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 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火地岛原来是南美印第安族群的居住地。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妤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令人大惑不解的举动,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 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B. 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C. 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D. 原始社会的人们没有私有观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C:火地岛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平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这一举动,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决定了实现平均分配,C符合题意。 ABD:材料强调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只能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去解释,ABD均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原始社会实行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其原因在于: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使得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也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2.原始社会是按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2.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制。关于私有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私有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②私有观念的存在,也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③原始社会的解体和私有制的产生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④私有观念是人固有的的,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会永远存在下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制。说明私有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的解体和私有制的产生同样是不可避免的,①③说法正确。 ②:生产力水平低下是私有观念的存在和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②说法错误。 ④:私有观念并不是人固有的,而是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造成的,所以私有制并不是天然合理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原始社会的解体: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解体了。 3.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文明时代伴随着奴隶社会而来的根本原因是 A.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B. 文字的使用和城市的繁荣 C. 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D.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C:文明时代伴随着奴隶社会而来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符合题意。 A: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人类摆脱蒙昧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A与题意不符。 B:城市的繁荣是在封建社会,B说法错误。 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奴隶社会的生产力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 4.马克思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这根“看不见的线”是指 A. 工人对资本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B. 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C. 资产阶级国家政权 D. 资本主义私有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D:这根“看不见的线”是指资本主义私有制,反映出工人阶级是被资本家剥削的,D符合题意。 ABC: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D。 5.1884年,火地岛发现金子的谣言在欧洲引发了一场淘金热,殖民者纷纷闯入南美洲的最南端。他们侵占土地、建设牧场,奴役或杀戮土著居民,导致这里的印第安人很快就灭绝了。如今,火地岛的居民约有20万,但基本上都是欧洲殖民者的后裔。这说明 ①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②对外掠夺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唯一源泉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开始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依靠暴力和掠夺实现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火地岛的事例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依靠暴力和掠夺实现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①④符合题意。 ②: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唯一源泉,②说法错误。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开始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第二,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6.有西方学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制实现的是社会功能。企业家、资本家和地主,可以说是消费者的代理人,实质上,他们接受消费者的命令来生产。该学者的观点 ①看到了资本主义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面 ②否认了人类社会是不断向更高阶段发展的 ③抹杀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④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功能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该学者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企业家、资本家和地主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组织生产,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可以为社会提供服务。这一观点看到了资本主义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面,但抹杀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没有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①③符合题意。 ②:该观点并没有否认了人类社会是不断向更高阶段发展的,②说法错误。 ④:该观点并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一面,而不是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功能,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已经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这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必须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于是,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了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7.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其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需要两大历史条件,它们是 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④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需要两大历史条件,一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二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①③符合题意。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是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结果,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②说法错误。 ④: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提供了理论来源,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 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2. 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8.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 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②符合题意。 ③:《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③与题意不符。 ④: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两大理论基石的重大意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这两个伟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9.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也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共产党宣言》 ①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④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共产党宣言》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①④符合题意。 ②: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②说法错误。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发表,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10.以下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数字处对应内容正确的是 A. 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B. 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C. 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D. 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C: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来看,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实现了空想到科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C符合题意。 ABD: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来看,ABD顺序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11.“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下列说法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①生产关系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③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就是一种社会形态取代另一种社会形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材料着重强调生产关系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②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不会引起社会形态的更替,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2.习近平总书记把近代中国的国情概括为“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他明确指出:“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一状况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 ①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②争得民族自觉和人民自省,实现社会主义 ③改变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面貌 ④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同步富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习近平总书记把近代中国国情概括为“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改变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面貌,①③符合题意。 ②:争得民族自觉和人民自省,实现社会主义不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②说法错误。 ④:我国要实现的是共同富裕而非同步富裕,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新民主主义革命 1.背景 (1)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罗网,取得日新月异进步时,中国仍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 (2)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2.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13.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 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 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 革命的前途不同 D. 革命的对象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B: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B符合题意。 