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黑龙江省绥化市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绥化市某中学 2019-2020 学年 高二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 的“土楼,等民 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 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②③: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②③正确 且符合题意。 ①: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受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不是决定,①错误。 ④: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④错误。 故本题选 C。 2.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 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正确,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与政治经济,故当选。 ②错误,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混淆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故排除。 ③正确,文化反作用与政治经济,故当选。 ④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排除。 故选 B。 3.阅读一本好书,能让生命变得更有质感,充沛内心的力量。有的人遇到生活的磨难,却在 书籍中获得了勇气;有的人困于琐碎的日常,却在书籍中拓宽了天地;有的人尽管身处贫穷, 却在书籍中收获了精神财富。读好书 A.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生 B.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径 C.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D.既能产生精神力量,也能产生物质力量 【答案】A 【解析】A: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好书传递的是优秀文化、健康文化,通过读好书可使我们 的人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塑造,A 符合题意。 B: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而不是根本途径,B 说法错误。 C: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C 说法错误。 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而 不能直接产生物质力量,D 中“也能产生物质力量”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4.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 年 5 月 21 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我国农 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全 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 ①“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 ④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说法有误。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② 说法有误。 ③:由题意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开展“全球相约 ‘共饮 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感受到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体现了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 地超越时空的界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③符合题意。 ④: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 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由题意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 机构开展“全球相约 ‘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感受到茶文化的韵味, 这体现了文化是世界的,各国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故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 5.2019 年 4 月,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因火灾受损。11 月,中法双方签署文件,决 定就巴黎圣母院修复等开展合作。双方商定在 2020 年确定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合作的主题、 模式及中方专家人选,同时明确双方将就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开展技术与科学交流及培 训项目。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 ①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 ③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④推动中法文化在取长补短中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④:由题意知,中法双方决定就巴黎圣母院修复等开展合作,同时明确双方将就 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开展技术与科学交流及培训项目,这有利于双方开展文物保护的交 流,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①: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但并没有改变传统文化 的内容和形式,因此无法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①不符合题意。 ③: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有利于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并没有改变传统文化 的内容和形式,也没有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曾是远隔两地的人们沟通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方式。如 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运用手机短信、微信、QQ 等进行日常沟通交流,而书信离人们的生活 渐行渐远。文化传播方式的这种变化表明 ①科技对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②现代传媒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求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传统传媒的消失 ④文化传播手段的不同导致人们文化需求的差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书信曾是远隔两地的人们沟通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方式。如今人们越来越 习惯于运用手机短信、微信、QQ 等进行日常沟通交流,而书信离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文 化传播方式的这种变化表明科技进步对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现代传媒能更好 地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求,①②符合题意。 ③: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③错误。 ④:文化传播手段的不同影响人们的文化需求,但不起决定作用,④错误。 故本题选 A。 7.下列选项能体现图漫画寓意的有 ①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符合题意,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全面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文化创新; ④符合题意,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 聚力的重要保证。 故选 D。 8.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不是自然现象,①是错误的,排 除;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③是错误的,排除;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④正 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D。 9.透过下图可以看出 ①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文物是中华文化文脉赓续、博大精深的重要物证 ③作为“活”着的历史,文物对研究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文物在博物馆的展出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由图可以看出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代表性的文物,并且从未间断,这体 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文物是其重要物证。每个时期不同文物的不同特点 能够反映当时的国情事情,对于研究中华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故②③符合题意。 ①: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绵延不绝,在不同时期有着灿烂的文明,并未体现对传统文化 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①不符合题意。 ④:文物在博物馆展出够使当代人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不能“丰富和拓 展中华文化的内涵”,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10.“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教育你……”抗日战争胜 利 70 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和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 思念与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根源于多元化的大众文化,反应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英雄家书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①说法错误;英雄家书蕴含着深 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② ③正确且适合题意;英雄家书凝聚着不屈的名族精神应根源于抗日战争的实践,而不是根源 于大众文化,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C。 11.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 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 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调查内容及其数据说明网络文化环境需要治理,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 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①说法正确。