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高考政治(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5 宏观调控与科学发展
常考点:分配方式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收入分配的公平 财政的作用 偶考点:税收的种类 预算和决算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可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014·全国大纲,26A)( ) 提示 ×。财政转移支付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整,而不是初次分配。 2.实施股权激励方式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2016·天津高考,6A)( ) 提示 ×。股权激励方式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并没有改变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能够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2015·山东高考,25D)( ) 提示 ×。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并不能增加货币供应量。 4.财政收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2012·广东高考,26A)( ) 提示 ×。财政收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长。 5.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2013·全国Ⅱ,12D)( ) 提示 ×。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增加总需求,而不是总供给。 6.由向企业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以后,征税对象发生了改变。(2016·上海高考,20B)( ) 提示 √。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是征税对象由营业额变成了增值额,征税对象发生了改变。 1.通过表现形式区分我国当前的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的表现形式 ①国企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②农村中家庭承包土地所得。③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④村办企业、街道办企业职工工资所得。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表现形式 ①在私营、外资企业获得的劳动收入属按劳动要素分配。②在私营、外资企业担任管理职务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管理要素分配。③在公有制经济、私营和外资经济中靠资金、技术取得的收入属于按资金、技术要素分配。 2.正确认识各种收入 (1)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私企、外企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其他如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 (2)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劳动者、私企、外企中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如:私企、外企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3)合法收入,国家保护;非法收入,国家取缔。 3.从不同角度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知识角度 具体措施 效率与公 平的关系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在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分配制度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初次分配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再分配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其他角度 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命题角度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1.(2015·江苏高考)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①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分配方式。居民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故①正确。通过财产性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可见财产配置多元化,故④正确。材料体现了投资的多元化,没有涉及风险降低,排除②。财产收益来自初次分配,排除③。 命题角度二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2012·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 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 736元。 材料一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图1 图2 ——摘编自2011年3月7日《经济观察报》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答案 (1)问题: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2)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解析 本题以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托,从“是什么”“怎么办”“采取措施的依据”三个角度进行设问。学生对我国最低工资与世界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对我国政府、企业、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横向、纵向比较,就可以轻松回答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配政策、财政、税收等写出解决收入分配中的问题的对策即可。 感悟 分配制度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近几年全国卷出题不是很多。效率与公平是高频考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会涉及,其中公平问题是考查热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我国自1987年以来,一直实施扶贫攻坚计划和积极的扶贫政策;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东、中、西比例为14.3%∶35.7%∶50%;实现2020年国家提出的脱贫目标,我国需要每年减贫1 170万,平均每个月要减贫100万。 材料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 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材料三 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如何推进精准扶贫,实现脱贫目标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代表、 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代表、委员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认为,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只有“授人以渔”才能真正把贫困人口拉出来,奔向小康。两会前,耿福能已经三次前往凉山州调研。今年全国两会,是耿福能持续关注扶贫话题的第三个年头。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提出了三条提案。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大推进信息扶贫力度。杨元庆指出,当前我国贫困地区经济有所发展,但信息化基础建设设施相对落后,互联网普及率偏低。 虽然各省市扶贫信息网站已初见规模,但缺乏国家层面社会信息对接网络平台。我国贫困地区农民互联网应用能力需要全面提高。他提议,应多方合作,完善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调动社会力量,构建全国性的社会扶贫信息对接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精准扶贫。 (1)描述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 (2)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在扶贫开发中应如何履职? 答案 (1)经济信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实施扶贫攻坚计划和扶贫政策,使我国的贫困人口不断减少,扶贫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贫困人口仍然较多,而且区域分布不平衡, 中西部贫困人口仍然较多,实现减贫目标任务艰巨,任重道远。 依据: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决定的。重视扶贫开发,有利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②做好扶贫开发、有利于增加贫困地区人民收入,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③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学生若回答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亦可) (2)答案一:人大代表:①行使提案权、质询权、审议权、表决权。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实际的精准扶贫方案,并在人大会议上审议相关精准扶贫的议案,表决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决定。②行使质询权。对政府在扶贫开发方面的工作进行质询并要求答复。③在自己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中,积极宣传有关精准扶贫的政策、法律法规。并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关于精准扶贫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答案二:政协委员: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关于精准扶贫方面的意见和要求。②积极提交精准扶贫措施的提案,建言献策,参政议政。③就精准扶贫方面的工作、问题和落实情况对有关部门进行民主监督。 解析 第(1)问属于图表题,要注意对图表信息描述的全面性,为此要做到“一看(看标题、看小注)”“两比(纵比找变化,横比找差距)”“三升华(指出问题的实质)”。第(2)问考查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职责,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与措施 (1)国家重视社会公平的原因 设问方式] ①从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角度,说明国家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②从经济生活的角度,阐述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的意义。 