人的成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AB ‎:材料没有体现读书能够改善人的生活境遇,也没有体现读书能够拓宽人的职业前景,AB不符合题意。‎ C:“消除人的思想困惑”中的“消除”说法错误,C排除。‎ D:读过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揭示了读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深刻影响人的成长,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遇到严重困难时期,唱出了全体人民团结一心渡难关在建设社会主义大路上阔步前行的豪迈气概。如今,这首歌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100首优秀歌曲”,依然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而奋斗。这表明 ‎①每个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趋于一致 ‎②优秀文化能够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 ‎③优秀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 ‎④优秀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无法抹去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优秀文化的影响。①:错在“趋于一致”,①排除。‎ ‎②③:《我们走在大路上》唱出了全体人民团结一心渡难关在建设社会主义大路上阔步前行的豪迈气概。如今,这首歌依然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而奋斗,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同时也说明优秀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②③符合题意。‎ ‎④:“无法抹去”说法太绝对化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4.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入遗”‎ ‎①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③表明中华文化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遗产。①②: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①②符合题意。‎ ‎③:良渚古城遗址“入遗”并不能意味着中华文化走在了世界的前列,③排除。‎ ‎④: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15.尽管中西方文化存在诸多差异,但美国著名诗人雷克斯罗斯却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意象和题材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甚至直接将中国文化的经典话语转化为自己的诗歌内容,这说明 A.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 中西方诗歌的内涵旨趣是一致的 C. 诗歌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标识 D. 中华文化对各国诗歌创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A:美国著名诗人雷克斯罗斯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意象和题材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甚至直接将中国文化的经典话语转化为自己的诗歌内容,这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符合题意。‎ B:中西方文化存在诸多差异说明中西方诗歌的内涵旨趣有着不同,B错误。‎ C:中西方都有自己的诗歌,诗歌不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标识,C错误。‎ D:各民族文化是平等的,中华文化对各国诗歌创作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世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16.明末至清代乾嘉年间这段时期内,中国的儒家学说被来华传教士译介到西方世界,深深影响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蒙田、卢梭等西方思想家,中国文化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源泉之一。材料说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②中西方文化在互学互鉴中共同发展 ‎③中华文化得到西方世界的广泛认同 ‎④文化交流能够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①④:“中国的儒家学说被来华传教士译介到西方世界,深深影响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蒙田、卢梭等西方思想家,中国文化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源泉之一。”这说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也说明文化交流能够激发文化创造活力,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仅仅反映了中国文化影响了西方,没有涉及西方文化影响中国,②不符合题意。‎ ‎③:中华文化得到西方世界的广泛认同,这不符合现实,③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文化的多样,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化艺术、民居建筑、民族服饰、风俗习惯表现出来。‎ ‎17.2019年4月至7月,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一带一路”沿线的12个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殊方共享——一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览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个板块,13个国家不同时期、不同门类的234件(套)历史文物,用自己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共同讲述一个无与伦比的丝路故事。这一展览 ‎①凸显了中华文化在丝路各文明发展中的优势地位 ‎②有利于促进丝路沿线各国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 ‎③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 ‎④实证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①: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该选项中“中华文化的优势地位”的说法错误,①排除。‎ ‎②④:“一带一路”沿线13个国家不同时期、不同门类的234件(套)历史文物在湛蓝上展出,用自己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共同讲述一个无与伦比的丝路故事,这有利于促进丝路沿线各国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也实证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②④符合题意。‎ ‎③: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③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注1:民族文化具有差异,各具特色,但并无优劣之分,因此必然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注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既是自身的发展,也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8.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①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①③:“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阐明了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说明了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①③符合题意。‎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错误。‎ ‎④: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求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9.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留学生来华留学,其中,“一带一路”沿线64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共计26.06万人。来华留学生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之余,也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材料体现的文化传播途径是 A. 人口迁徙 B. 商业贸易 C. 旅游 D. 教育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D:材料反映的是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也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教育是文化传播途径,D正确且符合题意。‎ ABC:人口迁徙、商业贸易、旅游都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但材料均为涉及,ABC排除。‎ 故本题选D。‎ ‎20.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阅读方式。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数字阅读的工具越来越多。如今,读一本“书”不必再跑图书馆、书店。随时随地可以看的电子书,让阅读更加便捷,更贴近生活。