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德州市名校2021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德州市名校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3分,共45分) 1. 2020年3月,世界主要产油国增产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给国际油价带来重大冲击。下列图示能合理反映上述现象的是(图中S表示供给,D表示需求,E表示均衡价格) A. B. C. D. 2.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我国采取“竞争中立”政策,对内资外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一视同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持这一政策 ①旨在增强公有制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②能够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③有利于不同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④是基于各种所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2020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国家把“稳就业”作为“六稳”的首位摆在突出位置,打出政策的“组合拳”。下列措施有利于“稳就业”的是 ①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倒逼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②为结构性失业人群提供劳务培训和技能提升服务 ③推进“机器换人”以“技术红利”代替“人口红利” ④通过积极的宏观政策使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是 ①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活力及发展后劲 ②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③稳定增加政府投资→促进形成新的社会需求→促进国内市场做大做强 ④政府增加社保预算→居民资产向储蓄存款倾斜→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重要资金来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5. 下表为某年度A省的出口增长情况,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省 指标 出口额 出口产品 出口地区 比上年增长(%) 11.5 机电产品 高新技术产品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亚洲 欧洲 北美 非洲 拉美 25 116.4 -0.9 64.1 20.3 9.6 19.4 -13.3 -11.8 ①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②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 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④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维护经济安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下表中对经济波动不同时期采取的经济措施,理解正确的是 阶段 经济政策 具体措施 序号 经济衰退期 扩张性货币政策 减税降费 A 经济衰退期 扩张性财政政策 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B 经济过热期 紧缩性财政政策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C 经济过热期 紧缩性货币政策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D A. A B. B C. C D. D 7. 当前,我国下沉市场(一般指三四线以下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的市场)网购潜力正在逐渐爆发。某电商大数据显示,2019 年前三季度,县镇及农村市场数码相机销量同比增长高达 1500%;洗碗机销量同比增长七成以上;破壁料理机、多门冰箱销量同比增长 439.4%与 363.1%。下列对我国下沉市场网购潜力爆发原因推断正确的有 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提高 ②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潜力得以释放 ③通过供给侧改革,放宽市场准入让企业产品质量提升 ④科技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增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截至2019年9月18日,北京、上海等7省份公布了上调后的2019年最低工资标准。31个省份中,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浙江等地月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00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①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是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③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有利于理顺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④表明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 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一个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将涵盖约全球人口的一半,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32.2%,贸易额约占全球的29.1%。若该协定最终签署成功,其预期效果可能是 ①减少贸易摩擦,RCEP可能成为解决国际贸易冲突的主要途径 ②RCEP将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③推动多边贸易,促进跨国投资,有利于亚太区域贸易一体化 ④加大市场竞争,推动市场主体改善生产和服务,造福消费者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0. 如图为某商场同一时期甲乙两种关联商品的销量变化示意图(LL1为甲商品,MM1为乙商品),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乙是互补商品,如果甲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MM1会向下移 B. 甲乙是互补商品,如果甲商品个别劳动生产提高, MM1会向上移 C. 甲乙互为替代品,如果乙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LL1会向上移 D. 甲乙互为替代品,如果乙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LL1会向下移 11. 2020年5月8日,商务部表示全国有28个省份、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190多亿元的消费券,用于鼓励消费,盘活经济。这措施的传导路径应该是 ①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②市场总需求增加 ③减少购物实际支出 ④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⑤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 A. ①→②→③→④ B. ①→⑤→④→② C. ③→①→②→④ D. ③→⑤→①→④ 12. 2020年,直播带货、社区团购、无接触服务等消费新模式快速发展,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平台层出不穷,1~3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达23.6%,较去年同期提升5.4个百分点。这说明 ①消费结构调整和完善拉动经济增长 ②新消费模式引导供给方式变革 ③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 ④实体商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某地农村地域广,土质优越,但依靠传统农业增收缓慢,经济相对落后。后来,当地政府实施“双富工程”,采取“农户+投资人=合作社” 的形式,投资人是城市市民,其闲散资金等投向农村,与农村农民的土地、劳动力、生产技术等生产要素结合,在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委托管理和监督指导下,进行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共担投入、共享收益,实现市民与农民双双富裕。