答题思路] 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③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发展。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维护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⑤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维护社会公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有利于推动投资、消费、出口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设问方式] ①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就我国如何缩小收入差距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②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解决我国基尼系数过高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答题思路] ①从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④要发挥好财政的作用,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国家财政 (1)国家财政的收入与支出 (2)财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①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②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③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制定者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手段 财政预算(国债、税收等) 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信贷规模等 目标 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 通过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使之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相符 相同点 ①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共同为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起作用 ③都有扩张性和紧缩性之分,我国当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思维发散]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 经济 经济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物价上涨 经济平稳运行,没有明显的通胀和通缩迹象 形势 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 具体 措施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增发国债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增加货币流通量 减少财政支出,减少国债发行,增加税收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减少货币流通量 增收节支,强调总量平衡,松紧适度 目标 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增长 抑制社会总需求,稳定物价 调整经济结构 3.税收及主要税种 含义 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地位 税收是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主 要 税 种 增值税 ①征税对象: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②税率:比例税率 ③作用: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个人所得税 ①征税对象:个人所得额 ②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③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思维发散] 税收调节经济社会发展的表现 (1)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如果经济发展过热,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来抑制社会总需求;如果经济发展过冷,可以减少税收,刺激社会总需求,从而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2)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通过调节税收,可以引导人们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 (3)维护社会公平: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4)引导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通过调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率,可以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命题角度一 财政政策及财政作用 1.(2014·全国Ⅱ)近年来,我国多地多次出现了空气严重污染的雾霾天气,PM2.5(细颗粒物)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某市PM2.5主要污染物来源的构成图。为治理空气污染,该市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是( ) A.提高燃煤企业排污标准 B.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C.增加财政投入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 D.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使用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题眼是“该市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提高燃煤企业的排污标准仅仅针对燃煤企业,不能全面解决空气污染问题,而且属于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A项错误;B项是法律手段,不符合题意;增加财政投入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属于经济手段,C项符合题意;D项“限制”的说法错误,排除。 方法技巧] 如何判断财政的作用 财政的作用 判断依据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财政支出与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有关的材料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财政拨款、增加或减少税收、发行国债等与宏观调控有关的材料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支出与社会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有关的材料 命题角度二 税收的种类与作用 2.(2014·全国Ⅱ)2013年12月,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宣布对76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降低进口关税能( ) ①改善国际收支结构 ②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③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④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关于①,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根据WTO的规定,我国应该逐步降低关税,并以最终与国际接轨为目标。降低关税,势必利于进口,进口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结构,①正确;降低关税,有利于进口,会刺激居民消费需求,③正确。②④与题意无关。 感悟 财政的作用是高频考点,通常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为背景考查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涉及。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三五”规划指出,我国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材料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工业4.0”“再工业化”等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材料二 年度 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 2015 0.95% 0.44% 83.5% 58% 1.68% 1.10% 85.5% 84% 2025 为实现上表《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制造业若干指标,从2016年起,我国进一步放宽了企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研发活动和费用范围。除规定的特殊情况外,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均可享受“加计扣除”优惠,并允许企业追溯过去3年应扣未扣的研发费用予以加计扣除。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国务院为什么要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分析研发费用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并说明我国制造业应如何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答案 (1)国务院是中央人民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职能,对制造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提高综合国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2)意义:降低企业应税负担,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做法:加大我国制造业技术的研发经费投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强化我国制造业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和有效运用;加强我国制造业质量品牌建设,形成以质量品牌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提高数字制造水平,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 解析 第(1)问的关键是明确国务院属于行政机关,政府部门,所以应该用政府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第(2)问,包含两小问,第一小问考查积极的财政政策,第二小问考查企业创新,需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014年底,全国仍有7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 教材观点 1.