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 解析版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第一学段政治(文科)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满分60分)‎ ‎1.哲学代表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一种试图超越平凡的现实生活的渴望,一种试图解答那些凭借人类现有思维能力还不能解决问题的渴望,一种试图求得真善美获取智慧接近真理的渴望。这种渴望其实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不管他是否懂哲学。这段话告诉我们 A. 哲学源于人的内心深处对超越平凡的强烈渴望 B. 哲学产生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 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解答世界奥秘的哲学 D. 哲学更关注梦想和未来而与现实生活保持距离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这段话告诉我们哲学产生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B项符合题意;哲学源于社会实践而不是人的内心深处,A项说法错误;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观,而不是都拥有解答世界奥秘的哲学,C项说法错误;哲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哲学,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在生活和实践中,人们会自觉地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反思性是哲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 ‎2.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哲学会向政治探索型方面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寻求在乱世中的立国之本、生存之道。这就是哲学的深入发展,我们可以称之为“饥饿哲学”或者理解为绝路逢生的哲学。这说明 ‎①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哲学是对一定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纷纷提出哲学观点,寻求在乱世中的立国之本、生存之道,帮助国家探索发展的道路,这说明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符合题意;物资匮乏的年代,民不聊生,哲学向政治探索型发展,探索人的生存之道,说明这种形态的哲学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③符合题意;哲学是社会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①错误;真正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错误。故选C。‎ ‎3.《华严经》曰:“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下列与材料观点相同的是 ‎①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②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 ‎③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④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华严经》的观点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心灵决定一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强调人的心灵是万物的主宰,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项符合题意;“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②项不合题意;“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认为人的心是万物的主宰,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③项符合题意;“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意思是凡是有形态看得见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一些大自然现象的表现;而这样现象,都可以解释为灵气驱动的使然,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4.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中 ‎①把一切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②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③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④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画上等号,具有形而上学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物质生活条件是人们幸福的一个条件,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可取的和现实的,故①错误;本题中“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强调的是外界条件对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而不是夸大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故③错误。题中“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故②正确;“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强调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创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故④正确。故选D。‎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是因为它 ‎①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能促进社会发展 ‎②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③正确反映了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④是党新一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正确把握了自然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物质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故①正确;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故②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真正的哲学,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是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因此,我们必须长期坚持,故③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正确把握了社会发展规律,故④错误。故选A。‎ ‎6.“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物质是物质各种具体形态的相加之和 ‎②“客观实在”是人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③物质是客观物质形态的主观映象 ‎④物质具有可知性,意识能正确地反映物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列宁的这句话告诉我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物质具有可知性,意识能正确地反映物质,②④项说法正确;物质是从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并不是物质各种具体形态的相加之和,①项说法错误;意识是对客观物质形态的主观映象,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简单说, "物质范畴"就是对物质的概括和总结,是哲学的概念,既属于意识的范畴,也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对物质客观实在性的反映。