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静宁一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第一次考试题 政 治 提示: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2、所有题目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8 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宪法 ②永顺老司城遗址成为湖南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③2017 年冬季我国天然气供应形势严峻,多地上调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 ④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并参观《南京大屠杀史实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 形态的部分。②④属于文化现象,①是政治现象,③是经济现象,故本题答案选 B。 2.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 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 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①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 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表明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①与题意不符。 ③: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作用,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 D。 3.今天,传统的阅读模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在某市图书馆只要手机扫一扫,就能把各 类经典电子图书“装”进手机,轻松带回家。而这些强大功能的“支持者”,都来自于一台 电子书借阅机。可见 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④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该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①。 ②③:在图书馆只要手机扫一扫,就能把各类经典电子图书“装”进手机,轻松带回家,而 提供这些技术支持的是电子借阅机,可见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 一定的物质载体中,②③选项正确。 ④:文化不是经济发展的派生物和附属品,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 B。 4.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文化体制也应作出新的改革。文 化体制改革有利于文化生产力突破制度性束缚,爆发出应有的活力,从而使文化更好地发挥 新的经济驱动力作用。这表明 A. 文化和经济密不可分,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B. 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C. 文化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 经济实力增强,意味着文化也必然先进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文化和经济密不可分,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A 项符合 题意;文化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腐朽文化对经济发 展起阻碍作用,B 项说法错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与经济的特点不同,C 项说法错误;文化有相对独立性,与经济并不完全同步,经济实 力增强,并不意味着文化也必然先进,D 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A。 【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 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 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相对独立性。 (2)相互交融。表现: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 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 突出。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我国要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 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 2020 年,形 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 达到 8 万亿元。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创意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我国已经形成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格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我国要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 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不断做大做强产业规模,这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 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①②符合题 意。 ③:夸大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③说法错误。 ④:到 2020 年,我国将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而 不是已经形成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格局,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 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6.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党的十九大精神正在各地落地生根,广大干部群众正在把思想和行 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正在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这表明 ①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直接现实性活动 ④文化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各项工作,体现了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 为物质力量。②符合题意,用十九大精神引领各项工作,体现了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 的发展。③表述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表述错误,文化既包括意识形态的部分,也 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故选 A。 【点睛】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分。 7.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 软实力,必须( ) ①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②使文化的发展始终同经济的发展同步 ③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把发展先进文化作为当前我国的中心任务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③:我国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文化建 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①③符合题意。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完全同步,②说法错误。 ④:经济建设是当前我国的中心任务,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D。 【点睛】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和作用: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国 家文化软实力,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增强我国综合国力。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 重要精神武器。 (2)怎么办(启示):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 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 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8.近年来,经典诗歌渐回公众视野,它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 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这表明经典诗歌 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②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使人们获得精神享受 ③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决定人们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④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力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经典诗歌引起了无数人 精神共鸣,是因为经典诗歌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感 染力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能使人们获得精神享受,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影响人们的世界 观、价值观、人生观,使人们获得思想启示,①④符合题意。 ②:经典诗歌本身属于文化,而不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说法错误。 ③:经典诗歌不能决定人们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而是社会实践,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 式。 ③特点:文化对人 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 9.2019 年 2 月 10 日,教育部等 15 个中央都委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 实施办法(试行)》,对学生欺凌事件的种类和适用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给他人起有侮辱性 绰号、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贬低或者侮侮辱他人人格言论等列入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学 校对于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批评的同时给予惩戒,严重者 可以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处分。这一《实施办法》的依据是 ①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②一个人“三观”的形成是各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主观的,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充分的物质条件,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的 的 【详解】①②:材料强调,学校欺凌事件,会影响被欺凌人的身心健康,为此,教育部等 15 个中央都委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学校可以对屡 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批评的同时给予惩戒,严重者可以给予 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处分,这样可以促进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减少欺凌事件的 发生,可见,这一《实施办法》的依据是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 为的选择,一个人“三观”的形成是各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①②正确。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客观的,不是观的,③错误。 ④:优秀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 C。 10.近几来,微信朋友圈文化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方式,改变着人们与世界的连接状态。但是, 随着微信用户数蒸蒸日上,根据可疑的养生秘籍、五花八门的商业广告充斥其间,让人不堪 其扰。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①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①:材料为涉及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①不符合题意。 ②:根据题意,在威信朋友圈里存在着大量的可疑的养生秘籍、五花八门的商业广告充斥其 间,让人不堪其扰,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②符合题意。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错误。 ④:近几来,微信朋友圈文化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方式,改变着人们与世界的连接状态说明了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④正确。 故本题选 C。 【考点定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名师点睛】如何理解交往方式:交往方式分为劳动中的交往方式和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方式。 前者主要指劳动协作的方式,而后者又叫交际方式,包括人们之间交往的仪态(言谈举止)、 交往中的程序(风俗礼仪)、交往的工具和手段等。 11.“一带一路”规划,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 重要节点,镌刻着中华民族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不朽记忆。这里是华夏文明走向世界 的重要出发站,也是沿途各国多元文化的交汇交融之地。各国文化的交融有利于促进沿线国 家文化的繁荣,是因为 ①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②各国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在长期的交流中各国文化达到了相互融合 ④各国文化都源远流长,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③选项的表述不是题目的原因,排除。④选项错误表述本身错误,否认了文化的多样性。题 目中,各国文化的交融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文化的繁荣,是因为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 独特的个性,各国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故①②入选。选 A。 12.有人指出,中国梦与美国梦,两梦相克和争斗,只能两败俱伤:两梦相通,方能相得益 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表明( ) A. 不同国家梦想的共性是双方互学互鉴的前提 B. 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 C. 不同国家梦想的个性是不同国家冲突的根 D. 各民族间经济、政治的不同决定了梦想的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B:有人指出,中国梦与美国梦,两梦相克和争斗,只能两败俱伤:两梦相通,方 能相得益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表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B 符合题意。 A:文化的差异性是双方互学互鉴的前提,A 说法错误。 C: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C 说法错误。 D:材料表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共同发展,D 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 B。 【点睛】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要性+重要性、意义) (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多样 性对人类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 (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还是文化创新的 重要基础。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 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 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 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5)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 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13.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 的配伍形式,被视为 20 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错误;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点,不 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不能逐渐趋同,④错误;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 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 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 理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故本题选 A。 14.150 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 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 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 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D. 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世博会是文化交流的平台。一些重大发明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 产业的。说明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 项正确。ABC 项本身正确但不 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选 D 项。 15.数字时代,让过年多了一份穿越感,也有了更宽广的共享空间。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 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年俗大全”,总 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时代,为新年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这表明 A. 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 大众传媒代替传统媒介传递信息 C. 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 D. 传统年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答案】C 【解析】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 项表述不准确;大众传媒并没有代替传统媒介,传 统媒介仍然存在,B 项本身不正确;微信群里的“小时候的年”,朋友圈里的“各地年俗大 全”都是人们创造的文化,通过这些文化引起共鸣,激发欢乐,说明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 中也享用文化,C 项正确;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D 项不选。 点睛:新传媒的产生,不代表旧传媒的消失。如互联网产生后,口语、文字等旧传媒并没有 消失,也在发挥作用,因此,说新传媒取代旧传媒,替代旧传媒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16. 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 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 这种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被主流媒体所采用,进一步丰富了语言的内容, 故①正确;题意没涉及网络语言和文化软实力的关系,故②排除;网络语言折射了时代的进 步,社会的繁荣,但是并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故③错误;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网 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说明大众传媒在传播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④正确。故选 C。 17.