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一轮复考点复习练习:专题九文化与生活考点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山东淄博高三摸底测试,19)有人说:外国文化年或者中国文化年,都是双方战略合作思路中“以文促经”的考虑。这说明 ( C ) A.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B.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 D.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 【解析】 “以文促经”的表述表明了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以重大的影响,C符合题意;优秀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A说法不准确;B与题意无关;D表述本身错误。 2.(2018·河北邢台月考,15)2017年9月19日,第四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敦煌举行。该论坛致力于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当好市场融通黏合剂、画出情感相通同心圆,已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品牌资源,成果丰硕,前景可观。由此可见 ( D ) ①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②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③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题意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作用,而不是经济对文化的作用,①不选;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②观点错误;论坛致力于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体现了③;该论坛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品牌资源,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④正确。 3.(2018·广东湛江调研,19)文化代表和反映着城市的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要用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的依据是 ( B ) ①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滋养涵育人 ②培育人文精神是创建文化城市的根本任务 ③经济社会发展是城市文明程度的基础 ④城市建筑是展现地域风情的重要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滋养涵育人,①正确;②观点错误,不选;题干不涉及经济与城市文明的关系,③不选;建筑风格能提升城市品位,④正确。 4.(2018·山东潍坊期中,22)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这表明 ( C ) ①文化首先需要传承才能创新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④先进思想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没有先后之分,①观点错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形成并为实践提供行动指南,说明②正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的反映,③正确;思想不能直接改造世界,④说法错误。 5.(2017·哈师大附中10月考试,20)央视公益广告《筷子篇》通过一双双筷子诉说着不同人生和情感: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了人情的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找到了彼此心灵的依靠……这则公益广告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由此可见,公益广告 ( D ) ①集中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 ②已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能够引领文明风尚,激发正能量 ④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公益广告强调公益性质而不是娱乐性质,①不选;公益广告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②不选;材料“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了人情的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找到了彼此心灵的依靠”体现了文化的作用,③④ 正确。 6.(2018·山东临沂市期中,2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 ( A ) ①正确的方向保证 ②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可靠的政治保证 ④增长空间和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先进的文化建设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①②正确;③④不符合文化建设的作用,不选。 7.(2018·山东临沂市期中,24)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人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在急功近利、爱慕虚荣的家风环境中长大的人,很难想象会严以用权、实以谋事、动尊法度。这表明 ( B )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 ②文化环境决定人的行事方式 ③文化总是无形地塑造人的品格 ④人只能被动接受家风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题意强调不同的家教家风对人的影响,①③正确;文化对人的行为方式只起影响作用,不起决定作用,②不选;人们可以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④观点错误。 8.(2018·山西晋中榆社中学月考,15)“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已成为中华民族最独特的文化标识,也是中国人独特的理想人格。有专家指出,君子文化是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传输导线和融合平台,应大力弘扬。弘扬君子文化的意义在于 ( C ) ①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水平 ②陶冶人们的情操,塑造健全人格 ③引导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 ④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弘扬君子文化不具有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的作用,①不选;题意中“君子”已成为中国人独特的理想人格,因此弘扬君子文化可以起到塑造健全人格、提高道德水平的作用,②③ 应选;君子文化不具有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的作用,④不选。 9.(改编题)文化是品牌要塑造的重要元素。换一个角度看,文化其实是赋予产品的附加价值。消费者购买到一样产品,所得的不仅是这个产品带来的实际功能,还有产品品牌的文化附加值。赋予产品品牌以文化附加值 ( D ) ①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认同 ②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价值创造的源泉 ③表明经济与文化相比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赋予产品品牌以文化附加值体现了文化与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可以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认同,①④说法正确;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源泉,②说法错误;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③说法错误。 10.(改编题)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热潮一浪接一浪。近年来,华韵尚德在德国购买电视时段播出中国节目、凤凰传媒创中国出版业最大跨国并购案、四达时代影视译制基地落户非洲……多家民营文化企业把生意做到海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外传播了鲜活、真实的中国文化。这表明 ( D ) ①文化以物质为载体,发展文化产业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是助推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先进文化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方向保证,①观点错误;社会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②观点错误;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外传播了鲜活、真实的中国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和增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③④符合题意。 11.(2018·西安名校月考,6)“微妙堂”是郑德采医生开展社区义诊的好帮手。三年前,每次有活动,他便一个个打电话。现在有了微信,通过微信约定时间,社区义诊已经连续搞了30场,惠及群众近3 000人。郑德采用爱心、热情与业务书写精彩故事。从郑德采的精彩故事中我们感悟到 ( B ) ①文化素养只有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才能培养出来 ② 文化创新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③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已成为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 文化素养不可以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培养出来而且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出来,①说法错误;郑德采医生通过微信开展社区义诊,说明了文化创新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②符合题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③说法错误;郑德采用爱心、热情与业务书写精彩故事启示我们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④符合题意。 