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上党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019~2020学年上党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是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其表现 ③有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④文化以物化成果为前提,是劳动成果的精神表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这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①③符合题意。 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错误。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本题选B。 2.文化下乡不仅要广覆盖,还要在文化品种、内容等方面下功夫。在文化品种、内容等方面下功夫是基于 ①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优秀文化能促进农村社会发展 ②健康文化是人们素质的标志 ③健康文化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 ④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才影响人的成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文化下乡不仅要广覆盖,还要在文化品种、内容等方面下功夫。在文化品种、内容等方面下功夫是基于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优秀文化能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①③符合题意。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②错误。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经过长期的渗透形成的,是一种无形但有效的力量,不是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才影响人的成长,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3.近年来,我国文博单位种类丰富的文创产品广受公众欢迎,一股“文创热”悄然形成。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收入超过40亿元,开发文创产品种类超过4万种。这说明 ①“文创产品”品种多样是发展传统文化的必然结果 ②“文创热”契合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③市场需求是文化创作的根本动力 ④文化与经济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近年来,我国文博单位种类丰富的文创产品广受公众欢迎,一股“文创热”悄然形成。这说明“文创热”契合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②符合题意;全国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收入超过40亿元,开发文创产品种类超过4万种。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④符合题意。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创产品”品种多样不是发展传统文化的必然结果,①错误。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根本动力,③错误。 故本题选C。 各民族文化一般都认同“长幼有序”,但在具体表现上会存在很大的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近代以来,欧美等国家认为人生而平等,所以欧美人在面对长辈时一般都是直呼其名。而中国传统礼仪中有“为亲者讳”(取名或者说话时避开能代表亲者的字或号),认为直呼长辈名字是不礼貌的。由此可见 ①社会发展程度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 ③文化是民族经济发展的产物 ④人们的社会交往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 商周时,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在进食之礼中,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有左酒右浆的规定。现在的宴席上饮酒器具都是一样的,不再体现尊卑,但杯筷盘碟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等仍沿袭古风。材料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风俗习惯 ②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石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④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独立存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4. D 5. A 【解析】 本题以各民族文化一般都认同“长幼有序”,但在具体表现上会存在很大的不同为话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题详解】 ②④:近代以来,欧美等国家认为人生而平等,所以欧美人在面对长辈时一般都是直呼其名。而中国传统礼仪中有“为亲者讳”,认为直呼长辈名字是不礼貌的。这说明人们的社会交往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②④符合题意。 ①:本题不是强调社会发展程度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①不合题意。 ③: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是民族经济发展的产物,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题详解】 ①③:商周时,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现在的宴席上饮酒器具都是一样的,不再体现尊卑,但杯筷盘碟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等仍沿袭古风。这表明文化影响人们的风俗习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①③符合题意。 ②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错误。 ④: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④错误。 故本题选A。 6.下侧漫画启示我们 ①要提高个人素养,文明出行 ②要提高个人学历,增强认识能力 ③要关爱他人,共建文明新风 ④要尊重个人行为选择,不评价他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漫画中某些年轻人不给老年人让座,还说风凉话,启示我们要提高个人素养,文明出行,要关爱他人,共建文明新风,①③符合题意。 ②: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不是提高个人学历,②不合题意。 ④:尊重个人行为选择,不评价他人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④。 故本题选B。 7.“孟母三迁”是中国重视教育的典型事例。当代“孟母”为了替子女选择理想的学校,到重点学校、名校所在社区购置房产,或者把原有的房产置换到名校周围的社区。下列名言俗语与当代孟母行为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①龙生龙,风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④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孟母三迁”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经过长期的渗透形成的,是一种无形但有效的力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体现了文化氛围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③④符合题意。 ①:龙生龙,风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这是必然会发生的趋势,①不合题意。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理想信念的重要性,②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8.“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要创新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机制,讲好中国人民圆梦斗争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等,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①能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②能提升国家软实力,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 ③能传播中国价值,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渗透 ④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为走出去提供正确方向保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我们要创新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机制,讲好中国人民圆梦斗争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等,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能提升国家软实力,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更了解中国,①②符合题意。 ③:中华文化的国际渗透说法错误,排除③。 ④: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9.过去一段时间,汉服几乎销声匿迹,但如今汉服又重新受到青睐。据统计,在抖音上,一颦一笑之间的视觉刺激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古装影视剧对90后、00后一代的审美认知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了汉服的吸引力。汉服的再度流行 A. 说明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本 B.