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衡水点睛大联考】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政治试题政治
衡水点睛文化·政治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 衡衡 水 点 睛 大 联 考 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命题:衡水点睛文化编辑部 本试卷分第 Ⅰ 卷(选择题)和第 Ⅱ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 Ⅰ 卷(选择题,共7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题 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7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1.2014 年 8 月 13,中国汽车业“迎来”首张反垄断罚单。根据湖北省物价局对外公布的消息,宝马 4 家湖北 经销商共计被罚 162.67 万元,奥迪也已进入行政处罚程序。从生产角度看,反价格垄断是因为 ( ) ① 价格被操纵抬高,价格需求弹性理论未能得到贯彻 ② 价格信号失灵,无法发挥对生产规模的调节作用 ③ 价格不再取决于供求,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④ 价格垄断地位形成,会使企业丧失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教育部近日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一种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 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一种是学术型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与现在的高考相似。将两类高考分开。“两 种模式高考”的构想 ( ) ① 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及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 ②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不同需求 ③ 有利于增加劳动力供给和调整就业总规模 ④ 可以转变劳动者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 同一经济现象或措施,产生的效果是复杂的。下列选项具有“双刃剑”作用的是 ( ) ①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② 合理的收入差距 ③ 增加货币发行 ④ 优化经济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4 年 6 月 10 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进行了 100 亿元人民币七天期逆回购操作,规模与上周同期持平。 央行公开市场七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 4%,此前上次也为 4%。央行逆回购的实施,其意义在于 ( ) A. 调节货币供应,释放通货膨胀压力 B. 引导利率下调,激发企业投资需求 C. 宽松货币供应,缓解流动性紧张 D. 稳定利率下调,保障居民储蓄收益 5. 某市人民代表大会经多年探索,创立了人民代表接待站和专职的人民代表联络员制度,每天至少有一位人 大代表到现场听取民众反映情况。这一制度创新从一个侧面表明 ( ) ① 基层民主活力不断增强 ② 公民的政治表达渠道不断拓宽 ③ 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 ④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逐渐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金鱼缸法则”即“透明效应”。它是一种比喻,金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里面 的情况都一清二楚。某市社保局召开局务会议时对媒体全程开放,并表示以后只要涉及民生的工作,都将 向媒体公开。“金鱼缸法则”在行政领域的试用是为了 ( ) ①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② 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 ③ 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④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衡水点睛文化·政治试卷 第 2 页 共 6 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4 年南海争端不断。从当前形势来看,担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希望。南海问题的军事性质日益 显现,人们也认为南海地区的军备竞赛正在加剧。我国明确表示,中国南海和平与稳定符合南海周边各国 的利益。在有关南海的领土划界、油气开发、渔业需求等问题中,领土划界是我国在南海的核心利益。这 反映出 ( ) ① 应该打破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② 我国的发展和繁荣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最高利益 ③ 国家间的利益对立是冲突的根源 ④ 我国要坚定地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8.2014 年是中日甲午战争 120 周年,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民族危 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 思 想 日 益 觉 醒,资 产 阶 级 维 新 运 动 和 义 和 团 反 帝 爱 国 运 动 迅 速 高 涨。这表明 ( ) A. 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实践发展和民族文化繁荣 B.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发展 C. 社会制度的变迁能够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D.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前进动力 9.“正能量”一词本为物理学术语,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 但经过一些博主通过微博将其赋予新内容,并借助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成为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流行 语。这一现象说明 ( ) A. 微博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 网络是文化多样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D.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0.2014 年足球世界杯吉祥物是一只卡通造型犰狳(音 qiúyú,俗称“披甲猪”,生活在巴西,濒临灭绝),它身 穿带有“巴西 2014”字样的白色 T 恤以及一条绿色运动短裤,让人联想到巴西国旗的颜色搭配,深受球迷 喜爱,在世界各地热卖。这体现了 ( ) A.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 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 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11.2014 年 3 月 23 日,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身着新款中式服装出访荷兰。该服装在传 统 中 山 装 样 式的基础上加入西式礼服中的 口 袋 巾 元 素,为 庄 重 的 外 交 场 合 带 来 时 尚 气 息。 这 一 服 装 设 计 说 明 文化创新要 ( ) ①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 承袭传统,求异求新 ④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让文化遗产活起来”。2014 年 4 月 18 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 2014 年中国文化 遗产日主题和口号。保护文化遗产 ( ) ① 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 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③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 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 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打动了全国各族观众,抒发亲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演变成全方位的“去哪儿 体”,人们开出了长长的去哪儿了清单,有戏谑,有吐槽,有感伤,更有真真切切的疑问。