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宋锦历史悠久,有中国“锦绣之冠”之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APEC领导人把宋锦这一“非物质遗产”穿在身上,由此引发苏州“宋锦热”,订单纷至沓来。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APEC领导人把宋锦这一“非物质遗产”穿在身上,由此引发苏州“宋锦热”,订单纷至沓来。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不体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 2.“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从上述观点中可见 ①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③文化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④文化能培养健全人格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但不会起决定作用,①说法错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优秀文化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④说法错误;文化由人所创造,文化也在塑造人,文化对个人成长会产生深刻影响,②③说法正确。该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 3.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召开,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的申遗,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我国积极申请并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大运河是我国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 ③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必须先继承后发展 ④大运河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①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并没有先后问题,①③选项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4.2014年8月16日,第二届南京夏季青奥会正式开幕。借助互联网技术青奥圣火先后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实体和网络虚拟传递,让无数人圆了成为“火炬手”的梦,也让青奥会的理念得到更多的认同。这说明 A.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 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C. 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 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借助互联网技术,青奥圣火先后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实体和网络虚拟传递,让无数人圆了成为“火炬手”的梦,也让青奥会的理念得到更多的认同。这说明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B项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不是重要途径,A项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C项说法错误;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什么是文化传播?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商业活动、人类迁徙、教育活动、小到….大到…等。 5.中国历来描写中秋月的诗词歌赋,多以期盼团圆为主题。如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吟唱着悲欢离合之痛,让团圆的期盼成为离人孜孜不倦的憧憬。中秋盼团圆已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期许。这一传统文化 ①已成为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精神支柱和民族之魂 ②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 ③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④在社会历史的变迁中依然保持着它的基本特征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秋盼团圆已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期许,这一传统文化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在社会历史的变迁中依然保持着它的基本特征,②④项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民族之魂,①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6. 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A. 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 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D. 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答案】D 【解析】 A选项说法错误,文化继承的核心是符合共产主义价值观的规范行为、并要发扬光大。B与C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利用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说明了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故本题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文化的传承 【名师点睛】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的发展也不是对旧文化的完全否定。文化的发展是指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对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是既克服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又保留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曲折性的上升、前进。文化传承也不等于文化继承。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可见,文化传承包括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文化继承之后才发展。 7.2015年2月13日,由安阳殷都文化艺术院主办的98种不同写法的甲骨“羊”文字在郑州街头展出,众多市民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也被人类造字的智慧和灿烂的文化深深震撼,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维系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让人心灵受到震撼,①④项符合题意;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项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的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们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8. 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A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自强不息 B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爱好和平 C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勤劳勇敢 D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团结统一 【答案】A 【解析】 选项B的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这与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没有关系,故排除。选项C强调的是个人品德的修养,就是怀一颗仁爱之心,无论自己身处何境,都对这个世界充满爱心,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予他们关怀,而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与勤劳勇敢不对应,故排除。选项D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与团结统一没有关系。故本题答案A。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 9.要改变类似漫画《谁丢的》中的不良现象,就应该 ①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②抵制落后文化,坚持文化创新正确方向 ③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改变生活陋习 ④重视科学文化修养,增强辨别是非能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漫画中讲公民道德素养不高,对此,国家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培育“四有”公民,公民应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故①③符合题意。题中并不是讲科学文化修养和文化创新,②④排除。 考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0.“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A. 客观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唯物主义把物质当作世界的本原,唯心主义则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唯心主义又有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精神如意识、心灵、感觉、思维等当作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是把人之外的某种客观精神,如神、天、道、理、绝对精神等当作世界的本原,材料中的“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把人的“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因此是主观唯心主义,正确答案是B。 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 点评:本题是概念题,考生只有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的概念一一理解和记住,才能把他们区别开来,才能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做题。 11.《苟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 A. 物质世界示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创造规律 C.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引语强调要根据不同季节,按照自然时令从事农业生产问题,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A项排除;规律具有客观性,B项的观点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的前提和基础,故D项观点错误,排除。 考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2.经过十年的飞行,2014年11月12日,欧洲航天局的“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所搭载的登陆器“菲莱”在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的彗核上成功登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又迈出了关键一步。这说明 ①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人类能够根据需要改造世界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自然界终究会被人类所征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同时还体现了人的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③正确且适合题意;人的意识能能动的改造世界,但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实现,②选项观点是错误的;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题共16分,14题12分,15题12分,16题12分) 13. (12分)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习近平指出,这些古诗词都好。应该把这些经典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 有媒体载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在践行》强调,我们必须熟悉当代青少年的特点,离他们生活近些、再近些,用他们的语言和形式,循序渐进,教化于无形。必须警惕把道德教育的目标设定过高、离生活太远。必须防止道德教育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让古诗词成为学生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的原因。(8分)并就反对“去中国化”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 限15个字以内。(4分) 【答案】(1)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2分)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 深远持久的影响。(2分)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卅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而 发展。(2分)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分)(考生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答案示例:诵 读经典义化,传承中华文明;延续文化血脉,传承文化基因;传承传统文化。共铸民族之魂;诵读中华经典,放飞巾圈梦想。(答案必须同绕“去巾国化”的主题,符合题目 要求,每条2分,满分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有两小问首先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让古诗词成为学生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的原因,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根据设问可以明确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对人影响和传统文化的作用。因此考生首先可以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的角度仅说明;然后可以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进行说明;最后考生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特征和作用的角度说明即可。后一问比较简单,要求考生并就反对“去中国化”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考生只要围绕着主题,并控制好字数即可。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作用 14. 山东省某村是改革开放初期有名的先进村,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充裕的物质生活。不久,奢靡现象开始抬头,并愈演愈烈,乡风日下,价值观念下滑;没过几年,变得经济衰退、凋敝。最近,该村村委会下大力气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凝聚起向上、崇善、爱美的强大正能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传承乡村文明,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该村又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乡村和最美乡村”。 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阐释该村委会做法的合理性。 【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该村委会面对该村乡风日下的现实,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该村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传承乡村文明,推动乡风建设。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该村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该村委会在转变该村精神面貌中,关注了村民的根本利益,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阐释该村委会做法的合理性。 从材料可以看出,该村委会面对该村乡风日下的现实,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传承乡村文明,推动乡风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该村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维护了村民的根本利益,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可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等方面,阐释该村委会做法的合理性。 【点睛】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15.某地人民广播电台创新社会主义道德宣传方式,用广播剧的形式把当地道德模范的事迹故事化,精心打造了34部“道德模范广播剧”,展现了道德模范的奉献精神,让人们在倾听中记住道德模范的故事,引导人们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道德模范广播剧”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不仅因为故事精彩,更因为那种源自道德的力量。 根据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答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道德榜样,全面提高公民素质。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谈谈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本题知识要求明确,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可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先进文化、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道德榜样,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等方面加以说明。 16.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bigdata),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库体系),数据结构复杂多样,规模急剧增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能否实现海量数据的有效挖掘和运用,把握数据背后的奥秘和玄机,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消费者福利的满足程度。我们必须树立大数据战略,以获得巨大商业价值,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世界本质、把握思维奥妙”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树立大数据战略?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树立大数据战略是客观形势的要求。②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大数据战略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只有按照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挖掘和利用大数据价值,才能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③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大数据战略可以有效指导实践,以发挥大数据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提高竞争力。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探索世界本质、把握思维奥妙的知识,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树立大数据战略。探索世界本质、把握思维奥妙的知识,就是唯物论的知识,而唯物论两个核心的理论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和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能动性,题中树立战略,本身可以解读为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原因类的题目,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主观符合客观,树立大数据战略是客观形势的需要。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