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江西省上高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江西省上高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上高县二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礼者,天地之序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70年历史不难发现,国家重大纪念日举行阅兵和群众游行已是制度化安排,通过行为符号(阅兵、游行、升旗)物件符号(花车、领导人巨幅画像)声音符号(鸣放礼炮、奏国歌)、语言符号(领导人讲话和标语口号)等仪式展演方式强化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忱。由此可见 ‎①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显示了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 ‎②文化符号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创新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③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仪式展演可以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实现爱国主义的具象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本身不体现大众传媒的作用,①排除。②:文化的物质载体不是文化符号,且题目中没有创新文化传播的途径。②错误。③④:在我国国家重大纪念日举行阅兵和群众游行已是制度化安排,通过阅兵、游行、鸣放礼炮、奏国歌以及领导人讲话等仪式展演方式强化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忱,这说明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实现爱国主义的具象化,③④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 ‎2.因稷门而闻名的“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园地。思想的活跃、创造的丰盈、包容的宽厚……“稷下学宫”孕育的思想光芒,散播成中华民族的气度和风骨。沿着这样的文化脉络,中国人民始终扎根生活、秉笔直书,为世界文化贡献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得益于其特有的包容性 ‎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 ‎③文化的统一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④“稷下”文化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源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园地,在这里有着活跃的思想、丰盈的创造、宽厚的包容等,这说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得益于其特有的包容性;中国人民始终扎根生活,为世界文化贡献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等,这说明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①②选项正确。③:文化统一性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该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③。④:中华文化源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④错误。故本题选A。‎ ‎3.“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答案】C ‎【解析】戏曲课间操是对传统课间操的发展,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戏曲课间操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说明人们在实践中享用文化,C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并存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氛围,而不是活跃了文化思想,B错误;材料强调文化创新有利于享受和传承文化,不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犁”的古文字如图,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④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精神。题目中不涉及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古文字“犁”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说明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正确;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说明了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③正确;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而题目中没有涉及到该知识点,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5.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通过普通人的小故事,串联起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该片从2018年12月2日起在央视一套热播的同时,也在网络上走红。网友评价该纪录片不仅串起国人满满的回忆,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该纪录片的热播启示我们,文艺创作应该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 ‎ ‎②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③立足于满足市场娱乐需求,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 ‎④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彰显文化自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该纪录片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书写人民群众的改革实践和生活变迁,同时激发了人民的该国热情,因此受到人民群众欢迎,这启示文艺创作应立足实践、反映人民呼声,展现出当代中国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彰显了我国的文化自信,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风格和形式多样化和文化产业,排除②;立足于满足市场娱乐需求,该说法错误,排除③。故选C。‎ ‎6.2019年9月投入使用的普通高中语文部编教材,从古风、民歌、绝句、律诗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魏晋辞赋到唐宋明清古文,从文肓小说到白话小说,均有呈现。该教材共选人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选文数(136篇/首)的49。3%。可见,部编语文教材的使用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②发挥了教育传递、沟通和共享文化的功能 ‎③凸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④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本题考查文化自信及中华文化的特点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文部编教材选人古代诗文等优秀传统文化,既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又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①④符合题意。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②说法错误。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7.2018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依托国家工业遗产建设工业博物馆;支持和鼓励各地政府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工业旅游项目。上述做法:‎ ‎①能够突出工业遗产特色,发掘其文化价值 ‎②能让人们了解工业文明的演进,全面继承工业文化 ‎③能激活工业遗产新功能,推动现代工业转型升级 ‎④既能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也能促进其合理利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④:2018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依托国家工业遗产建设工业博物馆;支持和鼓励各地政府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工业旅游项目,这些做法能够突出工业遗产特色,发掘其文化价值,既能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也能促进其合理利用,①④符合题意。②:工业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面继承,应批判继承,②错误。③:材料中利用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工业旅游项目,与推动现代工业转型升级无关,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8.2018年11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三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通过审议,列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第四十个人选《非遗公约》名录的遗产项目。诞生于青藏高原的藏医文化在逐步往外走,被大众所熟知。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②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促进其繁荣发展 ‎③保护人类共同文化财富,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有助于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通过审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第四十个入选《非遗公约》名录的遗产项目。诞生于青藏高原的藏医文化在逐步往外走,被大众所熟知。