作为青少年,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增强辨别不同性质 文化的眼力,自觉选择健康向上的文化,②说法正确。③④不是针对网络文化中令人担忧的 现象提出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故选 A。 12.某省文明办联合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全省推广实施“道德信贷”,所有被评为“中国好人” 的该省公民和市以上政府授予的道德模范都可成为授信对象,获得无担保优惠贷款。推广实 施“道德信贷” ①创新了道德教育的形式 ②可以激励人们不断向上向善 ③表明道德教育的成效取决于物质条件 ④说明人民群众是道德教育的对象而非主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推广实施“道德信贷”创新了道德教育的形式,可以激励人们不断向上向善,有利于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②项符合题意;影响道德教育的因素很多,其中良好的 文化环境和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因此道德教育的成效并 不完全取决于物质条件,③项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同 样是道德教育的主体,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A。 【点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 发展先进文化,本质上是一个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不断进行文化创造的 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过程。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人民群 众在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的创建活动,培育“四有” 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3.“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 2019 年在文艺工作会上深情嘱托广 大文艺工作者:要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创作的过程,发挥先进文化育人化人 作用,推动形成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时代新人的生动局面。文艺片融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引领 ②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成为价值内核 ③让科技为文化传播提供感染力和传播力的支持 ④通过艺术形式鲜活地传递核心价值观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②选项错误,公民的科学素养不是价值 内核。③选项强调科技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根据题意,文艺片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文化意义在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引领,通过艺术形式鲜活地传递核心价值观的价 值。①④选项入选。选 B。 14.大数据时代的科学技术不仅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全新视角和重大飞跃,对人类经济社会的 发展同样意义重大,相伴相随地对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也产生着深远影响。这说明 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科技进步使哲学富有生机和活力 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④哲学保证自然科学的正确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真正的哲学的作用。①: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 的先导,①错误。 ②③:材料强调科技进步、自然科学发展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大数据时代的科学技术对 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意义重大,相伴相随地对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也产生着深远影响, 这说明科技进步使哲学富有生机和活力,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没有反映哲学对自然科学的作用,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 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 和方法论的指导。 15.2019 年 4 月 10 日,一条消息将让全世界物理学界为之沸腾:“千呼万唤始出来”,位于全球 各地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拍摄到的首张黑洞图像将于当日新鲜“出炉”。黑洞,这个恍若 鬼魅的天体又开始霸道地侵袭我们的视野。这张在全球多地同步公布的“大片”,证实了神秘 天体黑洞的存在,也使得爱因斯坦的百年猜想终得检验!也将帮助回答星系中的壮观喷流如 何产生并影响星系演化等诸多前沿问题。这表明 ①黑洞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②黑洞是世界的本原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人类完全揭开了黑洞的面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材料信息表明黑洞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类可以认识世界,思维和存 在具有同一性,①③符合题意。②:物质是世界的本原,②错误。④:“人类完全揭开了黑 洞的面纱”的说法太绝对,④错误。 故本题选 B。 16.荀子,战国时代韩国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杰 出代表。以下观点中最有可能出自他本人的是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D.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答案】A 【解析】A:荀子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属于古代朴素唯 物主义观点,A 符合题意。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 与题意不符。 CD:“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和“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D 与题意 不符。 故本题选 A。 17.被推翻的法国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B.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C.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D.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答案】B 【解析】A 错误,哲学不起决定作用; B 符合题意,伏尔泰和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对法国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 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哲学 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C 错误,文化发展没有顶峰; D 错误,哲学不是物质基础。 故选 B。 18.2018 年 8 月 13 日,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围绕“学以成人”的主 题,着重开拓人的多重维度,探究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充分表达了哲学的时代关注。哲学 要关注时代是因为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支配时代发展的有力工具 ②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能预见和指明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 ③哲学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巨大力量 ④哲学应该反映时代特点和要求,发挥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真正的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对社会的 变革作用。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不支配时代发展,①错误。 ②: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才能预见和指明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②错误。 ③④: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 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因此哲学要关注 时代是因为哲学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巨大力量,哲学应该反映时代特点 和要求,发挥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19.“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累了生态环境问题,要求 贯彻新发展理念。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寓意的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静者静动,非不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C.从天而颂之,孰与知天命而用之 D.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答案】D 【解析】“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体现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 项符合题意; A 体现了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不可知论),与题意不符;B 项正确表述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但与题意不符;C 项意思是说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 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强调按自然规律办事,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D。 【点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 客观的,因此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0.习近平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 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 这说明 ①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②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 ③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 ④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但并不是认识世界就能改造世界,因而“认识规 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说法错误,①错误。 ②③: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因水以为师,这说明掌握 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也说明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②③正确且符 合题意。 ④:人们可以在尊重、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 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④错误。 故本题选 C。 21.新冠疫情出现后,内容不同、风格各异的条幅亮相各地街头:有醒目的抗疫方针,有简 洁的防疫要领,也有幽默的防疫注意事项。它们都表达了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关爱,既提高了 民众的防疫意识,又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说明 ①意识可以指导实践 ②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意识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根据材料中“既提高了民众的防疫意识,又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信 息可见意识可以指导实践,①符合题意。 ②: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但材料没有体现意识是怎样产生的,②不符合题意。 ③:“新冠疫情出现后,内容不同、风格各异的条幅亮相各地街头”,这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 的主观映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主要强调意识的本质以及意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体现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 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22.1979 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从此“小康”被用来诠释中国现代化坐标 上一个重要阶段。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过程体现 了 A.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 B.认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C.真理通过不断战胜谬误得到发展 D.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答案】D 【解析】A: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A 说法错误。 B: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B 说法错误。 C:真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而不是通过不断战胜谬误得到发展,C 说法错误。 D: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提 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表明党对“小康社会”的认 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深化和发展,D 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23.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是城市转型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城市巧妙利用闲置的厂房和 设备,精心打造文创产业园、时尚设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厂房变成博物馆,仓库改 成音乐厅,厂区转为影视基地……工业遗产的“华丽转身”表明 ①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意识无关 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事物的前提 ③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把事物的内部联系转变为外部联系 ④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的意识无关;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呈现着“人化”的特点,因此,不能说所有的联系都与人 的意识无关,①排除。 ②④:许多城市巧妙利用闲置的厂房和设备,精心打造文创产业园、时尚设计园、爱国主义 教育基地等,对工业遗产的合理利用表明了,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 事物,也说明了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④正确。 ③:发展最终都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因此,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关键,③错误。 故本题选 C。 24.“城市大脑”是伴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而产生的,是城市治理的核心枢纽,通过运用大 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科学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这说明 ①“城市大脑”是实现城市智能化管理的关键部分 ②“城市大脑”对城市管理起决定作用 ③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④对前沿技术的运用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城市大脑”是城市治理的核心枢纽,说明“城市大脑”是实现城市智能化管理 的关键部分。“城市大脑”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科 学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说明对前沿技术的运用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④符合题意。 ②:“城市大脑”是城市治理的核心枢纽,其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但 不能笼统地说对城市管理起决定作用,②错误。 ③:人们可以根据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建立新联系,但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③错误。 故本题选 B。 25.“上班能拼车,在家能看病,一条微信登门洗衣……”,近年来,与互联网有关的新业态 高速发展,但无序竞争,网络欺诈,隐私侵权等问题也让人们对新业态产生疑惑。这要求我 们 ①抓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 ②抓主要矛盾,但也要重视解决次要矛盾 ③坚持否定,积极推动旧事物的灭亡 ④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也要正视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材料中,与互联网有关的新业态高速发展,但同样也带来一系列问题,这要求 我们抓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①正确。 ②:材料强调的是矛盾的主次方面,而没有涉及主次矛盾,②不符合题意。 ④: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与互联网有关的新业态作为新事物具有远大前程,需要 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也要正视问题,④正确。 ③:针对与互联网有关的新业态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坚持辩证否定,而不能笼统地说坚持否 定,③错误。 故本题选 B。 26.某大学推出的“宿舍匹配系统”能将作息时间、卫生习惯、学习特点、社交偏好等方面相 似度高的学生安排在同一间宿舍,这种人性化的管理系统获得了大学生的广泛好评。该管理 系统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个性是矛盾斗争的根源,共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②具体分析事物的个性是把握事物间共性的前提和基础 ③挖掘共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把握个性和共性的联结,有利于正确认识事物间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相关知识。宿舍匹配系统将相似度高的学生安排在同一间宿舍体现 了具体分析事物的个性是把握事物间共性的前提和基础,②正确切题;也体现了把握个性和 共性的联结,有利于正确认识事物及事物间的联系,④正确切题。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①说法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③ 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C。 27.“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在今天这样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字 号,也改变了过去固有的思维,在坚守自己传统价值的同时,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有效扩大 自己的影响,经济效益也随之不断提高。材料中蕴含的哲理是 ①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③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否定的含义、创新的社会作用。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改变了过去 固有的思维,在坚守自己传统价值的同时,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有效扩大自己的影响,经济 效益也随之不断提高,说明创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①符合题意;一 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一方面改变了过去固有的思维,一方面又在坚守自己传统价值的同时, 利用互联网扩大自己的影响,说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 现生产关系的改变,③不符合题意;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④错误。故选 A。 【点睛】辩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联系的 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 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 在创新上。 28.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 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民众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制定民法典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是 ①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②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上层建筑定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经济基础的变革不一定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①错 误。 ②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阻碍经济基础的 发展和变革。