我国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成 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成为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从《文化生活》 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互联网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②互联网这种新的媒体的出现,意味着旧的媒体的消失 ③互联网有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 强大功能,社会影响力巨大 ④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我国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 沿阵地,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成为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从 《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互联网有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强大功能,能最大限度地 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社会影响力巨大,①③符合题意。 ②:互联网这种新的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媒体的消失,②说法错误。 ④: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而非途径,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点睛】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成为大众传 的 媒。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界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 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8.“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 。应该把 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 依据是(  )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④文化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 A. ②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是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摒弃传 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①②符合题意;“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观 点表述错误,故排除③;材料未体现文化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故排除④;故本题答案 选 D。 【考点定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19. 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 所指出的“遗产”是指( ) A. 传统习俗的继承 B. 传统建筑的继承 C. 传统文艺的继承 D. 传统思 想的继承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 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 D 符合题意,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 产。”毛泽东所说的“遗产”是指传统思想。 故选 D。 的 20.近年来,纪录片纷纷从小屏幕搬上了大银幕。《我在故宫修文物》也不例外,在网络上爆 棚之后,又成功登上贺岁档大银幕,与诸多大片同场竞技。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中心研 究员刘刻说:“观众不是不喜欢纪录片,而是一直以来,纪录片没有抓住观众的心。”《我 在故宫修文物》导演萧寒坦言,很多年轻观众被故宫文物修复师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工 匠精神所打动。这说明 ①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真正需要的文化才有生命力 ②文化创作可以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能抓往观众的心的文化才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 ④文化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说明,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真正需要的文化才有生命力,文化创 作可以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说法过于绝对, 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文化具有两面性,积极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 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人和社会的发展,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A。 点睛:全面理解文化的作用: (1)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文化 会促进其发展,反之,会阻碍其发展。 (2)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 民族及国家历史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①对国家而言,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 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对民族而言,只有物质上和精神上都 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对个人而言,健康的、先进的文化 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1.朋友圈里晒书单、聊感悟,热闹又时尚,阅读正在变成悦读。从朋友 口碑传播到知名 人士的书单罗列、权威媒体的打分排名,新的技术手段为荐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直播、 图书漂流等新玩法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读书圈。这一现象对出版企业的启示是 ①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和形式 的 ②立足科技创新,增进社会效益 ③要注重文化产业政策的完善 ④丰富图书品种,满足读者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直播、图书漂流等新玩法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读书圈,这启示出版企业要创新文化传播 的手段和形式,①正确;材料启示出版企业要利用科技创新成果,而不是立足科技创新,② 不选;材料与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无关,③不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读书圈,这启示出版企业 要丰富图书品种,满足读者需求,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B。 【点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不同:一般来说,文化事业是为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 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在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公共文化服务的 公益性组织机构。而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从 性质看,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以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文化产业具有经营性,以盈利为主 要目的。 22.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 无魂的躯壳。据此文艺工作者要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 ) 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 ③要结合时代条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据此文艺工作者要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从人 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①④ 正确且适合题意;②③不适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23.智慧城市是指在目前钢筋水泥的城市基础上,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数字的、网络的、 虚拟的、智慧的城市形态。发展智慧城市,必须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这强调了智慧 城市发展要 ①尊重多样,相互借鉴 ②理解个性,包容一切 ③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④立足实践,坚守传统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上述材料中的“发展智慧城市,必须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启示我们智慧城 市的建设要尊重多样,相互借鉴,批判继承,推陈出新,故题肢①③说法正确。题肢②④ 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4.中国现代艺术家如果一味学习西方现代美术思想,盲目模仿西方画家的艺术特点,且其目 的仅是向传统艺术挑战,以显示所谓新意,而非表现内心思想,这样的艺术只做能到形似面非 神。这警示我们( ) ①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②要坚决反对“封闭主义” ③学习西方艺术要以我为主 ④对传统文化应“推陈出新”,敢于大胆舍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材料所说的问题警示我们学习西方艺术要以我为主,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 文化创新,否则只做能到形似面非神,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在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或民族虚无主义,而不是反对“封闭主义”,②与 题意不符。 ④:材料强调学习西方艺术要以我为主,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不体现对传统文 化应“推陈出新”,敢于大胆舍弃,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 B。 【点睛】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 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 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存在、发展和创新的根基,就容易淡化对民族国家的 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利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25.