这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共同文化财富,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①③适合题意;本题并未体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和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排除②④;故本题答案选A。‎ ‎9.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是我们的骄傲。习近平点赞这四种“伟大精神”是基于 ‎①它们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 ‎②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要求           ‎ ‎④先进文化决定社会发展水平和方向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①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习近平点赞这四种“伟大精神”是因为它们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故①③正确。②:②说法错误,经济是政治的集中体现。④:④说法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影响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方向。故选B。‎ ‎10.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再到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月球探测工程,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探月工程发展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标志着我国走在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前列 ‎②增强和提高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和文化软实力 ‎③已成为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点 ‎④坚定文化自信,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标志着我国走在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前列是政治意义,而不是文化意义,排除①。②④:“探月工程”发展从文化生活角度,有利于增强和提高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和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②④符合题意。③: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点,③错误。故选D。‎ ‎11.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写“义”为核心,如《神雕侠侣》所言,“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60多年来,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全球华人地区甚至英语世界都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是因为 ‎①它拥有广泛读者群,可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 ‎②它富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语言魅力 ‎③它表达的家国情怀激发了广大读者的价值认同 ‎④它的创作具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写“义”为核心,在全球华人地区甚至英语世界都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是因为金庸的武侠小说富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语言魅力,它表达的家国情怀激发了广大读者的价值认同,②③符合题意。①:金庸的武侠小说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①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它的创作具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特点,④排除。故本题选C。‎ ‎12.当前,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 ‎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内容建设和创新 ‎④加强互联网传播手段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①②符合题意。③: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③错误。④: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④错误。故本题选A。‎ ‎1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参与。应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不仅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且一定会实现“天下大同”的世界梦!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绵延不绝 ‎②中华文化能够反映全球各民族诉求和人类共同愿望 ‎③实现伟大中国梦,要把握好时代脉搏,树立高度文化自信,弥合多元文化差异 ‎④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该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①排除。②:中华文化不能反映全球各民族的诉求,②排除。③:材料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说明了实现伟大中国梦,要把握好时代脉搏,树立高度文化自信,弥合多元文化差异,③正确。④:材料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发展的借鉴意义,即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④正确。故本题选D。‎ ‎14.“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得到更多中国人的肯定,中国的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历史都因之翻开了新的一页。下列选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②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必须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 ‎③要保持中华文化的先进性就必须吸收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 ‎④只有保持政治上的先进性才能促使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①正确。②:材料阐释的是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②不符合题意。③: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得到更多中国人的肯定,中国的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历史都因之翻开了新的一页,这说明要保持中华文化的先进性就必须吸收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③符合题意。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④错误。故本题选A。‎ ‎1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这是因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①有利于消除文化市场自发性和传媒商业性影响,传递正能量 ‎②可以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信息的方式发生根本变革 ‎③可以使优秀文化自发地影响人们的实践行为和思维方式 ‎④有利于扩大主流媒体影响,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习总书记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为素材,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传播、文化市场、大众传媒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媒体融合发展需要依托信息技术,这就使文化信息的收集、选择、传递和储存方式发生根本变革,②是正确的;根据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内容,④正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意义所在;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是当前文化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特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可能消除这一影响,①是错误的;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而不是优秀文化自发影响的,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16.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谈到,“在蒙昧人和低级野蛮人中间,现在还流行着这样一种观念:梦中出现的人的形象是暂时离开肉体的灵魂;因而现实的人要对自己出现于他人梦中时针对做梦者而采取的行为负责。”下列命题与材料所涉及的哲学问题相同的是 ‎①“和实生物” ‎ ‎②“形具而神生”‎ ‎③“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 ‎④“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和实生物”的意思指不同的东西彼此和谐才能产生世间万物,说明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与材料涉及的哲学问题不同,排除①。②④:题目中,“梦中出现的人的形象是暂时离开肉体的灵魂”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而选项中“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属于唯心主义,与材料所涉及的哲学问题相同;题目中,“现实的人要对自己出现于他人梦中时针对做梦者而采取的行为负责”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而选项中“形具而神生”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与材料所涉及的哲学问题相同,②④选项入选。③:“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意思指终日勤奋努力,不断与时俱进,体现了发展的观点,与材料涉及的哲学问题不同,排除③。故本题选D。‎ ‎17.