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卷共2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2分。) 1.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这是因为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和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④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社会的进步变化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①③项符合题意;真正的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和社会变革的先导,②项说法错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社会的进步变化,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 30 - / 30 【点睛】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2. 由于轻信算命先生的话,张某草率地进行了股市投资,最后血本无归,后悔不已。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由轻信到操作到血本无归,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说明不是所有的世界观都正确,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①③项符合题意;自发的世界观只要正确同样利于更好地生活,②项错误;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二者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 马克思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利用费尔巴哈的唯物论作批判的桥梁,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和超越。材料告诉我们 A.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前提 - 30 - / 30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阶级基础 C.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D. 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答案】C 【解析】材料中,马克思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利用费尔巴哈的唯物论作批判的桥梁,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和超越,这表明了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故C入选。A、B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从其产生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一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上产生的,是在对人类哲学思维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产生的。 (2)从其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有机统一起来。 (3)从其使命来看,以往的哲学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科学地解释世界,更强调要革命地改造世界。 (4)从其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自封为终极真理,而把自己看作是一门发展的科学,强调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完善。 4. 王阳明在《传习录(下)》中云:“心者身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从哲学派别看,下列观点与此最一致的是 - 30 - / 30 A.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B. “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在作于太始,莫之与先” C. “世上有鬼,此乃人精神为之也。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D. “夫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材料中“心者身下主宰,自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的观点把心看做是世界的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符合题意;B、C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为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点睛】哲学的基本派别 (1)考查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形态:高考往往以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为情境材料,对唯物主义进行考查。要注意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原子论”之说,其实质是不同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由于历史原因,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多为近代西方的科学家,而中国的代表人物较少。 (2)考查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形态:注意把主观唯心主义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现象区分开来。中国古代的“天命观”比较复杂,有时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有时是按规律办事的表现,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 - 30 - / 30 在大型工程的建设中,工程师更需要有哲学的思想,并将哲学思维充分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去,用以指导工程建设。这说明 A. 任何哲学都对实践活动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 B. 哲学为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 哲学都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对实践的追问 D.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答案】B 【解析】工程师运用哲学思维指导工程建设,说明哲学为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B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真正的哲学才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排除;C不符合题意,排除;D说法错误,哲学是一门科学,但并非是“科学之科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名师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方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6. 美国马萨诸塞眼耳科医院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此前研究已知,血管内皮因子受体-2在血管新生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他们此次尝试以腺相关病毒为载体,对编码这种受体的基因进行编辑,阻断眼内病理性的血管新生。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 A. 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 B.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30 - / 30 C. 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D. 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答案】B 【点睛】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也叫统一性)是指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如果认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这种观点被称为可知论,如果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这种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7.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好奇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水。对于这个问题,根据“嫦娥三号”获得的大量数据以及利用月基光学望远镜给月球北极上方区域的天体做的一次科学普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首次明确证明月球上没有水。这一认识主要表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A ........................... - 30 - / 30 【考点定位】思维与存在的有无同一性、意识的特点 【名师点睛】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对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思维能否反作用于存在的不同回答。 8. 古希腊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来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德谟克利特“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物体的影像到达于感官引起的。近代唯物主义者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存在的映像。上述观点是 ①都符合唯物主义基本原则 ②都带有明显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③都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 ④都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认识的对象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材料中的三种观点都看到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而没有看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属于形而上学的一点论,故①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9.