作为一种民间自我教化的工具,家风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培育弘扬好家风,坚持从 历史走向未来,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发挥家风对社 会和谐、民族复兴的积极作用,必须( ) ①与时俱进,为家风注入时代精神 ②继承传统,恢复儒家文化的社会主导地位 ③认同中华文化,全面传承家风 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发挥家风对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的积极作用,必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 判继承、古为今用,与时俱进,为家风注入时代精神,①④符合题意。 ②:对于传统的家风要批判继承而不是全盘继承传统,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 主导地位,②说法错误。 ③:对于中华传统的家风要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传承,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点睛】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 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 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第 II 卷(非选择题) 26.“剩宴”在中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 价值高达 2000 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 2 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中国式浪费”的背后是 国人自古以来讲面子的文化心理。有的人并不愿意浪费,但在讲面子、讲排场等文化环境中, 浪费也逐渐成了习惯。铺张浪费是现代文明所不能容忍的。中央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全国广 大党员干部厉行勤俭节约,禁止铺张浪费。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的知识分析产生中国式浪费现象的原因。 (2)请运用“文化与社会”有关知识,就如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厉行勤俭节约,减少铺张浪 费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 上,都是深远持久的。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文化”至今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 式,是“中国式浪费”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中国式浪费”现象的产生与“面子文化”对人的 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2)①开展鼓励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相关主题教育宣传活动。 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文化素养。(其它合理建 议亦可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的知识,设问指向分析产生中国式浪费现象的原因。解 答时首先明确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 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 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 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然后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厉行勤俭节约,减少 铺张浪费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然后从 上述方面,结合材料提出细化做法。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文化与社会 27.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时指出,金砖国家合作的成功充分证明, 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价值文化可以相互交流。我 们要坚持开放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不同文明应如何交流互鉴? 【答案】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 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 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要着重把握好民族 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④积极利用多种文化交流 的途径和传播手段。通过经贸合作、教育等多种途径和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大众传媒来促 进文化交流。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不同文明应如何交流互鉴? 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就必须坚持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 平等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 义”;还要积极利用多种文化交流的途径和传播手段。 28.作为梅派艺术的传人,梅葆玖先生在舞台艺术实践中,致力于传承发展梅派艺术,促进 了京剧艺术的繁荣。传承梅派艺术,原汁原味尤其要。京剧本体的东西,一点都不能动。“只 有传承做到位,才有可能去创新。”苦练多年,梅葆玖终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在改良新戏方 面梅葆玖也不遗余力。他的代表剧目《大唐贵妃》在原来《太真外传》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方 歌剧、交响乐等元素。梅葆玖说:“京剧需要不断创新,虚拟影像、立体音效、LED 展示等现 代 科技方式和手段完全可以为京剧服务但不能远离京剧的本源,京剧一定姓‘京’,而不 能姓‘歌 剧’歌剧‘芭蕾’等。” (1)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创新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说明梅葆玖是如何实现京剧艺术创新的。 【答案】(1)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 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 在。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梅葆玖先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华 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 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梅葆玖先生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艺术实践中苦练梅派 艺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 ②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梅葆玖先生在传承梅派艺术中始终保持原汁原味,同时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实现创新。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创新梅葆玖先生在其代表剧目中加入了西方歌剧、交响 乐等元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进行创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梅派艺术传人梅葆玖先生在舞台艺术实践中不断创新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创新的意 义、文化创新的途径等。 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 的繁荣等方面,说明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梅葆玖先生的艺 术创新使得京剧焕发生机、历久弥新。 第(2)问可结合材料,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方面,说明梅葆玖先生在艺术实践中苦练梅派艺术,在传承 梅派艺术中始终保持原汁原味,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入了西方歌剧、交响乐等元素,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从而实现了文化的创新。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创新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改良新戏方面梅葆玖不遗余力。他的代表剧目《大唐贵妃》在原来《太 真外传》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方歌剧、交响乐等元素。梅葆玖说:“京剧需要不断创新,虚拟影 像、立体音效、LED 展示等现代科技方式和手段完全可以为京剧服务,但不能远离京剧的本 源,京剧一定姓‘京’,而不能姓‘歌剧’歌剧‘芭蕾’等。”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文化创新能 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等方面,说明文化 创新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 (2)醩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梅葆玖是如何实现京剧艺术创新的。 从材料可以看出,梅葆玖先生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艺术实践中苦练梅派艺术,在实践基础上 进行创新。梅葆玖先生在传承梅派艺术中始终保持原汁原味,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继 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实现创新。梅葆玖先生在其代表剧目中加入了西方歌剧、交响乐等元素,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进行创新。 可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等方面,说明梅葆玖是如何实现京剧艺术创新的。 【点睛】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基本途径之一)。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即文化创新的根基),空谈文化创新,体现 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基本途径之二)。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 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 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永葆文化生命力、提升文化竞 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 体作用。 (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 手段等不断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 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