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十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参加学校运动会 ②参加演讲会 ③选举人大代表 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参加合唱团 ⑦浏览网站⑧购买油盐酱醋 A.①②④⑤⑥⑦ B.③④⑤⑦⑧ C.①③⑤⑥⑧ D.②④⑥⑦⑧ 【答案】A 【解析】①②④⑤⑥⑦:文化现象是相对于经济、政治现象而言的精神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像参加学校运动会、参加演讲会、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参加合唱团、浏览网站等,都属于文化现象,①②④⑤⑥⑦符合题意。③:选举人大代表属于政治现象,③与题意不符。⑧:购买油盐酱醋属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⑧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2.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倡导的是“父母在、不远游”,强调防守、和平。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海洋文明及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这表明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 D.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答案】D 【解析】农耕文明、航海文明是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在这两种模式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截然不同,体现了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D项符合题意;题目考察的是不同经济文明下不同的思维方式背后的原因,选项所述与题意无关,A、B两项与题意无关;题目强调的是经济是文化的基础,而并未涉及不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C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3.时下,在很多的网站,有一类内容成了点击“新宠”,即爆笑帖子和爆笑图片。现在“爆笑”文化已经从过去的校园走向社会,它在越来越火的状态中影响人们的心态,在会心一笑中释放某些由社会现象带来的不愉快情绪。对此正确的评价是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很难作出评价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消极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答案】D 【解析】D:现在“爆笑”文化已经从过去的校园走向社会,它在越来越火的状态中影响人们的心态,在会心一笑中释放某些由社会现象带来的不愉快情绪。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D符合题意。A:文化对人的影响可从性质、方式、特点等方面进行划分,一个社会对文化的评价标准虽有差别,并不等于对文化影响的评价没有标准。能否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这个时代对文化影响评价的客观标准,A说法错误。BC:文化由于性质不同,对人的影响要具体分析,优秀文化对人起着积极作用,落后、腐朽文化则对人起着消极的作用,B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4.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见诸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例如,人们在互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当面立即打开礼物,而美国人则会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人们在写名字时,中国人是姓在前名在后,而欧洲人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该现象表明 A.文化对人们认识方式的影响 B.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的 C.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答案】C 【解析】C: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见诸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例如,人们在互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当面立即打开礼物,而美国人则会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这表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人们在写名字时,中国人是姓在前名在后,而欧洲人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这表明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C符合题意。A:材料表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不体现文化对人们认识方式的影响,A与题意不符。B:材料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不体现文化的产生,B与题意不符。D:材料强调文化影响人的方式,不体现文化对人的特点,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5.在一些城市的草坪花丛中,人们常会看到“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让我们与蜜蜂和蝴蝶共舞”等非常人性化的语句,提醒人们不要踩踏采摘。下列诗句的寓意符合这一育人理念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愁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答案】D 【解析】题目中的语句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选项同样是表示文化对人的影响悄无声息,故入选。AB选项只是说明季节变换,花开草枯的自然规律,而没有揭示文化对人的影响,故排除。C选项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表达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声无息,故排除。 6.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 A.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B.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C.做到“百花齐放春满园” D.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答案】B 【解析】B: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B符合题意。A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然后才谈到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做到“百花齐放春满园”,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AC与题意不符。D:材料强调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不体现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7.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越发频繁。请你确定一组最能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 A.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 B.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 C.加强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国文化 D.理解个性积极创新舍弃传统文化 【答案】A 【解析】A: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越发频繁。因此我们应当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A符合题意。B: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应尊重差异,平等协商,吸收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成果,而不能认同外来文化,B说法错误。C:对于各国文化要进行辨别,汲取优秀的外来文化成果为我所用,而不是不加区分地汲取各国文化,C说法错误。D: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而不是一味舍去,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8.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产生于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其赖以延续的文化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习俗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也无法吸引现代人的关注。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应该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②对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③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当前已经没有传播、继承传统文化的必要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③:材料表明传统文化应该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对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①②③符合题意。④: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9.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数字特效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影视剧作品中,为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经过特效加工后的影视作品有一种实际拍摄无法达到的效果,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体现出 A.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 B.影视作品的创作源于先进科技 C.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满足大众需求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了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数字特效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影视剧作品中,为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说明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C正确;A不符合题意,排除;影视作品的创作源于社会实践,B说法错误;大众需求的文化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的文化,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0.“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和创新文化的过程中 ①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 ②借鉴.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不断消除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竞争 ④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①②④:“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和创新文化的过程中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借鉴、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①②④符合题意。③: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竞争是客观存在的,要相互尊重,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而不能消除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竞争,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11.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很多,就文化自身而言,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 C.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 D.制度更替和社会变革 【答案】C 【解析】C: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很多,就文化自身而言,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C符合题意。AB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更替和社会变革,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的变化都会影响文化的发展,但这些都是文化自身之外的因素对文化发展的影响,AB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12.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③选项表述与事实不符,排除。题目中,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等,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①②④入选。选C。 13.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金寨县考察时说,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决定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②③符合题意,“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说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也表明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④说法错误,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而不是决定。故选:A。 14.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主要告诉我们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都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C.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D.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文化渗透”,在全球推行“软征服”,该材料主要告诉我们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C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5.《三字经》是古人留下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里面很多做人的道理对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其中也有一些诸如“君则敬,臣则忠”等带有强烈封建色彩的内容。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第②④项符合题意。“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方针,第①项不符合题意。第④项是指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是针对传统文化来说的,不符合题意。 16.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表述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排除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说明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过程,②应选。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说明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应选。④表述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并不是所有文化都能促进社会发展,排除④。故选C。 17.