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Word版含解析

- 1 - 河北省邢台市 2020-2021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0 年 5 月,考古学家在宁夏发现了 30 多座用石块垒砌的古人类聚落遗址与散布在该遗址 上的史前岩画。该原始聚落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宁夏地区原始社会石砌聚落遗址的空白。下 列对该聚落社会生活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有聚落成员把自己的私有物品分给其他成员 ②人们可以用文字记载日常事务 ③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④人与人之间具有平等互助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该聚落属于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人与人之间具有 平等互助的关系,故③④入选。 ①:原始社会成员没有自己的私有物品,故①不选。 ②:原始社会还没有文字,故②不选。 故本题选 D。 2. 在奴隶社会,奴隶失去人身自由,被奴隶主任意驱使、赠送、买卖甚至杀害。但奴隶社会 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是因为( ) ①奴隶制生产关系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②奴隶主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③奴隶制是一种非常野蛮的剥削制度 ④奴隶制的确立使人类迈入文明时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是因为奴隶制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 力状况,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迈入文明时代,①④符合题意。 - 2 - ②:主要是奴隶创造了社会财富,②错误。 ③:奴隶制是一种非常野蛮的剥削制度,但这不是进步的原因,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B。 3. 如图是封建社会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根据图示判断,形成封建等级制度的根源是( ) A. 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 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 C. 封建土地所有制 D. “君权神授”的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C:根据示意图内容可知形成封建等级制度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故 C 入选。 ABD:选项 ABD 均不是形成封建等级制度的根源,故不选。 故本题选 C。 4.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克莱尔在诗作《追思》中描述道:“圈地就像拿破仑一样,摧毁一切, 铲平每片草丛、树林,推平每一座山丘。”圈占公有荒地的行为大规模破坏了生态系统;同 时地主撕毁租约,暴力驱赶佃农,导致农民流离失所。这表明( ) ①资本的原始积累充满着血腥和暴力 ②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失去生产资料,成为无产者 ③破坏生态环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必备条件 ④资本原始积累导致生态破坏,是历史的倒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圈占公有荒地的行为大规模破坏了生态系统;同时地主撕毁租约,暴力驱赶 佃农,导致农民流离失所。这表明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失去生产资料,成为无产者,资本的 - 3 - 原始积累充满着血腥和暴力,①②符合题意。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必备条件: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 来劳动力的人;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②错误。 ④:资本原始积累导致生态破坏,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不是历史的倒退,④错误。 故本题选 A。 5.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 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这段话最适合用于评价 ( ) A. 空想社会主义和人人平等原则 B.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C.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 D. 德国古典哲学和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B: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 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因此最适合评价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 学说,ACD 错误,B 正确。 故本题选 B。 6. 1917 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 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有 ( )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跳跃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④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 论到现实的飞跃,②③正确。 ①:社会主义实现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月革命后,建 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未实现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 - 4 - 跃。①错误。 ④: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 飞跃,而不是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④错误。 故本题选 C。 7. 从 1919 年到 1949 年——30 年浴血奋战,只为那不改的初心;30 年英勇奋斗,只为那崇高 的使命。在这 30 年中,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军是( ) A. 农民阶级 B. 小手工业者 C. 民族资产阶级 D. 无产阶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不是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军,A 不合题意。 B:小手工业者不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军,排除 B。 C: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 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使命,C 不合题意。 D:1919 年爆发五四运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成为中国反帝反封 建斗争的主力军,D 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8.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列选项对“站起来”的理解正确 的是( ) ①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③实现了世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 ④中国人民从此翻身解放,当家作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从世界角度阐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不是对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理解,故②不选。 ③:实现了世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夸大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并不是实现了世界被压迫人民 的解放,故③不选。 ①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意味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 - 5 - 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从此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故①④入选。 故本题选 B。 9. 1892 年,张弼士投资 300 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1956 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张裕酿酒公司( )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会发生根本变化 ②工人不再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 ③是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④企业规模、经营管理受到国家限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1956 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 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张裕酿酒公司生产资料所有 制会发生根本变化,工人不再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①②符合题意。 ③: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③错误。 ④:国家加强调控,不是限制企业规模、经营管理,④错误。 故本题选 A。 10. 1956 年召开的党的八大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分析。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对我国目前 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判断。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 ②都从根本上变革了生产关系 ③都是根据具体国情作出的正确分析 ④都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1956 年党的八大召开时,中国并不是市场经济体制,仍是计划经济体制,①错 误。 ②:上述判断和分析都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都是根据具体国情作出的正确分析,并 没有从根本上变革生产关系,②错误。 - 6 - ③④: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判断。1956 年召开的党的八大也对 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分析。上述判断和分析都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都是根据 具体国情作出的正确分析。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 D。 11.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 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 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 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线 C. 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 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答案】C 【解析】 【详解】A: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产生的是邓小平理论,故 A 错误。 B:此时只是探索,还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线,故 B 不选。 C: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 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 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 C 入选。 D:此时尚未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故 D 不选。 故本题选 C。 12.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 怎样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A: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 符合题意。 