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江苏专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江苏专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理知识体系 明高考趋向 考查内容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是近五年的高频考点,全国卷曾对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有过关注。‎ 材料设置 多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贴近生活的实例或自然科学成就、诗词古语等为背景考查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理解。‎ 题型设计 全国卷对本课的考查以选择题居多,以体现类设问为主。‎ ‎       考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 ‎ ‎[基本知识—理清楚]‎ ‎1.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几种说法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原理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原因 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从产生过程看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基本构成要素上看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意识依赖于物质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图示为:‎ ‎2.把握——物质概念 ‎(1)物质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2)理论意义 澄清错误认识 ‎1.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认识、改造自然需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顺应自然规律,认为人征服自然的观点是对自然界客观性的否定。‎ ‎2.并非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物质现象,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现象都是物质现象。‎ ‎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却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因此,二者之间不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关系。‎ 基础巩固训练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解析:选B 客观实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但不等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故A项错误;也不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故D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2.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对这两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前者揭示了物质概念的外延,后者揭示了物质概念的内涵 B.前者认为物质是实物,后者认为物质是实在 C.前者认为物质是抽象的,后者认为物质是生动具体的 D.两者都揭示了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解析:‎ 选A 恩格斯的观点说明了物质与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是从千千万万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而来的,具体物质形态都是物质的表现,从而揭示了物质的外延;列宁的观点指出了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与可知性,从内涵上揭示了物质的特点,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割裂了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材料未涉及运动,D项不当选。‎ ‎3.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客观环境,地质灾害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而重视防灾减灾体现了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防灾减灾要“科学”,说明防灾减灾要遵循和利用地质气候变化的规律性,①②正确;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防灾减灾不仅要尊重自然,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④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哲学思维—多强化]‎ 理解到分析的升华 ‎[热点] 罗马前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曾说:“①(天主教)信仰并不反对生物进化论。”但又说:“②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③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 ‎[分析]‎ ‎①表明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证明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②体现了自然界的客观性。‎ ‎③是违背世界物质性的神创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知识到能力的升级 ‎1.进入2017年5月份,全球多地连续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再次引发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担忧。5月30日,俄罗斯当地的狂风暴雨天气导致11人死亡,另外还有146人被送医院治疗,其中108人仍在医院接受观察。材料告诉我们(  )‎ ‎①人与自然不可能和谐相处 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③人在极端天气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只要人们尊重自然规律,就可以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①错误;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极端天气,③错误;俄罗斯当地的狂风暴雨天气导致的灾害,体现了自然界的客观性和规律的客观性,②④正确,故选D项。‎ ‎2.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 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解析:选D A项属于唯物辩证法,C项属于认识论,均不当选;材料没有体现物质的内涵,B项不符合题意;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D项当选。‎ ‎3.读图,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劳动在由古猿向人的进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这说明(  )‎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具有一致性 ②人类社会发展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 ③古猿向人的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 ④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D 由古猿到现代人,劳动在其进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说明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这一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③④正确;①中“具有一致性”表述不准确,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遵循各自的发展规律;题干中没有涉及人类社会构成要素等,②不选。‎ ‎4.“暗物质”被比作“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天空中的乌云”,它由万有引力定律证实存在,却从未被直接观测到。科学家估算,宇宙中包含5%的普通物质,它们组成了包括地球在内的星系、恒星、行星等发光和反光物质,其余95%是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从哲学角度看,暗物质的研究、发现可以表明(  )‎ ‎①世界的物质性依赖于科学发展所提供的证据和证明 ②宇宙探测的目的在于验证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说 ③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B 科学发展提供的证明和证据属于主观意见,世界的物质性显然不依赖于它们,①错误;宇宙探测的目的是用探测成果来指导或服务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错误;暗物质的研究和发现,说明物质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也说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③④‎ 正确。‎ ‎       考点二 运动与规律 ‎ ‎[基本知识—理清楚]‎ ‎1.理解——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1)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关系 理解 侧重点 错误倾向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即载体和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2.把握——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区别 含义 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有两种情形: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特点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错误 倾向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 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知识纵贯] 认识相对静止 范围 表现 唯物论 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 发展观 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矛盾 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辩证否定观 是事物的肯定方面处在矛盾的主要方面 ‎3.把握——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理解 ‎(3)去伪存真 去伪 存真 规律=联系 规律是联系,但并非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只有同时满足四个条件的联系才是规律 规律=现象 规律不等于现象,凡是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的均为现象而非规律,上图右侧的举例均不属于规律,如“苹果落地”属于自然现象,但其中蕴含的“万有引力”则属于规律 规律=具体规律 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4.掌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世界观原理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①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特别提醒 规律是客观的,强调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并非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规律是普遍的,但其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5.理解——物质、运动、规律的关系 澄清错误认识 ‎1.静止是运动的量变而非质变状态,此时构成事物的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改变。‎ ‎2.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不是一回事,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认识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非一定能认识规律。‎ ‎4.人们可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5.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没有好坏之分;规律是普遍的,但并非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基础巩固训练 ‎1.(2015·江苏高考)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本题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②当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③错误;材料未涉及对立与统一之间的关系,④排除。‎ ‎2.随着人民币“入篮”,人民币和中国经济的走势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关注。有关人民币大幅贬值、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不绝于耳。形,体现在当下;势,着眼于长远。解读中国经济,看“形”,更要看“势”,这是因为(  )‎ ‎①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是有规律的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形与势即当下与长远,是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统一,看“势”是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②③正确;①④与题意无关。‎ ‎3.2017年2月21日天津地区普降中到大雪,针对此次降雪天气,天津市气象局提早预报、及时预报,为全市各部门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B.实践经验是人们准确预报天气的前提和基础 C.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D.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利用 解析:选D 针对降雪天气,气象局能够提早预报、及时预报,为全市各部门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表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为D项;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A项错误;尊重规律是人们准确预报天气的前提和基础,B项错误;C项错在“完全掌握”。‎ ‎[哲学思维—多强化]‎ 理解到分析的升华 ‎[热点] 2017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①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仍是“稳中求进”,宏观调控将继续推进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与以往强调扩内需、通过内需增长来刺激经济不同,2017年明显偏重在供给侧。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已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但我国供给侧仍停留在传统的中低端,这一方面致使传统工业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高端需求严重稀缺。③企业才是供给侧改革的主体,政府所做的工作重在打造宽松的市场环境,从而激发企业的活力和潜力。政府施政方略则应遵守坚持市场化,尊重经济规律,坚持简政放权,尊重市场选择。‎ ‎[分析]‎ ‎①体现了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体现了社会的客观物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 ‎③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知识到能力的升级 ‎1.(2014·江苏高考)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LED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  )‎ ‎①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④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由设问关键信息“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 可知传统文化因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③正确;“老工艺”与“新诠释”体现了④;①中“淡化”表述不正确;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②错误。‎ ‎2.(2014·江苏高考)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解析:选A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了细胞运动的相关规律,这些规律的发现有助于人们研发药物治疗疾病,体现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故选A项。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项不选。题干不是讨论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也没有涉及物质的唯一特性,C、D两项不选。‎ ‎3.