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展扶贫开发事业,可以为人民享有真实民主提供物质保障。 3.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体现了政府的性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也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 4.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5.面对脱贫攻坚依然严峻的客观形势,提出了我国“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 时政术语 1.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2.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3.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 4.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 5.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1.我国“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上述目标,按照消费的目的划分,包括了( ) ①有形商品的消费 ②生存资料的消费 ③发展资料的消费 ④享受资料的消费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吃、穿、住、基本医疗属于生存资料的消费,义务教育属于发展资料的消费,脱贫不涉及享受资料的消费。有形商品的消费不是按照消费的目的划分。正确答案为A。 2.一年来,四川省扶贫办积极开展工作,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全省金融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向贫困户发放贷款3.5亿元,促进贫困户户均增收1 238元。此外,该省还通过开展招商引资促进脱贫,推进金融资本放大脱贫效应。这启示我们“向贫困宣战”( ) A.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 B.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增加就业量 C.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扩大民生支出 D.贫困地区要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金融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投资3.5亿元”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是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四川省扶贫办积极开展工作,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体现了政府的引导作用,选A。本题中企业扶贫并不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它依然以营利为目的;C、D不符合题意。 3.10月17日是我国的“扶贫日”。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6亿多人口的脱贫,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但是按照世界银行每天生活费1.25美元的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约还有2亿多。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的批示中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们做好减贫事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在促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中应发挥的作用。 答案 (1)必要性:①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②当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比较多,实现减贫目标任重道远。 现实意义:①做好减贫事业、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②有利于扩大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增长。③有利于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有利于尽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①中国共产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为扶贫开发工作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②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把扶贫开发工作落到实处。 解析 第(1)问中必要性主要侧重于理论方面的原因,意义主要侧重于现实方面。第(2)问属于措施类的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有两个主体:党和政府。 一、选择题 1.贫困经济学有一个规律:今天的收入差距+今天的人力资本差距=明天的收入差距。( 注:人力资本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据统计,未来20年我国新增劳动力的1/3将来自贫困地区。为缩小今后的收入差距,当前需采取的措施有( ) ①坚持并完善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 ②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 ③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④是提高效率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2.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就是把中央集中的财力拿出一部分,增加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财力补充。中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利于( ) A.更好地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 B.完善和优化初次分配机制 C.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D.从根本上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答案 C 解析 中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是促进公平的措施,应选C。 3.(2016·上海高考)作为生产要素,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是( ) A.使生产要素形成合力的要素 B.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实体要素 C.渗透于其他生产要素的要素 D.企业生产过程最活跃的要素 答案 A 解析 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要素能够有效整合其他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故A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企业家的经营管理不属于实体要素,故B与题意不符;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人才,故D与题意不符。答案选A。 4.按照通常的观点,分享经济一般由第三方创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市场平台,供应者从闲置的资源使用权的让渡中获得额外的收益,消费者则以合理的价格满足需求。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分享经济( ) ①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激发社会活力 ②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将代替传统经济模式 ③能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满足个性消费需求 ④借助互联网优势,实现了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错在“代替传统经济模式”;④不符合事实。 5.2015年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为6.9%,为25年来的最低,经济放缓成为新常态。2015年12月中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将2016年的目标经济增长率设定在6.5%~7%之间,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陷入低迷,政府要为经济的发展做好‘加、减、乘、除’,带动经济增长。下列做法与对应的加减乘除要求一致的是( ) ①加法:增加财政补贴和信贷等融资手段对国有经济、国有支柱企业的扶持 ②减法:结构性减税,智能装备升级,促进小微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 ③乘法:强化科技创新的注入,安排科技要素在不同产业、行业、企业的分配 ④除法:积极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绿色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不符合公平竞争原则;③不符合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原则。 6.读下图,要解决漫画所反映的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措施应该是(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着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③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收入差距 ④建立和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漫画中的问题是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劳动者同样劳动,但获得的劳动报酬不一样,东部地区要高于西部地区,这说明我国收入分配在区域上存在差距。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②③说法正确;①④与漫画主旨不符。本题选B。 7.公正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从收入与分配的角度看,守护社会公正,政府要( ) ①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②实行结构性减税,提高企业利润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积极发挥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中的作用 ④充分发挥市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从收入与分配的角度看,守护社会公正,政府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要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公平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故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应该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故排除;④会拉大收入差距,故排除。 