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18年_ 月_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深刻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  )‎ A. 9月10日 B. 10月1日 C. 10月15日 D. 11月10日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深刻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 故选:A。 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深刻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 本题为时政题目,考查对社会相关知识的识记。要求考生必须关注重大时事,主动地关注生活,积极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主人翁意识。 ‎ 2. ‎2018年9月7日中国水稻研究科学家_____,拿下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因为对水稻技术研究的开创性贡献,获奖众望所归。(  )‎ A. 袁隆平 B. 黄学辉 C. 韩冰 D. 李家洋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2018年9月7日中国水稻研究科学家袁隆平,拿下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因为对水稻技术研究的开创性贡献,获奖众望所归。 故选:A。 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2018年9月7日中国水稻研究科学家袁隆平,拿下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因为对水稻技术研究的开创性贡献,获奖众望所归。 本题为时政题目,考查对社会相关知识的识记。要求考生必须关注重大时事,主动地关注生活,积极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主人翁意识。 ‎ 3.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______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 A. 月船一号 B. 月亮女神 C. 嫦娥四号 D. 嫦娥五号 ‎【答案】C ‎【解析】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 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故选:C。 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本题为时政题目,考查对社会相关知识的识记。要求考生必须关注重大时事,主动地关注生活,积极地关注与政治教材知识相关的时政知识,培养主人翁意识。 ‎ 1.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以及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网络文化正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思维等方式,实现了其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表明(  )‎ A.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B. 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D. 网络文化都是先进的文化 ‎【答案】C ‎【解析】AB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符合题意,随着移动通讯以及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网络文化正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思维等方式,实现了其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D说法错误,网络文化并不都是先进的文化。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 2. 在我国,许多地区都保存着著名的历史遗址,如南京的中山陵、西安的兵马俑、长春的伪满皇宫等,这些历史遗址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了(  )‎ A.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 建筑越古老越有文化价值 C. 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D.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答案】D ‎【解析】AC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B说法错误,建筑越古老不一定越有文化价值; D符合题意,在我国,许多地区都保存着著名的历史遗址,如南京的中山陵、西安的兵马俑、长春的伪满皇宫等,这些历史遗址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 1. ‎“以前看电影,都要坐将近1个小时的城乡公交车去城里才行,现在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赤岸四村有了新农村数字电影赤岸室,使农村群众能享受到与城市电影院一样的观影环境。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  )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③文化进步折射经济发展水平 ④经济发展了文化自然会得以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随着经济的发展,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赤岸四村有了新农村数字电影赤岸室,使农村群众能享受到与城市电影院一样的观影环境。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进步折射经济发展水平; 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强调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④错误,经济发展,文化不会自然而然的发展。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与材料无关和错误的选项。 ‎ 2.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通过举办文化、教育、体育等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动,全面带动了“一带一路”重点领域的合作,促进了民心相通,增强了政治互信。可见(  )‎ A.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B. 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多彩 C. 文化提升了综合国力 D.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中国与东盟通过举办文化、教育、体育等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动,全面带动了“一带一路”重点领域的合作,促进了民心相通,增强了政治互信。可见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 B说法错误,文化交流并不是丰富多彩的原因; CD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提升了综合国力、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 1. 在苦难辉煌的革命岁月,毛泽东同志特别重视舆论宣传工作。他一面指挥打仗,一面指导新华社展开舆论攻势,并亲自撰写了大量新闻、时评和社论,有力地团结了人民、鼓舞了士气,巩固扩大了武装斗争的成果。这充分说明(  ) ①优秀文化对人具有激励作用 ②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文化是革命胜利的政治保证 ④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进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指导新华社展开舆论攻势,并亲自撰写了大量新闻、时评和社论,有力地团结了人民、鼓舞了士气,巩固扩大了武装斗争的成果。这充分说明优秀文化对人具有激励作用,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进步; ②不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说法错误,“四项基本原则”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 (1)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会促进其发展,反之,会阻碍其发展。 (2)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民族及国家历史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①对国家而言,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对民族而言,只有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③对个人而言,健康的、先进的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 1. 如图两幅会徽都将主办国的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突出了冬季冰上运动的主题,为全世界贡献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③世界各国文化正逐渐走向趋同 ④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各有其特色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中的两幅会徽都将主办国的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突出了冬季冰上运动的主题,为全世界贡献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各有其特色; ②说法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重要动力,而不是源泉; ③说法错误,世界各国文化具有多样性,并没有走向趋同。 故选:B。 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因此,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 2. ‎“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兰家的过来忙祝赞,祝赞那灶王降吉祥”。俗曲反映了过去我国民间祭灶的情景。这天由于特别热闹,人们认为这是农历新年的“彩排”,所以又称过小年,我国北方至今仍有过小年的传统。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②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③民俗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正确,材料“俗曲反映了过去我国民间祭灶的情景。这天由于特别热闹,人们认为这是农历新年的“彩排”,所以又称过小年,我国北方至今仍有过小年的传统”表明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②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③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故选:B。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传统文化的表现: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的、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 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艺术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的继承: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说法错误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 1. 课堂上传来琅琅的读书声,仔细分辨,你会发现,读《论语》《孟子》、唐诗宋词的有很多;校园里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走进一瞧,你会看到,许多渐渐被淡忘的地方戏曲、特色手工艺正在恢复生机;更有许多承载着文化内涵的雕塑、标语,提高学生素养的书法、国画课,在全国各地的学校里蓬勃生长…….下列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彰显了文化积累是文化继承的前提 ②发挥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③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④反映了传统文化已渗透进生活各领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应该是文化继承是文化积累的前提; ②③正确,传统文化进校园,发挥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④错误,传统文化已渗透进生活各领域,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C。 