这说明 ( ) ① 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 ② 各民族文化逐步走向趋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 ③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④ 大众传媒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 面对社会热议的英语高考存废之争,甲认为废除英语高考可以拯救母语,提高国学素养;乙认为废除英语 高考不利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甲的不足之处在于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 B. 乙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外来文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C. 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 高考废除英语的改革方案,违背了坚持对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5. 当前中国教育存在严重的功利化倾向,注重知识传授而淡化能力和道德培养,有人评价:上不能培养世界 一流尖端人才,下不能培养出合格公民,这是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因为这种应试教育 ( ) ① 夸大了教育立德树人的功能 ② 忽略了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衡水点睛文化·政治试卷 第 3 页 共 6 页 ③ 坚持了教育传递、共享的作用 ④ 片面强调知识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 下列选项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 ) ① 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②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 不战而屈人之兵 ④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 南锣鼓巷,这条北京东城最古朴时尚的胡同有着地道的北京味儿,也有各种雅致情调的内涵酒吧,多种不 同的文化元素,在这里浑然一体,让人们徜徉于古今交错、中西合璧的时空之中,被传统与时尚的和谐交 融所深深折服。这体现了 ( ) ① 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统一 ② 北京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 ③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环境 ④ 文化自觉与自信推动文化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8. 所谓文化的自信,就是要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自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创造的革命传统文 化要充分自信。高度的文化自信源于 ( ) 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 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国情 ④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9. 费孝通先生曾指出: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 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这 一思想启示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 ( ) ① 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② 必须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③ 成为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 应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 吉祥物是一种文化符号。无论时代和生活如何变迁,中国人对吉祥物的热情不减、期望不减,对生活的祝 福不变。这表明 ( ) A. 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B.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让过去一切优秀的、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文化基因“活”起来。据此回答 21~22 题。 21. 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八卷二十篇,是中华的“家训之祖”,有“篇篇药石,字字龟鉴”之誉。在《颜氏家训》 的影响下,下起士庶,上至宰相,乃至帝王之家,多有自订的家训。梳理历史上的这些家训,可以 ( ) A. 引领中华文化走向伟大复兴 B. 保证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C. 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养分 D. 使我们具备识别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 22. 部分“风水从业者”通过自我神化包装,以“风水大师”、风水机构为名,借由淘宝网等互联网交易平台高价 兜售“灵符”等风水吉祥物,赚取高额利润,一些骗局虽然十分低级,但受骗者数以万计。出现这种情况, 主要是因为 ( ) ① 文化市场的滞后性弊端 ② 相关部门对文化市场管理不力 ③ 政府未能弘扬科学,取缔迷信活动 ④ 部分群众信仰缺失,寻求精神寄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3.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由文化部拟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均为稀世之珍。广东 317 部古籍入选“中华古 籍保护计划”。广东省馆入选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善本特展于 6 月 14 日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幕。 中华古籍 ( ) A. 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B.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C.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D. 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4. 有一首公益广告是这样唱的:“人小志气大,辛苦我不怕。日常学雷锋,平凡也伟大。叔叔把我夸,奶奶笑 哈哈。大家做好事,处处传佳话。”今天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普通职工,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精神感召 下忙碌着,帮助他人,提升自己。雷锋精神 ( ) ① 历久弥新,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 顺应时代,展现了平凡道德实践的经济价值 ③ 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④ 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衡水点睛文化·政治试卷 第 4 页 共 6 页 25.“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 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 ) 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 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6. 互联网时代新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强调人人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用自己的善举去帮助需要帮 助的人,将人们的爱心汇集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 ( ) ① 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② 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③ 坚持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④ 发挥了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7.“最美司机”“最美女教师”“最美妈妈”这些美好的人及其事迹,始终留在网页上和网民的心坎里,在网络 空间里芬芳留香,而“芙蓉姐姐”“凤姐”等所谓网络红人早已不再是焦点。经历了近 20 载的变迁,中国互 联网的主流文化也逐渐清晰起来,网络“正能量”不断积累发酵。这说明 ( ) ①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②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可以传播更多的正确的价值观念 ③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弱点和缺陷逐渐消失 ④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现在的年轻人早就抛弃了老泪纵横的日剧和无比冗长的韩剧,或思维缜密或天马行空的美剧才是最佳 选择,要说现在最流行的美剧,除了《英雄》第二季之外,受关注最长最具悬念的美剧非《越狱》莫属。