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因素 【答案】B 【解析】A:该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A。B:题目中,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不断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这表明了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作用,B正确。C: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向前发展,C错误。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基础因素,D错误。故本题选B。 2.当我们站在长城脚下时,感受到的是伟大的“长城精神”和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 B.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含义和特点的相关知识。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和及其产品,A项说法缩小了文化的范畴,D项扩大了文化的范畴,排除;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C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3.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答案】B 【解析】A错误,经济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B正确,“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C错误,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D错误,文化交融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故选B。 4.立冬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农谚云:“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翁”“立了冬,楼再摇,种一葫芦打两瓢”。这都是人们对农事活动的总结,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很有作用。这说明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C.文化现象伴随人类始终 D.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文化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农谚“是人们对农事活动的总结,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很有作用”,体现了文化源于社会实践,选A;B强调了人类特有,与材料无关;C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D强调了物质活动对精神活动的影响,不选。 5.文明交通是文明城市的重要表征。为提高市民文明交通素质,改善通行秩序,减少交通事故,赣州市深入开展“文明交通大家行”活动,倡议全民参与,共创文明交通环境。该市的做法是基于 ①文明礼仪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对人的综合素质产生深远影响 ②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 ③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④个体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只能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某市深入开展“文明交通大家行”活动,倡议全民参与,共创文明交通环境,该市的做法是基于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产生深远影响,①错误;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点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6.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艰辛、长期、曲折的奋斗历程,需要英雄模范,因为英雄模范崇德向善的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是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发掘并宣传英雄模范事迹中所体现的精神,可以教育、激励几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重视宣传英雄模范事迹是因为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选项错误,文化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选项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题目中,我们要发掘并宣传英雄模范事迹中所体现的精神,可以教育、激励几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重视宣传英雄模范事迹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④选项入选。选C。 7.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家风好,就能家道兴旺、和顺美满;家风坏,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人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这表明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行事方式 ②文化总是无形的塑造人的品格 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 ④人只能被动接受家风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总是在无形中塑造人的品格。文化影响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家风的好坏对于个人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②③项符合题意;文化环境影响人的行事方式,而不是决定人的行事方式,①项说法错误;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并非总是消极被动的,而往往是积极主动的,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8.“也许,你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请勿吸烟”。像这样的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盏的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事实上,公益广告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 A.文化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应顺其自然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盏的灯,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不是强调文化现象的普遍性,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文化对人的影响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B项中的“应顺其自然”说法错误,排除;文化有优秀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之分,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D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9.近年来,我国传统的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备受冷落,而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备受青睐。为此,有关专家和人大代表呼吁将重大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为传统节日立法。重视民族节日是因为 ①民族传统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 ②民族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庆祝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各国民族传统节日越来越呈现出一体化趋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题肢①和③正确。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题肢② 不正确;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各国民族传统节日日益融合,并不是一体化,题肢④说法错误。本题选择D项。 10.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世界文化遗产36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位居世界遗产名录国家前列。我国十分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A.是本民族独享独有的文化财富 B.是维系民族生产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对于展现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答案】D 【解析】我国十分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D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不是本民族独享独有的文化财富,A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产和发展的精神纽带,B错误;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C错误。故选D。 11.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 ①民族文化高于世界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根本不同 ④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题目中,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之所以要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这是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故②④入选。①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③选项错误,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其个性。选D。 12.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带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从中可以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这表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现代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文化通过商业贸易等途径、借助大众传媒等手段得到交流与传播,展示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③项说法正确;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途径,②项说法错误;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促进共同发展,而不是逐渐趋同,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13.1960年起,中国向非洲派驻援非医疗队,他们带去了中医针灸服务,使不少非洲人了解了中医针灸,为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伴随着非洲人民对中医针灸的认知,中医针灸诊所也在非洲各国发展起来为增进非洲人民健康做出了贡献。中医针灸在非洲的传播发展说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传播的最重要途径 ④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答案】A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中提到的是我国中医针灸往外传播,不是中华文化包容其他民族文化。②符合题意,中医针灸在非洲的传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个性,被非洲理解,体现了文化的共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表述错误,人口迁徙不是最重要的途径。④符合题意,在非洲的传播体现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故选A。 14.采用现代动画技术的动画片《三毛奇遇记》,将三毛塑造成“富二代”,穿一身流行的嘻哈装,开着大飞机,带着小哥们游历童话世界……新三毛让小朋友乐不可支,收视率高,也给品牌商业带来开发前景。