ACD: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革命的前途不同、革命的对象不同,但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AC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体现特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1)就领导权来说: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 (2)就革命前途来说: 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 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14.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 ③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④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①③符合题意。 ②: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说法错误。 ④: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辞旧”的角度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从“迎新”的角度看) (3)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从“国际”的角度看) 15.从1953年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③“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 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从1953年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这一时期“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②③说法正确。 ①:当时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①说法错误。 ④:在过渡时期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6.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之相符的有 ①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中国制造给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在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推广应用方面领先 ③农业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要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④科技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中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之相符的有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要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①③符合题意。 ②:新时代中国制造给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在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推广应用方面领先,②与题意不符。 ④: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中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过渡时期的意义: (1)从中国发展来看: 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②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③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④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7.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历次三中全会都把研究讨论深化改革作为会议主题,显示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决心和意志。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③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④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①③符合题意。 ②: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②说法错误。 ④: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什么开始的?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8.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了成功探索。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①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②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③解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④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③④: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了成功探索。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解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③④符合题意。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①说法错误。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中共八大,1956年9月 (1)贡献:为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 (2)党的八大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対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対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书写了精彩的“中国故事”,创造了发展的“中国奇迹”,塑造了崭新的“中国形象”。这充分说明 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③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主义迈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④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书写了精彩的“中国故事”,创造了发展的“中国奇迹”,塑造了崭新的“中国形象”。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②④符合题意。 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强调的是改革开放不能止步,①与题意不符。 ③: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0.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①意味着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发生了变化 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③意味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已经改变 ④意味着我国应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我国应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②④说法正确。 ①③:虽然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①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 1.社会是往前发展的,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会发生阶段性的变化,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 2.虽然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 在认识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时,必须把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问题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的问题统一起来思考和研究,把“变”与“不变”这两个论断统一起来理解和把握。 “变化”的主要矛盾与“不变”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下列关于怎样进行伟大斗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②要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 ③要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的行为 ④要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进行伟大斗争要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要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的行为;要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②③④符合题意。 ①: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①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伟大梦想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关系。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前进方向;伟大斗争是手段,激发前进动力;伟大工程是保障,提供前进保证;伟大事业是主题,开辟前进道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在这个历史新阶段,必须统一于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围绕顺利实现艰苦卓绝的伟大梦想,必然坚定不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 22.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新时代,我们要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其理由是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用者 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③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 ④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③:新时代,我们要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②③符合题意。 ①:中国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用者,①说法错误。 ④: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这不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理由,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3.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 ①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②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③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②③说法正确。 ①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①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第一个阶段 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 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其核心要义是 A.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其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说法正确。 B:“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B与题意不符。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C与题意不符。 D: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相互关系。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有机融合,有机统一。一个是理论上的回答,我们要坚持和发展的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十四个坚持从实践层面明确的回答,主要回答“怎么办”的问题。我们在新的历史方位当中,怎样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讲方略、办法、路径的问题。 25.“学习强国”平台由中宣部主管,于2019年1月1日上线。它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学习网络,实现有组织、有指导、有管理、有服务的学习。“学习强国”平台的建立 ①是新形势下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创新探索 ②根本目的是提高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 ③是宣传新时代、新思想、新要求的重要途径 ④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不断深入的唯一举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学习强国”平台的建立是新形势下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创新探索,是宣传新时代、新思想、新要求的重要途径,从而实现有组织、有指导、有管理、有服务的学习,①③符合题意。 ②:“学习强国”平台的建立根本目的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觉悟、文明素质、科学素养,②说法错误。 ④: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不断深入的重要举措而非唯一举措,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建设“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党全面学习的有力抓手,是新形势下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创新探索,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不断深入的重要举措。建好用好学习平台,必须突出思想性、新闻性、综合性、服务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4道题,共50分。本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形成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带领中国人民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历史贡献。 【答案】①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③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④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解析】可结合材料,从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等方面,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历史贡献。