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这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 30 - / 30 A .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B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C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 .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在实际生活中,计划和实际的关系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材料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该观点,选D。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10.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 .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C .认为世界是经过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 【解析】“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强调的是人的意识决定了“灵不灵”,这种说法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观点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项错误;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意识决定物质,思想就是物质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观点,B项错误;材料中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不是客观唯心主义,C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D。 - 30 - / 30 【考点定位】唯心主义 【名师点睛】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是认为人的意识决定一切,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是主张客观精神(上帝、绝对精神、理念等)决定一切。 11.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 .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 .世界上万事万物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 C .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 .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答案】B 【解析】物质的“客观实在”是指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B项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是指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不能直接感知,是抽象的概括,不能等同于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ACD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客观实在性是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既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它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构成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 ①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辩证统一 ②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 30 - / 30 ③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直接选择D,①③不符合题意,不是马哲的基本特征,排除。 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马哲的基本特征是考查的重点也是常考点,考生应该掌握,本题依靠基础知识直接选择即可,难度不大。 13.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哲学是科学的伟大母亲。这告诉我们 A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C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哲学虽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B 【解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A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排除;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是科学的伟大母亲”,强调的就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B正确;C选项表述错误。D强调的是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与题意不符。 14. - 30 - / 30 歌德说:“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反复宣传。”这表明 ①真理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 ②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③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融合的 ④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宣传”,说明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故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真理性认识不包含谬误的成分。④错误,真理和谬误都以实践为基础。 考点: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5. 目前我国24小时的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了80%以上,不准确的预报不可避免,因为气象科学目前仍处于年轻、发展阶段,天气变化的客观规律还没有全部别认识。但是,随着科学不断向前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会不断提高。这说明了 A.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 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联系,人不能揭示事物本质 C. 每一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有些事物不能被认识 D. 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认识不受条件的制约 【答案】A - 30 - / 30 【解析】试题分析:虽然不准确的预报不可避免,随着科学不断向前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会不断提高,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随着实践的深入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终究会精准预报天气,故A符合题意。B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把握规律。C错误,世界是可知的,没有不能被人类所认识的事物。D错误,认识会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考点:认识过程的特点 16.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①人们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加以利用满足自身的需要 ②意识的能动性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固有联系的条件 ③人们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达到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 ④实践活动因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而具有了客观物质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 30 - / 30 【解析】“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并以它来指导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这说明人们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加以利用满足自身的需要,①正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这说明意识的能动性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固有联系的条件,②正确;材料是说明人们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不是达到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③不选;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不是因为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而具有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17. 近年来,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些谣言,它们打着“科学研究、权威媒体、著名教授”的旗号,隐藏在健康养生、住房、养老等百姓普遍关注的话题中,使人频频中招。要想有效遏制谣言,我们应该 ①加强学习以获取更多真理性认识 ②克服盲从并理性追问信息的真伪 ③亲自用实践检验传播的各种信息 ④勇于怀疑并否定一切权威的观点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要想有效遏制谣言,我们应该加强学习以获取更多真理性认识以提高辨别的眼力,①正确;要想有效遏制谣言,我们应该克服盲从并理性追问信息的真伪,②正确;我们亲自用实践检验传播的各种信息不必要也不可能做到,③不选;“否定一切权威的观点”不正确,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18. - 30 - / 30 “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我国某些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奇迹。