“双富工程”的成功得益于当地 ①创新盈利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现代农业 ②拓宽融资渠道,激发要素活力,城乡融合发展 ③盘活土地资源,拓宽销售渠道,推动共享发展 ④实施科技兴农,延长产业链条,深化产业合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202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明确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五个要素领域的改革方向,要求畅通要素流动渠道,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这一改革意在 ①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完善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全面放开要素市场 ③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 ④弱化政府对要素市场的监管,激发要素市场的活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自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来,“新基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词。“新基建”共包括三大领域:一是信息基础设施,比如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加快“新基建”能够 ①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②促进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提高产业水平现代化 ③发挥民间资本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入主体作用 ④为形成经济发展新模式提供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主观题(共4题,共55分) 16. “Light Luxury”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小奢侈”,中文叫“轻奢”。现在全世界享受小奢侈的消费者逐渐增加,而在中国,“小而精”正在流行起来。2018年“光棍节”,中国单人家庭用小家电的销售额同比骤增了25%以上,这得益于单人家庭的增加。为了适应小型化趋势的变化,中国企业正相继推出小型家电。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就是“火锅专用电锅”。在中国,传统的大型家电产品大多形势不太乐观,但小型、高级和智能家电产品,反而表现出良好的销售势头,令人关注。此外,中产阶层人数已突破1亿人,他们就是这类“小而精”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比起价格,他们更重视品质。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在中国“小而精”消费模式流行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谈谈这种消费模式流行的意义。(8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2020年7月21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新发展格局,首先要牢牢把握国内大循环这个“主体”,换句话说,以我为主。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有1亿多户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有必要也有条件好好“向内看”。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依据。(12分) 18. 2020年7月1日,《经济参考报》发表《“新基建”应充分发挥市场力量》一文,该文认为,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各界期待“新基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新基建”项目更偏重于信息化和创新领域,科技化程度较高,这意味着市场主体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参与度会比较高。因此,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走老路,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发挥市场力量,拓宽资金来源,创新投融资方式,有效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 利用市场手段、发挥市场力量,并不排斥财政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世界公认的巨大成就,主要就是依靠财政的力量来实现的。 (1)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新基建”应该如何发挥市场力量。(6分) (2)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说明财政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6分) 19. 材料一 注:2018年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达到2.18%,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2014年我国R&D经费总量约为位列世界第一的美国的40%,2018年这一比例接近60%。 材料二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进度。 注:俗称“铁公基”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 (1)结合材料一,概括当前我国科研研发特点。(5分) (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加快新基建进度对个人和国家可能会带来哪些方面的积极影响。(12分)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 政治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3分,共45分) 1.【答案】B:世界主要产油国增产,市场供给增加。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得市场需求量大幅减少,多种因素叠加使国际油价暴跌,B符合题意。A:表示供给量减少,这与世界主要产油国增产市场供给量增加相矛盾,A与题意不符。C:表示市场需求量增加,这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得市场需求量大幅减少相矛盾,C与题意不符。D: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均增加,这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得市场需求量大幅减少相矛盾,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2.【答案】C【解析】②③:我国采取“竞争中立”政策,对内资外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一视同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持这一政策有利于不同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②③符合题意。①: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①错误。④: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④错误。故本题选C。 3. 【答案】C【解析】【详解】①:“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倒逼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与就业没有直接关系,①排除。②:通过为及结构性失业人群提供劳务培训和技能提升服务,提高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水平,有利于稳就业,②符合题意。③:推进机器换人并不利于就业的稳定,③排除。④:通过积极的宏观政策使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之后,有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4. 【答案】B①: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有助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及发展后劲,①正确。②: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属于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同时,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问题也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无直接联系,②排除。③: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因此,稳定增加政府投资,能促进形成新的社会需求,这有助于促进国内市场做大做强,③正确。