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即: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实在,意识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由此,报告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可见 ‎①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两者互为前提 ‎②人类社会的规律与自然界的规律是相同的 ‎③发展的理念是社会实践变革的先导 ‎④把握联系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此,报告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表明发展的理念是社会实践变革的先导,把握联系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①错误;人类社会的规律与自然界的规律是不同的,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8.1962年,国家林业部决定在河北承徳塞罕坝建设大型机械林场。55年来,面对极端困难的生存环境和恶劣条件,几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原沙地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的生态建设奇迹。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尊重自然规律是“荒原变林海”的基础和前提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沙漠成绿洲的生态成就证明了没有不可改造的自然 ‎④荒原到林海的质变是几代人接续奋斗的结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55年来,几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原沙地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的生态建设奇迹,这表明尊重自然规律是“荒原变林海”的基础和前提,荒原到林海的质变是几代人接续奋斗的结果,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②错误;没有不可改造自然说法太绝对,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9.庄子说:“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在庄子看来,万物总是处于刚肯定即否定,即“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状态。山此,他得出了“无需也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的结论。这里庄子集中阐述了 ‎①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③生活与哲学的关系问题 ‎④意识与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庄子看来,万物总是处于刚肯定即否定,涉及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他得出了“无需也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的结论,集中阐述了意识与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他的观点属于不可知论,①④项符合题意;②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绝大多数哲学家都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存在。也有一些哲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则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10.隐喻是一种“跨域映射”,即通过熟悉的、具象的、己知的领域来认知陌生的、抽象的、未知的领域。在经济话语中常常用“黑天鹅”比喻小概率但影响巨大的事件,用“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借助动物来隐喻经济现象,是因为 ‎①动物形象是经济学家科研成果的来源 ‎②动物具象性有助于经济认知向本质深入 ‎③人能通过摹写动物来把握经济规律以造福人类 ‎④动物世界与经济领域间存在着某种相似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具象性意思是具体的形象,动物具体的形象可以将难以把握描述的经济通过易于理解的方式展现出来,有助于认识到经济现象的本质,②项符合题意;“黑天鹅”“灰犀牛”的特征与某些经济现象具有共同点,可知动物世界与经济领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④项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研成果来源于实践,①项观点错误;人通过摹写动物不能完全把握经济规律,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11.司马迁在《史记·天富书》中记载:“黄帝,主德,女主象也。”现代史学家中也有人认为,黄帝生存的时代为母系氏族时期,拥有至高无上权位的黄帝应该是女性。后来由于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在--些历史记载中黄帝被改为男性。这表明 ‎①通过历史文本、历史学家可以完全还原历史,公正而合理地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 ‎②历史文本对同一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记录因不同的主观选择可能出现不同的观点 ‎③历史是已经发生的客观存在,历史文本的记载并不影响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④纯粹客观的历史事实是不可知的,但可以通过考古等方式对历史事实进行佐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目的表述,现代史学家中有人认为,黄帝生存的时代为母系氏族时期,拥有至高无上权位的黄帝应该是女性。后来由于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在一些历史记载中黄帝被改为男性。这表明历史文本对同一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记录因不同的主观选择可能出现不同的观点,历史是已经发生的客观存在,历史文本的记载并不影响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故②③入选。①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④选项表述错误,此观点是不可知论。选B。‎ ‎12.美感是审美主体对客体产生的美的感受与体验。人们的感受能力是不同的。罗丹有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这说明 A. 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取决予主体的审美观念 B. 客体是否使主体产生美感取决于主体的审美标准 C. 主体审美观念影响其对客体之美的发现与评价 D. 主体美感的产生取决于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这说明主体审美观念影响其对客体之美的发现与评价,C正确且符合题意;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不取决于主体的审美观念,A错误;客体是否使主体产生美感并不取决于主体的审美标准,B错误;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会影响而不是决定主体美感的产生,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3.闪光灯效应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也称闪光灯记忆,是指个人对令人震撼的事件容易留下深刻而准确的记忆,并且记忆的准确性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的现象。闪光灯记忆所记之事件,大多是与个人有关的重要事件。从哲学上看,之所以会出现闪光灯效应,是因为 ‎①意识的能动性加深了重要事件对人的刺激 ‎②事件对于个人的价值决定了意识反映的效果 ‎③时间的推移不会使人们的记忆发生质的变化 ‎④重要事件具有明显区别于普通事件的特殊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闪光灯效应,从客观方面看就在于闪光灯记忆所记之事件本身的特殊性,如与个人有关等;从主观方面看,也有意识的能动作用对刺激的加深与强化(意识活动的自主选择与主动创造,意识活动对生理活动的调节)。①④正确。材料只表明引起闪光灯记忆所记之事件与个人有关,并没有说明事件对个人的价值,因此并不能支撑选项②。把闪光灯记忆的特殊性扩展为普遍性,属于以偏概全,③排除。故选B。‎ ‎14.物联网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生活图景: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与物体的“对话”,物体和物体的”交流”,使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变得“有感觉、有思想”。