但只留下老三毛那三根标志性头发的新三毛,着实让老粉丝们“很汗很无语”。这说明 A.只有对传统文化作品原汁原味地保存才是最好的传承 B.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会产生负面影响 C.传统文化作品传承不能偏离原著的灵魂 D.商业化运作必然导致传统文化作品传承迷失方向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老三毛的成功并不主要在于其三根头发的形象,而在于其故事的内涵,在于老三毛的个性。题干主要反映了在对传统经典作品的改编上只重形式不重内涵的随意性,故选项C正确。对传统文化作品的传承要扬弃,既重内涵的相对稳定,又要因时而变,故选项A错误。对传统文化作品的偏离不是由现代科技造成的,故排除选项B。商业化运作并不必然导致文化传承迷失方向,故排除选项D。故本题答案选C。 15.站不倚门、话不高声;筷子不插饭碗中;称呼长辈必须以“您”开头……近日微信朋友圈中一则“老家规知多少”的帖子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对家风的关注。对于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 ①摒弃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 ②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家风属于传统文化,对于材料中这些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③④项符合题意;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①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16.受“农耕文化”和“家国伦理”观念影响,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租房,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不能顺应时代变化,应该摒弃 ③传统文化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 ④人们的传统观念应该因时而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选项错误,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 选项“决定”的表述错误。受“农耕文化”和“家国伦理”观念影响,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租房,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①正确。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启示我们传统观念应该因时而变,④正确。选C。 17.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国内外出版译著《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似无止境。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②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通,趋向一致 ③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可以相互转化 ④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①符合题意,材料提到中外名著能互译共存说明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②表述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转化。④符合题意,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我们做到了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故选C。 18.话剧是一种传统剧种,《万家灯火》以新的内容对其进行艺术创新而成为精品;《膏药张》《变脸》也同样是艺术创新佳作。这说明 ①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继承传统文化,才能推陈出新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继承是文化发展承的必要前提,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①②颠倒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法错误,应排除。故选D。 19.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现代绘画大师。他继承了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者融之。”这表明 ①文化在推陈出新中实现传承 ②文化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文化创新能增加传统文化的价值 ④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A 【解析】徐悲鸿继承了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表明文化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推陈出新中实现传承,①②项符合题意;文化创新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不是增加传统文化的价值,③项说法错误;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但博采众长不一定就能实现文化创新,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20.热播电影《我不是药神》以出色的题材,探讨了种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药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等等。影片中蕴藏的温暖与希望,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力量。这表明 ①艺术创作都来自艺术家的亲身经历 ②题材创新是实现艺术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源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④优秀艺术作品体现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艺术创作可来自艺术家的亲身经历,艺术家也可以通过学习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进行艺术创作,①说法错误;立足社会实践是实现艺术创新的根本途径,②说法错误;《我不是药神》探讨了种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蕴藏的温暖与希望,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力量”,表明源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优秀艺术作品体现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B。 21.《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科教频道周末黄金时间播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语是“书写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键盘冲击”催生网络时代的汉字保卫战,是因为 ①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繁衍、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 ④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是靠普及书法艺术。题肢④说法错误,文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语是“书写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键盘冲击”催生网络时代的汉字保卫战,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繁衍、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故②③入选。故本题答案选D。 22.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像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这反映出我国的饮食文化具有 A.区域性 B.民族性 C.开放性 D.先进性 【答案】A 【解析】“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像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这反映出我国的饮食文化具有地方特色,具有区域性,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我国各民族的饮食文化各有不同,民族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不选;材料没有体现出我国饮食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先进性,C、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23.作为科学家,钱学森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家,只有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智慧,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赢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尊重,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这体现了 ①爱国主义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热爱祖国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④知识分子才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爱国主义的掌握程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③错误;人民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④错误;“一个科学家,只有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智慧,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赢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尊重,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这体现了爱国主义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故①②正确。故选A。 24.《记住乡愁》开篇之作《培田村——敬畏之心不可无》呈现了连城培田深厚的客家文化传统,片中展示的对天地、祖先、圣贤的敬畏之心和浓浓的乡愁,引发了海内外华人观众强烈的共鸣。这种共鸣 A.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 C.是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反映 D.彰显了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记住乡愁》引发海内外众多观众共鸣,体现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C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指求同存异、兼收并蓄,A不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B错误;题干没体现出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25.探访世界各文明的踪迹发现,惟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沧桑而不竭,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有力见证是 A.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B.传统思想和传统建筑 C.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D.汉字和史书典籍 【答案】D 【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有力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D正确且符合题意;A B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风证,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6.“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上下同欲者胜。”“人心齐,泰山移。”上述古语共同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A.伟大团结精神 B.伟大梦想精神 C.伟人奋斗精神 D.伟大创造精神 【答案】A 【解析】“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上下同欲者胜。”“人心齐,泰山移。”都说明了中华民族是有伟大的团结精神的民族,A选项说法正确。