B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BCD 排除。 故本题选 A。 - 7 - 13. 1984 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1 月,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 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5 月,开放了大连、青岛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10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由此可见,这一年我国( ) ①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②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③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设立 ④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题干强调我国深圳特区经济发展、开放沿海港口城市,说明我国改革重心从 农村转向城市,同时说明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①②符合题意。 ③: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设立是在 1980 年 8 月,而不是在 1984 年,③说法错误。 ④: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是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而不是 1984 年,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14.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 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 ( ) ①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②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④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邓小平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 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 题。②④符合题意。 ①: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① - 8 - 不符合题意。 ③: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定这一道路( ) ①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②要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 ③要始终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④必须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全面推进经济、政 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故①④入选。 ②: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故②不选。 ③: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③不选。 故本题选 B。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6. 资本主义未来将经历长期的、痛苦的瓦解过程。它的瓦解不需要依赖外力,会被自身 的问题压垮。目前,发达工业国家普遍存在三大长期趋势:首先是经济增长持续下滑,2008 年后这一现象更加严重;其次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负债持续增长,无论是个人、金融机构还 是政府都背负沉重债务;最后是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状况恶化。长期以来,稳定的经济增长、 良好的货币政策以及社会的平等被视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获得合法性的前提。如今,这 些条件都在逐步消失。 “它的瓦解不需要依赖外力,会被自身的问题压垮。”请你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有关知 识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 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 - 9 - 运。 (2)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 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不可避免,并且资本主义社会自身无法解决这一基本矛盾。因此,资 本主义的瓦解不需要依赖外力,会被自身的问题压垮,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解析】 【分析】本题以资本主义的瓦解不需要依赖外力,会被自身的问题压垮为背景材料,从《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 能力。 【详解】本题请考生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对“它的瓦解不需要依赖外力,会被 自身的问题压垮”加以分析,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首先明确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 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 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然后再结合材料分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 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不可避免,并且资本主义社会自身无法解决这一基 本矛盾。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点睛】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 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 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 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17. 1920 年,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应梁启超等人的邀请来华讲学。他在演讲中认为“现在 中国产业情形幼稚”,应当开发实业兴办教育,并表示“对于中国社会改良的方法,暂不主 张社会主义”。对此,张东荪、梁启超等人深表赞同,撰文子以支持,认为“中国唯一的病 症就是贫乏”,而教治的办法,则在于以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发展实业。李大钊、李达等中国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纷纷对张梁的观点据理力驳,主张“在今日而言开发实业,最好莫如采用 社会主义”。这掀起了五四运动后政治思想论坛上参与者最多时间最长的论战。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这场论战的实质。 (2)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分析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在中国行 - 10 - 不通。 【答案】(1)实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2)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帝国主义为维护其在华特权,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 争对手。 ③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近代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论战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 分析材料的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论战的实质。结合材料 可知:张东荪、梁启超等人主张改良,暂不主张社会主义。李大钊、李达等中国早期马克思 主义者认为“在今日而言开发实业,最好莫如采用社会主义”,两种主张是关于中国道路的分歧, 实际上是走资本主义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论战。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观点加以论证。结合课本第二课 第一框探索复兴之路的努力中专家点评知识可知: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是由近代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帝国主义为维护其在华特权,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 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 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 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点睛】非选择题书写答案要点: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 年 8 月 26 日是深圳特区成立 40 周年纪念日。40 年来,深圳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 - 11 - 断探索。在这里,率先实行聘用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工程招标;在这里,敲响了土 地拍卖的“第一槌”,诞生了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创办了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在这里, 分配制度改革、住房商品化等迈出第一步……深圳以 GDP 不到 3 亿元的边陲小县城,到如今 一跃成为 GDP 接近 3 万亿元的国际大都市。蓬勃发展的深圳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路上的耀 眼标注,也以最具说服力的实践,证明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 习近平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壮丽的气象。”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知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改革开放使深圳的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深刻改变了深圳的面貌,深圳的成功是改 革开放科学性的有力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 年”奋斗日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 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 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解析】 【分析】此题以圳特区成立 40 周年纪念日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 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属于分析说 明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改革开放”的知识。然后结合材 料中深圳以 GDP 不到 3 亿元的边陲小县城,到如今一跃成为 GDP 接近 3 万亿元的国际大都市 信息,可以从改革开放使深圳的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深刻改变了深圳的面貌方面进行具体 分析;结合材料中率先实行聘用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工程招标;在这里,敲响了土 地拍卖的“第一槌”,诞生了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创办了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信息,可以从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结合材料中蓬勃发展的深圳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路上的耀眼标注,也 以最具说服力的实践,证明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信息,可以从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 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 12 - 【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 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 并确认)。