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说明 ①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书籍决定人的发展 ④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①②: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自己看过的书籍虽不复记忆,但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说明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①②符合题意。③:书籍影响人的发展,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③说法错误。④:优秀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18.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两国政治经济不同 B.两国文化的差异 C.个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 D.两国人的文化素养的不同 【答案】B 【解析】B: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说明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符合题意。A:材料反映的问题主要是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不涉及两国政治经济不同,A与题意不符。CD:材料反映的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不是个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也不是两国人的文化素养的不同,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传统文化要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排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孝”文化内涵的变迁正是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结果,D应选。题目强调传统文化纵向时间发展,AC涉及文化的横向交流传播,不选。题目并未涉及错误的传统文化,B不选。据此,该题正确答案为D。 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情感交流、信息传播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和发送短信,年轻一代对“拇指文化”更是情有独钟。这表明 ①文化传播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 ②文化传播的手段具有历史性 ③现代传媒正逐步取代传统传媒 ④现代传媒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情感交流、信息传播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和发送短信,年轻一代对“拇指文化”更是情有独钟。这表明文化传播的手段具有历史性,文化传播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现代传媒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①②④适合题意;新传媒的出现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1.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互称“先生”,尽管不同年代和时期,“先生”一词只带的对象不尽相同,但该词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尊称。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③两岸文化血脉相连、同根同源 ④文化决定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先生’一词指代的对象不尽相同,但该词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尊称”,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①当选;②错误,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起积极作用,也可以起消极作用,排除②;③ 正确且符合题意,“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互称‘先生’”,说明两岸文化血脉相连、同根同源,③当选;④错误,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而不是决定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排除④。故选A。 22.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曾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今天,“一带一路”经济贸易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这表明了 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政治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答案】A 【解析】A:“一带一路”经济贸易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体现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A符合题意。B:材料内容不体现人口迁徙,B不合题意。C:材料不体现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C不合题意。D:材料中的“一带一路”是经济而不是政治活动,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 23.我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和群众广泛交流,创作出了许多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这体现了 A.改文风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新闻记者是文化创新的唯一主体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只要深入基层就能创造出文化 【答案】C 【解析】C: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和群众广泛交流,创作出了许多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这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符合题意。A:走基层即投身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说法错误。B:包括新闻记者在内的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B说法错误。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但文化创造是能动性的活动,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不能说深入基层就能创造出文化,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24.每逢农历新年,在不少地方都有舞狮表演,为节日增添热闹色彩。但青少年中会舞狮表演的实属凤毛麟角,不禁让人担心“狮艺”这一国粹会不会慢慢失传。有人认为,可否将“狮艺”带进中学的体育课程当中,既能让同学们强身健体,又可以更好地传承“狮艺”这一国粹。这样建议的合理性是 A.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 B.文化创新最终来自社会实践 C.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D.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是繁荣民族文化的前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将“狮艺”带进中学的体育课程当中,既能让同学们强身健体,又可以更好地传承“狮艺”这一国粹。这是因为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A适合题意;B、C本身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对于传统文化要批判性的继承,D是错误的。 25.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科学素养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自然科学素养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答案】B 【解析】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故B正确;ACD均不是文化素养核心,故不选ABD。故选B。 26.“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①承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②主张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③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主张不同文化平等交流沟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体现在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主张不同文化平等交流沟通,③④适合题意;①②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7.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A.封闭性 B.包容性 C.依赖性 D.功利性 【答案】B 【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与其它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既它所特有的包容性,B项正确;封闭性、依赖性、功利性均不是中华文化的特征,更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故本题答案选择B。 28.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下列对文化遗产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要守护精神的家园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①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错误;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要守护精神的家园,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 29.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都是黄梅戏的源头。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A 【解析】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都是黄梅戏的源头。这说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也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答案为A。 30.“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国家重视中华典籍的整理是基于 A.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D.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答案】B 【解析】B:国家重视中华典籍的整理是基于史书典籍记载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B符合题意。A:材料强调国家重视中华典籍整理的原因,不强调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A与题意不符。CD:材料强调国家为什么重视中华典籍的整理,不体现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也不体现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 31.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有何意义? 【答案】(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与进步。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解析】本题为简答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意义。 可运用平时所掌握的知识,从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等方面,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可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等方面,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有何意义? 可从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与进步。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等方面,说明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应当遵循的原则。 可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等两个方面,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32.请简要回答: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基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解析】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设问指向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是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基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 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 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33.“一带一路”源自历史文化概念,它承继和复兴了古老的丝绸之路精神,把合作共赢理念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一带一路”注重通过文化的引领作用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促进了沿线各国的政治互信。目前,我国已与沿线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政治互信伙伴关系。 “一带一路”注重通过文化的桥梁作用,加强沿线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与沿线国家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合作56家,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8万个。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解析】本题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等角度进行回答。 3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文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部好的作品应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的传承和升华,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要用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1)文化创新的作用 (2)请简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答案】(1)文化创新的作用: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解析】本题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等方面,回答文化创新的作用。 第(2)问可结合材料,从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等方面,简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本题要求回答文化创新的作用 从材料可以看出,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可从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等方面,说明文化创新的作用。 (2)本题要求简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从材料可以看出,一部好的作品应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的传承和升华,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可从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等方面,简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