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作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教育的重要作用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从事文化创造。 ③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二者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正确处理: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 ‎②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全面细致掌握知识点,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 1. ‎2017年,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筹办工作指挥部邀请多名国内知名艺术家来到青秀山风景区和顶狮山的园博园建设现场进行采风,清新的生态环境和美丽风情带给艺术家们诸多触动,迸发出新的灵感。这反映了(  )‎ A. 采风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 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C.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答案】D ‎【解析】A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不合题意,材料体现不出创新对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C不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是指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材料没有涉及; D符合题意,艺术家来到青秀山风景区和顶狮山的园博园建设现场进行采风,迸发出新的灵感,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 2. 近年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领域实现一系列重大技术和工程突破,移动通信领域实现从“2G跟随”、“3G突破”、“4G并行”到“5G引领”的跨越式发展,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这充分说明(  )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重要保证 ②服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③科学技术是决定文化发展的因素 ④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日益增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领域实现一系列重大技术和工程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表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重要保证,也说明服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③说法错误,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但不能起决定作用; 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要通过文化内容形式的创新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 ‎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 1. ‎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与中亚友好的大门,打通了东西方两大文明交流的通道。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通过“一带一路”连接不同文明,能把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提高到新水平。这是因为(  ) ①不同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②各国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③各国的优秀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④各国文化都源远流长并能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通过“一带一路”连接不同文明,能把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提高到新水平,这是因为不同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因为各国的优秀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②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既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前提; ④说法错误,并不是各国文化都源远流长并能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文化多样性 ①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指的是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②文化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③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 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旗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因为(  ) ①教育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发展教育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③符合题意,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旗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发展教育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④说法错误,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但不是目的。 故选:C。 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作用 ①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教育可以使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 1. 洋节和中国传统节日,你怎么看?阅读下面漫画,我们对这一“PK”的立场是(  ) ①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摒弃外来文化 ②中外文化交流应不分主次、相互借鉴 ③在交流中应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要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我们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②说法错误,中外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③④符合题意,面对洋姐和传统节日的“PK”,我们对这一“PK”的立场是在交流中应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要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 ①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 ‎②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本题以漫画的形式为背景材料,重点在于考生获取和解读图画信息的能力,本题只要能把握好基础知识并认真审题就可选出正确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 1.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表现为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是(  ) ①美国动画《花木兰》演绎了中国传统故事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几千年前的甲骨文演变而来 ③《檀香刑》深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 ④北宋的《资治通鉴》被历代的治国理政所借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③不合题意,美国动画《花木兰》演绎了中国传统故事、《檀香刑》深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不能证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②④符合题意,今天的汉字是由几千年前的甲骨文演变而来,北宋的《资治通鉴》被历代的治国理政所借鉴,能够证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其丰富的内涵传承了中华文明。 (3)经专家鉴定: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是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纪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按演变顺序,其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此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即草书和行书。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可运用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难度中等。 ‎ 2. 总有一种精神,激励中华民族在荆棘载途中不断前行;总有一种意志,支撑华夏儿女在艰难险阻中生生不息。光辉的历史,需要我们去牢记;崇高的气节,需要我们去传承。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是深深地植根于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④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质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②③符合题意,总有一种精神,激励中华民族在荆棘载途中不断前行;总有一种意志,支撑华夏儿女在艰难险阻中生生不息。光辉的历史,需要我们去牢记;崇高的气节,需要我们去传承。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④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不能决定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质,而是影响。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 1.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爱国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也无需旦旦血誓,爱国需要更多的“小处有为”。干好本职工作,不为国家社会添乱,做好这些“小处”,这就是最好的爱国行为,也是最显实诚有力的爱国良举。材料旨在告诉我们(  )‎ A.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祖国统一 B. 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一致 C.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D.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答案】C ‎【解析】A说法错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B不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一致; C符合题意,爱国需要更多的“小处有为”。干好本职工作,不为国家社会添乱,做好这些“小处”,这就是最好的爱国行为,也是最显实诚有力的爱国良举。材料旨在告诉我们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D不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 2. ‎2017年10月29日晚,《2017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在央视擂出。