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浙江)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浙江)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考纲展示]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1.社会发展的规律 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 ③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c c a 2.社会历史的主体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 b 考点一 社会发展的规律 问题导思 知识梳理 1.社会存在 与社会意识 的辩证关系 是什么?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 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人类社会 的基本矛盾 和普遍规律 是什么? (1)基本矛盾: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 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 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 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2)普遍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 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 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 发展的总趋 势是什么?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阶级 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通过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是非对抗性的矛 盾,必须通过改革解决 (2)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 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易错提醒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并不是同步进 行的。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 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阶 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人的思想动机不能决定其发展。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 意识 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 的内容归根到底源于社会存在 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一种社会 意识的产生、发展和消失,只能由社会存在的状况及其 变化发展来说明 坚持实践的 观点,反对历 史唯心主义; 坚持科学的 社会意识,反 对错误的社 会意识 社会意识 具有相对 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同步性;社会意识对社 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 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正确理解人类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这两对矛盾及其运动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 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 (2)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 和变革的根本原因。 考向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典例 1 (2017·浙江 11 月选考)中华各民族经过迁徙、杂居、通婚和其他各种形式的不断交流, 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这表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答案 A 解析 经过迁徙、杂居、通婚和其他各种形式的不断交流,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说 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 当选;B、C 与题意不符;D 表述错误。 考向 2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 典例 2 (2017·浙江 4 月选考)2017 年,浙江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从服务、政策、 制度、环境等方面优化政府供给,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达到百姓、企 业和政府共赢。这一改革( ) ①彰显人民主体地位 ②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变革的 要求 ④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1.(判断)(2016·浙江 10 月选考)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和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 答案 T。 2.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 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下列对简政放权认识正确的是( ) ①作为生产关系的调整,简政放权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简政放权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 经济基础发展 ③简政放权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选择 ④简政放权是解决我国基本矛 盾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简政放权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①不选;④夸大其词。 3.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关乎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一年来,受投机性需求和相关因素的 影响,我国部分热点城市房价涨幅巨大,对民生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 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这一情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 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知识,分析“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 位提出的合理性。 答案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 化、发展。受投机性需求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热点城市房价涨幅巨大并造成了负面影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是根据这一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地提出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 炒的”的定位。 (2)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的提出并付诸落实,必将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 稳健康发展,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考点二 社会历史的主体 问题导思 知识梳理 1.人民群众 的历史地 位和作用 是什么? (1)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作用: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 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②人民 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 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 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2.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 线的意义 和内容是 什么? (1)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 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易错提醒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是其中最主要的、稳 定的部分。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①内涵: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都是 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②外延: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方法论: 坚持群众 观点和群 众路线 基本内容 ①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 众中去 意义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 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 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何 者为第一性(根本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谁是历史 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认 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推 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不能 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 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物 创造的 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 的规律 社会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即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不可捉 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 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考向 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典例 1 (2016·浙江 4 月选考)从明星涉毒到路边猜瓜子诈骗,因“朝阳群众”举报而被警方 处理的案件不胜枚举。近日,一支名为“武林好大妈”的队伍在杭州武林街道成立,数千位 好大妈分布在各个社区,成为杭州版的“朝阳群众”。这佐证了( ) ①人人都是历史的推动者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的动机、目的决定了历 史发展 ④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表述错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③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考向 2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典例 2 (2014·浙江高考)漫画《统一武器》(作者:张吉亮)讽刺了( ) ①形式主义,工作只重形式不管内容 ②平均主义,追求无差别的利益分配 ③本位主义, 只顾本单位不顾大局和整体 ④官僚主义,作决策漠视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漫画中的唐僧只讲团队整齐的形式,不从徒弟的实际技能出发而统一武器,犯了形式 主义的错误,①正确;漫画并没有涉及分配问题,②不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漫画中唐 僧的行为是一种漠视群众意愿和要求的官僚主义作风,④正确。选 C 项。 方法点拨 逆向推断法。适合这种方法的漫画型试题所选的漫画一般带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设问是从启示、警示等角度提出的。需要学生从漫画讽刺的现象出发,逆向推断题肢的内容 是否符合教材相关知识点、现实生活常识以及党和国家的文件精神,符合的题肢就当选。 1.(判断)在任何时期,社会变革的主力军都是人民群众。( ) 答案 T。 2.(2017·浙江建人高复第一次月考)习近平指出,反恐怖斗争要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深 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筑起铜墙铁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 打”。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 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④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反恐怖斗争要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①②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价值观有 正确与错误之分,④错误。 