专家称,白天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和夜晚常看电视的人更容易肥胖,电子产品的明亮光线不仅会改变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还会导致血糖上升。这告诉我们(  )‎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③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④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利用规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A 电子产品的明亮光线与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血糖之间有内在联系,这种本质联系作为规律,对人产生影响,这表明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①③正确;材料未涉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对规律的利用,②④不当选。‎ ‎4.经过科技工作者的长期探索和努力,2017年6月15日,我国在浩瀚宇宙架起了一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望远镜。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宇宙样貌、探索宇宙奥秘。材料说明(  )‎ ‎①顺应自然规律就可以发现宇宙的奥秘 ②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④科学家的努力是推动对宇宙的认识发展的直接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①无视主观能动性的重要;②③符合题意,根据题意,通过太空望远镜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宇宙样貌、探索宇宙奥秘,说明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④‎ 表述错误,实践是推动对宇宙的认识发展的直接动力。‎ ‎5.分享经济平台能够解决生产的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设备、产品等闲置生产能力的共享实现协作生产,不仅降低了使用成本,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分享经济(  )‎ ‎①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案 ‎②在认识和改造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资源的和谐统一 ③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资源配置规律的正确把握程度 ④是依据资源配置规律而提出的重要理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分享经济的出现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①④正确;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改造,②错误;③夸大了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应用分析—调用准]‎ 命题角度:应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类哲学题目 ‎[典例] (2014·山东高考·节选)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和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审答规范]‎ 第一步:依据设问定知识 本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语为“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这一知识点包括: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第二步:细审材料选精准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 大题增分专练 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雾霾天气。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影响。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出发,中国政府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探求它的成因和本质,梳理其内在机理,才能因势利导、有效解决雾霾问题。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破解环境难题,治理空气污染就是要打破这一瓶颈的制约。对此,李克强总理表示,空气污染治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如何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实现有所作为。‎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中国政府如何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实现有所作为,属于措施类题目。解答时,可结合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从自然界的物质性、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一切从实际出发等方面分析说明。‎ 答案:(1)自然界是物质的,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治理空气污染,必须深入探究它的成因和本质,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出发,切断污染源头,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空气污染问题的产生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探究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空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3)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政府应该从国情出发,认识到治理空气污染的制约因素是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并着力打破这一瓶颈。‎ ‎[课时跟踪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依次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是(  )‎ ‎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 解析:选B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体现世界是物质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体现物质是运动的;“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体现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规律是客观的,因此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正确顺序是②→①→④→③,故本题答案选B项。‎ ‎2.《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一观点(  )‎ A.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属于否认物质的客观唯心主义 D.坚持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解析:选B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所以A项错误;作者观点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排除C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正确,当选。‎ ‎3.为带动微山旅游的发展,山东省微山县以微山湖渔村为基础,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旅游生活圈。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类可以改变和征服自然 ②自然界是物质的,要尊重自然 ③改造自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出发点 ④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本题借助具体事例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①中的“征服自然”说法错误;改造自然要以客观实际为根本出发点,③说法错误;②④是微山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旅游生活圈的哲学依据,符合题意。‎ ‎4.2017年8月,四川九寨沟发生7级地震。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地球其实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该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永恒的 ②物质与意识具有同一性 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说明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故③符合题意;“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说明物质与意识具有同一性,②符合题意;①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排除;④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排除。‎ ‎5.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倾心畅谈,大杯痛饮。我希望长河悠远,岁月无痕,大地不老,阳光普照。从哲学角度看(  )‎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 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③否认了人的意识的能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④错误。题目表明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①②当选。‎ ‎6.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中求进”(  )‎ A.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B.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与上升性 D.说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解析:选B “稳中求进”表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 ‎7.“中医将亡于药”,此话并非危言耸听。很多种植者为多赚快赚,不顾中药材采摘时间和原产地的要求,甚至使用农药。中医没有合格的中药,等于外科医生没有手术刀。这表明(  )‎ ‎①中药材的种植必须遵循其生产规律 ②违背规律的种植必将对中医药事业造成损害 ③对中药材种植规律的改造和利用能造福人类 ④对中药材种植规律的认识决定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很多种植者为多赚快赚,不顾中药材采摘时间和原产地的要求,甚至使用农药”说明中药材的种植必须遵循其生产规律,违背规律的种植必将对中医药事业造成损害,故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但不是改造规律,排除;④中“决定”说法错误,排除。‎ ‎8.我国有“楚人过河”的典故: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去测量澭水的深浅并做好标志。但不久澭水突然大涨,楚国人不知道,依旧按原来的标志在深夜里偷渡,结果损失惨重,大败而归。这个典故告诉我们(  )‎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②尊重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④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认识世界的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题目中“楚人过河”的典故告诉我们尊重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①②表述正确入选。③④不符合题意。‎ ‎9.今天,我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都应该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其实,我国古人很早就提过很多生态文明思想。下列说法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①天与人不相预 ‎②畋不掩群,不取麇夭 ‎③雨露冻凝者,皆由地发,不从天降也 ‎④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 ①意思是天与人互不干涉,与题干要求不符,不选;②意思是打猎不能把动物的族群全部猎杀,不能杀麋鹿的幼子,含义是不要破坏自然界的规律,入选;③意思是雨并不是天上固有的,而是由地气上蒸,遇冷冻凝而成的,表达的是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不选;④表达出一种保护鸟兽鱼鳖以利“永续利用”的思想,体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入选。‎ ‎10.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这一特点从哲学角度看(  )‎ A.否认了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是唯心主义的 B.抹杀了外因对事物发展的根本性作用 C.忽视了自然环境对生活质量的决定作用 D.认识到了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解析:选D A项错误,题目中的观点看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属于唯物主义观点。B项错误,外因不能对事物发展起根本性作用。C项不是哲学观点。题中特点从哲学角度看认识到了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D项当选。‎ ‎11.现如今,微信成了绝大多数人生活空间的延伸,打开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微缩景观。有人说,一个人的朋友圈出卖了他的性格。发鸡汤的人,正能量满满;发段子的人,喜感满满;发情感的人,情怀满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生活现状与朋友圈内容彼此是不可分离的 B.朋友圈内容调节和控制着个人的生理活动 C.朋友圈内容是对个人生活现状的如实反映 D.朋友圈内容因实践主体经历不同而有所不同 解析:选D 发鸡汤的人,正能量满满;发段子的人,喜感满满;发情感的人,情怀满满。这说明朋友圈内容因实践主体经历不同而有所不同,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朋友圈内容是对个人生活现状的反映,但不一定是如实反映,C项错误。‎ ‎12.工匠精神是一种沉稳求进的操守和情怀。面对时代与市场的变化,工匠们既要传承好传统文化元素和核心技艺,也要巧妙地植入现代元素和生活气息,在坚持独创性、艺术性的同时,提升实用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永葆生机。这要求工匠们在技艺传承中要(  )‎ ‎①把握好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实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使质变的发生 ④实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既要传承好传统文化元素和核心技艺,也要巧妙地植入现代元素和生活气息,这要求处理好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①当选;面对时代与市场的变化,在坚持独创性、艺术性的同时,提升实用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永葆生机,这就要实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④当选;技艺传承应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②错误;③与材料中心无关。‎ 二、简析题 ‎13.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解析: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应从两个方面思考,首先是由于自然对人的意义,自然是客观的,因此,人应当尊重自然。其次,人的行为总是受价值观的支配,人之所以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因为和谐相处对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和谐相处才有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答本题时应坚持两点论:既要从正面论证,又要从反面说明,既要从理论上阐述,又要从实践上证明。‎ 答案: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它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使其为人所用。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就是证明。‎ ‎③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4.温州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了,可水环境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人们不良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污染了一些地方的水环境。温州市政府出台了《温州市美丽浙南水乡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治水政策文件。将在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珊溪水源保护、“两河”整治等方面工作中寻求新突破。并向市民发出倡议:人人争当治水护水的宣传者、践行者与监督者。计划到2020年,温州基本能够建成美丽浙南水乡。‎ 请结合材料,运用“人与规律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温州市为什么要开展美丽浙南水乡建设。