“菱叶君波荷陆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在白居易的《采莲曲》冲,描绘了一幅清风徐来水波浮动菱叶飘荡荷花摇曳的美丽场景,读者仿佛看到采莲女遇到情郎时欲语还休含羞带笑的神态,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意味无穷。诗中所营造的意境:‎ ‎①源于诗人自己的主观想象和艺术构思 ‎②是诗人对现实世界和人类生活的艺术再现 ‎③是诗人意识自觉创造的一个理想的世界 ‎④融入了诗人在自身生活经历中的情感体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④:白居易的在《采莲曲》中所营造的意境融入了诗人在自身生活经历中的情感体验,是诗人对现实世界和人类生活的艺术再现,②④符合题意。①:源于诗人的生活实践,而不是源于诗人自己的主观想象和艺术构思,①说法错误。③:诗中所营造的意境是诗人意识主动创造的一个理想的世界,而不是自觉创造的一个理想的世界,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8.地震预警是利用地震横波的传播速度慢于无线电波和计算机网络传播的速度,在地震横波到达之前,把监测到的地震信息通过无线电波或计算机网络提前发出,为人们逃生避险和行业紧急处置预留时间。这表明 ‎①对自然灾害的正确认识可以减少灾害发生 ‎②意识既能反映当前世界又可以推测未来 ‎③根据规律发生的形式可以很好利用规律 ‎④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对自然灾害的正确认识可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而不是减少灾害发生,①错误。②:题干并未涉及意识推测未来,②不符合题意。③④:题干强调人类依据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加以监测,把监测到的地震信息通过无线电波或计算机网络提前发出,为人们逃生避险和行业紧急处置预留时间。这表明人类能够根据规律发生的形式可以很好利用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9.受千变万化的折纸启发,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发明了旋转驱动十二面体海洋生物采样器,解决了软体动物不易安全捕捉的难题。科学家甚至预测有朝一日他们可以开发出一种类似人类大小的版本,应用于外部自建环境空间,扩大针对较大生物的科研范围。材料表明 ‎①带有人的精神意向的采样器一经创造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②海洋生物运动追循其固有的规律,不以科学家的意志为转移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与外部自建环境空间相互依存和联结 ‎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科学发明的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①④:材料中,受千变万化的折纸启发,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发明了旋转驱动十二面体海洋生物采样器,解决了软体动物不易安全捕捉的难题,这表明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科学发明的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而带有人的精神意向的采样器一经创造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①④符合题意。②:海洋生物运动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不以科学家的意志为转移,但材料强调认识和利用规律,②不符合题意。③:外部自建环境空间是客观的,并不依存于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③表述错误。故本题选D。‎ ‎20.把奶油、糖、水、香精之类的东西混在一起,经过一番搅拌冷冻操作,做出的东西叫做冰激凌。如果在冰激凌里加点颜色,堆出一些形状,再弄点风花雪月的图案,就超越了冰激凌,叫做“情调”或者“文化”。冰激凌几块钱一桶,“情调”则要几十块钱一勺。由此可见 ‎①主观心理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 ‎②客观事物的属性可以由人的情绪决定 ‎③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    ‎ ‎④有的事物既可以是客观的又可以是主观的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③:冰激凌几块钱一桶,“情调”则要几十块钱一勺,人们选择消费什么样的冰淇淋受人们的消费心理影响,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②说法错误,事物的属性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④:④说法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选C。‎ ‎21.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谁、谁在先的问题。他们是在思考 A.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问题 B.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 ‎【答案】D ‎【解析】A:题中“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就是强调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问题,故A排除。B:题中事例强调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故B排除。C:题中事例强调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而不是二者有无同一性,故C排除。D:题中谁依赖谁、谁在先,强调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故D入选。故本题选D。‎ ‎22.《极简人类史》中写道:“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尽管如此,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然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材料说明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②人类的意识是人脑所特有的机能 ‎③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 ‎④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主观活动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说明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人类社会的存在是客观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3.国际千克原器服役130年来,它的质量与各国保存的质量基准、国际计盘局官方作证基准的一致性出现了约50微克的偏差。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国际千克原器”将于2019年5月20日正式退役,取代它的则是符号为h的普朗克常数。这体现了 ‎①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 ‎②事物的属性因时间推移而不可捉摸 ‎③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 ‎④平衡与静止的破坏不利于事物的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使用长达130年的国际千克原器,因质量基准偏差退出历史舞台,取代它的则是符号为h的普朗克常数。这体现了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①③符合题意;事物的属性具有相对稳定性,不会因时间推移而不可捉摸,②说法错误;并非所有平衡与静止的破坏都不利于事物的发展,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24.下图是2022年冬奥会会徽人形图案是一个冬天的“冬”字,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标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中可知 ‎①艺术创造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想象 ‎ ‎②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 ‎③人的主观能动性可突破事实的束缚 ‎ ‎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标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说明艺术创造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想象,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③表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事实的束缚;④表述错误,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故选A。‎ ‎25.2019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做出重大判断: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关于中国经济,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重大判断表明:‎ ‎①依据客观实际的重大判断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基于客观实际做出的科学论断可以成为行动的动力 ‎③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是做出正确判断的根本立足点 ‎④对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离不开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①说法错误,依据客观实际的重大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只有正确的判断才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②说法错误,基于客观实际做出的科学论断有利于更好的指导行动,但不是行动的动力,行动代表实践,判断代表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符合题意,“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做出重大判断”表明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是做出正确判断的根本立足点;④符合题意,“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表明对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离不开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材料: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一个地区的贫困,表面上看属于经济问题,但从深层次考察,往往有着极深的文化根源。