④:政府增加社保预算,意味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这会促使居民增加消费,而不是居民资产向储蓄存款倾斜,④排除。故本题选B。 5. 【答案】C【解析】① :材料体现的是A省产品的出口,未体现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也没体现投资结构优化,故①不选。②③:根据图示的信息出口的产品和出口的地区以及出口额可知该省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故②③正确。④:材料体现的是产品出口问题,这不涉及“走出去”和“引进来”,故④不选。故本题选C。 6.【答案】D【详解】A:减税降费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而不是扩张性货币政策,A错误。B: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是扩张性货币政策,而不是扩张性财政政策,B错误。C: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是扩张性财政政策,而不是紧缩性财政政策,C错误。D: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具体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D正确。故本题选D。 7. 【答案】A【解析】①②:我国下沉市场(一般指三四线以下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的市场)网购潜力正在逐渐爆发,这是因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提高,同时也是因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潜力得以释放,①②符合题意。③:放宽市场准入属于企业进入市场的规范,与企业产品质量提升没有直接必然的关联,③排除。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会使使商品价值减少,而不是“增加”,④错误。故本题选A。 8. 【答案】A【解析】①: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①正确。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②正确。③: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公有制经济,而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针对的是所有经济体,所以不一定是体现按劳分配原则。③错误。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④错误。故本题选A。 9.【答案】D【解析】③④: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一个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有利于推动多边贸易,促进跨国投资,有利于亚太区域贸易一体化,加大市场竞争,推动市场主体改善生产和服务,造福消费者,③④入选。①:RCEP不会成为解决国际贸易冲突的主要途径,①不选。②: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②错误。故本题选D。 10.【答案】D【详解】A:甲乙是互补商品,如果甲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甲商品的价值量变小,则甲的价格降低,对甲的需求增加,对其互补商品乙的需求也会增加,MM1会向上移,A错误。B:甲乙是互补商品,如果甲商品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甲商品的价值量不变,甲商品的价格不变,但甲商品的供给会增加,甲商品的供给曲线会上移。甲商品的价格不变,则甲的需求不变,乙商品的需求也不变,甲乙商品的需求曲线不会移动, B错误。C:甲乙互为替代品,如果乙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乙商品的价值量下降,价格也会下降,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多,对甲商品的需求减少,LLI会向下移, C错误。D:甲乙互为替代品,如果乙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乙商品的价值量下降,价格也会下降,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多,对甲商品的需求减少,LLI会向下移,D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11.【答案】C详解】AC∶ 向居民发放消费券用于抵扣消费支出,可减少居民购物实际支出,提高居民消费意愿,从而增加市场总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其传导路径应该是③→①→②→④,A传导错误,C 传导正确。BD∶向居民发放消费券用于抵扣消费支出,但不能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BD错误。故本题选C。 12.【答案】C【详解】①③:材料强调消费方式的改变,未涉及消费结构调整完善以及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①③不合题意。②:消费新模式快速发展,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说明新消费模式引导供给方式变革,②符合题意。 ④:直播带货、社区团购、无接触服务等消费新模式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1~3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达23.6%,说明实体商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3.【答案】A【详解】①②∶根据题目的表述,当地采取“农户+投资人=合作社”的形式,投资人是城市市民,其闲散资金等投向农村,与农村农民的土地、劳动力、生产技术等生产要素结合,实现市民与农民双双富裕,这意味着当地在创新盈利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在拓宽融资渠道,激发要素活力,城乡融合发展,①②符合题意。③∶题目中没有涉及到盘活土地资源、拓宽销售渠道,③排除。④∶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延长产业链条,深化产业合作,④排除。故本题选A 14.【答案】B【详解】①③:明确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五个要素领域的改革方向,要求畅通要素流动渠道,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这是为了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为了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①③符合题意。②: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目的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对要素市场要科学合理监管,“全面放开要素市场” 说法错误,②排除。④: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并不是要弱化政府对要素市场的监管,而是要科学合理监管,④错误。故本题选B。 15.【答案】D【详解】①:消费对经济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投资对经济起基础性作用,①错误。②④:党中央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来,“新基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词,三大类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这说明加快“新基建”能够促进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提高产业水平现代化,为形成经济发展新模式提供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持,②④符合题意。③:在我国,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民间资本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不起投入主体作用,③错误。故本题选D。 二:主观题(共4题,共55分) 16.(1)原因: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中产阶层人数的增加,追求品质的“小而精”消费模式逐渐流行。(2分)②消费观念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已不仅仅关注价格,而更多的关注品质。(2分)③生产决定消费。企业生产出小巧精致、智能化的家电小用品吸引着更多的消费者,创造了消费动力。(2分) (2)意义:①这种消费模式的出现,有利于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2分)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随着这种消费模式的出现,企业会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3分)③新的消费模式的出现,有利于带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分) 17.