这说明 ‎①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人们通过科技可以使物体具备意识功能 ‎③科技的发展使人与物的界限日益模糊 ‎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固有的属性改造世界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意识是人类特有的,物没有意识,②说法错误;人具有物没有的功能,人与物有严格的界限,③说法错误;物联网向人们展示的生活图景表明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固有的属性改造世界,①④符合题意。本题选C。‎ ‎15.下面诗句与漫画《学蝉之驴》所蕴涵的核心寓意相接近的是 ‎①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 ‎②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③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④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漫画中毛驴听到蝉唱歌好听后,便想学习唱歌,而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考虑自己能否也唱出动听的旋律,启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②选项意为:在水深的地方种上菱角,水浅的地方种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浅的水域里种上荷花,说明了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与题干寓意一致,故②正确;④选项意为:连糟糠都吃不饱的人,不会去寻求粱肉;连一件完整的粗布衣服都没有的人,不会去期望有文采的锦绣,说明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与题干寓意一致,故④正确;①选项体现的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这与题干寓意不一致,故①不符合题意;③选项意为:不去登高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去靠近深谷,不知道地有多深,说明要重视实践的作用,选项与题干寓意不一致,故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答哲学漫画型选择题的基本思路:‎ 可以概括为:“先审题干,再辨题肢,干肢相连,依干求肢”。‎ ‎1.“先审题干”。即通过阅读题干读懂漫画的意思,了解命题的意图,弄清选择的要求。这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对题肢进行正确选择的前提。题干一般由漫画、说明性文字、选择要求三部分组成,审题干需要对以上三部分内容进行分别审读和全面综合审读。特别注意的是,漫画中的文字,包括标示漫画名称的文字,是漫画的点睛之笔,是准确理解漫画的关键点、切入点,往往对解读漫画的寓意具有重大提示和引导作用。审读题干还要求注意题干的选择性要求,注意区分几对选择性要求的不同。如“漫画表明”与“漫画说明”不同,“漫画所反映的是”与“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不同,“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与“漫画体现的哲学原理”不同,“从唯物论角度”与“从辩证法角度”、“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从生活与哲学角度”不同等等。选择要求不同,对题肢的取舍标准就不同。‎ ‎2.“再辨题肢”。即通过阅读题肢弄懂每个题肢的含义、内容、正误、角度以及题肢间的联系,以便为正确取舍题肢打下基础。审题肢主要是为了排除错误题肢、与题意明显无关的题肢和不符合选择要求的题肢,留下备选题肢。审辨题肢要注意把握题肢与题肢的内部联系,因为题肢之间可能存在整体与部分、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包含与被包含等关系,对于这类题肢要仔细斟酌、慎重选择。‎ ‎3.“干肢相连,依干求肢”。即在审清题干和辨明题肢的基础上,把题干和备选题肢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以便从备选题肢中选出正确的题肢。题干与题肢间的联系是正确取舍题肢的关键和依据,这要求考生根据题干的指向,结合漫画的内涵或寓意.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从而决定取舍。一般来说,题肢的取舍存在三种情况:‎ 一是与题干明显无关或与选择要求不符的题肢不能入选。二是本身正确且与题干有关的题肢存在选与不选两种情况:(1)与题干有直接关系的正确题肢应选,与题干仅有间接关系的正确题肢不选。(2)对题干具有全面概括性题肢入选,对题干理解片面性题肢不能入选。‎ ‎2018年10月24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珠港澳大桥建成通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珠港澳大桥全程55公里,从设计到建成通车历时14年,由中央与粤港澳政府共同出资,国内外上百家公司参与设计和建设,并克服了技术、环境、地质等困难。这表明 ‎①大桥的建设是人们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②大桥方案的设计作为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大桥的建设过程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克服建设困难有效验证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 在珠港澳道大桥建设中,人工岛和隧道设计施工要解决一系列世界级难题。为此,交通运输部组织将“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正式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组织技术攻关,成功解决了岛隧无缝接合,超长隧道里通风等技术难题,为工程建设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这表明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大桥建设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了工程技术的探索和研究 ‎②工程建设实践为建设者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了工程技术的发展 ‎③基于世界级技术难题的研究,是工程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④针对工程建设难题的研究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对工程建设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6. B 17. C ‎【解析】‎ 本题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珠港澳大桥建成通车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6题详解】‎ 珠港澳大桥由中央与粤港澳政府共同出资,国内外上百家公司参与设计和建设,并克服了技术、环境、地质等困难,这表明大桥的建设是人们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①正确且符合题意;珠港澳大桥全程55公里,从设计到建成通车历时14年,这表明大桥的建设过程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活动而不是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②错误;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意识才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7题详解】‎ 在珠港澳道大桥建设中,人工岛和隧道设计施工要解决一系列世界级难题。为此,交通运输部组织将“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正式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组织技术攻关,成功解决了岛隧无缝接合,超长隧道里通风等技术难题,为工程建设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这表明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大桥建设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了工程技术的探索和研究,针对工程建设难题的研究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对工程建设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③错误,错在“根本保证”。故本题答案选C。‎ ‎18.