‎ 解析:本题设问明确,考生需要调动这一具体的原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从规律的客观性角度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①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水环境有其固有的循环规律,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规律。市民不恰当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使水环境恶化,水质被污染是人们的活动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温州市政府认识到水环境的恶化与人们的活动有关系,并向市民发出倡议,建设美丽浙南水乡有利于改善水环境,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造福人民。‎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理知识体系 明高考趋向 考查内容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近五年全国卷高频考点。‎ 材料设置 多以体现“一点四面”基本原则的时政材料如传统文化、科学发现等为背景进行意识的本质和作用的考查;依托领导人的讲话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重大时政热点,从小角度考查意识的作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诗词、漫画等亦作为试题命制的素材。‎ 题型设计 全国卷对本课的考查选择题与主观题均有涉及。选择题以体现类、依据类设问居多;主观题多以体现型、观点选择型试题考查对意识作用的理解与运用。‎ ‎       考点一 物质决定意识 ‎ ‎ [基本知识—理清楚]‎ ‎1.理解——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内容(是什么)‎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为什么 从起源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从生理基础看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内容看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方法论(如何做)‎ 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图示 ‎2.把握——物质决定意识的表现 从时间上看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从性质上看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 从地位上看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澄清错误认识 ‎1.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不能认为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3.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主观与客观而非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基础巩固训练 ‎1.(2013·江苏高考)有研究表明,“江南style”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原因之一是与一种叫做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 耳朵虫是一种认知瘙痒,“江南style”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 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音乐中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体现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研究表明,人的平均脑量有1 200克,由12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的部分,也是宇宙中已知的最为复杂的组织结构。大脑是人体的神经中枢,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如脏器的活动、肢体的运动、感觉的产生、肌体的协调以及说话、识字、思维等,都是由大脑支配和指挥的。人脑的复杂性决定了(  )‎ ‎①人脑的各种功能都具有不可替代性 ②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③开发人脑有助于提高人类认识能力 ④意识的作用只有通过人脑才能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材料主要说明,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②③符合题意;人脑的有些功能是可以通过智能替代的,①不选;意识的作用只有通过生活和实践才能实现,④错误。‎ ‎3.盘点2017,“照骗”“我可能××了假××”“皮皮虾我们走”“达康书记的GDP我来守护”……各种网络流行语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也给我们增添了不少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从唯物论世界观的角度看,这说明(  )‎ ‎①主观认识应随着客观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任何意识的产生都有其物质原因 ④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流行语是对社会事件的反映,这表明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②③正确;①不属于唯物论,④不为材料所反映。‎ ‎[哲学思维—多强化]‎ 理解到分析的升华 ‎[热点] ①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②它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凝聚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观点及方法。‎ ‎[分析]‎ ‎①体现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其依据在于物质决定意识。‎ ‎②体现了正确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可以认识规律。‎ 知识到能力的升级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 ‎①滴水穿石 ②根系沃土 ③敬德保民 ④犬吠非主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①→④→②→③‎ 解析:选A ①是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②是生物(植物)刺激感应特性,③是人脑的机能,④是低等动物的感觉。因此意识的正确演进顺序为①→②→④→③。‎ ‎2.2017年10月1日,《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正式施行。其中,行人违规横穿马路的交通陋习,被列入重点治理清单。厦门交警将对违规横穿马路的行人进行劝导,不听劝导的将被依法处以50元至100元的罚款。新规意在(  )‎ ‎①改变行人违规事故频发的客观事实 ②创新交通管控的方式 ③改变行人原有的错误价值观 ④发挥新规的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①正确,从对违章处罚的内容看:“厦门交警将对违规横穿马路的行人进行劝导,不听劝导的将被依法处以50元至100元的罚款”,新规有利于改变行人违规事故频发的客观事实;②不选,实施新规的目的不是为了创新交通管控的方式;③错在“原有的错误价值观”;④正确,意识能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施新规,可以发挥新规的能动作用,指导人们过马路。‎ ‎3.右边漫画告诉我们(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解析:选A 对同一事物的认识角度不同产生的认识不同,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意不符,应舍去。‎ ‎       考点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 ‎ ‎[基本知识—理清楚]‎ ‎1.把握——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 能动地认识世界 具体表现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原因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能动地改造世界 从意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看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从意识与人自身的关系看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 要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理清——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表格对应法 世界观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图示法 ‎3.理清——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世界观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反对错误倾向 既要反对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拓展提升] 比较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 内涵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 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想”“做”“精神状态”‎ 联系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影响 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 ‎4.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含义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哲学依据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具体要求 ‎①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⑤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内在要求和前提);‎ ‎⑥从辩证法角度分析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澄清错误认识 ‎1.人在实践中并非能获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但就每个人的认识而言,认识又是有限的。‎ ‎2.意识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必须通过实践。‎ ‎3.并非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一切意识均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4.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但无法改变规律本身。规律的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按规律办事及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取得积极效果及程度。‎ ‎5.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二者不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6.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基础巩固训练 ‎1.(2016·江苏高考)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解析:选C 本题的题眼是“适度的紧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适度的紧张指的是精神状态的紧张,此种状态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这说明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并不是说明事物是变化的,也没有强调人脑在意识形成中的作用,与物质的内涵也没有关系,故A、B、D三项排除。‎ ‎2.(2015·江苏高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 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选A 本题的题眼是“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认定证人证言要根据具体的几个方面作出综合分析,体现了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的特点,故A项当选;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B项说法不科学,排除;C、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2015·江苏高考)“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诗句表明(  )‎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析:选D 本题的题眼是“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此诗句的寓意是:鱼和鸟分别有着自己特殊的生活环境,要追求实际,不要不切实际地幻想。D项符合此诗句的主旨,当选。‎ ‎[哲学思维—多强化]‎ 理解到分析的升华 ‎[热点] ①“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②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③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分析]‎ ‎①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体现了意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③说明必须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知识到能力的升级 ‎1.2017年10月10日寓意“十全十美”,不少新人认为此日结婚婚姻会幸福美满,对这个吉祥日子更是垂涎已久。8月份以来,咨询出国度蜜月结婚的新人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三倍,不少旅行社据此做足了文章,积极抢滩蜜月市场。新人的做法体现了(  )‎ A.唯物主义的思想 B.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解析:‎ 选D 新人的做法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D项正确;不少新人认为此日结婚婚姻会幸福美满,对这个吉祥日子更是垂涎已久。这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A、B、C三项不选。‎ ‎2.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必胜信念,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长征胜利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②要重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 ‎③要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认识规律 ④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重视长征精神,说明要重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②④符合题意,应选;①不属于哲学启示,排除;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3.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当天,官网发布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投票:你是否认为新年计划总是难以落实?72%的人选择了“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塞勒教授研究揭示,人们通常缺乏自我控制,总是屈服于短期诱惑,让长期计划落空。这说明(  )‎ ‎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具有两面性 ②难以实现的新年计划缺乏目的性和客观性 ③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④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人们通常缺乏自我控制,总是屈服于短期诱惑,让长期计划落空”强调了意识的作用,即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自身的发展,即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具有两面性,我们要正确发挥意识的作用以取得成功,①③正确;②不选,即使计划难以实现,该计划也是有目的的;④表述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 ‎4.漫画《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启示我们,实现特定目标要(  )‎ ‎①充分发挥意识活动的能动作用 ‎②将尊重客观规律作为前提和基础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防止教条主义 ‎④正确处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 漫画中“画蛇添足”的错误,在于没有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尊重客观规律,①排除,②③入选;漫画没有涉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④与漫画无关。‎ ‎[应用分析—调用准]‎ 命题角度一:依据类哲学题目 ‎[典例] (2016·海南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甲市是我国制造业的重地。近5年来,在企业工资水平逐年提高的情况下,该市每年仍存在10万左右的劳动力缺口。2014年,甲市颁布了《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三年计划》,提出到2016年争取全市过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机器换人”。‎ 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实,甲市“机器换人”在制造业相关企业迅速推广。