(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2分)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产和消费有重要影的桥梁和纽带;(2分)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对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2分)国内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2分) (2)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体现了强调扩大内需。(2分)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成为战略基点,扩大内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和内需潜力充分激发出来。(2分) 18.(1)①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新基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分)②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对于清单之外的所有行业、领域,要给予各市场主体公平参与“新基建”的机会。(2分)③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效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2分) (2)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依靠市场调节,无法满足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2分)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不断增加财政支出,引导资源进入基础设施行业,才能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2分)③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2分) 【解析】本题以《经济参考报》发表《“新基建”应充分发挥市场力量》一文为背景材料,考查市场调节、财政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素养。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说明如何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市场作用,实际上就是找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措施,考生可以从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市场准入、保护投资者权益等角度,提出有助于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措施。解答本题要注意所提出措施的可行性。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说明财政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根据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财政的作用、宏观调控的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角度:联想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再根据试题限定基础设施建设,联想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进行阐释。②财政的作用角度:根据试题限定基础设施建设,联想主干知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再结合试题材料分析:不断增加财政支出,引导资源进入基础设施行业,才能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③根据财政的作用进一步分析财政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以“如何……”的形式呈现。可采用回归教材法,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可采用挖掘材料法,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对材料分层,概括层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或者从材料中的具体做法概括答案要点。 第(2)问,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通常要分析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和意义,“依据”即与试题设问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必要性”一般教材也会有相应的论述,或者从材料中提炼;“意义”需考生围绕试题主题阐发,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增强、推动、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式表述。 19.(1)特点:2014年至2018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呈上升趋势,增速总体上涨;(2分)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不断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增加;(1分)我国R&D经费总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分) (2)个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提高消费的质量和水平;(2分)新基建需要新型人才,可以为新技术人才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2分) 国家: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重要战略支撑;(2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释放国内经济增长潜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发展;(2分)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高质量发展;(2分)推动我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勇立潮头,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分) 【解析】本题以我国加大研发投入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1)本题为图表题,先从图表的题目和数据中找出主题和数据变化规律,然后认真分析附注内容,概括出特点。首先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概括:2014年至2018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上升,增速上涨。其次,根据表中的附注进行概括:“基础研究经费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说明研发投入强度提高;“2014年我国R&D经费总量约为位列世界第一的美国的40%,2018年这一比例接近60%”,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研发投入差距缩小,创新能力增强。 (2)解题时注意知识范围限定“经济生活知识”,设问要求回答“加快新基建进度对个人和国家可能会带来哪些方面的积极影响”,属于意义类主观题,需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从个人和国家两个角度进行回答。个人:图中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从生产决定消费的角度,可以提高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从扩大就业的角度,能够为新技术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国家:图中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建设,可从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图中的“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先进制造业角度进行分析。图中的“5G基站”、“特高压”建设,可从转方式、调结构、增强综合国力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图表题答题技巧 审标题(表格名称)标题是图表的“眼睛”,它会告诉你图表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审图表(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关键是找到数据变化的规律。 审附注(解释性的和补充性的)这是考生最容易忽视的,它往往是提醒图表关键内容的。 注意特定年份的意义。如78年(改革开放)、97年(香港回归)、05年(免除农业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