这反映了 ‎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现代传媒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 ‎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文化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导致新的传媒日益增多,旧的传媒不断消失 ‎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消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①②:读一本“书”不必再跑图书馆、书店,随时随地可以看的电子书,让阅读更加便捷,更贴近生活,这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现代传媒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也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文化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①②符合题意。‎ ‎③: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作用,③错误。‎ ‎④: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1)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被称为大众传媒。‎ ‎(3)现代社会中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①人际传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②报纸、杂志、书籍——便于携带保存,经过处理可能在互联网上更广泛的传播。③电视——动画、色彩,生动、形象、真实。④互联网——同网、全球、受众主动、双向互动。⑤手机短信——内容丰富、兼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哲理性,回味无穷 总之,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传媒的主要手段。‎ ‎21.2019年8月,商务印书馆发布《现代汉语词典》App。该App全貌呈现《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纸书内容,并通过数字化方式输出,实现了全文任意字词“即点即查”。这说明现代传媒 ‎①提升了辞书的内容质量 ‎②降低了辞书的修订难度 ‎③丰富了辞书的传播载体 ‎④提高了辞书的检索效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传播媒介。①②:《现代汉语词典》App仅仅是一种传播媒介,不能提升辞书的内容质量,也不会降低辞书的修订难度,①②错误。‎ ‎③④《现代汉语词典》App通过数字化方式输出,实现了全文任意字词“即点即查”,这说明现代传媒丰富了辞书的传播载体,提高了辞书的检索效率,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2.“努力有时不会那么轻易地给予你回报,在一切变好之前,总要经历一段辛苦又迷茫的时光,这段时间或许很长,所以请耐心些,你想要的未来终将到来!”有位老师每天早晨都会编一段满含正能量的话到微信朋友圈,那些已经毕业散落在各地奋斗的学生每次看到都备感鼓舞。这表明 ‎①人是文化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 ‎②文化对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不会改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大众传媒的特点。①③:老师每天早晨都会编一段满含正能量的话到微信朋友圈,那些已经毕业散落在各地奋斗的学生每次看到都备感鼓舞,这说明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也说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中“备感鼓舞”,侧重于心境,侧重于思想道德素质,不涉及科学文化素质,②不符合题意。‎ ‎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但不是“一经形成就不会改变”,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2.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传媒的主要手段。‎ ‎23.2019年6月,《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境外推广”条款提出,国家支持适合对外传播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作生产、翻译、国际合作制作,综合利用外交、旅游、商务、教育等对外交流渠道,开展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境外推广、营销活动。拟定这一条款意在 ‎①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②提高文化交流传播带来的经济效益 ‎③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拓宽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的传播。①:材料的主旨不是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①排除。‎ ‎②:这一条款指的是“境外推广”,这一条款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未涉及经济效益,②排除。‎ ‎③④:支持适合对外传播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作生产、翻译、国际合作制作,综合利用外交、旅游、商务、教育等对外交流渠道,开展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境外推广、营销活动,这说明国家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拓宽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途径,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4.“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以语言竞技、文化交流为基础加强中外青年互动,讲好中国故事。自2002年启动以来,从最初的21个国家和地区的49名选手参赛到现在已吸引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万名青少年参加海外预赛,6000多名各国选手来华参加决赛。“汉语桥”比赛的发展 ‎①反映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不断深人 ‎②证明了中华文化因传播范围扩大而更有价值 ‎③减少了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满足了热爱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世界各国青年的需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①④:参与“汉语桥”比赛的国家和选手的增多反映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不断深人,也说明“汉语桥”比赛满足了热爱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世界各国青年的需要,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不涉及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价值大小的比较问题,②排除。‎ ‎③:“减少了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夸大了“汉语桥”比赛的的作用,况且“减少”有“消除”之嫌,③排除。‎ 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指出深圳要进一步弘扬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 ‎“来了就是深圳人”,作为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一直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各种思想碰撞、交流、融合和汇通,形成了深圳人不墨守成规、不独尊一家、多元开放、和合创新的文化格局,培育了深圳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敢为夭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等观念,支撑了深圳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从“深圳制造”到“深圳智造”的转变。‎ 运用文化对经济的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深圳城市文化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答案】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深圳弘扬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有利于广泛吸引人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营造创新氛围,培育进取和创新精神,引导和促进创新发展,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深圳的发展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深圳的两大转变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对经济的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深圳城市文化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对经济的作用的有关知识: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考生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②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弘扬深圳城市文化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指出深圳文化:深圳弘扬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材料信息:“深圳一直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说明深圳文化有利于广泛吸引人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材料信息:“培育了深圳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支撑了深圳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从“深圳制造”到“深圳智造”的转变。