如今,甲市六成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智能化设备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0%,减少用工6万余人。产品平均合格率从88.04%提高至94.42%,围绕机器人的研发、咨询、评估、维护等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增长迅速。‎ 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该市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合理性。‎ ‎[审答规范]‎ 第一步:依据设问定知识 本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语为“意识作用”。这一知识点包括:意识具有目的性、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第二步:细审材料选精准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正确的意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机器换人”计划适应了该市制造业工资成本增加、劳动力缺口较大的实际和产业升级的要求。③“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实施推进了该市制造业的升级,促进了经济发展。‎ 命题角度二:应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类哲学题目 ‎[典例] (2015·全国卷Ⅱ·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审答规范]‎ 第一步:依据设问定知识 本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语为“意识能动作用”。这一知识点包括: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第二步:细审材料选精准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命题角度三:辨析、评价类哲学题目 ‎[典例] (2016·江苏高考·节选)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部署。从2009年开始,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外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 战胜韩国围棋名将,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其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如果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最终面对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还是企图控制人类的对手?如果智能机器人被滥用,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危险又会怎样?‎ 某班同学就“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展开辩论,如果你作为辩论的一方,请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审答规范]‎ 第一步:根据观点先定论 设问要求就“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展开辩论并说明理由。显然,在解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即是认为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可控还是不可控。因此,此题观点属于正确型或反驳型。‎ 第二步:围绕观点选知识(正确型、反驳型)‎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正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可控的。主要理由: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不断提高科技水平,防范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各种风险。人类可以通过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促进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健康发展,以造福人类。‎ 反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主要理由: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智能机器人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风险不可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市场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做出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的行为,导致风险不可控。‎ 大题增分专练 ‎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这一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并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的认识。‎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的认识。知识要求和问题指向都很明确,可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修正后的作用)。‎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对《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修正。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修正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适应新形势,将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以实现。③要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修正体现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发挥高度的建设热情紧密结合。‎ ‎[课时跟踪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继阿尔法狗、大师、深蓝成功挑战人类之后,江苏卫视播出的第四季《最强大脑》节目中,在人脸识别能力比拼上,百度机器人小度以3∶2险胜人类最强大脑的代表王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度是人类器官的延伸 ②小度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小度的意识来源于人脑 ④小度只是照镜子式的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机器人只是人类器官的延伸,百度机器人小度不具有意识,②③错误,答案为B项。‎ ‎2.中国哲学家冯友兰说:“宇宙间若没有鸟或蜂蚁,不过是没有鸟或蜂蚁。但宇宙间若没有人,这宇宙间即没有解,没有觉,至少是没有较高程度的觉解……我们可以说,天若不生人,万古常如夜。”下列表述与此段话意思相近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我思故我在 D.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解析:选D 宇宙间若没有人,这宇宙间即没有解,没有觉,至少是没有较高程度的觉解,这强调的是人类意识的重要,答案为D项;A、B、C三项均属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当选。‎ ‎3.华北某市法定供暖时间为每年的11月15日至3月5日,已沿用40年。随着气候条件和百姓生活条件的变化、“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5 ℃”的规定面临着“是否需要变一变”的问题,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来看(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尊重规律,从实际出发 ④意识活动有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 题干中“随着气候条件和百姓生活条件的变化”等,原来的规定是否需要改变,从唯物论角度强调思维要正确反映存在,尊重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②③正确;①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选;④强调意识能动性,题干强调物质决定意识,不选。‎ ‎4.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D.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解析:选D 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理论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研究并成功发射了量子通信卫星,说明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题意不符。C项认为主观决定客观,说法错误。‎ ‎5.“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短短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入了一种空灵恬淡的意境中。这种意境(  )‎ A.源于作者头脑灵感的闪现 B.必须借助现实的景物作为载体 C.可以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D.可以改变作者现实生活的处境 解析:选B 意境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依赖于物质,答案为B项;意识源于实践,受规律的制约,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实践,A、C、D三项均为错误观点。‎ ‎6.1930年2月红军越过武夷山,进入赣南,经广吕进军攻打吉安之时,毛泽东即兴作了一首词:“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由此可见,诗词的创作(  )‎ ‎①源于创作者瞬间的灵感和顿悟 ②会受制于客观存在的实践活动 ③‎ 必须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原型 ④能够激励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意识源于客观事物,而非灵感和顿悟,①不选;材料反映诗词的创作并没有体现意识的反作用,④与设问无关;②③均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符合材料。‎ ‎7.“霍桑效应”就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这说明(  )‎ ‎①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霍桑效应”体现的是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与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无关,②④符合题意,排除①③。‎ ‎8.党的十九大提出,革命理想高于天,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革命理想(  )‎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B.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C.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D.作为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解析:选D A项与题干不能构成因果关系,不选;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B项错误;C项中“根本动力”表述错误;D项符合题意,入选。‎ ‎9.在中国古代意象系统中,“柳”是一种具有特定美学意义的意象。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出现这些对“柳”的认识的原因是(  )‎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材料强调的是在不同处境下人们对事物产生了不同的认识,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意识的起源、意识活动的目的性,①③与题意不符。‎ ‎10.由中科院承担研制和生产的空间科学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于2017年10月完成整星组装,于年底发射升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中首批确定的5颗科学卫星之一。将执行为期3年的科学探测任务。这进一步佐证(  )‎ ‎①人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的形成是对物质世界的适应过程 ③人的意识能突破规律的制约改造世界 ④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 中科院承担研制和生产的空间科学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于10月完成整星组装,于年底发射升空,并执行相关科学探测任务,这说明人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①④当选;②错误,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1.国产大片《战狼2》最终票房高达56.81亿人民币,不仅是华语票房最高的国产电影,而且挤进了世界前60名票房最高电影榜单。《战狼2》火爆的重要原因是契合了当前国民的爱国热潮。从唯物论角度看,这符合(  )‎ ‎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认识指导实践的发展 ③物质决定意识 ④客观与主观要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①③符合题意,④错误;②属于认识论的范畴,本题考查的是唯物论,不符合题意。‎ ‎12.2017年,银川市推进“美丽银川”建设,开展“碧水蓝天·绿色城乡”专项行动,拆除60台2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推进秸秆收集综合利用。这表明(  )‎ ‎①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对环保的正确认识 ‎ ‎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 ‎③推进城市建设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 ‎ ‎④人们的认识能够指导促进实践水平的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不符合题意;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促进实践水平的提高,④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银川市从实际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美丽银川”建设,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银川市开展专项行动是为了推进“美丽银川”建设体现了②。‎ 二、简析题 ‎13.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是《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高品质产品是制造强国的标志。‎ 有位学者认为,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表现为对工作充满热爱与激情,工作中坚韧执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他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金钥匙。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 他论证说,历史上,中国工匠曾经名扬世界。但随着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代替传统手工生产,工匠角色逐渐淡出。‎ 近年来,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即时效益,忽视产品灵魂——品质,靠“山寨”和低价竞争,造成产品品质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淘汰一族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产品设计人性化不够,缺乏潮流引领、产品精细化不够,耐用性不强等问题。如何提高品质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大做强中国企业,需要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全面倡导工匠精神,一个由工匠精神开启的高品质时代就会到来。‎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评析这位学者是否完整论证了他的观点。‎ 解析:首先,明确试题设问范围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其次理解材料:该学者认为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从学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培育工匠精神,这符合我国的国情,看到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同时也看到了工匠精神对我国发展的作用,也就是看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从这两点看,该学者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就这个观点而言,还是不够完整的,因为仅仅有工匠精神还远远不够,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因此除了倡导工匠精神之外,还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只有有了人才能够通过发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国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梦想。‎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的辩证统一。物质决定意识。该学者依据制造业现状,呼唤工匠精神回归,这一认识符合客观实际。②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该学者提出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以此开启中国制造业高品质时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使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他在论点中提出了“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而在论证中并没有涉及实践主体——匠人。