12.[2017·河南豫南九校质量考评(五),15]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风、家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育良好的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是父母的责任。这是因为 ( B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②家风、家庭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③培育良好的家风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基本任务 ④良好的家风会对全社会起到积极的教化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②说法错误;培育良好家风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而非基本任务,③说法错误;①④正确切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3.(改编题)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会首次把“美丽”写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 落实绿色发展必须在全社会培育绿色文化 ,使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把绿色发展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广泛开展绿色文化宣传教育,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普及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引导人民群众崇尚节约、低碳生活,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浓厚文化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在全社会培育绿色文化对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意义。(16分) 【解析】 本题是阐释意义类题目。在大逻辑上,本题答案的三个要点分别对应着三个知识点;在小逻辑上,每个要点以“知识点+做法+意义”的格式进行组织,要体现演绎分析的特点。仅仅答出文化对人影响的几个知识点是不符合设问要求的,结合材料还应回答绿色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通过国民教育形成绿色发展理念等。 【答案】 ①绿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经济建设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②绿色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并对经济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全社会培育绿色文化,可以推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促进人民生活健康。③绿色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在全社会培育绿色文化,可以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引导人民群众崇尚节约,低碳生活。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绿色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可以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人们的美好生活。(每点4分,共16分) 14.[2017·山东高密月考,28(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唯有梦想,我们才会更加卓越。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上大学成为那个时代青年人的梦想。城乡二元结构的羁绊,拥有一个城镇户口成为20世纪许多农村家庭的梦想。进入21世纪,人们的梦想更加多样、更加丰富,有的人希望在城市立足,有的人渴望回归田园;有的人梦想华丽的舞台,有的人渴望平凡的稳定……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社会中人们梦想不同的原因。(12分) (2)某校开展梦想点亮人生的主题活动,请你为梦想在人生中的作用提两条激励性标语。(4分) 【解析】 第(1)问,不同人梦想的不同体现了文化的不同,首先,可以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的角度分析;其次,从文化的来源角度分析,不同的人从事不同的社会实践,其梦想也会有差异;最后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分析,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也会影响人们对梦想的不同选择。第(2)问为开放型试题,要求为梦想在人生中的作用提两条激励性标语,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有梦想才有力量”“梦想为人生导航”等。 【答案】 (1)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不同的人处在不同的经济、政治环境中,其梦想也会不同。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不同的人从事不同的社会实践,其梦想也会有差异。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影响人们对梦想的不同选择。(每点4分,共12分) (2)如:有梦想才有力量;梦想为人生导航等。(只要回答能体现出梦想对个人的作用即可,每条2分,共4分) 15.(改编题)2017年精彩纷呈的电视荧屏上,《朗读者》以一脉清流般的文化气韵引发关注并火爆全国。《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该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节目中所选的读本基本都是文学经典,文学形式涵盖了散文、诗歌、小说、剧本以及书信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与嘉宾故事里的国、家、个人情怀相互映衬,产生了叠加效应,整个节目都充满感染力。嘉宾分享的故事、主持人董卿或深或浅的访谈以及专家的简短解析,使节目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节目体现出的熠熠生辉的人性价值让观众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中央电视台主动承担起主流媒体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既立于原创、又立于内容,保证了节目最终的质感,创作出的《朗读者》才能最终成为口碑。这类高质量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满足观众文化需求、情感需求。它所传达的家国责任、家庭温情都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嘉宾分享人生经历、情感故事,让观众感动于他们的亲情、友情、爱情,文学作品一经朗读,无声的文字便在个人故事的背景中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真正做到把文本和人物结合为一体。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朗读者》引发全民关注,并引起人们精神共鸣的原因。(20分) 【解析】 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解答此类题目,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提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知识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第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首先,《朗读者》激发了文化发展活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的作用,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可以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次,《朗读者》增强了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第三,嘉宾个人经历的分享,令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化情怀的感染,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角度进行分析;第四,该节目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可以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获得和享用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通过举办《朗读者》,激发了文化发展活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的作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朗读者》增强了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嘉宾个人经历的分享,令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化情怀的感染、人文精神的洗礼、文化自信的鼓舞。④嘉宾的朗读和分享,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极大地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⑤ 文化是一种素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获得和享用文化。该节目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每点4分,共20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