攽奖典礼通过讲述10位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故事,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诠释了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举办“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有利于(  ) ①弘扬和趺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道德和时代新风 ③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④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举办“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有利于弘扬和趺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②说法错误,应该是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而不是传统道德; ④说法错误,上述活动并没有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故选:B。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原因: ‎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措施: ①要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作用,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 1.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②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④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C ‎【解析】①错误,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②错误,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③④正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故选:C。 本题考查:哲学的功能和任务;哲学与世界观 1、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①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明灯,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与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 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全面细致掌握知识点,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 2. 柏拉图认为:一切感官所得都属于现象,宇宙的根本是绝对理念。王夫之却认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柏拉图、王夫之两个人的观点分别属于(  )‎ A. 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 一元论和二元论 D.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答案】D ‎【解析】ABC错误,排除; D 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可知,柏拉图认为宇宙的根本是绝对理念,而这种绝对理念属于客观精神的一种,符合“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的特征,因而属于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而王夫之则认为阴阳二气是世界的根本,即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而这种“气”是指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所以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由此可知,柏拉图和王夫之的观点分别属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故选:D。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天、上帝、理念、绝对精神、道、理)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做这种分析名言类的题目,要通读材料和题肢,大体上把握住题目要考查的知识点范围,然后再仔细的品读名句,领会其中所体现的道理。 ‎ 1. 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世界观是(  )‎ A.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C. 心之官则思 D. 人病则忧惧出,忧惧则鬼出 ‎【答案】A ‎【解析】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不承认鬼的存在。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属于唯物主义; A符合题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与题中观点不一致; B、C、D都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同。再者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把握能力,选项必须和材料密切相关,和材料无关的选项不能选。 ‎ 2. 东坡在《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 A.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答案】C ‎【解析】A不符合题意,与题意主旨不符,题意主旨强调的是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强调运动的绝对性,否定静止的相对性; B不符合题意,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否定静止的相对性; C正确,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揭示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D错误,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故选:C。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A.区别: ‎ 第一,含义不同: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第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B.联系: 客观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本题考查了哲学中的哲理对应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是,一要分析成语、谚语、名人名言、名句的含义,二先选出最明显的选项,再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或无关的选项。 ‎ 1. 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 A. 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 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D. 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答案】D ‎【解析】解析:本题以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建设生态文明为背景,主要考核运用哲学道理对事物现象作出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A项只强调顺应社会规律,也应该尊重自然规律等客观规律;B项表述错误;C项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故该题应选D。 本题主要考查尊重客观规律、规律办事、矛盾的普遍性、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 解答此题应注意思维的全面性,防止片面性。如A项中的“规律”,既应考虑到社会规律又必须想到自然规律。 ‎ 2.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 A.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答案】A ‎【解析】解析: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和题意无关,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C排除;D不符合题意。题中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体现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故应选A。 此题主要考察考生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此题难度属于中档,只要基础知识扎实便不难解答。 ‎ 3.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能说明认识存在差异的原因,与题意无关,故排除①; ②正确并符合题意,题干中问的是对同一认识对象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的原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的需要不同,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②当选; ③与题意不符,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题中未涉及人脑的局限性,故排除③; ④符合题意,认识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影响,故④当选。 故选:C。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性,影响认识的因素。 认识具有主体性差异,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需要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本题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要在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排除无关选项和错误选项,准确作答。 ‎ 1. 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未成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  ) 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解析:①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而是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真理性的认识,故排除。③选项观点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不具有反复性,真理具有具体性,没有相对性,故排除。研究人员通过试验证明以前科学界通常认为的观点是错误的,说明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同时说明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故②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此题应选D。 此题考察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以及真理的特征、认识的发展性等知识点。 解答时应注意---有些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关,不能选,如①;有些选项符合题意但本身错误,也不能选,如③。 ‎ 2. 清朝有一首钓鱼歌诀:“钓鱼钓鱼,心神专一。春钓浅滩,夏钓树荫,秋钓坑潭,冬钓朝阳。春钓深,冬钓清,夏池秋水黑阴阴。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深水钓鱼,浅水钓渊,雨季鱼靠边……”这强调了(  )‎ A.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 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条件 C. 事物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本质的、必然的 D. 