缺少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仅仅倡导工匠精神,中国制造高品质时代还是无法开启。 因而,该学者并未完整论证他的观点。‎ ‎14.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析:本题以“一带一路”‎ 战略为载体,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解题时首先要求考生全面掌握教材中关于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论,然后将理论与材料结合起来进行论述即可。‎ 答案: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顺应潮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从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实际情况出发。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古老的丝绸之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既要有满腔的热情,还要稳步推进,不可急于求成。‎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理知识体系 明高考趋向 考查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征、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近五年全国卷的高频考点。‎ 材料设置 多以科学发现发明、名人名言、领导人讲话、发展观念的转变、贴近生活的焦点事件等作为试题命制的背景素材,考查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把握、对真理特征、认识过程的理解。‎ 题型设计 全国卷对本课的考查选择题与主观题均有涉及。设问方式灵活多样,选择题既有体现类、启示类,也有依据类、认识类;主观题以体现类试题居多,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材料信息的解读,也有以分析说明类角度进行考查的试题,考查对知识的整合与深化理解,有一定难度。‎ ‎       考点一 实践与认识 ‎ ‎[基本知识—理清楚]‎ ‎1.识记——实践的含义及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主体:人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对象:客观世界 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 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 侧重点 客观 物质性 强调实践的基本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性 能动性 强调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社会 历史性 强调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2.掌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 侧重点 认识误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 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澄清错误认识 ‎1.任何实践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2.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无论理论如何正确都不能成为检验认识自身正确与否的标准。‎ ‎4.实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实践并非一定能将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基础巩固训练 ‎1.(2015·江苏高考)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 ‎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回答有关名言警句的题目时,首先对名言警句的意思要大概了解,然后挖掘其体现的哲学道理,①④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比喻学习勤奋,进取心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体现了辩证否定的观点,排除含有②或③的选项。‎ ‎2.(2015·江苏高考)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本题的题眼是“通过……揭示”“‎ 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通过……揭示”,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当选;通过科学实验的成果研发出新药,归于临床,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当选;意识通过指导人的实践活动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意识本身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排除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和发现规律,③说法绝对化。‎ ‎3.(2014·江苏高考)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以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知识。不同时期,受技术水平的制约,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海洋的认识是不同的,这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体现了人们对海洋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哲学思维—多强化]‎ 理解到分析的升华 ‎[热点一] 2017年9月30日,由中宣部等部门支持和指导、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首批图书正式出版发行。彰显了社会各界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共识度越来越高。①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③要求全社会参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城乡基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务艰巨,④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才能形成一种群体自觉和社会风尚。要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 ‎[分析]‎ ‎①体现了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②体现了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③表明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④体现了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热点二] ‎ 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17年9月11日期间的80多篇重要文献的《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近日出版发行。书中讲到,改革开放以来,①我们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②习近平同志“两山”重要思想,凝结了基层创新实践的鲜活经验,③正确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反映了人对自然生态价值的认识回归,是一种更高的境界,④是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指引。‎ ‎[分析]‎ ‎①表明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原因在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 ‎③体现了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④表明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原因在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知识到能力的升级 ‎1.(2017·江苏高考)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解析:选D 新兴职业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表明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探索和研究,即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2.(2016·江苏高考)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潘建伟团队在信息科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现了①。为提高信息安全,潘建伟团队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体现了③。②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④说法错误。‎ ‎3.2017年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实现既定科学目标。此次圆满完成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为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和技术基础。这表明(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实践是人有意识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解析:选B 中国科学院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实现既定科学目标,表明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4.“国庆逢中秋”是由闰六月所致。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因有一个闰六月,10月4日将会出现中秋国庆喜相逢的情况,这是古人为协调阳历与阴历的天数、更好地指导生活和生产而设置闰月的结果。这说明(  )‎ ‎①世界观决定人们的方法论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 ‎③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古人为协调阳历与阴历之间的天数,更好地指导生活和生产设置的闰月方法,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①不选;材料没有涉及哲学的起源,③不选。‎ ‎[应用分析—调用准]‎ 命题角度一:依据类哲学题目 ‎[典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最终胜利到达陕北,实现了战略大转移。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今天,我们重温那次再创历史的伟大选择,它让我们深深懂得,任何伟大事业的胜利,都是理想的胜利,信念的胜利。我们要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远征”。‎ ‎[审答规范]‎ 第一步:依据设问定知识 本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语为“认识论”。这一知识点包括: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征、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第二步:细审材料选精准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了千难万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和追求真理,在长征中,科学理论和理想信念得到检验、发展和巩固。③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走好新长征路。‎ 命题角度二:应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类哲学题目 ‎[典例] (2014·全国卷Ⅱ·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审答规范]‎ 第一步:依据设问定知识 本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语为“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这一知识点包括: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第二步:细审材料选精准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 大题增分专练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控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流入城市,缓解城市中粮食供求矛盾和城镇住房、交通、就医的压力,中国在1958年颁布了《户口登记条例》。伴随着户籍不同带来的城乡“同命不同价”“同工不同酬”,不同地区户籍附带的教育、医疗、就业福利等户籍歧视现象的出现,人们认识到原有的户籍制度设计存在许多不足。有些专家提出应取消农业户口,统一登记城市户口,但福建、广东地区等试点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只改变“户籍标签”而不改变户口背后附带的利益差别,户籍改革将是一纸空谈。为了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人们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在不断深入。‎ 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知识,分析人们对我国户籍制度的认识过程。‎ 解析:答题时首先要明确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而问题落脚于“人们对我国户籍制度的认识过程”,主要体现的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最后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对户籍制度的认识源于生活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行户籍制度带来的户籍歧视等问题推动着人们对原有户籍制度认识的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广东、福建的实践证明,只改变户籍标签而不改变户籍背后附带利益的差别是行不通的。‎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加深对户籍制度改革的认识,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       考点二 真理与认识过程 ‎ ‎[基本知识—理清楚]‎ ‎1.把握——真理的特征 含义 特点 解读 方法论 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客观性 ‎①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内容客观,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要求要正确对待谬误 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 理解 原因 误区 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①“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 ‎②“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上升性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澄清错误认识 ‎1.并非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经实践检验、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即真理。‎ ‎2.并非所有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正确认识即真理才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而非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虽然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谬误,但每一真理相对于它存在的条件来讲是确定的、客观的,并不包含谬误的成分。‎ ‎4.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5.认识运动不是从认识到实践而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基础巩固训练 ‎1.最新公布的世界超级计算机榜单上,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 超级计算机系统登顶榜首,成为世界上首台运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曾经六连冠的中国天河二号,在世界超算TOP 500强中已降为世界第二。这说明(  )‎ ‎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认识具有上升性、无限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 题干中“曾经六连冠的中国天河二号,在世界超算TOP 500强中已降为世界第二”等,体现认识发展,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③正确;①不符合题意,不选;题干中没有涉及真理问题,④不选。‎ ‎2.继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后,高考改革稳步推进。2017年已有30省份公布高考改革方案。未来的高考如何考,学校如何教,高校如何招,引发了人们对于高考的重新审视。这说明(  )‎ ‎①高考改革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高考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关于高考人们难以形成共识,真理具有多样性特征 ④高考改革的实践是人们对高考重新审视的唯一动力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未来的高考如何考,学校如何教,高校如何招,引发了人们对于高考的重新审视。