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人教版总复习课时训练: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训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难易度 实践的概念及特点 1、2、3 易、中、中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5、6、7、13、14 中、中、易、中、中、难 真理 8、9、14 中、中、难 认识过程 10、11、12、15 易、中、中、难 一、选择题 1.(2018·吉林调研)以往,在飞行的飞机上、在远洋航行的船舶上,手机、笔记本是上不了网的。2017年4月12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实践十三号卫星,这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主通信卫星的宽带应用。随着中国新一代通信卫星的发展,空中上网聊天、远洋视频娱乐、偏远山区信号全覆盖将成为现实。上述材料体现了( ) 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科学实验作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③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能动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新一代通信卫星的使用,促进了通信事业的发展,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直接现实性,①③符合题意;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④与材料无关。 2.(2019·河北唐山月考)北京大学药学院研究组以流感病毒为模型,在保留病毒完整结构和感染力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病毒基因组的密码将病毒直接转化为活疫苗及治疗性药物。这一技术几乎适用于所有病毒,带来了疫苗制备的新思路。这表明( ) ①抓住事物的本质,意识活动才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正确认识病毒的特点,是战胜病毒的关键 ③科学研究往往是推翻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④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认识对实践的作用。新型疫苗及药物的研制成功,给疫苗制备带来新思路,说明认识作用于实践、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直 接现实性,②④符合题意;抓住本 质不是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的必要条件,①错误;真理可 以被超越但不能被推翻,③错误。 3.(2018·辽宁瓦房店一模)历经对一根神秘腿骨化石的数年研究,中澳古人类学家用炭—14测定方法把化石主人生存年代定位在1.4万年前生活在云南蒙自的马鹿洞人,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发现的一直生存到距现代人最近的古人种,很可能是一个史前全新人种。该研究具有( ) ①自觉选择性,确定马鹿洞人是否为全新人种是其最终目的 ②社会历史性,马鹿洞人是否为全新人种仍然具有不确定性 ③客观物质性,马鹿洞人是否为全新人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直接现实性,因而马鹿洞人是否为全新人种最终将由科学实验确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C 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科学研究取得进步,并揣测全新人种的可能性,体现了②;运用炭—14发现了古人种,体现了实践手段和对象的客观性,③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错误;直接现实性并非指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表述前后不一致。 4.(2018·天津重点中学联考)新华社2018年3月5日电,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观测的新数据发现,距离地球700光年外一颗行星的大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新分析发现,该行星大气含水量是土星的3倍。此前研究曾发现该行星大气中有水蒸气,但没有料到含水量如此之高。这一发现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实践提供的认识工具决定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④人类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在实践发展中被推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哲学的基本问题。科研团队利用望远镜发现太空中的水蒸气,说明在实践中认识工具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够反映存在,①②符合题意;认识工具不能决定认识发展,③错误;真理可以被超越,但不能被推翻,④错误。 5.(2018·辽宁抚顺模拟)中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于北京时间2017年11月30日正式公布首批重要科学成果。这只来自中国的“顽猴”出手不凡,近两年的观测结果就发现了前所未有的现象,或有望揭开暗物质的神秘面纱。这一成就再次说明( ) ①人们的认识是个反复、无限的过程 ②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③“悟空”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④科学实验作为人类基本实践活动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以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借助“悟空”不断有新的发现,说明“悟空”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认识事物的过程,②与材料无关;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④错误。 6.(2018·河北唐山一模)2017年12月,中国平安与重庆疾控中心联合公布了智能疾病预测的最新进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疾病防控相结合,建立重庆智能疾病预测与筛查两大模型,目前已可以提前一周预测传染病发生情况。这说明( ) 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 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进认识的发展 解析:C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疾病防控相结合,提高预测能力,体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C符合题意;物质是意识的本原,排除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排除B;掌握系统优化方法不是促进认识发展的必要条件,排除D。 7.(2018·山东烟台诊断)2017年7月,继2012年发现“上帝粒子” 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又出了新粒子——双粲重子。由清华大学高原宁领导的中国研究团队与国内理论家密切合作,主导了此次发现工作,对双粲重子性质的研究将有助于人类深入理解物质的构成和强相互作用力的本质,有助于我们理解构成这个世界的最基本的力。这表明( ) ①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真理是具体的,新的发现意味着对旧的认识的否定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材料强调了通过科学实验,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②④符合题意;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①错误;新的发现未必会否定旧的认识,③错误。 8.(2018·辽宁瓦房店一模)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转变。这一论断的转变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有( ) 年份 党的会议 主要矛盾 1956年 八大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 十一届六 中全会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 十九大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①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形成不同形式的联系 ②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③认识的发展是不断继承和超越原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④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D 本题考查认识的无限性和真理的具体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不断变化,说明认识在继承和超越中发展、真理要与实践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联系的多样性,①与材料无关;②中“循环过程”否认了认识的上升性。 9.(2019·辽宁丹东质检)有机化合物小分子硫醇一直以来被视为消除生命体有害物质的“清道夫”。科学家发现,它们除了具有清除毒害的保护性功能,还具有“导演”抗生素精密合成的建设性功能。该发现揭示了以硫醇化学为核心的林可霉素生物合成机制,改变了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传统认识,为设计和创造新型人造“生命细胞”并在“细胞工厂”中实现含糖单元的新型生物基化学品的“生物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这说明了( ) ①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认识因被很多人相信所以成为了真理 ②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认识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获得了发展 ③真理需要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和不断完善 ④ 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新认识为发展真理奠定了物质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追求真理的历程。