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C.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稳定性 D. 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民族特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服饰文化不是民族文化的根本,A错误。 B:汉服的再度流行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B错误。 C:汉服的再度流行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稳定性,排除C。 D:过去一段时间,汉服几乎销声匿迹,但如今汉服又重新受到青睐。汉服的再度流行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民族特征,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0.2019年10月7日,由国家文物局、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展览从《善花仕女图》《就国夫人游春图》《万岁通天帖》《仲尼梦奠帖》四件文物入手,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用展览语言解答观众“国宝如何成为国宝”的疑问,成为普通民众能够看得懂的展览。材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恰当的形式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 ③通过博物馆展览国宝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文物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机的保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展览从四件文物入手,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用展览语言解答观众“国宝如何成为国宝”的疑问,成为普通民众能够看得懂的展览。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通过博物馆展览国宝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展览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不是强调恰当的形式,②不合题意。 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1.一说泼水节人们就会想到傣族,提到火把节就会想到彝族,而谈起那达慕则想到蒙古族,等等。这是因为 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 ②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普遍规律 ③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④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根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一说泼水节人们就会想到傣族,提到火把节就会想到彝族,而谈起那达慕则想到蒙古族,等等。这是因为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①③符合题意。 ②:本题是强调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②不合题意。 ④:民族节日不是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根基,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结来后,上万群众齐唱《歌唱想国》(词、曲:王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1950年9月,王莘从天安门广场前经过。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秋风被吹得唰啦唰啦响,少先队员们敲着军鼓、唱着歌正在练习队列,这一幕触动了王莘的心弦。“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紧荣富强。”未加思索,这几句歌词就和着曲调一同流淌了出来。《歌唱祖国》的创作经历表名 ①文化源于创作者的创作灵感 ②艺术家是文化创作的代背景 ③文化创作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头活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总有那么一段旋律,拥有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们永远难忘。《歌唱祖国》已经在几代人中间激昂传唱,尽管王莘已去世多年,但这首饱含着对新中国的热爱与深情的歌曲,却如火炮接力般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回响。这说明 ①以爱国为主题的文化才有永恒的魅力 ②以爱国为主题的文化有独特的感染力,能照亮人的心灵 ③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 ④优秀文化是人成才的决定因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2. D 13. C 【解析】 本题以上万群众齐唱《歌唱想国》为话题,考查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爱国主义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12题详解】 ③④: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秋风被吹得唰啦唰啦响,少先队员们敲着军鼓、唱着歌正在练习队列,这一幕触动了王莘的心弦。未加思索,歌词就和着曲调一同流淌了出来。《歌唱祖国》的创作经历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作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③④符合题意。 ①:文化源于社会实践,离不开创作者的创作灵感,①错误。 ②:艺术家不是文化创作的时代背景,是文化创造主体的一部分,②错误。 故本题选D。 【13题详解】 ②③:《歌唱祖国》已经在几代人中间激昂传唱,尽管王莘已去世多年,但这首饱含着对新中国的热爱与深情的歌曲,却如火炮接力般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回响。这说明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以爱国为主题的文化有独特的感染力,能照亮人的心灵,②③符合题意。 ①:不仅仅以爱国为主题的文化才有永恒的魅力,①错误。 ④:优秀文化是人成才的影响因素,不是决定因素,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4.每年六月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19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会场活动在广州举办,“非选保护,你我同行”是它的口号之一。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保护非遗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热爱进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开展各种形式的保护非遗活动 ①有利于向世人展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②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手段 ③有利于“再现”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 ④能丰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开展各种形式的保护非遗活动有利于“再现”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向世人展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大众传媒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手段,②错误。 ④:丰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题意的简单重复,不是意义,排除④。 故本题选A。 15.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在幼儿园、民族中小学积极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开设何族琵琶歌、侗族大歌、蜡染等传承班和课外兴趣小组,让孩子们从小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开展这一活动 ①表明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能提高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③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④是基于教育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让孩子们从小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能提高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②③符合题意。 ①: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①错误。 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6.“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这是基于 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②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统一、国家稳定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规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程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这是基于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团结统一、国家稳定发展的精神纽带,①③符合题意。 ②: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说法正确但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 ④: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影响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程度,但不起决定作用,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7.