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我国农学家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表明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答案为B 考点:本题考查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与尊重客观规律 【名师点睛】如何认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客观规律性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主观能动性能制约客观规律,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认识规律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30 - / 30 (3)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4)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 19.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选项①中的“总是”说法错误,排除;选项③中的“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 30 - / 30 20. 2016年9月25日,全球最大单孔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在中国贵州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员可以观测暗物质,测定黑瞳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这说明 A. 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对认识具有指导作用 D. 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 【答案】B 【解析】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不是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A项不选;实践中新的探测工具——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的发明,推动了人们对暗物质、黑洞、星外文明等事物的认识,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项正确;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项颠倒了二者的关系,不选;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历史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21. 美国布朗大学的约翰·唐纳德首次成功将瘫痪病人的大脑信号转化为计算机代码,让一位因中风而丧失四肢活动能力的人用意识指挥一只机器手臂,将一杯咖啡准确而平稳地端到了自己的嘴边。这说明 - 30 - / 30 ①意念也具有一定的客观实在性并不断影响外部世界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对客观存在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实践的进程和深度 ④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和主动创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通过计算机,让一位因中风而丧失四肢活动能力的人用意识指挥一只机器手臂,将一杯咖啡准确而平稳地端到了自己的嘴边,这说明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意识现象不具有客观实在性,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实践的进程和深度决定人们对客观存在认识的程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2.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 做事情要一切实际出发 【答案】D - 30 - / 30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我们要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这说明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故D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23. 2017年6月7日,智能教育机器人Aidam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与6名高考状元同台PK,分别解答2017年高考数学试题,完成整张试卷。Aidam在10分钟内完成所有答卷,最终获得134分。所得分数超过其中两位状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Aidam”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Aidam”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可以成长为新的实践主体 ③“Aidam”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可以代替人脑 ④“Aidam”的研发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Aidam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①④项正确;“Aidam”是人类智慧的物化,但永远代替不了人类成长为新的实践主体,也永远代替不了人脑具有独立的思维或意识。因为实践的主体只能是人或人类,意识是人类特有的。②③项错误;正确选项为C。 24. 事物运动变化的同时,也存在相对静止。静止是指 ①事物的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稳定和永恒不变的 ②一种不显著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③事物的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 30 - / 30 ④物质的空间位置相对于某个参照系而言永远不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事物运动变化的同时,也存在相对静止。静止是指—种不显麵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事物的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故②③入选。①、④选项错误,违背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选D。 点睛:全面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区 别 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特征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联系 ①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割裂二者的关系会陷入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 25. 雄安新区为国家“实验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这里不是冒险家的乐园,更不是投机客的天堂。随着短期投机心态和非理性声音逐渐退场,社会各界对雄安新区的定位了解日益清晰,对其设立的合理性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说明 ①国家改变房地产发展规律以促其健康发展 - 30 - / 30 ②居民投资要全面把握相关信息及其内在联系 ③从谬误到真理是认识的一般过程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国家并不能改变房地产发展规律,①错误;“这里不是冒险家的乐园,更不是投机客的天堂”这说明居民投资要全面把握相关信息及其内在联系,②正确;认识的一般过程并不是从谬误到真理,③不选;“社会各界对雄安新区的定位了解日益清晰,对其设立的合理性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摆脱规律的制约,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26. 国有企业必须面向市场增强自主创新力。天津某国有控股汽车企业非常重视国内外汽车信息的研究工作,及时掌握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动向,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调整生产结构,增强自主创新力,开发新产品,提升了企业效率。该企业成功在于 ①善于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掌握和利用经济规律 ②重视市场调研,依据市场变化的情况决定企业经营战略 ③把对市场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企业经营的出发点 - 30 - / 30 ④认识到企业经营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市场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企业根据国内外市的的变化,制定了相应的经营战略,说明需要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依据变化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经营战略调整,故题肢①②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行动的出发点是实际情况而不是认识,故题肢③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故题肢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归纳总结】如何认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客观规律性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主观能动性能制约客观规律,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认识规律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 30 - / 30 (4)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27. 在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讲话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治党、治国、治军方方面面的工作和建设,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贯穿着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科学思想方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的集中反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结合材料,试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说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正确性。 【答案】①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是对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实践的总结,正确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任务与要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因此,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 30 - / 30 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必将引领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解析】本题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真正的哲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必将引领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角度进行说明。 