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江苏省东海县第二中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江苏省东海县第二中学)

东海二中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中质量检测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必修 4 选修用) 说明: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题,占 60 分;第二部分为能力拓展内容,占 40 分。 全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第一部分 基础题(选择题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I: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关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③哲学就是世界观 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在自然观上坚持辩证法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把几何学与代数 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解析几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哲学是具体科学发展的基础,要认真学习哲学 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学好哲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指导,要学好、用好哲学 D.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哲学进步,要认真学好具体科学 3.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温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 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4.国学大师季羡林指出:真正的哲学是社会思想的精华,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每当社会发生巨大 变革时总是首先在思想领域找到航标。这是因为 ①思想家、哲学家是真理的发现者 ②真正的哲学能直接成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④真正的哲学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其原因在于它 ①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②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③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 ④它的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下列选项属于哲学物质范畴的是 ①依法治国方略 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③创客工作室 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静止 ①就是绝对的不运动 ②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③是运动的普遍状态 ④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0 年 9 月份,某省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抓住有利天气时机,组织实施空中、地面立体人工 增雨作业,全省多个地区降中到大雨,有效缓解了前段时间旱情。这说明[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学|科|网 Z|X|X|K] A.认识和改造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 B.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C.遵循事物的规律就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9.网络游戏中有许多关于神仙、妖魔、鬼怪的描述,他们往往具有人的性格、人的情感、 人的喜 怒哀乐。这表明 ①神灵世界就其内容而言源于现实世界 ②人可凭空想象出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③一切观念性的东西都根源于客观世界 ④意识源于客观世界而又歪曲地反映客观世界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0.创客圈里有一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这种说法 A.否定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B.忽视了人类思维的创造性 C.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D.突出了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11.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12.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从“一胎”政策到“二孩”政策,体现的哲学道 理是 A.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的永恒性 D.真理的客观性 13.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将给大量中国家庭带来现实与精神上更加自由多元的选择,但养老、 社保、老龄化等诸多问题也浮出水面。“二孩生育”政策能否成为中国社会活力的新来源,有待在 实际执行中进一步检验。这说明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认识具有无限性 C.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D. 获得真理需要经历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14.“真理+1=谬误,谬误一 1=真理。”该等式形象地说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真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④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界限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荒野上一段弯曲的树根,匠人过而不顾,农人或拾为柴,根雕艺术家得之,如获至宝。 他们对这段树根认识上的差异表明 [来源:学科网] A.人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影响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C.人们的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必不相同 D.人的认识受到客观因素影响 16.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反复性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 17.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 ①主观联系 ②客观联系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来源:学科网 ZXXK]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韩国遭 40 年不遇的大旱,白菜价格一棵近 19 元。这主要体现了 A.联系的普遍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 D.联系的具体性 19.“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从哲学上看,这一宣传标语 强调了 A.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B.整体功能一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D.关键部分往往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20.一个工厂,在人员、设备、资金和其他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组织管理工作做得好,分工合 作,配合默契,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A.打破常规,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B.遵循系统优化的方法 C.发展的实质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D.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21.对新事物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出现的事物 ②力量强大的事物 ③符合客观规律的事物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2.面对众多质疑,两位瑞士人历时 13 年,克服重重困难,在团队努力和多方支持下,建成了全球 唯一一架不耗燃油便可昼夜连续飞行的“阳光动力 2 号”太阳能飞机。这表明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新事物得到支持需要一个过程 ③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偶然性 ④追求和发展真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下列选项中,蕴含量变引起质变道理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鱼池 B.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4.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A.联系观 B.发展观 C.矛盾观 D.辨证否定观 25.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 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这体现了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下列选项蕴涵了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来源:学科网 ZXXK] ①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2019 年被英国首相鲍里斯称为中英关系“黄金年”。回顾中英关系,经历了从敌到友、到竞争 对手、再到今天比较稳定与成熟的过程。这主要表明 A.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B.同一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C.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 D.同一矛盾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28.2020 年 8 月 20 日,全国首个农房地震保险试点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启动。这一做法的哲 学依据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统一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C.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辩证统一 D.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统一 29.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其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勇敢并不意味着没有畏惧,而是战胜了畏惧。勇敢的人并不是感觉不到畏惧,而是征服了畏惧”。 这里的勇敢与畏惧是 A.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 B.主次矛盾的关系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第二部分 能力拓展内容(非选择题 40 分) 二.综合题(第 31 题,12 分;第 32 题,12 分;第 33 题,16 分。共 40 分) 3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0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5 周年。为了弘扬伟大的抗战 精神,近年来出现了《红高粱》、《南京 1937》、《驼哥的旗》、《铁道游击队》等一大批优秀之作。这 些剧作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荣辱感。 材料二:某些抗战剧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收视率,任意篡改和戏说历史,出现很多夸张、雷人 的虚构场景,“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充斥其中,因此被网友称为“抗日神剧”。“抗日神剧” 没有尊重历史事实,是对浴血捍卫家国的先烈们的不敬,一旦被观众信以为真,观众对历史的态度 和价值观会产生严重的偏差。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分析优秀抗战剧播出的意义。(6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抗日神剧”的错误所在。(6 分) 3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 年 2 月 29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备受 关注的 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和臭氧终于写入“国 标”。会议要求 2018 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 与臭氧等项目监测,2018 年在 113 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20 年 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2021 年 1 月 1日起新标准在全国实施。 材料二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探索适合本省的发展战略,从“大念山 海经”到“推进海峡西岸区域城市联盟”,再到“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初步形成“山海联动”“闽台联动”的发展格局。近年来,福建省政 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森 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全省生产总值增幅较大,跻身全国“万亿 GDP 俱乐部”。 (1)从辩证法角度说明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什么要分步实施?(6 分) (2)有人认为“实践证明,两个‘先行区’发展战略是真理,它是不会改变的。”请运用“求索 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6 分) 33.(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 年 10 月 5 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 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带领的科研组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 进行实验,经过 190 次失败之后,在第 191 次的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 100%的青蒿提取物,开创 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这个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 年, 针对青蒿素对疟疾难以根治的缺点,屠呦呦带领的科研组又发明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 10 倍的“升级版”。 青嵩素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疟疾的药品,因其速效、高效而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 我国在原材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拥有全球 80%以上的青蒿素资源,同时,青蒿素制成品的市场需 求旺盛。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蒿素产业的发展遇到一些难题:研发投入不足, 缺少专利,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我国医药设备制造业整体水平较低,在粉碎、药液分离和质 检等方面的生产设备性能差、效率低。 (1)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分析屠呦呦带领的科研组取得成功的过程。(6 分) (2)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屠呦呦的成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6 分) (3)针对我国青嵩素产业的现状,为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