人们对硫醇功能认识的不断发展,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上升性,②③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①错误;认识不 是物质 基础,④错误。 10.(2018·山西太原一模)大国兴衰构成了世界历史的重要篇章,许多学者和政治家呕心沥血探寻其中的逻辑线索,产生了许多著述宏论。然而,对大国兴衰的原因难有最终答案,这不仅在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更是因为世界在变化,不同国家兴衰的轨迹不可能简单重复。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永远不会过时。对材料的合理解释是( ) A.真理的具体性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和特定条件而言的 B.认识主体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C.不同认识主体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D.客体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类认识具有反复性 解析:D 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世界的变化、不同国家的多样性,导致了探讨永不过时,说明客体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D符合题意;材料不仅涉及真理的具体性,还涉及其条件性,A不全面;材料没有涉及认识的局限性,排除B;认识主体不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C错误。 11.(2018·山东德州二模)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对绕月飞行的“月亮女神”雷达探测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后,确认月球火山地区的地下数 十米至数百米处存在多个空洞,这对未来探测月球起源和进化等各种课题意义重大。这表明( ) ①真理都是 具体的,都有自己适 用的条件和范围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会不断超越和推翻已有真理 ④认识工具延伸了人们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认识的无限性、追求真理的历程、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借助探测器提高了对月球的认识,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工具的延伸推动了认识的发展,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真理的具体性,①与材料无关;真理可以被超越但不会被推翻,排除③。 12.(2018·山东济南一模)2017年11月,世界首只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这说明( ) ①探索和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人们对克隆技术的认识,能不断超越原有认识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摆脱客观条件对克隆认识的制约 ④创新意识是推动克隆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认识的无限性和追求真理的历程。克隆猴的诞生,说明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①②符合题意;③中“摆脱客观条件” 的观点犯了唯心主义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8·广东揭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他强调: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战,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读书是提升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结合材料,阐明“时代需要理论而且能够产生理论”的认识论依据。 解析:本题要求阐明“时代需要理论而且能够产生理论”的认识论依据,属于依据类试题。时代需要理论,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时代能够产生理论,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结合材料,从上述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1)时代需要理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用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 (2)时代能够产生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间接经验的获得是新理论产生的途径之一,只有立足实践,并吸取他人的智慧成果,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新理论。 14.(2018·河北衡水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隆重的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1万多人汇聚于南 京大屠杀遇 难同胞纪念馆,祭奠惨遭日军杀害的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 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80年前,日本侵略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日本侵略者这一反人类罪行灭绝人性、令人发指,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十分黑暗的一页。80年后,侵略者的铁蹄虽然早被碾碎,但那段历史却是我们民族永远的记忆。 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竭力篡改侵略历史,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但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否认。年复一年的国家公祭向世人宣示,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篡改历史的立场坚定不移,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坚定不移,中国人民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意志坚定不移。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迀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知识,说明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为“真理”,要求分析相关言论的正确性。回答本题,需要从相关观点中看到问题的实质是在讨论真理的客观性和检验标准问题。 答案:(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无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一切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的言论,都是违背客观实际的,是错误的。 (2)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的言论,经不起实践检验。 15.(2018·山东实验中学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 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 华民族内心深 处的自信和自豪。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汉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2017年9月起,经过全国专家编写、评审、审读,并在全国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的“部编本”语文教材将在全国使用。先认字再学拼音是这部教材 的重点,也是争论较 多的改革。这样的编排并不是简单的顺序调整。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拿来主义”盛行,在语文教学中,受汉字“难学”“落后” 等主张的干扰和影响,一反两千余年行之有效的传统,语文教学不再以教识汉字为起点和基石。这种做法,不符合儿童认知的规律和对学习的心理预期,容易让儿童养成不认真写汉字、随便写错别字的不良习惯;不利于中华民族年轻一代养成规范书写汉字的严肃态度、对于培养他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也有某种消极作用。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一个汉字“代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一个人物、一个 故事。文化“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表示:“要的就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让他们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说明“先识字,后拼音”的编排并不是简单的顺序调整。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为求索真理的历程,“排序”的调整体现了认识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人们认识不同和变化的主客观原因。 答案:(1)认识具有反复性。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客体的复杂多变都会限制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编写者对汉字教学也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儿童有其特殊的认知规律,汉字教学、教材编写是复杂系统的工程;其承载的中华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识字,后拼音”的编排不是简单的顺序调整,而是对汉字教学多次反复认识的表现。 (2)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先识字,后拼音”的编排是人们对儿童认知规律、汉字教学、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加深的结果。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