港珠澳大桥项目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快速通道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这表明 ‎①珠港澳大桥的建设密切了地区经济联系,大桥的作用与建设初衷完全吻合 ‎②人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创造性,在实践中建立粤港澳之间的新联系 ‎③珠港澳大桥作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建成之后独立于人的的意识之外 ‎④珠港澳大桥的建成是实践的智慧结晶,在建设中没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港珠澳大桥项目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珠澳大桥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快速通道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这表明人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创造性,在实践中建立粤港澳之间的新联系,珠港澳大桥作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建成之后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错误,错在“完全吻合”;④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选项。‎ ‎19.“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航天员开展了系列的太空植物科学实验,旨在揭示失重环境下地球植物的变异和生长状况。这表明 A. 人类的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发展为认识深化提供新的条件 D.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国航天员开展了系列的太空植物科学实验,旨在揭示失重环境下地球植物的变异和生长状况,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发展为认识深化提供新的条件,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都未体现,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0.2018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这些贺词激荡光荣与梦想,充满信心与斗志,蕴含哲理,见证情怀。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创新意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实践的活动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③“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努力促成质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体现了实践的活动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强调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①对应错误;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量变不一定引起质变,④对应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1.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哲学依据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在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都是宝贵财富 ‎③人的认识总要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④真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②的表述“都”字太绝对,不能选;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的表述不对;①③符合题干。‎ ‎【详解】此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相关知识。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于事、能干成事。这是因为人的认识总要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而且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人们在工作中难免出错,①③正确;②中“都是宝贵财富”说法绝对化,错误,排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22.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革断,无人餐厅、无人零售店众多无人经济模式争相涌现,未来5至10年,零售业、服务业、交通业、运输业将面临一场冲击或颠覆,服务员、等购员、收银员、驾驶员等传统工作岗位将越来越少,但也会不断行生出诸如研发、营运、维护人员等新兴职业。这表明 ‎①联系是普遍的,技术革新带来经济模式的创新和对传统产业的冲击 ‎②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把握联系有利于抓住新的发展契机 ‎③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无人经济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④坚持联系的观点,无人经济对就业的影响的是无条件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革断,无人餐厅、无人零售店众多无人经济模式争相涌现,这表明联系是普遍的,技术革新带来经济模式的创新和对传统产业的冲击,①正确且符合题意;未来5至10年,零售业、服务业、交通业、运输业将面临一场冲击或颠覆,服务员、等购员、收银员、驾驶员等传统工作岗位将越来越少,但也会不断行生出诸如研发、营运、维护人员等新兴职业,这表明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把握联系有利于抓住新的发展契机,②正确且符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③错误;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是有条件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答题效率,但前提是对教材知识的准确识记和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23.2018年8月,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该项工作表明,天然复杂的生命体系可以通过人工干预变简约,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为打破,甚至可以人工创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这说明 A. 自然科学高度发达方可创造新的物质 B. 意识在与客观世界的直接交互中具有创造性 C. 真理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 D. 科技创新推动人的认识不断深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 这说明科技创新推动人的认识不断深化,D正确且符合题意;自然科学高度发达方可创造新的物质的说法太绝对,A错误;B C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4.2018年7月,人民日报就“可可西里随时邂逅藏羚羊”现象发表了题为“生态留白,为了更好地发展”的评论,文章指出,“生态留白,从空间上讲是为人类开发活动设定前进尺度,从时间上看是为子孙后代永续发展设定未来向度。留白太少,则发展将变得不可持续;留白太多,则好似白纸挥毫却不着一墨,势必导致发展的不充分。”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留白是要注重系统整体的优化 ‎②留白“多”与“少”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协调统一 ‎③要适度留白,正确处理发展的持续性与充分性的关系 ‎④“留”与“不留”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与否的表现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态留白,从空间上讲是为人类开发活动设定前进尺度,从时间上看是为子孙后代永续发展设定未来向度”,表明留白是要注重系统整体的优化,①正确且符合题意;“留白太少,则发展将变得不可持续;留白太多,则好似白纸挥毫却不着一墨,势必导致发展的不充分”,这表明要适度留白,正确处理发展的持续性与充分性的关系,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留白“多”与“少”并未体现整体与部分的协调统一,排除②;“留”与“不留”都是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表现,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5.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①错误;真理在认识中并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26.