据此回 答 28~29 题。 28. 一些青少年对外国影视的兴趣日渐深厚,并逐渐形成了一股追捧外国当代文化的热潮。这反映出 ( ) ① 我们青少年精神颓废、空虚 ② 人们的文化生活面临多种选择 ③ 文化的多元化趋势阻碍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④ 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9. 上述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 必须坚决抵制一切外来文化 B. 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人们的文化生活 C. 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D. 奏响主旋律,反对多样化 30.“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 身怀绝技,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启示我们 ( ) ①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摒弃传统、标新立异 ② 要发展多类型、多风格的文化满足人民的需求 ③ 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④ 文化发展要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1.“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 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给上述材料加一个标题, 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 A.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B. 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C.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D.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2. 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 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 ) A.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B.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3.2014 年 3 月,某市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草根奖”开始评选。“草根奖”坚持“民间设奖、群众评奖、奖励百 姓”的做法,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推动了当地的和谐社会建设。这一做法启示我们 ( ) ①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心骨”作用 ② 要重视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③ 应该把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来抓 衡水点睛文化·政治试卷 第 5 页 共 6 页 ④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构建和谐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4.2014 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以诙谐幽默的形式,向人们传递正能量。其中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人心 倒了可就扶不起了”引发网友共鸣。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启示我们,提升国民道德素质 ( ) ① 要发挥大众传媒在传播优秀文化中的作用 ② 要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③ 政府要履行文化建设职能 ④ 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文明风尚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35.“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种品格。”这启示我们,公民在道德建设中 要 ( ) A. 弘扬传统道德 B.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 树立远大理想 D. 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小事做起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 36.(8 分)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去鲁迅化”、“拒绝鲁迅”声音再起:据悉,一向在此方面行动最为谨慎的人 民教育出版社,也在 2013 年 9 月将初中语文教材(供 2014 年秋季使用)中仅有的一篇鲁迅作品《风筝》删 除。对此,社会各界或赞成,或反对,议论纷纭。 赞成者认为: 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不符合现代白话文标准和人们的阅读习惯。 鲁迅的文章所体现的那种“一个也不宽恕”、“缺少春天的明媚、夏天的火热、秋天的哀怨,有的只是冬 天的严酷”,“缺少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等等与当今社会讲包容、求和谐主旋律总格调不一致,与时代脱 节,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背离,不适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型公民。 …… 反对者认为: 鲁迅的作品和语言都是一流的,鲁迅的全面退出,也寓示着当代社会思想混乱仍需漫长时间的沉淀 才能形成新的价值。 当今中国,社会问题依然很多,国人的道德水准仍然不高,被先生痛批过的国民劣根性大有发展壮大 的声势,孔乙已、阿 Q 、华老栓及众多看客,仍生活在当今社会生活舞台,先生对体现在这些人身上的国民 劣根性的批判远没有过时。 …… 对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的“去鲁迅化”,你是赞成还是反对? 请表明态度,并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 知识说明理由。 37.(10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某地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重视文化建设,针对在文化生活中出现的“娱乐化”、“低俗化” 等现象,坚持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立学习讲堂、民风廊、 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当地文化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投入力度, 让群众享有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衡水点睛文化·政治试卷 第 6 页 共 6 页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材料对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启示。(6 分) (2)试举你所在的地区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实例,并用《文化生活》中扶持公益性事业的相关知识加以简 要说明。(4 分) 38.(1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的价值准则,是经过长期的沉积和改良,代代相传,区别于其他家庭和家族的传 统风尚或作风,是让一代一代传人立身于社会、终身受益的品质。中国人历来重视家风的教育和传承,留下 了“岳母刺字”、“孔融让梨”、“钱财如粪土、荣华富贵如烟云”等无数绝伦故事。亿万家庭的家风,虽然各不 相同,但总体上都是崇德明理、向善向上、讲求礼义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精神气象的生动写照。 家风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日常的生 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家风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甚至影响人们 的一生。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家风正则国风清,家风乱则国风浊。“传统家风”再次回到 公众视野,对于道德回归、价值重建不无裨益。每个家庭都加强家风建设,才能保障家庭的幸福,促进事 业的兴旺、国家的富强。 (1)有人认为家风建设重在继承传统;有人认为家风建设重在创新发展。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综合评 价上述观点。(6 分) (2)你的家庭具有怎样的优良家风? 请分别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各列举一条并说明理由。(6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