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21/03/42/cb7caeca5469ec9cbb10d4fe672845f0/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21/03/42/cb7caeca5469ec9cbb10d4fe672845f0/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21/03/42/cb7caeca5469ec9cbb10d4fe672845f0/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26我们的中华文化母题探究及变式训练
(解析版) 【构建专题知识网络体系】——胸有成竹 考向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母题探究】——融会贯通 母题1.(2018•江苏高考)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 ) 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化、联系、认识等相关知识。材料中“桑梓”一词有不同的含义,强调的是人们对“桑梓”寓意理解的变化过程,即认识的变化过程,与创新无关,③符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排除。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人们对于“桑梓”寓意的理解是一种意识,意识具有自主选择性,②与材料无关,排除。由“‘桑梓’ 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表明文字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④符合题意。 母题2.(2018•北京高考)“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美。”作为传统茶具代表之一的紫砂壶,器型抱朴,有虚静之态,装饰典雅有韵致,加之镌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深远的题诗赋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从2014年中国APEC峰会,到2016年G20杭州峰会,再到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外事活动中都能看到紫砂壶的身影。 阅读材料,谈谈紫砂壶的文化价值。 【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紫砂壶,器型抱朴,有虚静之态,装饰典雅有韵致,加之镌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深远的题诗赋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意蕴。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从2014年中国APEC峰会,到2016年G20杭州峰会,再到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外事活动中,紫砂壶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紫砂壶作为中华传统茶艺文化的物质载体,其器型、装饰、雕刻无一不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技巧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了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要围绕主题“文化价值”即文化的积极影响组织答案。首先,要从材料信息中获取答案要点,不要堆砌知识。然后,链接教材知识点可以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包容性、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文化传播的意义、文化自觉与自信等方面作答。 【变式训练】——举一反三 1.(2016·天津高考)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文化的传承不仅仅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③④观点错误。我国园林艺术的巨大成就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苏州园林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表明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故①②符合题意,应选A。 2.(2015·福建高考)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答案】B 3.(2015·广东高考)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凉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C 【解析】文化是由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所决定的,文化特性是由政治经济所决定的,排除A。通过南北方洗浴文化的不同,可见中华文化内部存在文化差异,但是文化差异并不等于文化冲突,排除B。材料凸显了不同的实践和自然环境产生不同的文化,没有涉及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排除D。通过南北对洗澡表述方言的不同,可见文化的地域性,故C正确。 4.(2013·课标卷Ⅱ)《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5.(2013·安徽高考)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地域可影响但不能决定文化,决定文化的是是经济和政治,故③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但不能说是融合统一,故④错误。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不同的文化说明文化具有区域性,①正确。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②正确。答案选A。 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 ) ①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②汉字历来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③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故③ 错误;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②错误;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所以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故①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实践的智慧和方案——世界各国一道共商、共建、共享,摒弃丛林法则,超越零和博弈,最终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的对话协商、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 2017年3月17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国理念顺应时代潮流,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中国智慧日益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怎样的中国智慧。 【答案】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其仁爱、和谐和中庸的核心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提供了对话协商、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发展等智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尊重文化多样性,吸纳世界各地的先进文化。中华文化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理念。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2018年的秋天,《中国诗词大会》走进东坡故里,在眉山进行百人团的海选活动。诗词大会眉山行,洪雅实小在行动。10月19日,洪雅县实验小学隆重举行了《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洪雅实小校园选拔赛的决赛。参加决赛的46名选手他们都是过关斩将、突破重围的诗词爱好者,经过班级初赛、年级复赛,才脱颖而出,进入决赛。通过决赛的“同字诗句大连背”、“小组比拼‘飞花令’”、“‘飞花令’式大决战”三轮比拼,评选出25名选手,将代表洪雅实小参加10月29日洪雅赛区挺进眉山的选拔赛。 此次活动,掀起了诗词文化的热潮,将引领全校师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提升素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唤醒传承文化基因的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 “中国诗词大会”已播出三季,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原创语言文化类品牌节目。同时有得到世界各国的爱好中华文化的外国人士广泛关注。 结合材料,从所学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央视打造《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化价值。 【答案】 ①《中国诗词大会》使人们感悟中国古典诗词之美,体会古人的情怀,汲取古人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②《中国诗词大会》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继承(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和发展)。③《中国诗词大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中国诗词大会》依托大众传媒的传播手段。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5.小说《哈利•波特》英文原版中惊现中式英语“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让人感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正在不断突破经济领域。有人估计,近年来国际英语的新增词汇中,有将近20%来自汉语。这说明 ( ) ①文化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强 ②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融中逐步趋同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我们应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融中会有融合,但是也会保留自己的特色,说趋同是错误的,排除② ;题干说让人感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正在不断突破经济领域,近年来国际英语的新增词汇中,有将近20%来自于汉语,说明文化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应该对我们的文化充满自信和自觉,故①④与题意相符;③观点没有体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