8.据《论语·颜渊》记载,针对鲁哀公感叹钱不足用,大臣有若建议他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认为百姓不足君则不足,老百姓足君则足。若在一定时期内,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图示能支撑有若建议的正确组合是( ) A.①—②—③ B.④—①—③ C.②—③—① D.②—④—①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抽十分之一的田税——百姓足——君足,说明了合理的税收政策能够刺激投资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从而扩大税基。故答案选C。 9.(2013·全国Ⅱ)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 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我国实施的财政政策为背景,以适度的财政赤字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理解,财政赤字即国家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国家扩大财政支出在市场形成社会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拉动生产,故A项正确;B项中的税负的减少不是财政赤字造成的结果,故排除;C、D两项与题目无关,舍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2012·海南高考)2011年末,我国开始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试点行业选择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税种上,营业税、增值税分别属于( ) A.流转税、流转税 B.流转税、行为税 C.流转税、财产税 D.所得税、流转税 答案 A 解析 营业税、增值税都属于流转税,故选A。 11.(2012·全国)2011年末,我国开始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试点。之所以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是因为增值税( ) ①不受企业盈亏影响 ②可以避免重复征税 ③税源广且便于征收 ④能防止进货商品的偷漏税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增值税”。增值税是在我国境内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以其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增值税的征收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同时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②④正确。①与题意不符,增值税受企业盈亏的影响,排除;③不属于增值税的特点,排除。 12.(2014·四川高考)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李先生交纳1 200元个人所得税——李先生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 ②某连锁商店交纳8 500元营业税——该商店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 ③ 张女士购买一套680元(含消费税)的化妆品——张女士是负税人但不是纳税人 ④某公司购买一台66 000元(含增值税)的机床——该公司是纳税人但不是负税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纳税人和负税人的理解。本题的题眼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实际负担税款”。李先生交纳个人所得税,直接交纳和实际负担税款的都是李先生本人,①正确;连锁商店交纳营业税,该商店为纳税人,负税人应该是消费者,②错误;张女士购买含税的消费品,她是负税人,不是纳税人,③正确;某公司购买含税的机床,该公司是负税人,不是纳税人,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阐述了共享的发展理念,揭示了从鼓励先富转向追求共富的国家发展取向。 材料一 要坚持共享发展,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是我们在发展理念上的重要提升,也是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实现共享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意味着我们今后将更加注重人自身的发展。实现共享发展,需要在经济社会两个领域同步发力。只有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让人们在经济和社会两个维度上都有“获得感”,共享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材料二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阐述“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时指出,要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大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怎样才能实现共享发展的目标?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坚持共享发展的理由,并谈谈我国应如何实现共享发展? 答案 (1)① 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坚持科学执政,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在经济社会两个领域同步发力;坚持民主执政,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②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关注民生;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学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①坚持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坚持共享发展,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学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②充分发挥国家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和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加大对教育、就业、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健全以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对革命老区、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第(1)问考查党和政府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第(2)问包含两小问,第一小问考查坚持共享发展的原因,可以从必要性和意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可以从发挥财政的作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等角度去分析。 1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材料二 有一种蓝天白云叫做“APEC蓝”,这是网民对北京天气的称呼。虽然只是一个戏称,却让人看到治理空气污染的希望,面对“十面霾伏” 并非没有办法,只要政府肯下决心,拿出严厉的治霾手段,一板一眼地落实到位,还是可以重现蓝天白云的。 材料三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中国交通能源战略转型。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流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支持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于实施创新驱动,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拉动国内市场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具有重要价值。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全面地履行其应有的职能,使“APEC蓝”常态化? (3)根据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的经济意义。 答案 (1)①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②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③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或称“拐点”以后,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轻,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 (2)①政府要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政府要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鼓励公民对环境保护问题建言献策。②政府要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府要通过财政、税收等措施进行宏观调控,对不利于环保的行为实施市场监管。③政府要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政府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宣传,发展教育、科技事业,提高公民素质。④政府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3)①价格影响需求。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利于降低购车成本,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利于通过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③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利于优化汽车的动力资源配置,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④国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免征车辆购置税,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⑤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解析 第(1)问通过坐标图考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关键是读懂图。第(2)问考查政府的职能,难度不大。第(3)问考查税收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