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月考一试卷 高二文化生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年伊始,某校开学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政教处在第一周的升旗仪式上组织了宣誓活动 ②总务处集中为全校教职工学生购置新的课桌椅 ③学校组织绿化工人美化花草树木 ④体育处组织了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是西方的传统节日。每年进入12月,中国渐浓的圣诞氛围,给喜爱西洋文化的国人带来了欣喜。不少商家借此推出系列活动,亦可赚得盆满钵满。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在交流中借鉴、融合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3.“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挽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诗词《游子吟》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紧密相连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天津港8•12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众多专家从对事故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安全生产,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持,要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使员工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自救互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这说明( ) ①文化给予经济以重大促进作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有决定性作用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与思维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 ①我们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产品 ②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我们对于文化的领悟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6.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看一看鲁迅,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国民必须要觉醒;听一听《黄河大合唱》,就会感受到我们民族的觉醒与力量。以上材料说明( )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国产动漫剧《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摈弃说教式的灌输,采用“你懂的”的隐喻手法阐述历史事件,赢得网友赞赏,迅速在网上“走红”。于是,国内动漫界中,有一种爱国主义叫“幸福并感激着”;于是,越来越多的网生代青少年在现实中成为努力奋斗的“兔子军”。由此,可以感悟到( ) 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②文化对人的成长有巨大影响力,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完美的人 ③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不断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④流行文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巴金说,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他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材料主要表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 ) ①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优秀文化能够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③文化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类的精神家园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热潮,一浪接一浪。近年来,华韵尚德在德国购买电视时段播出中国节目、凤凰传媒创中国出版业最大跨国并购案、四达时代影视译制基地落户非洲……多家民营文化企业把生意做到海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外传播了鲜活、真实的中国文化。这表明( ) ①文化以物质为载体,中华文化的内涵得到丰富 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是助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 ③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1.李玉刚应邀为国际友人献唱《梨花颂》《莲花》等东方唯美歌曲。他的妆容歌舞和对中国特色文化的诠释令中外嘉宾赞叹不已。这表明( ) A. 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手段日益创新 B. 中华文化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追求 C.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D. 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2.2015年7月4日,中国土司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所以要重视对中国土司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 ①让文化的记忆得以传承 ②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③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必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3.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举行的欢迎晚宴并致辞。习主席表示,中国和英国是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一直相互影响。中英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丰富了各自文明成果、促进了社会进步,也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这表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经济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4.有人认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始终同步。”上述观点( ) A. 否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B. 肯定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C. 否认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15.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看,下面漫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我们( ) ①传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传承的必然要求 ③要辩证的对待传统文化 ④创新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以手机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被批评为“浅阅读”。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全民阅读,对于如何实现“碎片化阅读”由浅到深的转化,有学者提出可以顺应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将“浅阅读”和“深阅读”有机结合,以碎片化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这说明( ) ①文化传播方式决定阅读内容的性质和作用 ②阅读内容取舍受到文化传播载体的影响 ③文化传播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只有“深阅读”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7.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带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从中可以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的电影院里……这表明( ) ①现代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习近平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我们之所以要重视教育是因为( ) ①教育对人 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A. ①② B.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9. 由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用典》对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典故追根溯源,又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该书从文化角度阐述和传播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表明( ) ①传统思想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 20.莆仙戏被誉为宋元时期南戏的“活化石”,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引进艺术人才、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莆仙戏,使这一传统艺术展现出新的魅力。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 ) ①拓展戏曲文化市场,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②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 ③通过推陈出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 ④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1.晚清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启示我们( ) A. 要推动各国文化共同繁荣 B. 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C. 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D.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2.内地很多地方政府提出要大力开发当地的文化遗产,对此,有学者表示,“开发”是个野蛮的词,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对自己的文化遗产使用“开发”一词,联合国用的是“利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用的是“活化”。“开发”与“活化”文化遗产的区别在于( ) ①“开发”偏重于经济效益,“活化”重视文化的传承 ②“开发”看到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活化”割裂了二者的联系 ③“开发”是虚无的,“活化”是复古的 ④“开发”可能破坏文化遗产,“活化”有助于在继承中发展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23.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来说明各种文明之间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下列与这一思想相同的是( ) A.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D.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24.著名画家达•芬奇曾经说过: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科技和艺术是不可能实现融合的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 ③科技的进步也是文化发展的表现 ④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③ 25、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 A. 高尚的道德 B. 积极进取的精神 C. 参与文化活动的能力 D.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6.“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一号”命名目标飞行器,很快得到了国人的共鸣。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 A. 鲜明的民族性 B. 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C. 潜移默化的特点 D. 深远持久的特点 27.文化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包括( )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②科学技术 ③思想运动 ④商业贸易和人口迁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8.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形象地说明了( ) A.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B. 世界各民族间必须形成统一的普遍认同的文化 C.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D.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发展好自己民族的文化 29.习近平主席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说,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下列做法符合上述主张的是( ) ①不同民族文化间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借助文化渗透方式,推销本国价值观 ③防止经济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0.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活动受到普遍欢迎,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请你确定一组最能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 ) A.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 B. 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 C 加强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国文化 D. 理解个性积极创新舍弃传统文化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与回答,清晰呈现在世人面前。 文化建设也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文化建设意义。(12分) 32.2018年1月7日晚,由央视综艺频道(CCTV—3)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迎来新中国的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专场。70年前,辽博人的前辈在硝烟尚未散尽,局势依旧动荡时不畏艰险奔波忙碌,将散落在东北区域的历代书法名画、善本古籍、玉器瓷器等数以万计的藏品收集起来。之后,新一代辽博人又随着共和国发展的节奏,开始探索辽河流域的文明源头,通过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丰富了辽博馆藏。本期节目中,著名演员宁静、陈晓、关晓彤通过他们精彩的演绎带来《万岁通天帖》、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和铜鎏金木芯马镫三件千年国宝的前世传奇,讲述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 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演员们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应如何讲述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16分) 33.材料一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文化“走出去”无疑是一条“捷径”。“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既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他坚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话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一定要注意消解对立思维,在尊重和理解不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开展对外传播,找到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尽最大程度表达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传播的善意。如此,传播效益才能得以最大化。 材料二 讲好中国故事,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中国的发展理念以人类普遍接受的故事形式传播出去。中国故事,顾名思义,既要有“中国”,又要有“故事”。如果缺乏让外国人理解的叙事方式、一味强调“中国”特色,便成了自说自话;而如果光讲“故事”而忽略传播国家观念,则会让对外传播迷失方向。只有将“中国”与“故事”两者紧密结合,对外传播才能达到积极的效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意义。(12分)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月考一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C C C C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D C B B D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A A D A C A D A 二、 非选择题 3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分)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3分)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3分)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32.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演员们可通过其精彩演绎讲述千年国宝的前世传奇,讲述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3分) ②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正确的态度,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演员们在讲述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时,应传承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自觉改造和剔除其落后的消极的东西。(3分) ③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讲述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时,演员们应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分)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演员们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演绎讲述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3分) ⑤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演员们应利用好《国家宝藏》节目这个教育平台,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走过的历史进程,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4分) 33. ①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4分) ②有利于展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展现中华文化的个性与特征,同时有利于遵循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4分) ③文化交流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的过程。这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