说明深圳文化有利于营造创新氛围,培育进取和创新精神,引导和促进创新发展,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以试题反映出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本题由于已给知识限定,可将知识点涉及的内容先罗列出来,然后统一分析材料。‎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显示,在当今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和欧盟占据了约80%的份额。其中,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美国电影占据世界电影市场总票房的2/3,如今,文化产品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甚至超过了电子、航空等高科技产品。我国距离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应对文化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答案】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大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力度。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文化市场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主要国家所占份额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从材料到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应对文化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认真研读材料结合试题设问确定知识角度,试题材料反映中国与欧美文化产业、文化影响力的差距,考生可以确定解答本题需要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相关知识分析。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大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力度。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点睛】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以“如何……”的形式呈现。可采用回归教材法,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可采用挖掘材料法,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对材料分层,概括层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的世界级文化名片。作为国内首部文化遗产传播剧,由杭州歌剧舞剧院创作的舞剧《遇见大运河》,不仅展现了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变迁,而且是对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的一次综合提取、展现与全新表达。‎ 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下,剧组“世界运河遇见之旅”国际巡演目前已成功出访法国米迪运河、德国基尔运河、埃及苏伊士运河、希腊科林斯运河、美国伊利运河、巴拿马运河、俄罗斯莫斯科运河、瑞典约塔运河等世界著名运河,巡演160场,“遇见"8万名观众。中国大运河与世界著名运河对话,架起了中国与世界运河国家相互交流、达成沟通、增进友谊的桥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特別授予剧组“文化遗产传播使者”称号。‎ 运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舞刷《遇见大运河》开展“世界运河遇见之旅”的文化意义。‎ ‎【答案】开展“世界运河遇见之旅”拓宽了中华文化的传播途径,为外国民众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有利于传播中国大运河的文化价值,展示中华民族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努力与贡献;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舞剧《遇见大运河》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舞剧《遇见大运河》在国内外演出盛况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舞刷《遇见大运河》开展“世界运河遇见之旅”的文化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知识的有关知识: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考生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开展“世界运河遇见之旅”的文化意义,形成答案要点。可从拓宽中华文化的传播途径、传播中华文化的文化价值、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分析。‎ ‎【点睛】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应简要分析试题设问指向的理论依据,即知识要点可简写或者直接隐含在“意义”的分析中,“意义”的解答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推动、增强、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型表达。‎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将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三科统编教材以不同方式强化了“劳动光荣”的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讲述“工匠精神”“劳动创造价值”“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等内容,阐述“劳动精神”的内涵、意义。语文教材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了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历史教材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介绍了隋朝工匠李春、“铁人”王进喜等人物;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编入反映“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人类劳动工具与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等内容,让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 ‎(1)“劳动光荣”入教材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加以分析。‎ ‎(2)班级举行“劳动光荣,我在行动”主题班会,请就此列举两条措施。‎ ‎【答案】(1)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本质和意义。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劳动伟大、劳动崇高、劳动美丽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③文化塑造人生,“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答案示例:认真、负责地完成学校和班级分配的劳动任务;自觉承担家庭劳动责任;积极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统编教材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统编教材的阐释劳动光荣相关内容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劳动光荣”入教材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加以分析。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优秀文化的塑造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角度:联想骨干知识: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结合骨干知识和试题材料分析:“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本质和意义。‎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角度:联想骨干知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结合骨干知识和试题材料分析:“劳动光荣”亼教材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劳动伟大、劳动崇高、劳动美丽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 ‎③优秀文化的塑造作用角度:联想骨干知识:文化塑造人生。结合骨干知识和试题材料分析:“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就“劳动光荣,‎ 我在行动”主题班会列举两条措施。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劳动光荣的主题,多角度思考,组织作答即可。可从意识、行为两个方面阐述,如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增强劳动光荣的意识;认真、负责地完成学校和班级分配的劳动任务;自觉承担家庭劳动责任;积极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等。‎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回答这种设问的高中政治主观题时,首先要明确回答是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还是社会意义。其次此类高中政治主观题解题时,一是注意确定范围分析意义。如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国家”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二是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如经济生活中,是国家,还是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等。‎ 第(2)问,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