以试题反映出 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 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 可。 19.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调度,强调疫情防控工作要以人 民为中心,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国务 院启动 32 个部门组成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相关部委集中调配全国医疗资源、生活物资,保证 重点地区需要;16 个省份定点支援除武汉以外湖北省其他疫情严重的地区……在这次抗疫斗 争中,14 亿中国人民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起团结 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 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战胜疫情,中国一定“能”。 结合材料,运用“四个自信”的知识,说明战胜疫情,中国为什么一定“能”。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是我们打赢这场 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底气。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道路自信,为战胜疫情提供了战略定力。 (3)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战胜疫情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5)疫情防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理论自信,为抗击疫情 凝聚起磅礴伟 力。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我国抗击新冠疫情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运用“四个自信”的知识分析理解现实生活问题 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培养学 生的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四个自信’的知识,说明战胜疫情,中国为什么一定‘能’。” 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四个自信”的内容,即中 国特色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相关信 息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 13 - 根据材料信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调度,强调疫情防控工作 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国务院启动 32 个部门组成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相关部委集中调配全国医疗资源、生活物资, 保证重点地区需要;16 个省份定点支援除武汉以外湖北省其他疫情严重的地区”,考生可从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战略定力,为战胜疫情 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在这次抗疫斗争中,14 亿中国人民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 神、友爱情怀,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考生可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能为我们战胜疫情凝聚磅礴伟力和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等角度 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原因(为什么)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原因”类问答题高考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为什么”“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简要 说明理由”等。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 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2.解题规律 解答此类试题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 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 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 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常用的分析角度主要有以下四个: (1)联系课本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 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 (2)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 - 14 - 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 应对材料加以充分的重视。 (3)联系主体分析原因。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 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 (4)联系地位分析原因。某个问题的地位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它的态度,所以,地位往 往也是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方案的重要原因。因而我们在解答“原因”类设问时,可以从地 位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具体到题目中,一般表现为诸如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重要性等。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 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 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不要只盯问题内容而 忽视了对主体的分析,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 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不全的。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班级举行《共产党宣言》读书分享会,有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则材料: 材料一 “如今在金融危机四起的环境下,当我再次拿起这本书时,感受到了无比的震 撼。之所以说震撼,是因为马克思在 1848 年的时候就精确地描述了资本主义会引领我们去向 何处。” ——德国亚马逊网站上读者对《共产党宣言》新装版的评价 材料二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一本是 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 ——毛泽东 “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 ABC》。” ——邓小平 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则,围绕“《共产党宣言》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一主题,撰写一篇 100~150 字的短文,并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悟。 要求:观点鲜明;知识运用准确贴切;论述合乎事实与逻辑,条理清晰。 【答案】答案示例 1:(《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共产 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内在矛盾(或者:揭示了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 15 - 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向(或者: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 理想目标)。 答案示例 2:《共产党宣言》是一本深刻改变了中国命运的书。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都 是受《共产党宣言》的影响而走上革命道路的,《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 想目标,使中国共产党人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 结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金光大道。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班级举行《共产党宣言》读书分享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关于《共产党宣言》的 经典文献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 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则,围绕“《共产党宣言》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一 主题,撰写一篇 100~150 字的短文,并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悟。试题具有选择性,考生根 据自己的选择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作答。选择材料一:考生研读材料,领会材料主旨:马克思 预言的科学性。由此,考生从《共产党宣言》的科学性分析:《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 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 的。考生将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整合作答即可。 选择材料二:考生研读材料,领会材料主旨:《共产党宣言》对共产党人的影响。由此考生可 阐释《共产党宣言》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共产党宣言》是一本深刻改变了中国命运的书。中 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受《共产党宣言》的影响而走上革命道路的。进而阐释《共产 党宣言》对未来社会的预见性:《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最后结 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阐述:《共产党宣言》使中国共产党人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金光大道。 【点睛】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发 表,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 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 的。 《共产党宣言》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 - 16 - 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 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 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无产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有组织 地进行斗争,团结绝大多数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发展教育科学文化, 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从而为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必要条件。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 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 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论述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的揭示。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 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