地震预测是根据对地震规律的认识,预测未来地震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尽管地震预测问题提出很久,各国科学家为此作了很大努力,但至今仍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做出很粗略的估计。这说明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真理性的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尽管地震预测问题提出很久,各国科学家为此作了很大努力,但至今仍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做出很粗略的估计,这说明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属于不可知论,说法错误;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能说真理性的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7.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下列名言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 A.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 B.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 C.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 D.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答案】A ‎【解析】‎ ‎【详解】“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体现了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A正确且符合题意;“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体现透过现象看本质,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名言名句的意思。‎ ‎28.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的中流砥柱作用日益突出,国企改革也站到了新的历史节点上,翻开了新篇章。有学者指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新事物,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会一帆风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国企混改是新事物,其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 ‎③重视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④坚定信心国企改革就能取得成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新事物,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会一帆风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国企混改是新事物,其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重视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变,③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④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29.从远古时代的刀耕火种到工业时代机器的普及,再到信息时代机器人的研发和使用,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历史佐证了 ‎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②机器人作为新事物,是对传统工具的彻底颠覆 ‎③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生产工具的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④任何一种生产工具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历史佐证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生产工具的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发展,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机器人作为新事物,不是对传统工具的彻底颠覆,②错误;④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30.作为中国唯一的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和最北部的国家级新区,2018年6月,哈尔滨国家新区正式挂牌。哈尔滨新区将按照“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总体布局,以哈尔滨松花江北部地区为核心区,以哈尔滨哈南工业新城平房区部分为产业支撑区,以综合保税区、内陆港为联动发展区。从系统优化的角度,推动哈尔滨国家新区的发展需要 ‎①着眼于新区的整体性,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把新区内各个功能区有机联系起来 ‎②坚持联系的观点,发挥新区对俄贸易窗口的作用 ‎③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把新区经济规划落到实处 ‎④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激发新区的最佳经济功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系统优化的角度,推动哈尔滨国家新区的发展需要着眼于新区的整体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激发新区最佳的经济功能,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③都不是从系统优化的角度,与设问的知识范围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二、主观题 ‎31.《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理念引领新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相关知识,阐释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为什么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理念引领新的发展?‎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国情,深刻认识我国未来的发展规律,在总结改革开放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确立新发展理念,为“十三五”发展指明思路和方向。‎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五大发展理念能够更好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智力支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相关知识,阐释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为什么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把握思维的奥妙,即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解读设问即树立正确的意识或发挥主观能动性,基本理论包括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主观符合客观;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改在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然后材料和上述理论进行分析,分析其依据和意义即可。‎ ‎【考点定位】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题指导】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6、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32.‎ ‎2018年10月20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成功完成了水上首飞,真正实现了水陆两栖全能。AG600是中国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AG600从2009年立项以来,研制团队不断攻坚克难,完成了百余项大型试验、三千余项设备安全性试验,先后攻克了气水动布局设计和船型机身设计等方面的多项关键技术。