这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同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①②符合题意;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③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错误。‎ ‎3.古人认为蜾赢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人们以“螟蛉”比喻义子。后来人们发现,蜾赢把螟蛉衔回窝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死,然后在其身上产卵。原来螟蛉并非义子,而是被用作蜾赢后代的食物。人们对蜾赢的认识表明(  )‎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②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受制于主客观条件 ③只有在实践中获取的认识才具有真理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 人们对蜾赢的认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之前有错误的认识,说明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受制于主客观条件,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②④正确;①③观点错误。‎ ‎[哲学思维—多强化]‎ 理解到分析的升华 ‎[热点] 2017年9月27日,“健康中国2030品牌计划”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①‎ 从“美丽中国”到“法治中国”再到“健康中国”战略,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现代化治理的道路上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②虽然在制定和实施这些国家战略过程中也存在着分歧与争议,③但在争论与实践中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化,不断超越。‎ ‎[分析]‎ ‎①体现了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体现了认识具有上升性, 应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战略”。‎ 知识到能力的升级 ‎1.(2014·江苏高考)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 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选B  针对相关问题,我国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体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选B项。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C项不选。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D项不选。‎ ‎2.2017年10月23日,中国科学家通过世界上最大的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认识到,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比之前通常认为的要宽近26%。确定银河系新的界限有助于研究星系形成和新的恒星的产生过程。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 ‎①过去的真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不断推翻已确定的真理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 真理并不包含谬误的成分,①错误;中国科学家通过新的认识工具取得了对银河系宽度的新认识,这进一步佐证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入选;真理不能被推翻,③错误;人们通过实践取得了对银河系宽度的新的认识,这种认识还将进一步发展,这佐证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④入选。‎ ‎3.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做好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的,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 概念。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一修改表明(  )‎ A.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受到现实实践水平的限制 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对抗战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D.尊重抗战历史事实是认识发展变化的目的所在 解析:选B 对抗战历史认识的变化主要受到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因为受现实实践水平的限制,A项不选;由“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这表明人们的主观认识应该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相一致,B项正确;对抗战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不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C项不选;认识发展变化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实践的发展,D项错误。‎ ‎4.2017年3月23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文章称,近三分之二的癌症基因突变可归咎于健康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的DNA复制随机错误,而不是遗传基因或环境因素。许多科学家批评说,该研究完全基于美国癌症患者且严重低估癌症预防的作用,是一种“危险的误导”。这表明(  )‎ ‎①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对同一确定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性认识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④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材料没有涉及真理是具体的,①排除;对同一确定的对象,真理只有一个,②错误;材料中的争议表明了真理性认识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故③④正确。‎ ‎[应用分析—调用准]‎ 命题角度一:依据类哲学题目 ‎[典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是民众权利的集中体现,因而被誉为“百姓的权利宝典”。民法典的编纂是非常重大、浩繁和复杂的立法过程,正因为如此,引起的热议也前所未有。有的呼吁民法典的总则适当宽泛,有的呼吁各个篇章需要更为具体明确;有的提倡借鉴法国模式,有的提倡仿照德国民法;有的建议法典与单行法律法规并行,有的建议法典既出、单行法律当废……个中争论,既有理论难题与路径选择,也有实际难题与个人偏好。‎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阐释民法典编纂引起人们热议的原因。‎ ‎[审答规范]‎ 第一步:依据设问定知识 本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语为“认识论”。这一知识点包括: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征、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第二步:细审材料选精准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看待民法典编纂时,人们往往是站在各自的立场,运用不同的方法,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来评判,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②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决定了人们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民法典的编纂工作浩繁复杂,影响了人们对民法典编纂的具体看法。‎ 命题角度二:应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类哲学题目 ‎[典例] (2014·江苏高考·节选)2013 年,以“××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年化收益率一般为5.0%,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活期存款利率为0.35%。巨大的利差让网民用鼠标投票,开始了银行存款的“搬家”。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金融一方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一方面也受到审视和质疑。‎ 某普通民众:不用怎么打理,每天都有利息到账,比存银行获得的利息多,感觉挺好的。‎ 某银行业从业人员:我们一方面要利用自身的地位和优势抵制“××宝”;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推出类似的产品。‎ 某财经评论员:互联网金融抬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干扰了货币市场秩序,且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应该取缔。‎ 从认识论角度,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 ‎[审答规范]‎ 第一步:依据设问定知识 本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语为“认识论”。这一知识点包括: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 第二步:细审材料选精准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立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评价互联网金融的作用时,人们往往是站在各自的立场看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②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互联网金融由于出现时间比较短,影响了人们对其性质和作用的认识。‎ 命题角度三:辨析、评价类哲学题目 ‎[典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制作了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选取“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四节课,邀请多位亲历长征的老红军参与节目,讲述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10月21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长征精神是我们革命和建设时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期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 讲述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一定要做到“真、正、实”,让年轻人全方位了解长征,对于打着各种幌子歪曲甚至抹黑长征精神的错误和虚假的观点,要坚决予以驳斥和澄清。由于当时条件非常艰苦,红军一直在行军和战斗,因此许多档案资料没有保存下来,这给了解和还原长征的整个历史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且长征发生年代久远,现在的生活环境与当时又有很大的差异,一些年轻人难免对长征有模糊的认识。网上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乘虚而入,用杜撰、断章取义等方式歪曲历史事实,抹黑革命先烈,否定长征和长征精神,企图将年轻人的思想引入误区。‎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驳斥有些人否定长征和长征精神的错误观点。‎ ‎[审答规范]‎ 第一步:根据观点先定论 依据设问限定语可知,本题属于反驳型试题。‎ 第二步:围绕观点选知识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讲述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要做到“真、正、实”。②实践决定认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由于长征条件非常艰苦,现在的生活环境与当时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要积极参加实践获取对长征精神的真理性的认识。③人们的认识受不同立场、观点等条件的限制。网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歪曲历史事实,试图将年轻人的思想导入误区是受到其错误立场、观点的影响,我们对长征和长征精神要坚持正确认识的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大题增分专练 所谓分享经济,指将公众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分享经济,改变了传统的产业格局,开创了互联网经济的新业态。面对分享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支持方称其为“创意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而保守方则称其为“不稳定生产者的经济”,认为它破坏了既有产业秩序,同时也存在被犯罪分子所恶意利用的风险。‎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对分享经济评价不同的原因。‎ 解析: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对分享经济评价不同的原因,可以结合认识的反复性知识,从主客体角度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①从主体来看,认识受具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在评价分享经济时,人们往往站在各自的立场看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②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分享经济出现时间比较短,影响了人们对其性质和作用的认识。‎ ‎[课时跟踪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十三五”期间,我国要以侧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人的认识源自实践最终要转化为实践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 ④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十三五’期间,我国要以侧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③应选;“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说明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④应选;①不符合题意;②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要最终用于指导实践,而不是转化为实践。‎ ‎2.在一次重复前人的实验中,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套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源后,他意外地发现前方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微弱的闪光。经过反复试验,他确信这是一种还未被认识的新射线,取名为“X射线”。今天,X射线广泛应用于常规透视检查。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  )‎ ‎①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②获得新的认识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 ③在反复实践中改变客观条件总会使人们发现新的认识 ④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了认识发展,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中“总会”说法错误。‎ ‎3.民谚有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谚是主观的人为联系 ②客观规律支配农事活动 ‎③实践是民谚的基础和来源 ④顺从自然是农业的必然选择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①错误,民谚中讲述的联系不是主观臆断的联系。④错误,否认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人们根据天气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农业生产,表明了实践是民谚的基础和来源,农业活动受客观规律的支配,②③入选。‎ ‎4.人如果站在月球上,只能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如果用放大2 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新要求推动实践的发展 ‎④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材料一方面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说明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 ‎5.在互联网十分流行的今天,无论是信息流动速度还是信息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有人认为,“谣言重复一千遍就能变成真理”。对此,你认为正确的认识是(  )‎ A.人类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D.真理与谣言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 解析:选C 真理具有客观性,谣言不会因为人们的传播而变成真理,真理与谣言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故C项分析正确;A、D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观点本身错误,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4次组织起草民法工作。