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历史贡献。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中华民族危难关头,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形成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带领中国人民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 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等方面,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历史贡献。 【点睛】对中国共产党使命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也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谁能够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谁就能赢得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使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近代救亡图存的苦难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初心不变, 使命不改,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巨大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2)物转星移,岁月如歌,一曲曲动人的旋律刻上了40载的音乐记忆,在岁月长河中涤荡着幸福和美好。请写出两首反映改革开放历程或成就的歌曲名。 【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丰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丰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答案示例:《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赞赞新时代》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 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方面,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巨大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第(2)问可围绕改革开放40年这一主题,列举如《春天的故事》、《五星红旗》、《在希望的田野上》、《亚洲雄风》、《赞赞新时代》等歌曲。 【详解】(1)本题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巨大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从材料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 、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丰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丰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四个自信方面,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巨大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2)物转星移,岁月如歌,一曲曲动人的旋律刻上了40载的音乐记忆,在岁月长河中涤荡着幸福和美好。请写出两首反映改革开放历程或成就的歌曲名。 讴歌改革开放历程或成就的歌曲太多了,要靠平时的积累,如《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五星红旗》、《在希望的田野上》、《亚洲雄风》、《赞赞新时代》等。 【点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中国梦的提出,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在中国梦的雄壮交响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是最催人奋进的主旋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从实现总体小康水平,到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构建覆盖近14亿人的保障体系......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伟大的中国梦,为个人梦想提供了广阔空间。逐梦征程上,从“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国之重器跃然于世、到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从防沙治沙、脱贫攻坚,到巡边护边、为国戍海,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心中洋溢着对祖国的深沉大爱,生命里盛装着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这些“最闪亮的坐标”,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代表性符号和重要象征,必将激发和汇聚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众志成城共襄伟业的使命和力量! (1)中国梦的提出为什么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 (2)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请从“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角度,结合材料谈谈青年学生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放飞青春梦想? (3)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授予8人“共和国勋章”的最高荣誉,请列举他们的名字并简要介绍其事迹(至少2人)。 【答案】(1)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②中国梦之所以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2)①“爱国”:要热爱伟大祖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替代语言:要锤炼品德修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励志”: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自觉担当时代责任。 ③“求真”要练就过硬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 ④“力行”抓住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新。(替代语言:勇于砥砺奋斗,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见证者。) (3)答案示例: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培育培育杂交水稻做出突出贡献。黄旭华: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生命。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为背景材料,考查对中国梦的理解。 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人民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等方面,说明中国梦的提出能够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的原因。 第(2)问可按照要求,从“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角度,分别说明青年学生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爱国”角度可从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等方面加以说明; “励志”角度可从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自觉担当时代责任等方面加以说明; “求真”角度可从练就过硬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等方面加以说明; “力行”角度可从脚踏实地,不尚空谈,埋头苦干,从我做起等方面加以说明。 第(3)问可写出“共和国勋章”的最高荣誉获得者的名字,他们分别是于敏、申纪兰(女)、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女)。 并知道于敏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申纪兰是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培育杂交水稻做出突出贡献; 黄旭华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了全球特别是 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生命。 孙家栋为我国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卓越贡献等。 【详解】(1)本题要求回答中国梦的提出为什么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可从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等方面,说明中国梦的提出能够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从而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 (2)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本题要求从“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角度,结合材料谈谈青年学生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放飞青春梦想。 从材料可以看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是最催人奋进的主旋律。一切都是奋斗出来的,伟大的中国梦,为个人梦想提供了广阔空间。逐梦征程上,每一个奋斗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心中洋溢着对祖国的深沉大爱,生命里盛装着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这些“最闪亮的坐标”,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代表性符号和重要象征,必将激发和汇聚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众志成城共襄伟业的使命和力量! “爱国”方面,可从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加以说明; “励志”方面,可从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自觉担当时代责任加以说明; “求真”方面可从练就过硬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加以说明; “力行”方面,可从脚踏实地,不尚空谈,埋头苦干,从我做起加以说明。 (3)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授予8人“共和国勋章”的最高荣誉,本题要求列举他们的名字并简要介绍其事迹(至少2人)。 作为“共和国勋章”的最高荣誉获得者,我们每个人都要记住他们的名字,清楚他们为共和国作出的贡献。 他们是:于敏、申纪兰(女)、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女)。 于敏: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申纪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积极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培育杂交水稻做出突出贡献; 黄旭华: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了全球特别是 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生命。 孙家栋: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卓越贡献。 【点睛】中国梦的本质和基本内涵。 本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基本内涵: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梦是民族振兴梦——要是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梦是人民幸福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基本内涵之间的关系: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实现基础,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最终落脚点都是人民的幸福。只有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民族才会振兴,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2019年5月31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指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于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根任务,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确保这次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结合材料,说明我党在新时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时代意义。 【答案】①开展主题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统揽党的“四个伟大工程”(替代语言: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 ②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替代语言:有利于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③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 ④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替代语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党在新时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背景材料,考查主题教育活动意义的理解。 可结合材料,从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对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等方面,说明我党在新时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时代意义。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我党在新时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时代意义。 从材料可以看出,开展主题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可从有利于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有利于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等方面,说明我党在新时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时代意义。 【点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铭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激励我们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党保持永远年轻的重要法宝,是党始终铭记历史的重要力量,是党不断开创未来的重要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