认识对象是具体的,真理是抽象的 ‎【答案】B ‎【解析】A不合题意,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是指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材料没有涉及; B符合题意,不同季节钓鱼有不同的技巧和方法,这说明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C不合题意,材料体现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D说法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故选:B。 本题考查:联系的条件性 ‎ 联系具有多样性:指在普遍联系中,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以及本身说法错误的,剩下的就是正确的选项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 1. 如果遇到不舒服的事可以学着看电影,让电影治愈你。如果你缺乏学习动力,可看《幸福终点站》《风雨哈佛路》;如果你对爱失望,可观《偷天情缘》《初恋50次》;如果你自卑失落,可瞧《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如果你厌倦生活,可赏《在世界的转角遇见爱》《搏击俱乐部》。上述说法的哲学依据是(  )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意识对改造主观世界的指导作用,而不是客观世界; ②不合题意,材料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无关; ③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通过看电影影响自己的心境,调节和控制自己的生理活动; ④符合题意,不同的电影对人的心境不同的调节作用,这说明联系是普遍的。 故选:A。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性、联系的普遍性 1、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2、联系具有普遍性 原理:它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 ‎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2.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于2018年12月1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请概括出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所提到的五四运动以来我国所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 ‎【答案】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解析】本题考查时事政治,要求概括出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所提到的五四运动以来我国所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本题较为简单,根据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的内容,直接写出五四运动以来我国所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即可。 本题是时政题,考查学生对国事、天下事的关注情况。平时要多关注时事政治,特别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问题,要密切关注,并用所学知识分析,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1.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累计收看观众11亿人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 诗词大会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用观众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呈现,让诗词歌赋走出“象牙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归大众视野。 诗词大会引发一股古典诗词阅读品评热潮,表明“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央视避免刻板的说教式的文化灌输,创新了传播形式,让更多人亲近优秀传统文化,重拾了人们心底的文化自信。 诗词大会的走红,再次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和感召力。我们要坚持“主心骨”,在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中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简析《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获得成功对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答案】(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别离的精神家园。 (3)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方面积极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央视避免刻板的说教式的文化灌输,创新了传播形式,让更多人亲近优秀传统文化,重拾了人们心底的文化自信。‎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简析《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获得成功对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属于启示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可知涉及答题要素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内容和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方面积极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解答启示类材料题一般贯彻三个步骤: 第一,依据设问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设问中关键词,或者设问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 第二,抽取主干有效信息。依据设问知识的确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的主干信息,明确主干信息的知识指向。 第三,依据主干信息与设问界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相关报道,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城乡老龄化倒置,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预计到2020年,我们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老龄化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给老龄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并且老年人权益保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法律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老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对1996年制定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了全面修改。 根据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过程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权益保障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修改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则。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对老龄事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应用,是对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探索。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全国人大常委会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是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体现。‎ ‎【解析】本题要求根据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过程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包含唯物论和认识类的知识,切入点较大,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对应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同时也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本题为体现类试题,这类题的思维特点是从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去推知与其相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其设问形式通常是:“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某某观点(原理)的”或“上述材料是如何坚持(怎样做到)某某道理的”。类似的提法有“如何遵循”、“体现了什么”、“是如何体现的”等。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事件)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 ‎ 1. 某地贯彻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指示,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首先对本地新能源汽车销售、需求和生产条件进行调研,出台了《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五年规划》;并且充分利用当前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现状,通过政策扶持、审批帮扶等方式,引进多家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调整了本地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新能源产业在当地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当地是如何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 ‎【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把握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当地实际的关系。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在尊重客观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出台《规划》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出台多项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④坚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正确处理了新能源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当地是如何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属于措施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审读材料,根据材料中“对本地新能源汽车销售、需求和生产条件进行调研,出台了《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五年规划》”的信息,可以从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角度来分析;根据材料中“并且充分利用当前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现状,通过政策扶持、审批帮扶等方式,引进多家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的信息,可以从联系多样性的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中“明确了新能源产业在当地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分析。 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从材料中找答案,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本题中。答案呈现时遵循“书本知识+材料分析”的原则,并做到分层次书写。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