前两次由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和指导方针方面的原因而停止,第三次由于改革开放刚开始,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成熟,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第四次由于各方面认识不尽一致,继续采取制定单行法的办法。民事单行法的制定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较好的法律基础和实践基础。我国民法制定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民法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②对民法的认识一致是民法制定的基础 ‎③对民法的认识水平基于人们的实践水平 ‎④不同认识主体对复杂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 ②错误,认识不能成为基础。④错误,不同认识主体对复杂问题的认识有可能是相同的。我国民法制定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民法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对民法的认识水平基于人们的实践水平,①③当选。‎ ‎7.2017年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形势下推进强军事业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人民军队永远跟党走,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习近平强调“四个意识”的哲学依据是(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④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强调“四个意识”的哲学依据是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四个意识”作为正确的思想认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③④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②错误。‎ ‎8.教育部在2017年1月发函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 概念,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似乎有悖于我们的常识,但“十四年抗战”有真实的历史事实支撑。随着人们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人们在不断纠正、改变历史的看法,努力做到趋向真实的历史。由此可见(  )‎ ‎①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②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③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 “十四年抗战”有真实的历史事实支撑,表明了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故①入选。随着人们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人们在不断纠正、改变历史的看法,努力做到趋向真实的历史,说明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故③入选。②表述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④中“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的表述错误,排除。‎ ‎9.看出错误比发现真理要容易得多,因为谬误是在明处,而真理则藏在深处,不是任何人都能发现它。这说明(  )‎ A.谬误虽然来源于实践但不需要实践检验 B.只有掌握科学理论的人才能发现真理 C.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需要一个过程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解析:选C 谬误来源于实践,但是需要实践检验才能知道它是谬误,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看出错误比发现真理要容易得多,不是任何人都能发现它”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需要一个过程,C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与真理的条件性无关,D项不选。‎ ‎10.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了数百人伤亡,地震预报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专家指出,从现在的地震学研究水平来看,精确的短期预报仍然是很难完成之事。这说明(  )‎ ‎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③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④客观事物复杂多变,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选C 从现在的地震学研究水平来看,精确的短期预报仍然是很难完成之事。这说明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且客观事物复杂多变,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②④符合题意;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①错误;真理与谬误相伴而生,但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③错误。‎ ‎11.2017年9月25日下午5时起,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微信启动页面的背景已经变了。新的地球照片变得更加清晰、云层更加细致,视角也由非洲大陆上空变成我们祖国的上空。这张照片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定量遥感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最新气象云图。“风云四号”是目前最牛的“地球摄影师”。和上一代相比,观测的时间分辨率提高了 1倍,空间分辨率提高了6倍,大气温度和湿度观测能力提高了上千倍,整星观测数据量提高了160倍,观测产品数量提高了3倍,材料体现了(  )‎ ‎①先进的认识工具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②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③实践是推动对宇宙的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人们能在否定以前认识的过程中接近真理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 材料体现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随着实践能力的提高而提高。②③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①错误;在实践的基础上修正和发展原有的认识,而不是在否定以前认识的过程中接近真理,④错误。‎ ‎12.上海健康医学院团队打造的“超声波室内空气清洁器”将超声波用于空气净化。该团队经过多次实验验证了思路的可行性,但也坦诚,对于使用这种方法净化空气的效率、气泵产生的噪音等问题,还需进行进一步研究。材料说明(  )‎ ‎①人类对空气净化方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是实践成功的前提条件 ‎③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只有正确认识才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题干“对于使用这种方法净化空气的效率、气泵产生的噪音等问题,还需进行进一步研究”,说明人类对空气净化方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只有正确认识才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故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成功的前提条件;③说法错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二、简析题 ‎13.材料 1‎ ‎993年中法两国合资企业神龙汽车工厂在武汉成立,武汉市政府本着“效率优先”的原则,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进入21世纪以来,武汉市先后积极引进法航、法国电力、施耐德等世界500强企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地,但在经济发展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和资源消耗的相应代价。在新的历史时期,武汉市政府提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2016~2030年),旨在进一步吸纳法国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注入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中法合作之城。‎ 结合材料,说明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建设过程中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解析: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形成于中法多年的合作——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经济发展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和资源消耗的相应代价,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一规划旨在注入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另外,这一规划正确与否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是武汉市政府在长期的中法合作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中法双方合作交流的日益深入;推动了武汉市政府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形成。③武汉市的发展规划是否与实际相符合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认识反作用于实践,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必将对实践有指导意义。‎ 三、探究题 ‎14.科学与技术在争论中发展。阅读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在伽利略和牛顿发现惯性定理以前,亚里士多德的“没有力就没有运动”的说法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被认为是“科学”的;在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时候,牛顿体系和万有引力定律被认为是认识宇宙的“科学”;在没有现代西医的时候,尤其是在巴门尼德发现细菌以前,放血疗法也被认为是“科学”的。“蛙腿论战”(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与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用青蛙腿做实验,分析引起蛙腿抽搐的生物电、静电等原因的论战)是科学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的一次论战,它推动了电化学、电学、电磁学等科学的发展和生物电的发现及电池的发明。‎ 我们要有科学争论的勇气,更要有勇于实践的胆识、善纳争论的胸怀。一种观点、理论或者一项决议遭到公开的争论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相反是促进科学进步、决策合理、社会和谐的突破口。‎ ‎(1)为什么我们要有科学争论的勇气,更要有勇于实践的胆识?‎ ‎(2)我们应如何看待人们对同一问题的争论?‎ 解析:第(1)问的关键信息是“科学与技术在争论中发展”“科学争论的勇气”“实践的胆识”等,先对这些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再调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追求真理的过程等知识结合材料进行说明即可。第(2)问,首先应回答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其次应说明要坚持的原则。‎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要求我们不断探求知识,追求真理,所以,我们要有实践的胆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所以要允许争论,真理越辩越明。③认识具有无限性。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要有科学争论的勇气,更要有勇于实践的胆识。④科学要求求真,即不断通过实践追求真理。我们既要尊重权威,又要不为权威所困,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进取。‎ ‎(2)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面对争论,要坚持实践的观点,用实践进行检验。‎ ‎        时代是思想之母 实践是理论之源 ‎ 一、教材体系要点存储清——重视知识提纲的整理 二、材料信息要点获取全——做题注重材料分析 ‎[材料] 2017年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急剧变化的当今时代、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①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国内外形势发展和实践要求,突出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紧紧把握治国理政、治党治军这条主线,举旗定向、运筹帷幄,大手笔谋划国内国际大局,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大力度推进改革发展稳定,②‎ 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突破性和创造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系统完整的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重大举措,③推进了一系列治国理政和治党治军的重大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新时代,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党的十九大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应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④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要充分认识十九大这一历史性决策的重大意义,⑤着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练获取信息]‎ ‎①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处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处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处说明认识具有上升性,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⑤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典例] (2016·全国卷Ⅲ·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一、审题要“准”‎ ‎(1)确定知识范围与题型:本题知识限定明确,为“追求真理”的知识,题型为说明类题目,应当遵循“基本原理+具体做法”的答题模式。‎ ‎(2)答案源于哪里:一是依托教材中有关追求真理的知识,二是结合材料分析发现疟疾新疗法的具体做法。‎ ‎(3)答什么,答多少:首先阐述追求真理的主要内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及其要求,然后分析材料中发现疟疾新疗法的目的、采取的措施、过程的曲折以及最终效果。‎ 二、找点要“细”‎ ‎(1)教材语言: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材料语言:为解决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找到新型抗疟药物;在艰苦的条件下,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努力坚持;协同合作;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三、答题要“范”‎ ‎[参考答案]‎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 ‎[错因警醒]‎ ‎(1)对教材知识断章取义,将设问限定中的“追求真理”理解为教材中的“认识过程”,故在组织答案中漏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关键性要点;同时死套教材知识,将教材中认识的过程(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全盘托出,不懂得合理取舍,选择运用,造成时间和空间的浪费,得不偿失。‎ ‎(2)答题靠习惯性思维,对于哲学类习题过分强调哲学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述,忽视对材料的分析,答案只是简单罗列了教材中基本原理,没有结合材料对原理的具体运用作进一步的阐述和论证,造成答题侧重点跑偏,大大降低了该题的得分效果。‎ ‎(3)材料信息获取不全,漏隐性信息,本题材料虽然短小精悍,但蕴涵的信息丰富,材料分别从疟疾新疗法发现的背景、实施条件、具体的做法,过程中的曲折以及最终的效果等,考生往往只看到一个或几个方面,忽视一些隐性的信息,造成答案组织不完整,导致失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应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在指导思想上是怎样“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 解析:设问要求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唯物论部分可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阐述;认识论部分可从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方面分析。‎ 答案: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创立往往是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国内外形势发展和实践的要求。