AG600水上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水陆两栖、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取得成功,AG600兼顾改装成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等用途的可能性和灵活性,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有效促进我国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助推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请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谈谈对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成功的认识?‎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G600的研制是为了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需要而开展的。‎ ‎②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研制团队通过反复试验,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水陆两栖、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取得成功。‎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G600兼顾改装成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等用途,有效促进我国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助推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解析】‎ ‎【详解】本题请考生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谈谈对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成功的认识,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问题指向是谈谈对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成功的认识,属于认识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等方面来分析说明。‎ ‎【点睛】做哲学主观题一定要仔细的地审清考查的知识范围,看看是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还是历史唯物主义,还要了解每一块的具体知识,清楚把握每一个具体知识。同时,我们要善于分析材料,条分缕析,将学到的知识细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3.经济增长是个复杂的问题,自亚当·斯密以来,整个经济学界围绕着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争论了长达200多年。‎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最权威的经济增长理论,该理论提出了“当要素收益出现递减时经济增长停止”的论断,把技术进步等作为外生因素来解释经济增长。‎ ‎20世纪90年代初期形成的“新经济学”即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等内生因素实现的,得出了“因技术进步的存在要素收益会递增而长期经济持续增长”的结论。该理论突破了传统增长理论关于要素收益递减或不变的假定。在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经济学家对于内生增长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新的进展。1990年美国学者罗默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经典内生增长模型中提出,维持经济长期增长的最终推动力是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技术新知识的生产会不断增加人类的知识总量,从而产生持续的经济增长。罗默博士因提出“内生增长理论”而荣获2018年经济学诺贝尔奖。‎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过程的知识分析经济增长理论在争论中发展。‎ ‎【答案】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主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由于不同学者的实践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法、经济立场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是个复杂的问题,其本质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经济学界围绕着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形成的不同的认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经济学家立足实践,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检验和发展着驱动经济增长的理论认识,提出了内生增长理论,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推动驱动经济增长因素认识的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过程的知识分析经济增长理论在争论中发展,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认识过程的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分析经济增长理论在争论中发展,‎ 属于材料分析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等方面来分析说明。‎ ‎【点睛】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注意知识范围的限定和题型,根据设问要求,检索知识库,找到需要运用的一般理论;‎ 第二步,以知识要点(特别是概念)为线索,按图索骥,在试题材料中寻找与理论要点相对应的有效信息;‎ 第三步,把知识要点与对应的具体信息结合起来,对知识要点进行阐释。‎ 第四步,表述答案:知识要点+材料分析。‎ ‎34.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指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国务院机构改革在党政机构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树立全局观念。顺应时代要求,从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的全局出发,要求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重视部分。加强和完善政府职能,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构建高效政府治理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解析】‎ ‎【详解】国务院机构改革在党政机构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加以说明,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问题指向是加以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在党政机构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重视部分等方面来分析说明。‎ ‎【点睛】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是相互作用的。整体离不开部分,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者部分。‎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容来看,其方法论应包括多方面的要求。‎ 其中有两点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 一是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做法是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上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像人们常说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选择最佳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说明。‎ 二是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这点方法论要求主要是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反对分裂主义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