BCD三个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本题选择A选项。 27.现在有些媒体提倡“娱乐至上”,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还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炒作”。这体现了 A.大众文化必然导致文化媚俗现象 B.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C.大众文化以大多数人的口味为基础 D.当今文化产品是一种“文化快餐” 【答案】B 【解析】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表现: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等。针对文化市场令人忧虑的现象,政府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企业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由此可见,B选项符合题意;A、D说法明显错误,排除;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8.中国人好“面子”,随着收入的提高,许多人越来越注重物质利益,致使婚嫁彩礼日益攀升,让不少家庭不堪重负。这种变味了的婚嫁文化 ①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要加以改造、予以剔除 ④是封建残余思想的一种表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变味的婚嫁文化属于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存在的原因:首先,封建思想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其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对于落后文化,需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人们不会自觉地予以改造或剔除,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对于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排除;选项②中的“必然”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9. 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答案】B 【解析】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点,C错误;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故本题选B。 30.近年来,各地涌现了许多“最美”典型,他们虽然很平凡,但能唤醒我们对善与美的无比渴望。我们看到了人间的大善与大美,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正义与正能量,是因为他们身上的一种精神,那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①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②可以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③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近年来,各地涌现了许多“最美”典型,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正义与正能量,是因为他们身上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①③正确且适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只有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②说法错误,错在“直接”;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12月18日 ,在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了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充分肯定他们在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正确选择。100个名字涵盖了我国农业、工商业、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各方面,见证了40年来改革开放的风雨历程。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坚定前行,党的正确领导起到决定性作用。除此以外,各个行业不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起到了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正是有他们的出现,给整个社会树立了榜样,激励着国人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并结合材料说明表彰改革开放突出贡献者的原因。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活动,唱响新时代奋斗之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改革创新氛围。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使人们更加坚定了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进行表彰,有利于振奋民众精神,积极投身到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的方方面面中去。 【解析】本题以在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了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充分肯定他们在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正确选择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并结合材料说明表彰改革开放突出贡献者的原因。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故主要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以及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2.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发表的《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在网上引起一场中医存废的大讨论。网上有逾万人签名支持他提出的“鉴于‘不科学性’,让中医退出国家的医疗体系”。对此,中国卫生部认为取消中医是“无知”,中医“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数百名全国中医院院长指出,取消中医的主张“注定要失败”。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答案】①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 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于中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解析】本题以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发表的《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在网上引起一场中医存废的大讨论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全盘抛弃,其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材料中,中医“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故对于中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3.材料一: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文化“走出去”无疑是一条“捷径”。“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既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他坚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话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一定要注意消解对立思维,在尊重和理解不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开展对外传播,找到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尽最大程度表达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传播的善意。如此,传播效益才能得以最大化。 材料二:讲好中国故事,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中国的发展理念以人类普遍接受的故事形式传播出去。中国故事,顾名思义,既要有“中国”,又要有“故事”。如果缺乏让外国人理解的叙事方式、一味强调“中国”特色,便成了自说自话;而如果光讲“故事”而忽略传播国家观念,则会让对外传播迷失方向。只有将“中国”与“故事”两者紧密结合,对外传播才能达到积极的效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谈谈应该怎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答案】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②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文化交流,既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又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解析】本题材料一以讲好中国故事,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为背景材料,材料二以讲好中国故事,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首先,可以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的角度,分析说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其次,可以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的角度展开分析,一方面,要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最后,可以从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的角度,分析说明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又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34.2017年2月8日,央视举行了“20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盛典。《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赢得了中央领导人的赞誉和全国观众的喜爱。党和国家领导人刘云山曾寄语《感动中国》:“希望中央电视台进一步办好《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进一步办好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名牌栏目,让我们的媒体传播始终能够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 十几年来,100多位“感动人物与群体”,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中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与挚爱,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答案】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始终坚持媒体推介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创造了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有益经验。 ②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感动中国人物”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动中国人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感动中国人物”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和发展。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了道德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从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角度讲,可运用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主体参与作用等方面知识进行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