②坚持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党得指导思想的创立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突破性和创造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系统完整的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重大举措。③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的认识也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践基础上的新认识,也说明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单元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这就是典故“荆人涉澭”的由来。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这个典故告诉我们(  )‎ ‎①要反对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②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而材料中的荆人(楚人)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①与材料不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的范畴,④不符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的要求。②③正确,故选C项。‎ ‎2.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符合题意。“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这就需要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④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创新意识的获得必须以实践为基础,②排除。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需要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材料没有体现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③排除。‎ ‎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 ‎①“桥上的风景”是诗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你成为别人的风景”是诗人的一种纯主观想象 ③“明月装饰风景”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能动性 ④“你装饰别人的梦”说明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 “桥上的风景”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明月装饰风景”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进入人脑,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产物,①③正确;意识依赖于物质,“你成为别人的风景”是诗人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②错误;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④错误。‎ ‎4.读漫画《以温度计为准》(见如图),从哲学角度看,漫画中的人错在(  )‎ A.没有调研,不了解事物的属性和价值 B.安于现状,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C.性质不分,没有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D.按图索骥,行为选择脱离客观实际 解析:‎ 选D 漫画中,孩子的父亲在给孩子穿衣的时候完全根据温度计的度数为准给孩子穿衣服,而不是根据实际的天气的变化给孩子穿衣服,从哲学角度看,漫画中的人错在按图索骥,行为选择脱离客观实际,D项入选。其他选项与漫画主旨不符。‎ ‎5.自古以来鸡鸣是我国农业社会的公共时钟。《诗经》有:“女曰鸡鸣,士曰昧旦”的催起劳作的夫妻对话。鸡鸣演绎着早期先民生活的时间观。这表明(  )‎ ‎①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着先民时间观的发展 ②鸡鸣这种朴素的时间观决定了先民的生产生活 ③先民的朴素时间观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先民的实践活动与认知影响着人们朴素的时间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①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知识。②错误,时间观属于意识的范畴,不能起决定作用。鸡鸣演绎着早期先民生活的时间观,这表明先民的朴素时间观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先民的实践活动与认知影响着人们朴素的时间观,③④入选。‎ ‎6.“留白”一词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如图为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作品《寒江独钓图》,为我们展示了这种高超的技艺。图中的一叶扁舟,一个渔翁在垂钓,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更突现出一个“独”字。这表明(  )‎ A.名画家的作品往往是主体对客体的超前反映 B.调动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艺术创作成功的前提 C.高超的绘画技艺对反映对象能产生直接现实性的结果 D.艺术家源于灵感的“留白”艺术使作品产生了特别的效果 解析:选B A项错误,名画家的作品未必是对客观现实的超前反映,而是一种能动反映;B项符合题意,作家的画作虽只有寥寥数笔,但却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这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结果;C项错误,高超的绘画技艺对反映对象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D项错误,艺术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实践而非源于艺术家的灵感。‎ ‎7.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写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②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D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表明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③④与题目体现的哲理相同。①体现的哲理与题意不一致。②体现了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情。‎ ‎8.有人感叹:“懂得许多道理,仍过不好这一生。”其实,历事才能炼心,在事上磨练,内心才会拥有强大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人须在事上磨,主要是因为(  )‎ A.真理是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真理具有反复性 D.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解析:选B “人须在事上磨”不是因为真理是有条件的,A项不选;人须在事上磨,是指经过多次实践人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项正确;认识具有反复性,不是真理具有反复性,C项错误;追求真理永无止境不是人须在事上磨的原因,D项不选。‎ ‎9.2017年7月6日,欧洲梭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实验组宣布首次发现双粲重子,该发现由我国科学家主导。我国科学家高原宁表示:“发现粒子仅仅是个开始,由两个甚至是三个重夸克组成的重子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未来的研究依然会非常地激动人心。”这一研究表明(  )‎ ‎①人们的意识能够把观念变成现实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③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欧洲梭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实验组宣布首次发现双粲重子”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符合题意;“未来的研究依然会非常地激动人心”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②符合题意;①错误,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排除;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规律,排除。‎ ‎10.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但个别党员干部却频频被封建迷信蒙蔽双眼,不信马列信鬼神,价值观出现问题,抛弃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此,我们应该坚决反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封建迷信思想(  )‎ ‎①与科学的认识是对立的,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②具有直接现实性,能促进我国宗教事业的发展 ‎③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臆造的、虚幻的反映 ‎④只反映事物的现象,不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 选D 个别党员干部却频频被封建迷信蒙蔽双眼,不信马列信鬼神,价值观出现问题,抛弃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此,我们应该坚决反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封建迷信思想与科学的认识是对立的,会阻碍实践的发展,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臆造的、虚幻的反映,①③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②错误;封建迷信思想是错误的思想,没有正确反映事物的现象,排除④。‎ ‎11.抗日战争是以八年算还是以十四年算,一直以来是历史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2011年,《人民日报》提出了“十四年抗日战争”的概念;2017年,教育部要求将教材中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这一修改说明(  )‎ ‎①历史教材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 ②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③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④认识活动就是自我否定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历史教材应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具有客观性,而非主观性和随意性,①错误。认识活动是辩证否定的过程,是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统一,④错误。‎ ‎12.我国以“悟空”为名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探测器。目前在粒子的电荷测量、能量测量、方向测量、粒子鉴别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现在还不能肯定已经找到暗物质。这说明(  )‎ ‎①“悟空”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②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无法认识的 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暗物质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对暗物质的认识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以“悟空”为名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探测器,这表明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认识工具,①当选;现在还不能肯定已经找到暗物质,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③当选;②属于不可知论;认识发展的反复性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多次反复,④错误。‎ 二、简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国的慈善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目前,我国各种慈善力量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在灾害救助、扶老救孤和扶贫济困等领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慈善事业发展过程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一些慈善组织程序不公开、不透明,善款使用不当,普通民众对慈善文化和活动认知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等。‎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知识,谈谈如何从实际出发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知识。解答本题,应明确知识限定为唯物论,题型为措施类,作答时应紧密结合材料。我国慈善事业既有长足进步,也存在不少问题,因而我们应从当前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探索慈善事业发展规律,同时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①全面把握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既要看到慈善事业的长足进步,也要看到其存在的问题,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积极探索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规律,调动民众参与慈善活动的积极性。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互联网创造的新事物中,网络词汇以其新鲜、奇特和更为简易的特点及优势,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交流习惯甚至社会的思想文化,从而也引起人们持续的广泛关注。‎ ‎2017网络热词不仅代表了今年盛行的风向,同时也是最受关注事件的集中反映。每一个热词背后都是一段故事。“打call”是为了表示对台上偶像歌手的肯定和支持,如今也用于表达对某个人、事、物的支持;freestyle燃爆了整个夏天,让网友记忆深刻;“XXX,我们走”被网友们改成“皮皮虾,我们走”之后,衍生出来不少皮皮虾表情包而迅速火爆。“怼”成为流行语之后,杀伤力倍增,表示反对、反抗,如今互怼已经成为聊天的新形式!‎ 有人认为,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沟通的时效性、汉字的表意性、网民心理等因素形成了网络新词。“接地气”的网络新词,正是对社会现象的集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的交流。网络新词,爆发人类语言创新的“洪荒之力”。有人则认为,大量使用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会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伤害。有些网络新词还存在跟风从众、用语粗俗不雅的一面。网络新词,实在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和不尊重。‎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对网络新词的使用存在不同看法的原因,并说明正确看待网络新词问题的必要性。‎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对网络新词的使用存在不同看法的原因,并说明正确看待网络新词问题的必要性。共两小问。第一小问为原因类试题,从主观角度讲,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因此其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也不同,会对同一客观事物产生不同认识。从客观角度讲,人的认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如认识工具的不同,认识环境的不同等,随着人类认识方式不断改进,人们的认识也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认识存在差异性是必然的。第二小问也是原因类试题,从实践的角度看,文化能够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正确认识网络新词这一文化现象有助于正确的实践,使其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从认识的角度看,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正确认识网络新词这一文化现象使我们完善我们的认识,改进文化教育工作,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汉语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答案:原因:①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由于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就会对网络新词的使用产生不同的认识,存在差异是正常的。②人的认识受到主客体因素的制约,使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存在差异是必然的。‎ 必要性:①实践发展的需要,网络新词的出现和商业化应用,要求人们正确评价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利弊、经济社会的影响,以获得正确的认识,更有效地指导实践。②认识发展的需要,对网络新词的出现和使用产生了认识差异,同时存在语言规范、文明等问题,需要通过深入研究,不能忽视和漠视,需要进一步检验和发展对于网络新词的认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