28. 胡麻岭隧道是兰渝铁路工程第一条长大隧道,全长13.6公里。起初隧道掘进顺利,但当隧道仅剩余3.5公里时突遇到一种极其罕见的地层——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在这种条件下打隧道,被形象地比喻为“在豆腐脑打洞”,施工难度极大,被国内外隧道专家公认为“国内罕见、世界难题”。德国专家团队亦曾到胡麻岭应战,结果撂下一句“不可能在这种地层中打隧道”,无功而返。 - 30 - / 30 在困难面前,中国的铁路建设者众志成城,刻苦攻坚,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绝不退缩,先后邀请多位国内外隧道界顶尖专家、院士现场踏勘,实地研究施工方案,进行了一系列工艺工法实验,调研比较了多种工艺工法、反复优化施工方案,最终形成了“先进行超前降水,然后在撑子面进行帷幕注浆加固、最后进行开挖作业”的工艺工法,成功解决了隧道易溜塌、突涌、施工进度缓慢等问题,终于在开工8年后的2017年6月19日,胡麻岭隧道胜利贯通。 联系材料分析说明我国的铁路建设者在建设胡麻岭隧道的过程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答案】①从胡麻岭隧道的实际出发,经过调查研究,现场踏勘,找出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施工的依据,实地研究施工方案。 ②困难面前勇不退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建设者先后试验一系列工艺工法,反复优化施工方案,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邀请国内外隧道界专家院士现场会诊,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胡麻岭隧道的建设者没有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而是从不抱怨、众志成诚,刻苦攻艰,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决不退缩,终于取得了胜利。 - 30 - / 30 【解析】本题以胡麻岭隧道胜利贯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围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个知识点,可从胡麻岭隧道建设过程中遵循了事物规律,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建设者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建设者们没有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而是众志成诚,刻苦攻艰等角度进行说明。 【点睛】在记忆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知识点时,可按如下口诀记忆:“尊客、发主、两结合、二反对”。“尊客”是指尊重客观规律,“发主”是指发挥主观能动性,“两结合”是指把发挥主观主动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与高度的革命热情相结合,“两反对”是指发对唯意志主义和反对无所作为的思想。 29. 氟氯代烷在历史上曾是有名的制冷剂。20世纪30年代以前,氨气、二氧化硫和丙烷是工业和家庭电冰箱的制冷剂。但氨气和二氧化硫有毒性、腐蚀性和刺激性,丙烷是易燃危险品。因此,急需寻找一种性质稳定,无毒,无腐蚀性、不易燃而且又容易液化的气体化合物作为制冷剂。1925年,美国化学家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经过两年多的实验研究,成功制得了符合上述制冷剂要求的新氟化合物——氟氯代烷,从而开始了它的研制生产和使用,到1974年时氟氯代烷的产量和释放量达到高峰。给人类,尤其是发达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利益。 - 30 - / 30 然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学家认识到氟氯代烷是破坏地球生命保护神——高空臭氧层的主要物质,要在21世纪初停止生产和使用。从此氟氯代烷走上了衰亡之路。 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回答氟氯代烷的兴衰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人们的实践需要寻找一种稳定、无毒、无腐蚀性、不易燃而且又容易液化的气体化合物作为制冷剂,促使了氟氯代烷的兴盛;实践中又发现氟氯代烷对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又导致了氟氯代烷走向衰亡之路。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曾被认为是优良制冷剂的氟氯代烷,在实践中又被否定,对氟氯代烷的否定性认识又进一步促使人们停止生产和使用,体现了这一点。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氟氯代烷的兴衰历程表明事物本质的暴露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也表明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美国化学家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发现了氟氯代烷;科学理论的发展又使人们发现了氟氯代烷的负面作用,促使它走上衰亡之路。 - 30 - / 30 【解析】本题以氟氯代烷的兴衰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发展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人们的实践需要促使了氟氯代烷的兴盛,也导致了氟氯代烷走向衰亡之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氟氯代烷在实践中被否定,对氟氯代烷的否定性认识又进一步促使人们停止生产和使用;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氟氯代烷的兴衰历程表明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理论的发展使人们发现了氟氯代烷,又使人们发现了氟氯代烷的负面作用,促使它走上衰亡之路等角度进行说明。 【点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历史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30.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鸡儿跑”,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场景、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既可以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在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提高了农田肥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30 - / 30 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建设“美丽中国”新模式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答案】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新模式,恢复草原生态和农田地力,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体现了人在生产活动中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和利用,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这一新模式体现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生产模式,趋利避害地改造自然,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可持续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用规律的知识分析“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建设“美丽中国”新模式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的做法尊重了规律的客观性,并且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考生从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加以分析即可。 【点睛】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 30 - / 30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但要做到这件事,决不是轻而易举的,规律是事物和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它看不到也摸不着,人们要想掌握客观规律就必须下一番功夫。 (3)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易错点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提醒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为前提。二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否定主观能动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而否认客观规律的制约性是唯心主义思想。 3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次大会将总结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五年来治党、治国、治军实践经验,并把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这次大会必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 30 - / 30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共十九大精神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党、治国、治军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的集中反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党的十九大精神必将对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解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共十九大精神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党、治国、治军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正确的意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必将对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等角度进行说明。 【点睛】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正确的说法是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 30 - / 30查看更多