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
长春汽车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月考试卷 高二政治试卷 满 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高二政治组 校 对: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 页。 2. 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3. 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须使用蓝、黑色字迹的笔在答题卡上书写。 4.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保管好。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 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你认为下列时政要闻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 2017年5月3日,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正常巡航 B. 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表示.将支持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 C. 美国总统大选揭晓,特朗普在大选中胜出成为美国新总统 D.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2. 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3. 一卷书香,一杯茶香,茶和书安静地交汇,构成了一幅温馨的图画,给人以从容淡定之感。这说明人的文化素养( ) A.是与生俱来的 B.要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来培养 C.是由人的价值观念决定的 D.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 4. 美国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中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是因为中国缺乏新教伦理所包含的资本主义精神。该观点强调了( ) 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文化对个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C.文化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D.文化都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5.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图书馆阅读书籍,走进美术馆欣赏艺术品,走进博物馆参观历史文物。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②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③人的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 ④文化决定人生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也就搞好了 7. 一百多年前,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反思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杨杰曾经说过:“甲午战争,不是中国的军队战败,而是思想战败。”通过这一观点我们能认识到( ) ①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②传统文化与思想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 ③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A.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 ③④ 8.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庭教给人生第一课。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和为人处事道理。树立好家风,代代都受益。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要树立良好家风,是因为(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深远持久的 ③要全面继承传统道德准则和处世道理 ④家庭教育是传达社会规范、培养良好风尚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激励了几代中国人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而英勇斗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表明( ) ①优秀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经久不衰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感召力 ③文化对每个人产生的影响都是一样的 ④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 2017年9月,某市各中学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校这样做的依据在于( ) A.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11. 2500多年前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经典箴言,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具体深刻的特点 C.深远持久的特点 D.相对独立的特点 12.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美国一所孔子学院的老师给美国小孩讲“孔融让梨”,孩子们不接受这个观点,并反驳说小孩不应该吃小的,他也不应该垄断大的,应该把大的用刀切开,跟他哥哥一直平分,这才叫公平。这表明( ) A.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是不可逾越的 B.不同民族间文化缺乏共性和普遍规律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13. 广东老人爱“饮早茶”,东北老人爱“扭秧歌”,北京老人爱“侃大山”。这说明( ) A.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 B.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C.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D.老年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 14. 2017年12月3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说明( )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科技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在综合国力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5. “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C.民族特色的文化日渐消失 D.世界文化是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 16. 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过“洋节”的时候,韩国要与中国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对其理解正确的有( )。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从不同民族的节日中,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唯一表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 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下列对文化遗产认识错误的是( ) 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18. 每年的母亲节在5月份,日本人送给母亲的是红石竹,泰国人送茉莉花,大多数国家通常是送康乃馨,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而中国人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这说明( ) ①世界各民族文化渐趋融合 ②世界各民族文化没有差别 ③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连接在一起。不仅将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传送到了亚欧非国家,也将骏马、佛教、音乐、天文学等输入中国。丝绸之路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 A.商业贸易 B.人口迁徙 C.教育 D.友好往来 20. 欧洲这块古老的大陆,没有四大文明的辉煌,但它通过吸取来自非洲、中东、印度的辉煌文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其他文明相继没落的历史时期不断成长,达到了一系列的文化高峰。在此过程中,移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移民,就不会有欧洲文化的发展。这一事例说明( ) A.人类的迁徙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B.人口迁徙是一种文化活动 C.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D.移民给当地带去的都是先进文化 21. 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儒家思想是一种进步的思想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 ①② 22.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主要原因是大众传媒( ) A.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其信息都是真实的 C.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23.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以故宫建筑群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 ) ①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②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③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以传统绘画为代表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B.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C.传统文化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D.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历史中 25. 开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中的优良思想和作风,这属于 ( )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建筑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思想的继承 26. 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27. 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8. 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 ) A.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B.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必定能实现发展 D.只有发展才体现继承 29.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 ) A.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 B.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 C.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传承 30. 文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因素是( ) A.思想运动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文化传承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31-34题,共40分) 31. 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有变化,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我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 (10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代代相沿,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传承良好家风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 (10分) 33.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它们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产生了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冲突叫做文化冲突。 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美籍华人在美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困扰。影片男主人公的儿子感冒,恰逢爷爷来美探望,于是爷爷使用了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刮痧,来治疗孙子的病。而这被美国人认为是不合儿童保护法的,于是福利院的人员将孩子强制抱走,剥夺了其父母的抚养权。 法国漫画杂志《查理周刊》此前屡次刊发有关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争议漫画,触怒穆斯林。1月7日,2名穆斯林枪手袭击《查理周刊》,杀死12人。袭击过后,《查理周刊》再度以穆罕默德为题发表漫画,在南亚地区引发诸多游行示威。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同时,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如何应对文化冲突。(10分) 34. 一些专家认为,过去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破坏文物、损坏传统建筑,造成大批传统村落消失,而许多新村片面追求花园、格调和洋气。如今稳步推进城镇化,要利用地理优势、生态优势,园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禀赋,顺势而为,不应当是“千镇一面”: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传承和田园特色保持,让城镇化和文化多样性协调发展,切忌“贪大求洋”。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0分) 长春汽车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试卷 高二政治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A A C C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A A A D D[]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B D D B B A C D 二、非选择题(31-34小题,共40分) 31. (10分) ① 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读书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方式,爱读书能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养。(2分) ②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爱读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推动民族的发展。(2分) ③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或文化反作用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爱读书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可以推动社会发展。(3分) ④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爱读书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3分) 32.(10分)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人们坚守高尚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处世方法。(3分) ②文化能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通过家庭教育的氛围,使人们牢牢树立道德信念。(3分)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 33. (10分)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通过文化交流使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3分)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3分) ③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4分) 34. (10分) ①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过程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2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城镇化过程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才能焕发人们的强烈认同感。(3分) ③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城镇化过程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3分) ④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