由题意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民法典属于上层建筑,它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因此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即上层建筑一定 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②错误,④正确。 ③: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 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推动上层建筑的发展 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 人格尊严等民众各个方面全力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它的制定离不开正确的社会意识的指 导作用,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29.“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原来讽刺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导致事无成的现象。在渔业资源 日渐匮乏的今天,这一成语却转变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理念。利用休渔期改善捕鱼条件,既符 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要求,又有利于维护天然渔业资源的再生与稳定。上述变化 说明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在渔业资源日渐匮乏的今天,人们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认识由过去的贬义, 转变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理念,这一变化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 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正 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B。 【点睛】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 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 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 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 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 据。 30.“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专题片《榜样》的讲述者面孔在变,故事在变,不变的始 终是使命和担当。榜样们与人民同在,将自己的事业深深扎根到为人民服务的土壤中,久久 为功。从榜样的身上我们能够学到 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砥砺自我,不断艰苦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正确,榜样们与人民同在,将自己的事业深深扎根到为人民服务的土壤中,久 久为功,可见,从榜样的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 献;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②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 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不涉及社会 提供的客观条件。故选 B。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著名作家王蒙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中 国人历来重视阅读,书籍对于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都是进步的阶梯,提高全民族的文 化素质,要从读书开始。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尊崇书香门第。譬如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更有孙康映雪、 车胤囊萤、李密挂角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而当 今社会,读书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却日渐成为一种奢望。远离了阅读,就远离了与思想 的对话。很多好的思想和观念就无法入心、入脑,内化为能量。可以说,一个缺乏阅读精神 和书香气息的社会,是功利、浮躁的社会,也是缺乏创新和活力的社会。 “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继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 民阅读”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书香社会”。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 用好氛围为书香社会添活力,让书香为社会存正气,为发展增底蕴,为时代聚精神。 (1)从“文化影响”的角度谈谈我国政府倡导“建设书香社会”的理由。(10 分) (2)请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写两条宣传语,要求每条宣传语不得超过 20 字,言 简意赅、主题鲜明、朗朗上口。(4 分 ) 【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增 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建设书香社会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会的和 谐稳定。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书香 社会,有利于健全人格、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④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和凝聚精神力量。 (2)如:①阅读与人生相伴,文明与城市同行。②书声刺激听觉神经,文字带来视觉盛宴。③ 文字,是我的生命;书籍,是我的灵魂。④人类因读书而高尚,生活因有书而精彩。 【解析】(1)本题要求从“文化影响”的角度谈谈我国政府倡导“建设书香社会”的理由。 我国政府倡导“建设书香社会”,从“文化影响”的角度,主要考虑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无论对于 个人成长,还是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就个人方面来讲, “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交往方式, 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 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健全人格、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就国家和社会而言, “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 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凝聚精神力量。 (2) 本题要求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写两条宣传语。 宣传语要围绕主题,按照字数要求写,要具体而不抽象,贴近生活,朗朗上口。如知识的海 洋,精神的港湾;阅读与人生相伴,文明与城市同行;文字,是我的生命;书籍,是我的灵 魂。 【点睛】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的实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 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 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乏,精神上也不能空虚,只有 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 响)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垃圾分类,是每个人身边的小事,也是关乎社会文明的大事,更是影响中国绿色发展的实事。 随着上海等地通过地方立法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正在从日常生活中的“选答题” 变为“必答题”。如今在中国,垃圾分类是“新时尚”,也是“攻坚战”。一场化垃圾分类为全民 行动、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正在中国各地展开。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知识,谈谈如何推动垃圾分类成为社会文明新时尚。 (12 分) 【答案】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积极支持垃圾分类工作,健全垃圾 分类法律体系,明确垃圾分类标准和具体做法。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正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 人们从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方面作出改变。 ③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动员全社会人人动手,为改善生活环境 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解析】本题以垃圾分类成为社会文明新时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 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知识,谈谈如何推动垃圾分类成为社会 文明新时尚,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主 要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然后调 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何推动垃圾分类成为社会文明新时尚分析,注意解答时按照世界观、 方法论、材料分析的顺序组织答案。 【点睛】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 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性和上升的趋向性。即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 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幸福是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集体乃至人类的目标、理 想和正义事业的实现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马克思说过:“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 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 们为最幸福的人。”雷锋说得好:“我们每个人的幸福都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 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古今中外一切为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他们是最 幸福的人。 结合材料,从价值观角度说明如何更幸福。(14 分) 【答案】①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生活更幸福应坚持正确的 价值观。②要使生活更幸福,就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要使 生活更幸福,就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 自我中走向成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