3.一年一度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反映群众现实生活、时代发展脉搏的重要窗口。特 别是以“大美中国梦,金鸡报春来”为主题的 2017 年春晚,努力增强节目生活底蕴,拉近与 百姓观众距离,从创作源头抓起,推动节目创作人员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戏曲、武术、小 品、音乐、杂技……这些丰富多彩的节目展示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奔小康、共筑中国梦的壮 志豪情,充分展示着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 (1)结合材料,指出文化自信的来源。 (2)结合材料,从社会历史的主体角度,分析人民群众在春晚的创作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案 (1)春晚充分展现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充分展示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奔小康的壮志豪 情,这说明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同 时,丰富的传统曲目也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①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 泉。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它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②人民群 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春晚的节目是创作人员深入生活、深入基层,通过生活 和实践创造形成的,是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这些丰富多彩的节目。 课时训练 一、判断题 1.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二者如影随形。( ) 答案 F。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表明上层建筑有时也能决定经济 基础。( ) 答案 F。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但不能起决定作用。 3.(2016·浙江 4 月选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答案 F。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4.提高企业低收入者的基本工资,体现了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答案 T。 5.要保障人民的“获得感”是因为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 ) 答案 T。 二、选择题 6.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 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升华,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涵、目标、方针 和路径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坚持和发展。这体现了( )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社会意识的变 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展变化,从根本上说,社 会意识归根结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因此,社会意识并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 的,①错误,④正确;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十八大 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升华,说明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 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都同它以前的成果有着继承的关系,②正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 性,可以先于也可以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③错误;故选 C。 7.随着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的逐步落实,新高考成为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 长、学生等各抒己见,莫衷一是。这体现了( ) ①社会意识推动了社会存在的发展 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相互依赖 ④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没有看到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③表述错误,社会存在不依赖于社会意识。 8.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魅力,即使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门古老的艺术仍富 有活力。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答案 A 解析 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是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至今富有 活力,说明了 A 项;B、C、D 三项与题意不符。 9.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视察火箭军机关时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适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需要而成立。火箭军的成立( )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②表明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对抗性的 ③适 应经济基础的状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④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社会基本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①不选;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 抗性的,②不选。 10.(2017·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联考)要实施“中国制造 2025”,必须要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 与分配的制度。其依据在于( )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 B.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消除社会基本矛盾 D.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答案 D 解析 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其深化改革的依据在于生产关系要适合 生产力发展的状况,D 正确,B 排除;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A 错误;社 会基本矛盾是客观的,不能消除,C 错误。 11.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改革再度迎来重大制度创新。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 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 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这表明( ) ①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制度创新需要 对已有制度的扬弃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①不选;三权分置不属于上层建筑, 属于生产关系,②不选。 12.2017 年我国将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有望上涨。养老 保险制度改革( ) ①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是社会主义制度 的根本变革 ④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③表述错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④与题意无关;深化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其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具体的做法坚持了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线,故①②正确,A 入选。 13.(浙江省嘉兴市 2018 届高三 9 月基础测试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推进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放管服”改革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准是看它是否能为群 众生活及办事增便利。这一标准的科学性在于它( ) ①解决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 律 ④符合了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放管 服”改革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准是看它是否能为群众生活及办事增便利。这一标准的科学性在 于它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符合了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②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这一标准并不能解决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①说法错误;故本题答 案选 B。 14.漫画《数字脱贫》告诫人们应该( ) ①崇尚实干,狠抓落实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创新 ③树立群众观点,造福人民 ④砥 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数字脱贫没有做到实事求是,②④不符合题意。 15.(2017·浙江学考全真综合模拟)2016 年浙江省新增财力七成以上投向民生,千方百计改善 百姓生活质量,满足群众对幸福的“获得感”。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③坚持了党的群众 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社会对个人的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财政投向民生属于生产关系改革,不是上层建筑改革,故排除②;实现人生价值的基 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故排除④;所以正确答案为 A。 三、综合题 16.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中国经济将从要素与投资驱动更多地转向改革与创新驱动—— 以市场改革开路,激发创新活力,从而增加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已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 核心要求。不断注重质量、效益,促使中国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需要运用法治 严格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 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新思维,进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结合材料,请利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知识,说明“以市场改革开路”与“树立法治新思维” 是如何遵循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 答案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通过市场改革开路,突破 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活力与增强内生动力,以进一步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树立法治新思维,才能严格规 范政府与市场关系,适应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客观要求,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 的发展。 17.在偶像剧、玄幻剧充斥荧屏的当下,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异军突起,刷新多项收视 纪录,好评如潮。《人民的名义》直面我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政治生态、社会风 气以及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回应了公众对党和政府的新期待、 新要求,对转变政风、世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探析《人民的名义》广受人民欢迎的哲学道理。 答案 (1)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该剧 直面社会现实问题,传递正能量,对转变政风、世风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该剧以“人民的名义”反腐倡廉,摆正了 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