为庆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举办了规模空前的阅兵式。据悉,5G技术使本次阅兵式直播实现了“四个首次”:首次引人4K主观视角回传,首次对阅兵式进行4K超高清直播,并引入电影院线;首次对阅兵式进行多视角直播;首次对阅兵式进VR直播。这表明 ①现代传媒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 ②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信息技术能提高文化传播的品质 ④推动科技发展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5G技术使本次阅兵式直播实现了“四个首次”:首次引人4K主观视角回传,首次对阅兵式进行4K超高清直播,并引入电影院线;首次对阅兵式进行多视角直播;首次对阅兵式进VR直播。这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能提高文化传播的品质,②③符合题意; ①: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①错误。 ④: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目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8.2019年10月1日至7日,我国举办了首届越剧小镇戏剧节。浙江越剧、、山西蒲剧、广西桂剧、福建高甲戏、浙江瓯剧五个地方剧种的剧目在浙江嵊州施家香村轮番亮相。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各地方戏剧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②地方剧种折射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③举办戏剧节旨在见证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④该戏剧节进一步凸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我国举办了首届越剧小镇戏剧节。浙江越剧、山西蒲剧、广西桂剧、福建高甲戏、浙江瓯剧五个地方剧种的剧目在浙江嵊州施家香村轮番亮相。这说明各地方戏剧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地方剧种折射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①②符合题意。 ③:举办戏剧节旨在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不合题意。 ④:该戏剧节进一步凸显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9.汉字内涵丰富,可以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博大精深的内容,但古代的文言文并不能科学严谨地描述自然现象,推理自然规律。经过两次“西学东渐”后,我国逐渐接纳了西方自然科学的语言系统,实现了汉语与西方科学的“对接”。这主要说明 ①中华文化能兼收并蓄,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 ②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我国文化的繁荣 ③外来文化更能促进民族文化创新 ④西方文化比东方文化更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经过两次“西学东渐”后,我国逐渐接纳了西方自然科学的语言系统,实现了汉语与西方科学的“对接”。这主要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能兼收并蓄,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我国文化的繁荣,①②符合题意。 ③:促进民族文化创新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错误。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培育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0.中国古代科技主要集中在农业学、天文历法与医学等领域,重视经验总结,主要服务于古代农业经济发展和大型工程的需要。这说明我国的古代科技 ①是中华民族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 ②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③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④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中国古代科技主要集中在农业学、天文历法与医学等领域,重视经验总结,主要服务于古代农业经济发展和大型工程的需要。这说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是中华民族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①③符合题意。 ②:我国的古代科技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②不合题意。 ④:汉字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重要标志,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汉字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通用,也不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文字与汉字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1.2019年国庆节期间,《攀登者》《中国机长》等电影将主旋律推向高潮。10月1日,《攀登者》票房为5414.9万元,《中国机长》票房为3777.9万元。主旋律作品备受欢迎的原因可能在于它们 ①饱含爱国主义精神,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 ②用多样的艺术形式满足了观众的求异消费倾向 ③源于群众实践,反映群众的呼声 ④弘扬伟大创造精神,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攀登者》《中国机长》等电影将主旋律推向高潮。主旋律作品备受欢迎的原因可能在于它们源于群众实践,反映群众的呼声,饱含爱国主义精神,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①③符合题意。 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出现多层次、多样性、多方面的特点,②不合题意。 ④:弘扬伟大创造精神,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这是主旋律作品备受欢迎的结果,不是原因,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2.千百年来,伊斯兰文明与儒家文明不断融合,实现了“伊儒会通”。以哲学思想为例,通过“以经诠儒”,伊斯兰教经学思想补充和丰富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通过“以儒诠经”,用儒家的语言、思想、理论阐述伊斯兰教教义、教理,使中国伊斯兰教具有鲜明的中国气象。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②交流互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 ③中华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④不同文化在相互吸收和融合中走向同质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千百年来,伊斯兰文明与儒家文明不断融合,实现了“伊儒会通”。用儒家的语言、思想、理论阐述伊斯兰教教义、教理,使中国伊斯兰教具有鲜明的中国气象。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③不合题意。 ④: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不是走向同质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3.从岳飞的“端康耻,犹末雪,柜子很,何时灭”的赤子情怀,到林则徐的“有利国家生死以,岂因满福避趋之”的振臂高呼;从周恩来的“为中华之烯起而读书”的时代响喊,到黄大年的“国享老招唤,我应该回去”的毅然决然……这体现了爱国主义 ①因每个人志向的不同而缺乏共同要求 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相同的具体内涵 ③是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④是贯穿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精神基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从岳飞的“端康耻,犹末雪,柜子很,何时灭”的赤子情怀,到林则徐的“有利国家生死以,岂因满福避趋之”的振臂高呼;从周恩来的“为中华之烯起而读书”的时代响喊,到黄大年的“国享老招唤,我应该回去”的毅然决然……这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③④符合题意。 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①错误。 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②错误。 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道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中国是文明对话的坚持者和受益者,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而佛教东传、“伊儒会通”,以及近代以来的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内涵。但人类社会也存在各种傲慢与偏见,一些人自认为自身的文明是最好的,热衷于“文明冲突”,否定并执意改造或取代其他文明,最终带来了战争和灾难。当前,这种鼓吹“文明冲突”的人依然存在,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造成了破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谈谈你对推动不同文明对话的认识。 【答案】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能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②文化既是民族又是世界的,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跨越文化差异,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 ③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包容不同文明发展的差异性。 ④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道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多样性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谈谈你对推动不同文明对话的认识,属于认识类试题,要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角度思考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化具有多样性,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道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然后分析文化多样性的作用,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最后分析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8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正式启动。在其公布的86部作品剧目单中,现实题材成了重头戏。 《遇见幸福》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0后”、改革开放年代的“80后”以及21世纪以来出生的“00后”三代人代际沟通的问题;《幸福院》呼应人们对养老问题的焦虑;《正青春》用职场新人的蜕变成长故事回答青年人对生活的困惑……只要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大众就有倾诉讨论的需求,以此为表现对象的电视剧便应运而生。这些优秀作品引发观者对某个人生命题或社会现象的关注,创作者将自己的思考通过生动台词和精彩表演投射出来,推动公共议题的深入探讨以及现实问题的解决。这是观众最需要也最渴望看到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的知识,谈谈对电视剧创作关注社会话题就“有戏”、贴近百姓生活才“叫好”、反哺现实才能持久发力的理解。 【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电视剧创作关注社会话题就“有戏”、贴近百姓生活才“叫好”。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电视剧创作关注社会话题就“有戏”、贴近百姓生活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电视剧创作关注社会话题就“有戏”、贴近百姓生活才“叫好”、反哺现实才能持久发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正式启动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的知识,设问指向谈谈对电视剧创作关注社会话题就“有戏”、贴近百姓生活才“叫好”、反哺现实才能持久发力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电视剧创作关注社会话题就“有戏”、贴近百姓生活才“叫好”、反哺现实才能持久发力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读书被誉为“生命的美容”,书卷气自有一种迷人的优雅。拥有了书卷气,便消除了做气、娇气、霸气、激愤气、粗俗气、痞子气、卑微气、小市民气;拥有了书卷气,便增加了静气、秀气、灵气、自在气、文明气、富足气、高贵气、泱泱大气。为丰富青少年的寒暑假生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拥有迷人优雅的“书卷气”,某地关工委组织开展“中华魂·腾飞的祖国,见证辉煌—一做有梦想有追求的新时代青少年”主题假期读书活动。不仅为青少年推荐读书目录,还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在辖区的不同小区里开放读书室,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增进交流、促进友谊的平台。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素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读书对人成长的影响。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答案】(1)①文化是一种素养。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不同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通过举办读书节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形成全民阅读和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从而提升人们的知识素养,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多读好书可以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多读好书能够使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③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多读好书,学习、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知识,能够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这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地关工委组织开展“中华魂·腾飞的祖国,见证辉煌—一做有梦想有追求的新时代青少年”主题假期读书活动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素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读书对人成长的影响,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 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化是一种素养。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然后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分析意义,通过举办读书节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形成全民阅读和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从而提升人们的知识素养,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本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设问指向为什么要和助者少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思考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体现在: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后结合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加以分析。 【点睛】快速判断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常用“欣赏到”、“感受到”、“享受到”、“体验到”、“领略到”、“境界”等标志词。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常用到“增强了”、“鼓舞着”、“激励着”、“振奋了”等标志词。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八步沙林场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古浪县。昔日这里风沙肆虐。1981,当地六位村民,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誓将荒漠变绿洲。38年来,“六老汉”三代人父死子继、子承父志,不畏恶劣环境,无惧艰苦劳作,极大地改善了八步沙的自然面貌;从“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到“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再到“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治沙。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牵护封沙育林面积37.6万亩。“六老汉”三代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色发展的理念。2019年8月,习近平来到八步沙林场考察,强调要继续发扬“六老汉”的当代愚公精神,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久久为功,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 (1)结合材料和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发扬新时代愚公精神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2)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请从我国传统思想中列举两条体现这一精神的诗句或成语。 【答案】(1)①新时代愚公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弘扬新时代愚公精神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 ②现阶段弘扬新时代愚公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③新时代愚公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战胜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愚公移山宁不智,精卫填海未必痴;深谷为陵岸为谷,海水亦有扬尘时;愚公移山志气坚,豪言壮语动人间,曾经鼓励人人学,执着精神赞叹传。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弘扬和培育新时代愚公精神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和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发扬新时代愚公精神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 解答时首先明确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 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请从我国传统思想中列举两条体现这一精神的诗句或成语。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