因此,全国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文化扶贫工作,抓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这条主线,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独特传统文化资源,以扶志促扶贫,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文化下乡由“送文化”到“种文化”让文化在当地落地生根,走出独具特色文化扶贫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全国各地开展多种形式文化扶贫工作的合理性。‎ ‎【答案】①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扶贫能促进经济发展。‎ ‎②能够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增强民族认同感、凝聚力。‎ ‎③能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⑤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的主观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全国各地开展多种形式文化扶贫工作的合理性。考生解答本题时可以从开展多种形式文化扶贫工作的意义入手。实际在考查文化的作用。‎ 针对材料中“文化下乡由“送文化”到“种文化”让文化在当地落地生根,走出独具特色文化扶贫之路”反映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全国各地开展多种形式文化扶贫工作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独特传统文化资源,以扶志促扶贫,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文化扶贫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增强民族认同感、凝聚力;‎ ‎“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独特传统文化资源,以扶志促扶贫,”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国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文化扶贫工作,抓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这条主线,” 有利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能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实际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从需求侧看,“美好生活”日益多样化,不仅包括物质文化方面,而且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需求;从供给侧看,虽然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实现质的飞跃,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仍然不能满足13亿多人民对不同产品结构和各种服务的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作出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的唯物论依据。‎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要矛盾的转化正是从我们国家变化了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②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主要矛盾的转化这个判断的提出,既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又尊重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更好地解决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 ‎【解析】本题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其唯物论依据。‎ 可结合材料,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相结合等方面,分析我国作出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坚持了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正确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尊重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作出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的唯物论依据。‎ 从材料可以看出,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从我们国家变化了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更好地解决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 可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既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又尊重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等方面,分析我国作出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的唯物论依据。‎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第19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文章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具有很强的危险性和破坏性。这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要培元固本,也要开拓创新;既要把住关键重点,也要形成整体态势,特别是要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在新时代党的建设问题上,习近平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的原因。‎ ‎【答案】①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有利于引导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振兴中华。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可以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实践中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③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一致性,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④文化是引领民族前行的旗帜。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团结奋斗。(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的主观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的原因。实际上是考查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材料中,近平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习主席的话主要在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结合课本知识考生可从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团结奋斗;理想信念也是文化,所以从文化的作用上来说,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可以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实践中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把理想信念与中华民族精神联系,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一致性,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2019年9月的开学季,垃圾分类进校园成为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内容,一些学校把垃圾分类知识搬上开学第一课的课堂,深入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有的学校为了让学生把垃圾分类贯穿于心、并践于行,将垃圾分类课搬上街头巷尾,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垃圾分类课。各地学校以科普讲座、趣味社会实践等方式为孩子上了一堂精彩的垃圾分类课,可以使孩子们从小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并把此理念传播到每个家庭,通过他们再带动身边的所有人,形成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结合材料并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说明垃圾分类进校园成为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内容的原因。‎ ‎【答案】①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②引导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正确的认识垃圾分类问题,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在实际行动中传播垃圾分类知识,营造垃圾分类工作的良好氛围,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际行动中。‎ ‎【解析】本题以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为话题,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说明垃圾分类进校园成为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内容的原因。‎ 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题目限定是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垃圾分类进校园成为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内容,一方面可以发挥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正确的认识垃圾分类问题,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际行动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